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心理學上說的三個我是指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完全潛意識)代表慾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
弗洛伊德將人格結構分成三個層次:本我、自我、 超我。本我是先天的本能,慾望所組成的能量系統,包括各種生理需要。
自我位於人格結構的中間層,它一方面調節著本我,一方面又受制於超我,遵循現實原則。超我是由社會規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內化而來,追求完善的境界。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慾望、衝動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樂原則行事,它不理會社會道德、外在的行為規範,它唯一的要求是獲得快樂,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標乃是求得個體的舒適,生存及繁殖,它是無意識的,不被個體所覺察。
“自我”是人的理性部分,往往處於社會生活的現實要求、超我的道德追求與本我的利益追求之間,按照現實原則協調矛盾,儘可能地尋找權宜之計,是個體最終行為表現的決策者,時而管理本我,時而服從超我。只有自我知道活動的目的和方向。
超我是人格系統中專管道德的司法部門。它由人的道德律、自我理想等所構成,可簡單區分為“理想”、“良心”兩個層次,在“理想”中既包括自我理想,又包括社會理想。它是自我的產物,是自我傾向於社會外界那方面的因素生出的。
2樓:yzwb我愛我家
在心理動力論中,本我、自我與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之結構理論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20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關概念,以解釋意識和潛意識的形成和相互關係。“本我”(完全潛意識)代表慾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
本我(英文:id)是在潛意識形態下的思想,(拉丁字為“it”,原德文字則為“es”)代表思緒的原始程式——人最為原始的、屬滿足本能衝動的慾望,如飢餓、生氣、性慾等;此字為弗洛伊德根據喬治·果代克(georg groddeck)的作品所建。
本我為與生俱來的,亦為人格結構的基礎,日後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為基礎而發展。本我位於人格結構的最底層,是由先天的本能、慾望、所組成的能量系統,包括各種生理需要。本我具有很強的原始衝動力量,弗洛伊德稱其為力比多。
本我是無意識、非理性、非社會化和混亂無序的。本我只遵循一個原則——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意為追求個體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飽足與性慾的滿足,以及避免痛苦。弗洛伊德認為,享樂原則的影響最大化是在人的嬰幼兒時期,也是本我思想表現最突出的時候。
心理學上的自我(ego)這個概念是許多心理學學派所建構的關鍵概念,雖然各派的用法不盡相同,但大致上共通是指個人有意識的部分。
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組成部分,是從本我中逐漸分化出來的,位於人格結構的中間層。其作用主要是調節本我與超我之間的矛盾,它一方面調節著本我,一方面又受制於超我。它遵循現實原則,以合理的方式來滿足本我的要求。
[1] 這裡,現實原則暫時中止了快樂原則。由此,個體學會區分心靈中的思想與圍繞著個體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環境中進行調節。
弗洛伊德認為自我是人格的執行者。
另一易混淆的概念是自性(self),則包括無意識。心理學上關於自我的研究的方法上十分複雜,並常牽涉到哲學中的形而上學。
簡單定義:是自己意識的存在和覺醒。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則支配,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份。其位於人格結構的最高層,是道德化的自我,由社會規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內化而來,其形成是社會化的結果。超我遵循道德原則,它有三個作用:
一是抑制本我的衝動,二是對自我進行監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在弗洛伊德的學說中,超我是父親形象與文化規範的符號內化,由於對客體的衝突,超我傾向於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對立場,而對“自我”帶有侵略性。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運作,維持個體的道德感、迴避禁忌。
超我的形成發生在戀母情結的崩解時期,是一種對父親形象的內化認同,由於小男孩無法成功地維持母親成為其愛戀的客體,對父親可能對其的閹割報復或懲罰產生閹割情結(castration anxiety),進而轉為認同父親。
簡單定義:本我的對立面是超我,也就是人類心理功能的道德分支,它包含了我們為之努力的那些觀念,以及在我們違背了自己的道德準則時所預期的懲罰(罪惡感)。
3樓:
佛洛依德的結構理論提出的精神的三大部分,為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是由人的原始驅動力也叫本能所驅動的,目標是滿足需要,也不管什麼道德啊,邏輯,目標是追求快樂。
2.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是人類社會發展而形成的一種文化,受到道德要求和行為標準的約束,是伴隨兒童成長不斷習得的一種標準。 與本我背道而馳。
3.自我是現實的產物,遵循現實的原創,目的是在本我和超我之間尋找一種平衡,既然自己的慾望得到一定的滿足,又不讓自己受道德的譴責。屬於調解者。
4,他們三個的關係就是超我與本我相互衝突,自我在中間起到一個協調作用。舉個例子,在路上撿到一個美女,出於繁殖的本能(本我)你很想跟她發生性行為。但是理智道德告訴你違背婦女意志強行跟她發生性行為是不可取的(超我),這時你可能就會盯著她看好一會,但是不會產生行動,這就是迫於現實的需要,自我在慾望和道德之間起作用。
4樓:心理學與人際交往
違背常識的三個心理學冷知識
5樓:匿名使用者
本我,自我,超我,一般正常人本我佔百分之十,自我佔百分之八十,超我佔百分之十。。。今天上心理課,老師剛好講到。。。
6樓:匿名使用者
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按照快樂原則行事,自我按照現實原則來行事,超我按照至善原則(道德原則)行事。
7樓:職場spring老師
心理學上說的三個我是指本我、自我和超我。
1、本我:位於人格結構的最底層,是天的本能、慾望所組成的能量系統,包括各種生理需要。本我是無意識,非理性的。遵循快樂原則。
2、自我:位於人格結構的中間層,從本我中分化出來的,其作用是調節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現實原則。
