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為正義而奮鬥者
孔子認為立國施政的三大要素是「庶」、「富」、「教」,即勞動力——發展生產——教育,是治理好乙個國家的三個基本條件。
ps:《論語·子路》記載:「子適衛,冉有僕。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
『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
『教之。』」通過冉有之問,孔子扼要地闡明了他的庶—富—教的施政大綱。從庶、富、教三者的排列關係上看,孔子已直觀地認識到治理好乙個國家,要有這三個條件,即勞動力、發展生產、進行教化和發展教育事業。
2樓:戀
庶,富,教
三者先後順序表明,庶和富是實施教育的先決條件,只有在庶和富的基礎上開展教育,才會取得社會成效。
其中,庶是足夠的勞動力,富是人民群眾有豐富的物質生活,教是使人民收到政治倫理教育,知道如何安分守己。
3樓:洋枋潔
孔子認為學習有三個層次: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強調開端和過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習要謙虛謹慎,誠實守真,強調過程)溫故而知新。
(功課要經常溫習,溫習功課可以獲得之前沒有發現的知識,獲取新的知識,強調結果)
4樓:社群
立國施政的三要素,天地人和。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5樓: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1、有教無類:讓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進社會發展。
2、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種不同的性格,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強教學效果。3、三人行,必有吾師焉:
只有虛心向別人請教,才能不斷完善自己.。4、勤於思考:只有勤學善問,才能得到知識.。
5、溫故而知新:經常複習以前學過的知識,才能學好新知識。
6、不恥下問:提倡人人好學虛心求教。
7、知之為知之,不知不為不知:這就是實事求是的做學問的基本素質。
6樓:曾志揚
孔子的教育思想亦即是儒家思想。中國人二千多年來,重要尊奉的國教、道德的規範及也被視為倫常的標準。那所謂「三從四德」與「禮義廉恥」等的教條,所以也成了舊日封建時代用以朿縛人們思想的工具。
在未有受到西方更先進的文化挑戰之前,是各朝統治者依賴的重要**。
但自晚清開始,中國受到西方較為實用的思想衝擊下,儒教漸漸地露出它的弊病,人們亦開始對它質疑;醒覺到要追上西方國家的文明,儒家思想已是落伍陳腐的過時之物。
要實行思想革新,便先必定要把舊的一套丟掉方可。我國二十世初的「新文化運動」,便是中國新一代知識份子,拋舊迎新的一次重大行動,它是改進了新中國的一次偉大革命,造福了我們中國新的一代,60年代的文化革命,再一次向「牛鬼蛇神」挑戰,徹底地開啟了朿縛我們二十多個世紀的枷鎖。使現在新的中國可以和世界其它各國看齊。
當然,儒家思想並非完全沒用的東西,二千多年來維繫著中華民族的一些重要基本道德,還是應該保持、也是不能背棄的。如我等老一輩的中國人,儒家思想已在我們的腦海根深蒂固,很難把之完全忘卻。就稱我們是茅盾的一代罷。
7樓:匿名使用者
(一)因材施教 孔子在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創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並作為乙個教育原則,貫穿於日常的 教 育工作之中。他是我國歷史上第乙個運用因材施教者,也是他在教育上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因材施教」的命題不是孔子提出來的,南宋朱熹的《論語集注》雲:「孔子教 人,各因其材」。
) 施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認學生間的個別差異,並了解學生的特點。孔子了解學生最常用 的 方法有兩種。第一,通過談話。
孔子說:「不知言,無以知人也。」他有目的地找學生談話,有個別談話,也有聚眾而談。
如有一次有意識地向子路提出乙個假定性的問題:「道不行 ,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
」字路並未說話,僅以高興預設,孔子便說:「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第二,個別觀察。
他通過多方面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由表及裡地洞 察學生的精神世界:要「聽其言而觀其行」,單憑公開場合的表現作判斷還有片面性,就要 「退而省其私」;只憑一時的行為作判斷還不夠,還要「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就是要注意學生的所作所為,**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的感情傾向,這就可以把乙個人的思想面貌了解透徹了。他在考察人的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認為不同的事務不同的情境都 可以考察人的思想品質。
(二)學思結合,知行統一 ?在教學中,孔子把「學而知之」作為根本的指導思想,他的「學而知之」就是說學是求知 的 惟一手段,知是由學而得的。學,不僅是學習文字上的間接經驗,而且還要通過見聞獲得直接經驗,兩種知識都需要。
他提出「博學於文」、「好古敏以求之」,偏重於古代文化、政 治知識這些前人積累的間接經驗。他還提出「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孔子重視學,也重視思,主張學思並重,思學結合。
他在論述學與思的關係時說:「學而 不 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既反對思而不學,也反對學而不思。
