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恐龍愛兔子
礦床學是研究在地殼中形成條件、成因和分布規律的科學。
礦床學以礦床為研究物件,其基本任務是:
第一,正確認識各類礦床的地質特徵、形成條件和形成過程,查明礦串成因。
第二,查明礦床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烟花特徵,認識礦床在地殼中的分布規律,以便**在各種地質環境中,可以期望找到何種礦產和礦床型別。
急 真的很急 10
2樓:匿名使用者
內容簡介
本教材簡明而系統地闡述了礦床學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礦床的形成作用及各類礦床的特徵,同時還簡要介紹了礦床的控礦條件和成礦規律。
全書共分12章。第一章總論,第二章岩漿礦床,第三章偉晶巖礦床,第四章氣水熱液礦床概論,第五章矽卡巖型礦床,第六章熱液礦床,第七章火山成因礦床,第八章風華礦床,第九章沉積礦床,第十章可燃有機巖礦床,第十一章變質礦床,第十二章控礦條件和成礦規律。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國土資源調查、區域地質調查及礦產普查專業的礦床學教學用書,也可供相關專業及從事礦產勘查和礦山地質工作的同行們參考。
目錄前言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礦產資源的重要性
第二節 礦產資源的特點及分類
一、礦產資源的特點
二、礦產資源的分類
第三節 中國的礦產資源概況
第四節 礦床學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一、礦床學的研究任務
二、礦床學的研究方法
第五節 近代礦床學研究發展概況
第六節 有關礦床學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有關礦石的基本概念
二、有關礦體的基本概念
三、有關礦床的基本概念
第七節 成礦作用和礦床成因分類
一、元素的富集與成礦
二、影響礦床形成的主要因素
三、成礦作用及其型別
四、礦床成因分類
第二章 岩漿礦床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岩漿礦床的形成條件
一、成礦元素的地球化學性狀
二、岩漿巖條件
三、控制岩漿礦床形成的大地構造條件
第三節 岩漿礦床的形成作用及其特徵
一、結晶分異成礦作用與岩漿分結礦床
二、岩漿熔離成礦作用與熔離礦床
第四節 岩漿礦床的主要型別及例項
一、超基性、基性巖中的鉻鐵礦礦床
二、基性巖中的釩鈦磁鐵礦礦床
三、基性、超基性雜岩中的銅、鎳(鉑)硫化物礦床
第三章 偉晶巖礦床
第一節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偉晶巖礦床的特徵
第二節 偉晶巖礦床的形成條件
一、形成溫度和壓力(深度)
二、揮發性組分的作用
三、岩漿巖條件
四、圍岩條件
五、地質構造條件
第三節 偉晶巖礦床的成因
一、岩漿偉晶巖礦床成因
二、變質偉晶巖的成因
第四節 偉晶巖礦床的主要型別及例項
一、稀有金屬偉晶巖礦床
二、白雲母偉晶巖礦床
三、長石偉晶巖礦床
四、水晶偉晶巖礦床
第四章 氣水熱液礦床概論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氣水熱液的成分和性質
一、氣水熱液的成分
二、氣水熱液的性質
第三節 含礦氣水熱液的**
一、氣水熱液的**
二、成礦物質**
第四節 氣水熱液中某些組分在成礦過程中的作用
一、水(h20)
二、氧(02)
三、硫(s)
四、二氧化碳(co2)
第五節 含礦氣水熱液中成礦物質的運移和沉澱
一、氣水熱液運移的原因
二、含礦氣水熱液運移的通道
三、成礦物質運移的方式
……第五章 矽卡巖型礦床
第六章 熱液礦床
第七章 火山成因礦床
第八章 風化礦床
第九章 沉積礦床
第十章 可燃有機巖礦床
第十一章 變質礦床
第十二章 控礦條件和成礦規律
參考文獻
構造地質學
開放分類: 自然科學、地質
【構造地質學簡介】
