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中 修身在其正心 的釋義

時間 2021-08-11 16:57:28

1樓:匿名使用者

“修身在正其心者”,修身首先要修心。修身主要指的是言辭、姿態、儀態等要合乎道德規範。修身就是用一種社會的規範和道德使自己和社會其它角色能夠和諧相。

心正是在和心不正的對比中表現出來的。《大學》列出了四種心不正的狀態。所謂“不正”就是不能保持一種客觀的、中立的、實事求是的態度,而是帶有成見偏見,帶有過分情緒化的自我情感,當然就不能保證中正之心。

四種不正分別是:

一,“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忿懥”就是憤怒甚至勃然大怒。人在極其憤怒的情況下是不清醒的,有人可能會說“憤怒出詩人”。

的確,憤怒是可以出詩人。但魯迅認為,當詩人真正寫詩的時候,他一定要等那種憤怒憂憤的心情平靜下來,等心靈的憤懣衝撞平息之後,才可以客觀中正地去寫作,而不是說在憤怒的時候去激情澎湃地寫詩。那樣可能會出浪漫主義詩人,比如像李白。

但是,像杜甫的詩——《三吏》《三別》卻不是憤怒時寫出的。這就需要通過內心陶養把這種憤怒加以過濾,變成一種中正之氣,一種深情冷眼的歷史眼光,才能夠去更有深度地看待歷史,故而杜詩有“詩史”之稱。在忿懥憤怒的情況下,要去把握事情的真相,“則不得其正也”。

二,“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人有所恐懼的時候,心也偏了。當一個人畏手畏腳、畏前畏後的時候,他要去做光明磊落的事情是很難的。因為,恐懼尤其是巨大的恐懼會使人喪失基本的判斷力。

三,“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如果人有特殊的愛好、偏好,那麼在對待事情的時候也不能保持中正之心,也不能夠去正確客觀有效地去看世界萬物。過分地沉醉在某一種喜愛之中,也可能麻痺了自己的神經,掩蓋了自己深邃的眼光。

四,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從表面看,這話會讓人感到奇怪,因為孟子就強調“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而且儒家的文化精神在有些學者看來就是一種“憂患意識”。《大學》居然說,“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的確會給人誤解。

其實,這個地方的“憂患”是患得患失的意思,不敢去大膽地創新而經常瞻前顧後、憂心忡忡,總是放不下放不開。這裡的“憂患”就是與孔子所說的“君子坦蕩蕩”相對的“小人常慼慼”的“慼慼”,就是一種斤斤計較、左顧右盼的心靈不釋然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人當然不能做到心正。

《大學》認為,“忿懥”、“恐懼”、“好樂”、“憂患”是阻礙心正的四種不良態度。因此,摒棄魯莽武斷和畏手畏腳,不再玩物喪志和患得患失,潛心陶養自己的品格,這樣才能正其心修其身。心正最重要的東西是不貪,不在恐懼、憂患、富貴、快樂中使己心拋離了中正之線。

在《大學》看來,恐懼、憂慮等不良情緒,深深地影響著心靈發揮其正常的認識功能。因此,所謂正心就是要去掉偏僻、狹隘的私心雜念,摒棄外界干擾和不良情緒的影響,使心始終保持一種中正平和不偏不倚的狀態。

其次,《大學》除了警告心不正,還提出如何去心不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君子“心不在焉”,心不在功名利祿,不在人際關係,不在拉幫結派等小利上,而是在人格塑成、道德修為、道義擔當上。這樣的人才有公心,才算正心。因此,孔子說: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廣交朋友而不拉小圈子,而小人卻拉小圈子,而沒有公心。在這個意義上,心正才能身正,反之也只有身正才能心正。

再次,“此謂修身在正其心”,修身的根本就在於正其心。只有心正才身正,反過來,也只有身正才心正,它們是互為表裡的。也就是說,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不再津津樂道於外在利祿的引誘,而始終處於一種為了追求自己真正的美好理想而“心不在焉”的精神狀態。

同時,我們可以知道,人被境轉就是凡夫俗子。人被境轉是說,人隨環境而轉,被環境逼迫而不斷改變自己,這就是一種凡夫俗子的處事方式,因為他的心在不斷地變化。相反,境隨人變、境被人轉,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道。

只有高風亮節、德高望重的君子才可以恪守自我,轉變環境。他不僅通過自己的正心去改變了周邊的環境和他人,而且使得整個氛圍變得祥和,充滿了朝氣、正氣和生氣,並富於人格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才可以扭轉局勢。

總的來說,《大學》這句話的意思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修養品德首先在於端正思想。

2樓:匿名使用者

1.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①懥②,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③,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大學》中的修身原文與翻譯

3樓:匿名使用者

《大學》第一章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翻譯: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讓百姓仁愛敦睦、明理向善,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有堅定的志向;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夠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識、研究萬事萬物。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後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

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品性為根本。若這個根本被擾亂了,家庭、家族、國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輕重緩急,本末倒置卻想做好事情,這也同樣是不可能的!

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這就叫知識達到頂點了。

4樓:幸運的

最後一句應該沒有吧。

身在濟南工作中想學平面設計,身在濟南 工作中 想學平面設計

北大的太貴了,山木培訓 有很多人都問這個電腦培訓的學校問題,不能只看 太貴了,我們可能接受不了,但是太便宜了,我們也覺得質量無法保障。選擇有保障的培訓學校,要多方面考察。有的培訓點多,但好多都是只能講辦公,所以規模不能保障每個教學點都能講設計,我以前有個同學在乙個點報的名,最後人數不夠,就沒開成,讓...

關於“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名言警句

命運就是對一個人的才能考驗的偶然。蓬皮杜 沒有所謂命運這個東西,一切無非是考驗 懲罰或補償。伏爾泰 聰明的人造就機會多於碰機會。培 根 命運總是寵愛勇士的。英國諺語 入世之初應該立即抓住第一次的戰鬥機會。司湯達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奧!能把生命活上千百次真是多美!貝多芬 天決不...

蘇格蘭的習慣法在其法律中的地位

地位一般,但普遍情況均在考慮範圍內 什麼叫歷史? 小笑聊情感 歷史有三層含義 1 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程序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2.沿革,來歷。3 過去的事實。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對映。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