求商朝《說命》全文及翻譯,文言文翻譯《資治通鑑 周紀一》

時間 2021-08-11 16:57:28

1樓:厚以旋

高宗夢得說,使百工營求諸野,得諸傅巖,作《說命》三篇。

王宅憂,亮陰三祀。既免喪,其惟弗言,群臣鹹諫於王曰:“嗚呼!知之曰明哲,明哲實作則。天子惟君萬邦,百官承式,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令。”

王庸作書以誥曰:“以臺正於四方,惟恐德弗類,茲故弗言。恭默思道,夢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

”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於天下。說築傅巖之野,惟肖。爰立作相。

王置諸其左右。

命之曰:“朝夕納誨,以輔臺德。若金,用汝作礪;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

啟乃心,沃朕心,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若跣弗視地,厥足用傷。惟暨乃僚,罔不同心,以匡乃闢。俾率先王,迪我高後,以康兆民。

嗚呼!欽予時命,其惟有終。”

說復於王曰:“惟木従繩則正,後従諫則聖。後克聖,臣不命其承,疇敢不祗若王之休命?”

2樓:浩星令暎

商書·說命上

第1段高宗夢得說,使百工營求諸野,得諸傅巖,作《說命》三篇。

王宅憂,亮陰三祀。既免喪,其惟弗言,群臣鹹諫於王曰:「嗚呼!知之曰明哲,明哲實作則。天子惟君萬邦,百官承式,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令。」

王庸作書以誥曰:「以臺正於四方,惟恐德弗類,茲故弗言。恭默思道,夢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

」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於天下。說築傅巖之野,惟肖。爰立作相。

王置諸其左右。

命之曰:「朝夕納誨,以輔臺德。若金,用汝作礪;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

啟乃心,沃朕心,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若跣弗視地,厥足用傷。惟暨乃僚,罔不同心,以匡乃闢。俾率先王,迪我高後,以康兆民。

嗚呼!欽予時命,其惟有終。」

說復於王曰:「惟木從繩則正,後從諫則聖。後克聖,臣不命其承,疇敢不祗若王之休命?」

商書·說命中

惟說命總百官,乃進於王曰:「嗚呼!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設都,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不惟逸豫,惟以亂民。

惟天聰明,惟聖時憲,惟臣欽若,惟民從乂。惟口起羞,惟甲冑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王惟戒茲,允茲克明,乃罔不休。

惟治亂在庶官。官不及私暱,惟其能;爵罔及惡德,惟其賢。慮善以動,動惟厥時。

有其善,喪厥善;矜其能,喪厥功。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無啟寵納侮,無恥過作非。

惟厥攸居,政事惟醇。黷予祭祀,時謂弗欽。禮煩則亂,事神則難。

」王曰:「旨哉!說。乃言惟服。乃不良於言,予罔聞於行。」說拜稽首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王忱不艱,允協於先王成德,惟說不言有厥咎。」

商書·說命下

王曰:「來!汝說。

臺小子舊學於甘盤,既乃遯於荒野,入宅於河。自河徂亳,暨厥終罔顯。爾惟訓於朕志,若作酒醴,爾惟□薛;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爾交修予,罔予棄,予惟克邁乃訓。」

說曰:「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學於古訓乃有獲。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

惟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允懷於茲,道積於厥躬。惟學學半,念終始典於學,厥德修罔覺。

監於先王成憲,其永無愆。惟說式克欽承,旁招俊乂,列於庶位。」

王曰:「嗚呼!說,四海之內,鹹仰朕德,時乃風。

股肱惟人,良臣惟聖。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曰:『予弗克俾厥後惟堯舜,其心愧恥,若撻於市。

』一夫不獲,則曰時予之辜。佑我烈祖,格於皇天。爾尚明保予,罔俾阿衡專美有商。

惟後非賢不乂,惟賢非後不食。其爾克紹乃闢於先王,永綏民。」

說拜稽首曰:「敢對揚天子之休命。」

回答者:gerverklyn - 經理 四級 8-19 12:06

高宗夢得說,使百工營求諸野,得諸傅巖,作《說命》三篇。

王宅憂,亮陰三祀。既免喪,其惟弗言,群臣鹹諫於王曰:“嗚呼!知之曰明哲,明哲實作則。天子惟君萬邦,百官承式,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令。”

王庸作書以誥曰:“以臺正於四方,惟恐德弗類,茲故弗言。恭默思道,夢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

”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於天下。說築傅巖之野,惟肖。爰立作相。

王置諸其左右。

命之曰:“朝夕納誨,以輔臺德。若金,用汝作礪;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

啟乃心,沃朕心,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若跣弗視地,厥足用傷。惟暨乃僚,罔不同心,以匡乃闢。俾率先王,迪我高後,以康兆民。

嗚呼!欽予時命,其惟有終。”

說復於王曰:“惟木従繩則正,後従諫則聖。後克聖,臣不命其承,疇敢不祗若王之休命?”