構造地質學是研究岩石圈內地質體的形成、形態和變形構造作用的成因機制,及其相互影響、時空分布和演化規律的地質學分支學科。構造作用或構造運動常是其他地質作用的起始或觸發的主要因素,因此,構造地質學說通常也就成為地質學的基本學說。
狹義的構造地質學一般限於形變和變形機制方面的研究。構造學或大地構造學是對區域性巨集觀構造演化史的研究,也是構造地質學的組成部分。狹義的構造地質學與構造學相輔相成,前者的研究是區域構造演化的具體內涵,而後者則是前者變形機制的成因環境和條件的綜合概括。
構造地質學最先是對構造要素,即褶皺和斷裂的形態、變形組合的認識和分析,以及構造均勻域區劃分帶的研究,而後又結合岩石組合特徵,研究演化歷史和變形期次與階段。其核心是構造演化的動力機制和成因模式,因而總與學說、假說相聯絡。
【構造地質學發展簡史】
2023年霍爾在研究北美地質時,發現阿巴拉契亞山脈古生代沉積區具槽形特徵。他把這種現象解釋為因沉積重力負荷而致下沉,2023年丹納把這種槽形構造命名為地槽,並認為是地球因冷縮而在大陸邊繞出現的塌陷帶。地槽概念的提出標誌著現代構造地質學的起點。
2023年貝特朗提出造山旋迴的概念。1883~2023年修斯在收縮說的基礎上完成巨著《地球的面貌》,書中突出了地質學的全球觀點,同時還發展了沉積建造的時空分帶理論,使地槽地台學說得以建立,並奠定了20世紀前半葉的地質學研究的基礎。
泰勒2023年討論了歐亞大陸第三紀山脈弧形向南突出,2023年魏格納有關大陸起源的論述,使大陸漂移思想形成了大陸漂移說。因此,在20年代前後,在地質學中開始了以地槽學說為代表的垂直論,與以大陸漂移說為代表的水平論有關主要構造運動方式之爭,並把垂直論與大陸位置相對固定相聯絡,稱為固定論,而水平論固有大陸長距離漂移的認識,稱為活動論。
2023年霍姆斯提出地殼以下物質熱對流的假說,用以解釋大陸漂移。1930~2023年哈爾曼和范·貝美倫提出的重力與波動說,解釋造山物質的運動規律。
施蒂勒2023年提出了造山期及其同時性,支援了地槽學說的造山理論。2023年他把地槽進一步劃分為正地槽和準地槽,其後又把正地槽分為優地槽和冒地槽。這些研究成果都顯示了構造地質學在造山作用理論與岩石建造學說等方面的重大發展,進而使地槽地台學說成為20世紀50年代地質科學的主導理論。
在20世紀60年代,由赫斯首先提出的海底擴張說,以及由轉換斷層證實岩石圈運動符合描述剛體球面轉動規律的歐勒定律,確立了岩石圈板塊構造學,並被譽為現代地球科學理論的一次革命,從而引起對地質學中原有的基本原則和規律重新思考和再認識,也促進了構造地質學的現代化程序。
構造地質學對地質體變形機制開展了實驗和定量描述的研究。在20世紀50年代創立了構造物理學,60年代,以蘭姆賽為代表,從構造形態幾何學中發展了有限應變測量,提高了構造變形機制的定量研究的實踐性。70年代,地球動力學的模擬實驗和描述計算,擴大了構造成因機制的研究基礎。
【構造地質學基本內容】
構造地質學主要研究地質體的次生構造及其成因和演化,同時也進行構造作用環境的重建和反演的研究,可概稱為改造和建造。它們都是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發生和形成,並具複雜多樣的特徵。
構造地質學研究的次生構造都與內生地質作用相聯絡,這與地球深部作用緊密相關。岩石圈板塊運動是地質構造演化的主因,所以對地質構造的研究儘管有尺度不同和目的不一的差別,但都必須著眼於全球整體的地質演化規律與特定的形成環境相結合。
各種構造作用主要都集中在上地幔圈層以上的岩石圈內,因而岩石圈又稱為構造圈。在這裡,既有現今的活動構造現象,如**可測量的板塊運動向量等,也有各種已經固結了的構造,這種歷史中的構造一直可追溯至38億年以前的古老地質體中。
持續不斷的構造作用,使地表和地下各種地質體發生形變,如岩層彎曲和斷裂;地表公升降造成山脈、高原和盆地;地表遭剝蝕和盆地內沉積;岩漿的侵入活動和火山噴發等,它們都直接間接地由更為廣泛而具體的構造運動所引起的。從礦物晶格位錯至造山帶的形成,不同成因環境和層次的變質作用現象,岩漿巖分帶,大陸碰撞區地殼壓縮隆公升和鄰區的盆地沉積充填,以及地質體演化發展中的構造疊加和改造等,都是次生構造。
構造地質學也研究由構造作用決定的原生構造現象,如造山帶的位置和形態、盆地的形態和分布,各種層次的變質作用與分帶,不同成因的岩漿巖侵位和噴出活動條件等的本身特徵,都由構造環境所決定,是由先期構造造成而又成為後繼構造作用的基礎。
