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
2.遵義會議:在王明的「左傾」路線的影響下,中國共產黨及中國革命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十一屆三中全會:2023年10月粉碎四人幫文革結束,但當時中共**主要領導人提出「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維護和堅持「左」的錯誤,使黨和國家的工作出現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 2023年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重新確立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思想基礎。
3.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2樓:這素某瑤
1935 遵義會議。
背景:1.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共被迫轉移。
2.左傾錯誤在黨內佔統治地位。
3.長征途中損失慘重,軍隊要求變換領導人。
1978 十一屆三中全會。
背景:年10月粉碎四人幫文革結束,但當時中共**主要領導人提出「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維護和堅持「左」的錯誤,使黨和國家的工作出現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
年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重新確立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思想基礎。
路線: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革命實踐相結合的思想路線。
3樓:代恨
遵義會議--在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領導下,中共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放棄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
十一屆三中全會--2023年10月粉碎四人幫文革結束,但當時中共**主要領導人提出「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維護和堅持「左」的錯誤,使黨和國家的工作出現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4樓:帳號已登出
遵義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
次會議是在紅軍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王明「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情況下開的。在文革結束後開的。
一道關於歷史的題
5樓:蒼士恩愈嫻
我認為。的。
如果有不對的地方呢。
請諒解。呵呵。
不同點:修築地點不一樣。
清朝的長城秦長城遺址最西端再甘肅臨洮縣城東23公里堯甸長城坡。南北向,黃土板築,殘高1公尺左右。是秦代長城西端的起點,斷斷續續經渭源,隴西,通渭,會寧,靜寧等8縣入寧夏後,又回到甘肅境環縣,慶陽縣入陝西省,翻山越嶺,飛渡溝壑,穿沙漠草原,蜿蜒東去,止於鴨綠江畔。
明代長城呢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
構造不同。秦長城多是土質的。
明代的是石頭為主要材料。
我們現在看到的主要是明代的長城。
年代不同。4秦修建長城是為了抵禦。
匈奴的入侵。
明長城是為了防止蒙古的入侵。
另外明長城是在秦長城遺址的基礎上加以修繕、延伸而修建成的。謝謝!
關於一道歷史題
6樓:匿名使用者
我選b、
一次革命是蒸汽機動力,煤的利用。
二次好像是電力時代,發電機,電動機的使用。
所以選b
7樓:紅髮與美酒
選b第二次工業革命(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起於19世紀七十年代,主要標誌:電力的廣泛應用(即電氣時代。
8樓:匿名使用者
b第二次工業革命又叫電力革命。
一道歷史題
一道歷史題
一道歷史題
9樓:花寒邃雨忻
人口普查的目的:人口普查是我國最基本的國情國力調查,是和平時期最大的社會動員。這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2023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來,我國人口在數量、結構、地區分布、受教育程度、遷移流動和居住環境等方面的變化情況,為科學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安排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資訊支援。
通過這次人口普查,還可以查清全國以及我縣較為突出的流動人口問題、農民工問題、人口老齡化的進展狀況等等,為研究制定「十二五」規劃提供依據,並為社會公眾提供人口資訊服務。
第一是制定政策的需要,第二是改善民生的需要, 第三是促進和諧的需要。
10樓:你長得真有喜感
