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就拿乙個刻度尺來說吧。這個刻度尺能量的最長度就是它的量程。刻度尺最小的刻度是公釐,那它的精確度就是公釐,但是我們在實際測量的時候。
還要往後估讀一位,這一位就是估讀值。比如乙個鉛筆的長度,如果用刻度尺來量的話就是,前面的223都是準確值,也就是可以直接在刻度尺上讀出來。後面的是估讀的。
因為鉛筆不可能正好與刻度尺的某個刻度對齊。所以我們要往後估讀一位。因為是估讀的,所以也就是不準確的。
至於要求你小數點後面保留幾位等等,你應該會把,在就是有效數字。從左邊開始第乙個不為零的數開始,後面有幾個數有效數字就是幾位。舉個例子:
有效數字是一位。有效數字是3位,應該會了吧。
2樓:
尺子的刻度就是刻度值。
如果乙個尺子最小刻度是mm,那麼這個讀數141是精確值,是估計值。
精確度是題目給出的。比如精確到,保留2位有效數字。
估讀一般估讀到最小精度的後一位。。。
再如果精確到是,保留2位有效數字是。
如果對資料處理有興趣的話可以找專門說實驗的書籍看,一般都會有資料處理的詳細說明。
我說的很不規範,也很不全面。
3樓:網友
對刻度尺必須有以下三點了解後才能使用。
1)零刻線的位置:刻度尺零刻線的位置是指起始刻度的位置。使用前應觀察零刻線是否完好。
2)量程 又叫測量範圍。刻度尺的量程就是從零到它所能測量的最大長度,應使學生能迅速準確地找出它一次能量的最大長度。
3) 最小刻度:又叫準確度。刻度尺上兩條相鄰刻線之間的距離。
會放 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時要放正,不要歪斜,要把刻度尺的刻度緊貼被測物體的應測部位。(如教材p7 圖1-7)
會讀 根據刻度尺與被測物體末端與尺相交的位置,根據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讀出準確數值,並根據被測物體末端在尺兩條刻線之間的位置,估讀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會記 記錄測量資料。應記錄準確數字、估讀數字,並定出所記錄資料的單位。
2. 正確選擇測量工具。
刻度尺的選擇應當和測量的實際需要相符合,某些零件的尺寸需準確到公釐,如果使用常見的最小刻度是公釐的刻度尺顯然不能滿足要求,因而需要更精密的測量儀器,而測量百公尺跑道的長度,準確到釐公尺足夠,所以選擇最小刻度是釐公尺的皮捲尺就可以了。所以,測量需要達到的準確程度由測量要求決定。在測量之前,我們應當根據實際要求判定測量需要達到的準確程度,再根據準確程度去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
5.誤差與錯誤。
誤差是在正確測量的前題下,由於測量工具的精確程度不同,測量者估計資料的準確程度不同,實驗方法的不同,以及熱脹冷縮等因素而產生的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誤差是不可以避免的。
錯誤是由於採用不正確的測量方法所得出的錯誤的測量資料,它應當而且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誤差是由於測量工具和實驗方法造成的,則應當採用更精密的測量儀器,改進實驗方法以減小誤差。
採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小由於測量者所產生的誤差。平均值要計算到比測量值多一位數字後再四捨五入,即平均值應保留與測量值相同的位數(也只有一位估計數字)。
物理課本的長度
4樓:武迎楣
物理課本的長度是,物理課本是學科教學用書。清末廢科舉、興學堂,把自然科學列入鄭餘學校課程,採用的中學物理課本多數是外國課本或其中文譯本,少數是中國人參照外國課本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以來,人民教育出版社。
編寫出版了7套全國通用的中學物理課本。第一套是1950—1952年於中國中學。
物理教學大綱(草案)制訂以前編寫的,只編了初中上、下冊和高中第一冊。第二套是根據1952年的大綱(草案)編寫的,初、高中共5冊。第三套是根據1956年的大綱(修訂草案)編寫的,只編了高中物理3冊。
第四套是1960—1961年編寫的十年制學校物理課本共4冊,只在少數學校試用,沒有推廣。第五套是根據1963年頒佈的《全日制中學物理教學大綱(草案)》編寫的,只出版了初中兩冊。第六套是根據肢彎1978年頒佈的《全日制十年制學校中學物理教學大綱(試行草案)》編寫的,共4冊,記取了「文革。
期間削弱基礎知識的教訓,強調打好基礎,培養能力。第七套是根據1981年教育部頒佈的中學教學計劃。
於1981—1983年編寫的,根據教育部關於高中物理實行兩種教學要求的決定,高中課本分甲種本(3冊)和乙種本(2冊)。1986年12月國家教委頒佈《全日制中學物理教學大綱》後,這套課本的初中本和高歷叢悶中乙種本,經修訂成為1988年秋季開始**的物理課本,共4冊。1991年根據國家教委頒佈的普通高中教學的調整意見,物理課為高。
一、高二必學課,高三選學課。1993年國家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了7套義務教育。
初級中學物理課本,開始出現多種課本供各地學校選用的局面。
物理長度的一般方向是什麼?