構造地質學與地質學一樣始於對大陸地質的研究。地殼構造具雙層模式特徵,不同深度層次的構造變形機制、作用過程和產物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在地下一般為10~15公里深處的脆韌性物性過渡帶上下的差別。其淺部常見脆性構造變形,構造發育不均勻;而在過渡帶之下,以韌塑性均勻剪下變形為特徵,各類韌性剪下構造面一般都很 平緩,多強烈置換構造和透入性特徵。
淺部的脆性斷層向下進入韌塑性帶時常產狀變緩。具細粒化重結晶的糜稜岩則多形成於脆韌性過渡帶附近或更深些。
構造變形的各種不同速率和長時間的作用程序,可造成地質體的穿時現象,而不同階段的構造作用可使構造發生遞進變形或疊加;它們在時空上的關係,主構造期間及遞進變形期內的演化序列,又常與沉積作用或岩漿侵位相關,這種具明顯對應關係的主期又稱為構造熱事件,它不僅是構造變形產物,也是地質階段劃分的重要標誌,有重要的紀年意義。
構造地質學強調野外實地觀測。其研究精度則隨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迅速提高。20世紀60年代以來遙感技術的運用,對地質構造的研究產生極高的效益;採用反射**技術研究地殼結構,並開創大陸地學斷面的研究和成囤,所有這些創新技術和理論,已有可能在更廣闊的範圍內研究具體的構造單元、區域構造特徵、水平運動和製圖。
實驗室內的顯微構造與組構研究、構造變形條件的溫度和壓力的測算、古應力場重建及古應力差值估算等已經實現。因此,構造地質研究的觀測分析手段已是巨集觀更巨集、微觀更微,使不同尺度的構造有可能在成因和演化及運動學和動力學上結合得更好,研究得更深入。計算機數字模擬則又開拓了為這方面實驗提供可資參考的途徑。
【構造地質學的研究意義】
在於認識和運用地質體的成因和運動的規律性。地質礦產資源和能源的成礦背景,控礦容擴因素都與構造演化、構造環境和成因機制緊密聯絡。構造地質作用更是地質災害的發生的重要的決定因素;工程建設及減災等環境科學問題,也與構造地質學的研究直接相關聯。
【構造地質學的研究方法】
構造地質學強調野外實地觀測,其研究精度隨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迅速提高。20世紀60年代以後遙感技術的運用,對地質構造的研究產生了極高的效益;反射**技術的運用和大陸地學斷面的研究對於揭示地殼結構和深部構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有這些創新技術和理論已使在更廣闊的範圍內研究具體的構造單元、區域構造特徵、水平運動和製圖成為可能。實驗室的顯微構造與組構研究、構造變形條件的溫度、壓力測算、古應力差值的估算和古應力場的重建等均已實現。
這些都使得不同尺度構造的研究有可能在成因和演化及運動學、動力學上結合得好,研究得更深入。
共青團的奮鬥目標和基本任務是什麼
荒誕不經 共青團的奮鬥目標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共青團的基本任務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貫徹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青年,在建設中國特色...
高分求手機的基本任務,高分求手機高手幫忙
當然是wap上網了,手機獨有的功能,mp4就不行的。高分求手機高手幫忙 商務機,選諾基亞的e系列比較好。e系列的就是定位商務機型,內建好多商務應用軟體,系統也比較穩定。e71,e72都還不錯,是全鍵盤的。e72剛出的,估計 還高,3000左右,不過作業系統先進些。e71價效比就高了,在2000以上3...
區域經濟學的基本任務,區域經濟學考試內容
迷失 區域經濟學 是2008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欒貴勤 等 區域經濟學 郝壽義 簡答論述題 慧聚財經 區域經濟學是經濟學與地理學交叉而形成的應用經濟學。空間經濟學一詞常作為區域經濟學的同義詞。當區域經濟學的課題特別涉及到城鎮時,則使用城市經濟學一詞。區域經濟學是從經濟學角度研究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