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心理學上的問題,想問一個心理學上的問題。

時間 2021-06-20 19:55:46

1樓:幫幫聯盟

你提及的觀點是存在的!

心理學上關於這樣的論述有很多。其中,我為你舉兩個理論:

1、巴普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論”;

2、“感覺絕對閥限”理論。

以下逐一簡述:

經典條件反射 (又稱巴甫洛夫條件反射),是指一個刺激和另一個帶有獎賞或懲罰的無條件刺激多次聯結,可使個體學會在單獨呈現該一刺激時,也能引發類似無條件反應的條件反應。 經典條件反射最著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條件反射

當條件刺激不被無條件刺激所強化時,就會出現條件反射的抑制,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條件反射建立以後,如果多次只給條件刺激而不用無條件刺激加以強化,結果是條件反射的反應強度將逐漸減弱,最後將完全不出現。

結合你現在的問題,恐懼本來是一種外部的條件刺激,該刺激引起大腦皮層的過度反應後,將轉換為抑制。同時,這種大腦皮層的反應過程卻成了一種新的條件刺激。這種新的條件刺激,將引發人身體機能的自我保護。

往往表現出:心跳加速、內分泌系統分析更多的腎上腺激素、自主神經系統中的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的強烈反應。

另外就是“感覺絕對閥限理論”。雖然這個理論不能直接解釋你提及的問題,但可以輔助性說明人本身內心和身體機能的相類似的活動規律。

絕對感覺閾限測量感覺系統的絕對感受性。例如,把一個非常輕的物體慢慢地放在被試的手掌上,被試不會有感覺,但如果一次次地稍稍增加其重量,並達到一定數量時,就會引起被試的感覺反應。這個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稱為刺激閾限或感覺的下絕對閾限。

當引起感覺的刺激量繼續增加,並超過一定限度時,就會使該感覺受到破壞,引起痛覺。能夠引起感覺的最大刺激量為上絕對閾限。從下絕對閾到上絕對閾之間的距離是有關感覺性的整個範圍。

以上解釋,希望能幫到你!

2樓:心裡面的手

很多時候,恐懼和憤怒是相聯絡的。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憤怒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當一個人感覺過於恐懼,其實說明外界環境的壓力嚴重破壞了他本人的底線,這是就會因此而產生憤怒,試圖保護自己的邊界。

3樓:匿名使用者

聰明伶俐的人,當恐懼到了極點,他會想辦法解決問題,不會被激發出一種仇恨的心理。

糊里糊塗的人,當恐懼到了極點,他會蠢血沸騰,惱羞成怒,很快被激發出一種仇恨的心理。雪上加霜。

4樓:西貝澤雲

呵呵,尋找這種理論也許應該借鑑歷史。心理學是建立在生理基礎上的科學,但有時候有些東西並沒有必要從生理的角度解釋,比如感覺,情緒。如果把愛情解釋成荷爾蒙分泌導致的生理反應,也未免太過理性了。

不過從心理角度分析,恐懼和仇恨並沒有必然關係,恐懼只能作為誘因的一種,同時,恐懼也可以誘發其他的行為或心理,比如順從或者相聯絡的情感。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5樓:冷衍

人對恐懼會有三個反應。

1.直面面對。

2.反心理,具有攻擊性。也就是你說的仇恨。

3.迴避型,躲避起來。

想要支援一個觀點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問題的本身就是多項選擇,只答對了其中一項,那肯定是不對的,只有其他幾項同時一起才算完全答對。

6樓:不語__笑紅塵

當一個人恐懼到了極點並且不能退避的時候,會激發人的保護慾望,會讓一個軟弱的人做出其平時不敢做出的事情。

7樓:利比多先生

人類通過幾個世紀的進化,肌體已經衍生出了一套對外刺激的反應機制。當人類遇到有效刺激的境遇時,大腦會自動分析刺激的**,並判定是否危險。如果產生危險,大腦會根據分析結果給四肢傳送戰鬥或者是逃跑的指令。

如果危險過大,放棄抵抗時,便會產生恐懼和沮喪的情緒。仇恨只是一種憤怒的衍生情緒,只會出現在放棄抵抗之前,也就是面對巨大威脅面前無可抵抗之前。

8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鳳姐在你面前你會不會想親手埋了她?很簡單的道理

9樓:溜達一啊啊啊啊

我認為也是

比如我們班一個同學他。。。。

結果。。。。

10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不同的人,會做出不同的反應,畢竟每個人對生命的詮釋不盡相同-------------

11樓:侯敬文

你問這個幹嘛?閒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是抗日戰爭嗎。。。

我想詢問一個有關心理學的問題?

13樓:九知財眼

心理學相關的問題,大多都是自己鑽了牛角尖

14樓:匿名使用者

可能因為心靈遭受的傷害,處理的不好就是永久性的傷害,而且小孩子沒有成熟的心智慧夠正視這些傷害,會有終身的影響

15樓:歡樂許多啊

遭受排斥是對人精神上的折磨和傷害,讓對方覺得自己無法融入群體,會對自我的存在產生懷疑,進而影響心靈!而被打被罵僅是對肉體的傷害折磨,雖然也會影響人的心靈,對暴力產生恐懼,但在對自我懷疑的程度上排斥程度更重!

16樓:在司馬臺長城調查民俗的鋼鐵俠

心理學的問題應該要找心裡醫生諮詢,或者買一些相關的書籍都可以看的,或者在網上搜尋一下相關的問答,都可以獲得一些答案的。

17樓:

心理學問題你可以提一下。

心理學上,如果你提問一個人,但他卻一直逃避你的問題,這說明什麼?