孔子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孔子還強調學習知識要「學以致用」,要將學到的知識運用於社會實踐之中。
把學到的知 識要 「篤行之」,他要求學生們說話謹慎一些,做事則要勤快一些,「君子欲訥其言而敏於行」 ,應當更重視行動。 由學而思而行,這就是孔子所**和總結的學習過程,也就是教育過程,與人的一般認識 過程基本符合。這一思想對後來的教學理論、教學實踐產生深遠影響。
(三)啟發誘導,循序漸進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憤與悱是內在心理 狀 態在外部容色言辭上的表現。
就是說,在教學事必先讓學生認真思考,已經思考相當時間但還想不通,然後可以去啟發他;雖經思考並已有所領會,但未能以適當的言詞表達出來,此 時可以去開導他。教師的啟發是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的,啟發之後,應讓學生再思考,獲得進一步的領會。孔子在啟發誘導、循序漸進的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三種,即由淺入深, 由易到難;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叩其兩端,攻乎異端。
七、樹立教師的典範 孔子被後世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他將畢生精力貢獻於後一代的教育工作, 敏 而好學,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重視道德修養,是一位盡職的好教師。他回答子貢的提問時說:「聖則吾不能,吾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他也曾在學生面前評價自己說:「若聖與仁, 則吾其敢。抑為(學)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也。
」他為後世的教師樹立了六個方面的典範: 學而不厭。教師要盡自己的社會職責,應重視自身的學習修養,掌握廣博的知識,具有高 尚的品德,這是教人的前提條件。
溫故知新。教師既要了解掌握過去的政治歷史知識,又要借鑑有益的歷史經驗認識當代的 社會問題,知道解決的辦法。 誨人不倦。
孔子30歲左右開始辦學,40多年不間斷地從事教育活動,就在從政的5年間,也仍 然從事傳授,周遊列國時,也隨處講學。有的學生品德很差,起點較低,或屢犯錯誤,他也 不會嫌棄,耐心誘導,造就成才。「愛之,能勿勞乎?
忠焉,能勿誨乎?」對學生的愛和高度負責,是他有誨人不倦教學態度的思想基礎。 ?
以身作則。孔子對學生的教育,不僅有言教,更注重身教。通過嚴以責己,以身作則來感 化 學生。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政者,正也。
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苟正其身矣,於 從政乎何有?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教學相長。孔子認識到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不是單方面的知識傳授, 而是可以教學相 長 的。
他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答疑解惑,經常共同進行學問切磋。不但教育了學生,也提高自己。
孔子提出了怎樣的治國主張?他不僅是乙個思想家,還是個教育家,那麼他在教育上還有那些主張(試列舉1例)
8樓:匿名使用者
政治主張:仁 禮 以德治國 反對苛政
教育主張: 有教無類(招收平民子弟為徒)
因材施教
9樓:甘浩氣
仁政,禮(即維護周禮)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這是高一知識吧
10樓:創世神魔之祖
有教無類,孔子收徒只有乙個要求,行束修之禮,就是給他不算多的臘肉,還有因材施教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子路問勇的故事,其他的,可以看看論語,總結下。
11樓:天道潛形
治國以為政德,教育-有教無類
教育思想的相關內容:
孔子簡單 資料
孔子把什麼看作是立國的第一要素
12樓:匿名使用者
a、仁德 b、法治 c、信義 d、愛民
答案:c
汽車塗裝三要素,汽車塗裝的三要素
汽車塗裝的基本要素包括 塗裝材料 塗裝工藝 塗裝管理,稱為塗裝的三要素 三個要素是塗裝材料 塗裝工藝和塗裝管理。1 塗裝材料。獲得優質塗膜的基本條件是選用塗裝前處理劑和塗料的質量及其作業配套性。選用塗料時,一般從塗料的作業效能 塗膜效能 經濟效果等方面綜合考慮。一般採用吸取他人經驗,或通過試驗確定等...
課程三要素是哪三要素,教學過程的構成要素和本質?
課程的基本要素指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學評價。課程是指學校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程序與安排。廣義的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程序的總和,它包括學校老師所教授的各門學科和有目的 有計畫的教育活動。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能列舉出四種關於教學過程中的基本要素的理論 教...
fmea的三要素是什麼,論文的三要素是什麼?
fmea的三要素 風險量化評估 列出原因 機理 尋找預防 改善措施。fmea是在產品設計階段和過程設計階段,對構成產品的子系統 零件,對構成過程的各個工序逐一進行分析,找出所有潛在的失效模式,並分析其可能的後果,從而預先採取必要的措施,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的一種系統化的活動。設計fmea 也記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