3、超我:位於人格結構的最高層。是道德化的自我。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衝動;對自我進行監控;追求完善的境界。遵循道德原則。
自我和超我之間,代表理性和機智,具有防衛和職能,它按照原則來行事,充當仲裁者,監督本我的動靜,給予適當滿足。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對本我的控制和壓制上。任何能成為意識的東西都在自我之中,但在自我中也許還有仍處於無意識狀態的東西。
超我代表良心、社會準則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層領導,它按照至善原則行事,指導自我,限制本我,就像一位嚴厲正經的大家長。
本我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滿足的一切本能的驅動力,就像一口沸騰著本能和慾望的大鍋。它按照快樂原則行事,急切地尋找發洩口,一味追求滿足。本我中的一切,永遠都是無意識的。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則支配,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分。其位於人格結構的最高層,是道德化的自我,由社會規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內化而來,其形成是社會化的結果。
超我遵循道德原則,它有三個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衝動,二是對自我進行監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在弗洛伊德的學說中,超我是父親形象與文化規範的符號內化,由於對客體的衝突,超我傾向於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對立場,而對“自我”帶有侵略性。
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運作,維持個體的道德感、迴避禁忌。
8樓:鏌鋣小倉
我覺得應該是指本我 自我 超我,
弗洛依德的人格理論
心理學上說的幾個我分別是那幾個
9樓:天天天藍天天悅
心理學上說的幾個“我”分別是:本我、自我與超我
在心理動力論中,本我、自我與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之結構理論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20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關概念,以解釋意識和潛意識的形成和相互關係。“本我”(完全潛意識)代表慾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
本我本我(英文:id)是在潛意識形態下的思想,(拉丁字為“it”,原德文字則為“es”)代表思緒的原始程式——人最為原始的、屬滿足本能衝動的慾望,如飢餓、生氣、性慾等;此字為弗洛伊德根據喬治·果代克(georg groddeck)的作品所建。
本我為與生俱來的,亦為人格結構的基礎,日後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為基礎而發展。本我只遵循一個原則——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意為追求個體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飽足與性慾的滿足,以及避免痛苦。弗洛伊德認為,享樂原則的影響最大化是在人的嬰幼兒時期,也是本我思想表現最突出的時候。
自我心理學上的自我(ego)這個概念是許多心理學學派所建構的關鍵概念,雖然各派的用法不盡相同,但大致上共通是指個人有意識的部分。
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組成部分。這裡,現實原則暫時中止了快樂原則。由此,個體學會區分心靈中的思想與圍繞著個體的外在世界的思想。
自我在自身和其環境中進行調節。弗洛伊德認為自我是人格的執行者。
另一易混淆的概念是自性(self),則包括無意識。心理學上關於自我的研究的方法上十分複雜,並常牽涉到哲學中的形而上學。
超我超我(super-ego)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則支配,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份。在弗洛伊德的學說中,超我是父親形象與文化規範的符號內化,由於對客體的衝突,超我傾向於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對立場,而對“自我”帶有侵略性。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運作,維持個體的道德感、迴避禁忌。
超我的形成發生在戀母情結的崩解時期,是一種對父親形象的內化認同,由於小男孩無法成功地維持母親成為其愛戀的客體,對父親可能對其的閹割報復或懲罰產生閹割情結(castration anxiety),進而轉為認同父親。
相互關係
本我,自我,超我構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可以從他們之間的聯絡中得到合理的解釋,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幾乎是永久對立的,為了協調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自我需要進行調節。若個人承受的來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壓力過大而產生焦慮時,自我就會幫助啟動防禦機制。
防禦機制有:壓抑、否認、退行、抵消、投射、昇華等等。
心理學中性格的定義是什麼,心理學上說的人格什麼定義?
語過添請 性格是乙個人在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這種態度相應的 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徵。態度是乙個人對人 物或思想觀念的一種反應傾向性,它是在後天生活中習得的,由認知 情感和行為傾向三個因素組成。乙個人對現實的態度,表現在他在生活中追求什麼 拒絕什麼,即表現在他都做了什麼上面。而乙...
心理學上怎樣解釋人人思想不成熟,心理學上怎樣解釋乙個人人思想不成熟?
舉止輕佻 遇到有型男在場的社交派對,你從女士堆裡面第乙個走到他的面前交換名片,以示你的魅力無限,不過,你可能沒在意自己走動時過於搖擺的腰部,談話時為扮 而過於甜膩的聲音,妒忌你的女同事們會以風言風語的形式將此事迅速傳播到公司的領導耳中,導致你的可靠指數迅速下降.你已經很清楚脫穎而出引人注目的道理,畢...
心理學上的名詞叫什麼,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叫什麼?
雨辰星海 你好,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和理化,就像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把吃不到葡萄合理化為因為葡萄是酸的,而掩蓋認自己不能夠吃到葡萄的願望。定義是 某個行為或觀念已經發生,而導致這個行為或觀念的真實動機 慾望又是不能為意識所承認 接受的,於是就找一個看似合理正當的理由來解釋之,以免除焦慮。放在上述情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