3樓:小豬不鬧

原文;武丁作《說命》,命之曰:

朝夕納誨,以輔臺德。若金,用汝作礪;若濟川,用汝作舟楫;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啟乃心,沃朕心。

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若跣弗視地,厥足用傷。惟暨乃僚,罔不同心,以匡乃闢。俾率先王,迪我高後,以康兆民。

嗚呼!欽予時命其惟有終。

傅說聞王命,復於王曰:

惟木從繩則正,後從誅則聖。後克聖,臣不命其承,疇敢不只若王之休命?

自是君臣道合,政事修舉。於是祭成湯。至肜日又祭。

肜日者祭祀之。第二日也,祭未畢,有野雉一隻飛來,升於宗廟之鼎耳上而錐。武丁見他鳴雒,音聲愁慘,大懼曰 :

“雉野鳥,鼎重器,升鼎耳而雊,必為不祥之兆 。”有臣名祖己者進曰:

“王勿憂,國家重務莫如政事,雉升鼎耳而雊,意者大政有不·248 ·修,大事有未舉者乎?王先修政事而已 。”武丁聽祖己之言,嘉納之。

由是勤修德政,勵精圖治,天下鹹悅,四方蠻夷重譯而來朝者七國。譯文:

文言文翻譯《資治通鑑.周紀一》

《師說》全文的翻譯

4樓:小清新心萌萌噠

白話譯文

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可以依靠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

有了疑惑,如果不跟從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最終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早於我,我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生在我後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於我,我也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我是向他學習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

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想要人沒有疑惑難啊!古代的聖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跟從老師而請教;現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低於聖人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愚人之所以能成為愚人,大概都出於這吧?人們愛他們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於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塗啊!

那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他們讀書,幫助他們學習斷句的,不是我所說的能傳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難問題的。一方面不通曉句讀,另一方面不能解決疑惑,有的句讀向老師學習,有的疑惑卻不向老師學習;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反而放棄不學,我沒看出那種人是明智的。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互相學習為恥。

士大夫這類人,聽到稱“老師”稱“**”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譏笑人家。問他們為什麼譏笑,就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道德學問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覺得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了。

”唉!古代那種跟從老師學習的風尚不能恢復,從這些話裡就可以明白了。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人,君子們不屑一提,現在他們的見識竟反而趕不上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

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人。”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聽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學問技藝各有專長,如此罷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齡十七,喜歡古文,六經的**和傳文都普遍地學習了,不受時俗的拘束,向我學習。我讚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途徑,寫這篇《師說》來贈送他。

原文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jiē)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dòu)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fǒu)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

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tán)、萇弘、師襄、老聃(dān)。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5樓:尛骸

古代求學的人必定有老師。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的問題)?

(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始終不能解答了。出生在我前頭(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早於我,我(應該)跟從(他),把他當做老師;出生在我後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於我,我(也應該)跟從(他),把他當做老師。我(是向他)學習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

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要人沒有疑惑就難了!古代的聖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要)跟從老師請教;現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低於聖人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這裡吧!(人們)愛他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塗啊!

那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孩子們文字,(幫助他們)學習斷句的(老師),不是我所說的(能)傳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關大道理的)疑難問題的(老師)。不理解(書本上的)字句,不能解決(大道理的)疑難問題,有的(書本上的字句)向老師學習,有的(大道理的疑難)不向老師學習;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卻反而)放棄(不學),我未能看出那種人(是)明白(事理)的!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他們)不以互相學習為恥。

士大夫這一類(人),(一聽到有人)稱“老師”稱“**”等等,就許多人聚(在一塊兒)譏笑人家。問他們(為什麼譏笑),(他們)就說:“那個(人)同那個(人)(指老師和學生)年齡差不多,道德學問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可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

”唉!(古代那種)跟從老師(學習)的好風尚不能恢復,(從這些話裡就)可以明白了。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君子們認為(是)不值得一提的,現在君子們的見識竟反而比不上(他們),可真奇怪啊!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說:“三個人同行,(裡面)一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人)。

”因此,學生不一定(永遠)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樣樣都)比學生賢能,(老師和學生的區別只是)聽到道理有的早有的遲,學問和技藝(各)有(各的)專長,(只是)如此罷了。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紀十七(歲),喜歡古文,六經的**和傳文都普遍學習了,(他)不受(當時士大夫那種恥於從師的)時俗的限制,向我學習。我讚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正道,(所以)寫(這篇)《師說》送給他。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技巧

1 原則 文言文翻譯要求準確達意,必須遵循以 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的原則,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隨意地更換。省略現象應該作補充,特殊句式的翻譯也要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規範加以調整,力求通順。2 標準 信 達 雅。信 要求準確表達原文意思,不增 不漏 不歪曲。達 要求明白通順,沒有語病。雅 要求遣詞...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技巧

原文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射求反,終身不敢言歸。注 學謳 學唱.餞 用酒食送行.衢 大路 譯文 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學完秦青的技藝,就以為學盡了,於是就告辭回家。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餞行,秦青打著拍...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技巧

顧 激昂大義,蹈死不顧 理會 成顧蟋蟀籠虛,則氣斷聲吞 回頭看 三顧臣與草廬之中 拜訪 子布 元表諸人各顧妻子 照管 注意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理會 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但 顧計不知法所出耳 但看 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不如拼搏一笑 只是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