1.為了查清2023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來,我國人口在數量、結構、地區分布、受教育程度、遷移流動和居住環境等方面的變化情況,為科學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安排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資訊支援。通過這次人口普查,還可以查清全國以及我縣較為突出的流動人口問題、農民工問題、人口老齡化的進展狀況等等,為研究制定「十二五」規劃提供依據,並為社會公眾提供人口資訊服務。
2.第一是制定政策的需要。人口普查是國家科學決策的重要基礎工作,通過人口普查,摸清我國各種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就可以制定教育政策;摸清各行業人口的分布,可以制定人口的就業政策;摸清就業人口的行業分布,可以為產業政策的制定和調整提供科學基礎;摸清年齡、民族等結構,可以制定社會保障和福利政策、民族政策、老年人口政策等等。
可見,如果沒有準確的人口資料,我們很多方針、政策及發展戰略的制定,就缺乏足夠的科學依據。
第二是改善民生的需要。人口是民生工作的基礎,民生中的就業問題、社會保障問題、公共服務問題等,都離不開對人口狀況的調查和分析。
第三是促進和諧的需要。社會要穩定、和諧,人是第一因素,解決人口問題,無論是人口的再生產和人的全面發展,都離不開人口普查的準確資訊,這是我們抓好計畫生育、改善人口質量、提高人的素質的基礎性工作。
一道歷史題
11樓:荊棘鳥
李太守是戰國時期秦國蜀郡李冰。
伯禹是夏朝開國之君大禹。
他在岷江中游修築的都江堰,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農田,使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
12樓:正達美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分別稱讚了 李冰 和 大禹 兩個人,李冰是 戰國時期 秦國的 郡守。
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相傳禹治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繼帝位。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
這句話 主要是讚美 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築的都江堰 的功績的 有誇張溢美 之嫌。
其實 二人 的功績 不分伯仲 都為人類 治水方面 做出來 傑出的貢獻。
本句用的是誇張的 修辭 手法 來讚美 李冰。
就像 功比天高 功能比天高嗎?
13樓:以為渡漢江
詩中的「李太守」是戰國時期秦國水利家李冰。李冰,今山西省。運城市。
鹽湖區。解州鎮。郊斜村人,是戰國時期的水利家,對天文地理也有研究。
秦昭襄王末年(約西元前256~前251年)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縣)岷江出山口處主持興建了中國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成都平原富庶起來。
伯禹就是當年治水的大禹。
伯禹指大禹。都江堰使靠天吃飯的川西平原「水旱從人」,變成千里沃野,贏得「天府」美稱。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造福於人民。後人認為李冰功過大禹。
14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才知道李太守治水的功績,就連當年的大禹也無法與他相比。
這是讚美戰國時期李冰的,他在擔任蜀郡太守時,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成都平原,這項工程至今依然綻放著光彩。
15樓:雪裡紅梅
戰國的李冰,夏朝的大禹。
李冰修都江堰。它的規模巨集大,地點適宜,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種作用,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見的奇蹟。二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巨大的排灌作用,確保了當地農業生產。
都江堰的修成,不僅解決了岷江氾濫成災的問題,而且從內江下來的水還可以灌溉十幾個縣,灌溉面積達三百多萬畝。從此,成都平原成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獲得「天府之國」的美稱。
一道歷史題
16樓:青少年的紅星
2023年時的美國正值1929-2023年世界經濟大危機,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50%,失業人口1700-1900萬,廣大工人掙扎在飢寒交迫的生死線上,即便是就業的工人也是被受剝削,低工資高強度。建議你看看卓別林先生的《摩登時代》,反映的就是那是美國工人的生活。同時期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朝氣蓬勃,1928-2023年蘇聯的工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
4%。1928-2023年蘇聯第乙個五年計畫期間工業增長年均達到,其中重工業達到24.