5樓:酷我就懂
物理長度是乙個三維空間中的物理量,因此它可以沿著任何方向進行測量。然而,在實際應用中,通常會選擇一些標準化的方向進行測量,以確保不同的測量結果可以進行比較和共享。
在一般情況下,物理長度的一般方向是沿著笛卡爾座標系的x、y和z軸方向。這些軸通常被定義為垂直於彼此,並指向三個正悉尺交的方向。例如,在平面幾何中,通常會選擇x軸和睜侍高y軸來表示二維平面內的物理長度。
在三維空間中,除了x軸和y軸,談吵還有乙個z軸用於表示物理長度沿第三個方向的測量。
物理:物理課本長度約多少
6樓:分享社會民生
物理課本的長度大約是25cm左右。
物理課本教學內容:
是研究固體的物理性質。
微觀結構、固體中各種粒頌改子運動形態和規律及它們相互關係的學科。屬物理學的重要分支,其涉及到力學、熱學。
聲學、電學、磁學和光學等各方面的內容。
7樓:卯竹季午
人教版的初中物理課本長為26釐公尺。
如果是要晌咐舉估讀(用分度值是1公釐的刻度宴碧尺),那就寫釐公尺簡物。
物理長度
8樓:網友
10的-2次方;10的-5次方;鬧行10的-6次方;10的-8次方。
這個只是數學慎彎空中的單位換算和科學計數法。1mm即1公釐,10的-3次方m;km=10的3次方m;nm=10的-9次方m;cm=10的-2次方m,照此計算即可。寬瞎。
物理長度的測量、
9樓:匿名使用者
合理的: 不合理的:沒有估讀一位) 和其他資料差別太大)長度(取的平均值):
10樓:匿名使用者
看五次資料偏差,用mm尺子測量一般資料偏差不會超過 因此 不合理資料為 合理資料 看 剩下四個資料與平均資料最為接近的就行 (你可以自己算一下) 課本的合理長度 排除不合理資料 將剩下四個資料 進行平均 就ok
11樓:匿名使用者
合理的資料: 不合理的資料: 原因:誤差過大 物理課本的長度為:
12樓:匿名使用者
不合理 沒有估讀) (資料偏差太大)合理物理課本的長度:(
13樓:匿名使用者
不合理的,是mm刻度,應該精確到 ,誤差太大。長度就是剩的資料的平均值。
14樓:滇教雲
長度的測量 初中物理。
表示物體長度物理量
15樓:紫剛樸傲兒
速度是表示唯凱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常用單位制是m/s;
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燃鉛量.溫度的常皮山好用單位制是攝氏度.
故答案是:運動快慢;冷熱程度;m/s;s.
物理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初二物理人教版,時間和長度的測量知識點總結?
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時,首先應仔細觀察刻度尺,找出它的 o 線,最小分度值 即刻度 尺的每一小格,也就是刻度尺的準確程度 和量程。並注意 1 使刻度尺有刻度線的一邊 緊貼 被測量的物體,並且尺的位置要 於被測物體垂直 2 使刻度尺的 零刻度 線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 觀測 讀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 3 記...
廣東高中物理中提及到的科學家,高中物理課本中出現過哪些科學家的名字
tomorrow丹丹 1 胡克 英國物理學家 發現了胡克定律 f彈 kx 2 伽利略 義大利的著名物理學家 伽利略時代的儀器 裝置十分簡陋,技術也比較落後,但伽利略巧妙地運用科學的推理,給出了勻變速運動的定義,匯出s正比於t2 並給以實驗檢驗 推斷並檢驗得出,無論物體輕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
關於反射波相位突變問題大學物理課本上有介紹,光從光疏介質在光密
先森噯伱 這道題要考慮到半波損失。還要解釋一下所謂的相位差和光程差 光程差很好說,就是nd之差。n代表折射率,d代表幾何路程。就是光在介質中用的時間乘以光在真空中速度,不是光在介質中的速度哦!那麼相位差,就是在1個週期內的光程差。半波損失 就是當光從折射率小的光疏介質射向折射率大的光密介質時,在入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