18樓:花落花開隨我意

這是他的隱私或者心裡的傷痛,他不想再提起。

19樓:匿名使用者

他內心裡不想回答這個問題,還有就是他可能懼怕心理問題被發現。

20樓:匿名使用者

他對這事有問題,也不回你,那你幹嘛糾結人家嘛,願告知你就會說,不願他說什麼也不會說,或許人家的隱私呢?

21樓:飯小團

不想告訴你或者不能告訴你咯

22樓:雲端落梅

說明不想回答這個問題啊

23樓:匿名使用者

防衛心理過重,沒有安全感的人

24樓:唯一狼之圖騰

仔細看他的一舉一動。

25樓:jks_55離生

要麼逃避問題,要麼討厭你不想理你

26樓:心理灬諮詢師

這說明這個人和那個人有不可告人的事情 而你自己不知道

我想問一個有關心理學的問題

27樓:說什麼團隊精神

心理學是一個不錯的學科,如果你確實足夠優秀的話,發展前景一定會很廣闊。隨著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加。心理問題一定會增加。心理醫生應該有更廣闊用途。

28樓:生活

現在的社會,現在的各種學校的教育都存在很大的問題,所以說現在的心理是發展前景比較廣闊的一個區域。就業不一定在高校,你辦一個心理醫院也是很好的,現在心理疾病人多的太多了。

29樓:啦啦按時

這個專業的就業前景在大城市還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回到縣城或者是小鄉鎮的話,那

回就要等著活活餓死答了。畢竟是大城市的人,思想比較開放,去看看心理諮詢師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但是在小鄉鎮的話,人們在分享還是比較保守的。

30樓:匿名使用者

心理學還是很好就業的。現在不光是大學包括中學小學每個學校都有相應的心理老師。

31樓:匿名使用者

**,很多地方都有工作崗位,比如社群服務機構,醫院,少管所等法律機構,精神衛生中心,也可以自己開心理門診。

32樓:匿名使用者

心理學就業的行業比較多,但是要在發達的大城市,小城市還是不太好,而且心理學你要考很好的學校的心理學專業

33樓:時光荏苒

個人覺得,心理學的就業前景很好,因為當今社會,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心理問題。心理學專業的人不僅可以當留高校當老師,也可以當一名心理諮詢師

34樓:萬洲金業在路上

心理學未來的就業趨勢大概是心理諮詢師之類的吧

35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需要資質的,有當老師的,有當心理醫生的,還有當專家的

36樓:賜我1個名字吧

可以做心理諮詢師吧。。。

求問一個關於心理學的問題

37樓:心靈之音的空間

你好,這是桶裡的螃蟹效應,也就是你已經在桶裡,不想別人出去,你覺得別人出去了,就會反襯你的失敗。這就是桶裡的效應心理學理論。

38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這種人的想法就是很偏激,你教育他的方式他就覺得別人比他慘,他會更好,這種人應該遠離他。

39樓:在大大蘋果樹下

拉別人下水 是想要證明你自己是對的 屬於死要面子型的

40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是自己入了這個坑不舒服,還要別人一起陪著入的心理

當一個人不正面回答你問題心理學怎麼解釋

41樓:123456雲

一個與你問的這個人有關。比如這個人不信任別人,處處對別人懷有敵意,自我防禦比較重。比如這個人不誠實和虛榮的性格不懂裝懂怕被否定又想知道他想知道的。

一個是與你所問的問題有關,

他知道但不太好回答你的問題,比如小孩子問性問題。

逃避不想回答你的問題,比如你問他隱私又不好矩絕你。

你的問題與他內心想教你學好不希望你學壞的心態是衝突的。比如你問他一些社會陰暗面的東西。

你的問題使他擔心給你說了使你產生對他不利的影響。比如你問的過於理性複雜.

42樓:犀利王妃

一個人不正面回答你的問題,有以下原因:

第一,這個人不重視,對你不屑一顧

第二,你問的這個問題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他不能正面回答你。

第三,這個人是在敷衍你,他只是找到一些託辭來掩過去目前的情況。

第四,這個人在猶豫,要不要告訴你事情的真相。

對照以上的情況,你比較下,更適合哪種。

43樓:匿名使用者

在心理學上叫做心裡逃避,但是逃避的原因有很多每一種是想轉移,一種是迴避,你要挖掘出為什麼逃避的心理

44樓:匿名使用者

可能是懦弱,極度缺少安全感,虛榮,害怕回答問題而暴露內心。

45樓:匿名使用者

也有可能是怕正面回答你問題會引起你的反感吧。

心理學上的名詞叫什麼,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叫什麼?

雨辰星海 你好,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和理化,就像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把吃不到葡萄合理化為因為葡萄是酸的,而掩蓋認自己不能夠吃到葡萄的願望。定義是 某個行為或觀念已經發生,而導致這個行為或觀念的真實動機 慾望又是不能為意識所承認 接受的,於是就找一個看似合理正當的理由來解釋之,以免除焦慮。放在上述情形中...

問心理問題,問乙個心理問題?

你這個屬於強迫症,到了嚴重的地步,其實每個人都有強迫症的時候,只是偶爾的強迫一下並沒有關係,但是反覆的強迫思維,強迫動作,那就會嚴重影響自己,這種病症不用吃藥,這只是乙個習慣而已,你要把自己弄的忙一點,不要再為了某些事情強迫自己,要忍住,慢慢的忘記了就會痊癒,你這個屬於強迫症,到了嚴重的地步,其實每...

心理學上說的我是指什麼,心理學上說的三個我是指什麼

心理學上說的三個我是指弗洛伊德提出的 本我 完全潛意識 代表慾望,受意識遏抑 自我 大部分有意識 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 超我 部分有意識 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弗洛伊德將人格結構分成三個層次 本我 自我 超我。本我是先天的本能,慾望所組成的能量系統,包括各種生理需要。自我位於人格結構的中間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