6%,輕工業。蘇聯是唯一沒有經歷資本主義大危機的國家。
蘇聯工人階級生活水平在一五計畫期間不斷提公升,工資增長70%,福利也提高了。到2023年衛國戰爭爆發前,蘇聯工人有50%居住在建成10-15年的新住宅內。2023年有10-13萬美國人移居蘇聯。
(當然有3萬是工程師,大部分陸續回到美國)
2023年底蘇聯解體,由於蘇聯長期偏重發展重工業和國防工業,使得蘇聯經濟結構高度畸形。蘇聯形成了高度集中的僵化的蘇聯計畫經濟模式,蘇聯模式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後失去了各種優勢。原先的高速度也不存在了,蘇聯的經濟到了八十年代要速度沒速度,要質量沒質量。
戰後蘇聯的經濟改革沒有扭轉蘇聯模式的痼疾,反而是改革混亂半途而廢。戈巴契夫上台之後蘇聯經濟改革失敗,轉而進行政治改革,蘇聯的政治改革一片混亂,到了2023年之後蘇聯陷入了深刻的政治與經濟危機疊加的局面,市場**緊張到了2023年蘇聯部分地區**緊張到二戰結束後最糟糕的時刻,莫斯科和列寧格勒都出現了人們排長隊購買食品和日用品的局面。那時的蘇聯工人,羨慕西方工人階級的的相對富足的生活,再加上戈巴契夫錯誤的政治經濟改革以及反對派葉爾欽的欺騙,蘇聯工人羨慕美國和西方,鄙視懷疑自己。
蘇聯解體時蘇共解散時人們還希望不久過上西方的生活,但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歷了十年災難時代。到2023年之後俄羅斯的經濟才根本好轉。2023年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才真正超過2023年蘇聯時代俄羅斯聯邦的產值。
17樓:寒蟬叫個毛
首先我們從時間來看,1929-2023年美國也是世界性的經濟大危機,伴隨著經濟危機而來的是失業率高的問題,很多美國人失業,家庭破產等比比皆是。從這一點來看,蘇聯當時和中國改革開放前是一樣的,集體經濟不失業。所以美國工人羨慕蘇聯工人不用擔心失業。
a選項的自由快活和這個特定的時間沒有關係,而且也不能代表整個國家的階級狀態。b選項不符合社會歷史,蘇聯當時才開始新經濟政策,正在社會轉型中。d選項和a選項一樣,和特定的時間沒有關係。
而60年後,就是2023年12月,蘇聯解體,經濟受到影響,民眾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2023年3月,美國走出了經濟衰退,經濟蓬勃發展,人民收入提高,因此羨慕美國工人的生活水平。a選項與時間的限定沒有關係,同上也不能代表整個國家的階級狀態。b選項前半部分不符合。
d選項同a選項,與特定的191、60年後沒有關係。
綜上,選擇c最為恰當。
18樓:小奇
注意2023年的時間點,這道題光看前面就夠了,2023年至2023年是大蕭條時期。
大蕭條時期失業率狂增。所以是c
至於後面。肯定不是ad後半的說法,蘇聯人民生活也就沒富足過。
一道歷史題,一道高中歷史題
應該選c a.張騫通西域只抵達了康居也就是中亞一帶。雖然中國的絲綢可以到達羅馬帝國,但是是通過中轉過去的,因此錯誤。b玄奘西行只到達了印度,對印度以西沒有涉及。d鄭和下西洋雖到達非洲,但資料繪製於洪武年間,而鄭和最早是在永樂年間出發。因此不對 c元朝時,阿拉伯人進入中國,阿拉伯帝國鼎盛時期曾控制了西...
一道歷史題什馬意思,一道歷史題。
首先看題幹時間就能去回答第一問!1895中日黃海海戰,中國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第二問 簽訂的是 馬關條約 割讓台灣島 遼東半島 澎湖列島!第三問 這個你就做一下參考,答法很多!說明了清 的軟弱無力,對列強的一再妥協等!這樣回答你明白麼?三軍敗績 指甲午中日戰爭 萬壽無疆 對慈禧而言 求和 簽訂 馬關條...
一道歷史題,速回 急!急!急,一道歷史題!!!!!急
佘子明 依次回答 1 人口呈快速增長趨勢。原因 唐太宗在位期間 貞觀年間 社會穩定,政治清明,社會生產快速恢復和發展,導致人口快速增長。而此後的幾位皇帝均延續了唐太宗開創的清明政治,所以唐朝整體國力快速增長,人口也快速增長。由此才有開元盛世。2 人口銳減。原因 第一階段,天寶年間到肅宗上元年間,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