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翡文影像
很多種135 120 4*5 5*7 8*10這些是常用的
***********************************=
更正上邊一點,仙娜只生產單軌機型,也就是它更適合在室內或者建築類攝影,野外不是單軌的長項,所以說仙娜是大幅的代表不確切。120哈蘇是老大這個老大是怎麼來的?從銷量上來的麼?
2樓:匿名使用者
大幅面相機首推仙娜 ,畫面細膩無比, 拍人像最適合了 。目前最好的數碼相機也無法在相質上與其匹敵 。6*6的機型哈蘇是老大 ,501/503/203等多種型號。
現在歐洲一些頂級的影象公司仍在大量使用,因為畫質出色。 祿來6000系列也是優秀的6*6相機。 這類相機常用作需要高畫質的商業攝影,如廣告或時裝。
以前用膠捲相機拍的**是多大尺寸的?
3樓:匿名使用者
以前用120 或135膠捲相機拍攝的**尺寸,顯影的話,一般是5寸的,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去沖洗就好,不管是黑白還是彩色。
4樓:上海中期業務部
傳統的照相機膠捲尺寸為35mm,35mm為膠捲的寬度(包括齒孔部分),35mm膠捲的感光面積為36 x 24mm。現在所說的全幅就是說感光元件大小為36 x 24mm的相機
5樓:匿名使用者
135相機的膠捲尺寸是24mm*36mm的
120相機的膠捲尺寸是6cm*6cm、6cm*7cm、6cm*4.5cm三種
大畫幅相機一般是5英寸*4英寸。
6樓:匿名使用者
膠捲是可以用來洗的 你想洗多大就多大啊 沒有固定的尺寸
4*5畫幅相機是什麼概念?是膠捲還是電子?**的質量如何?對比度和焦距如何?謝謝 100
7樓:時光倒流
4*5是中畫幅相機,有膠片機也有數碼機,畫素比全畫幅單反高,當然也貴很多。對比度根據設定可以變化的,焦距是鏡頭的引數,和機身無關
膠片相機拍出來的**有什麼不一樣
8樓:
攝影講究底的大小,其次才是解析度。越大的膠片,成像就比小的膠片要強好多,換到數碼相機的概念就是cmos面積越大,成像越好,解析度在面積大小上反而是次要因素。佳能5diii拍的**,比較起來還不如幾年前的老飛思1000萬畫素的120數碼後背。
所以一般的膠片相機都是135畫幅的全幅,數碼全幅相機(也是135畫幅)的**相機帶鏡頭沒個小2w拿不下來,而一般的膠片單反相機2、3千就已經非常不錯了,拍出來的就是全幅的底片,用專業地掃比如尼康9000ed掃描之後,很接近全幅數碼單反的出片,比一般的截幅單反強不少,是一種相對廉價的全幅攝影方案。另外中畫幅和大畫幅使用膠片的非常多,主要還是**因素,中畫幅的數碼相機比如哈蘇的**120相機,單機身就接近20萬了,一套下來基本2、30萬沒商量。而一套膠片現在哈蘇差不多1-2萬而已。
膠片色彩好,這點可能很多人會有不同意見,認為有了ps之後,就沒什麼好說的了。其實就算有ps,**本身得有一定的色彩基礎才行,原來的**色彩越好,ps的效果就越好。膠片的寬容度很大,細節非常豐富(細節不是解析度,可以參照天空雲彩的層次),更重要的是膠片的色彩過度基本屬於無級過度,數碼的色彩過度是有級的。
這個很好理解,膠片的色彩就像水彩畫,顏色之間的過度是一筆呵成、無縫銜接,數碼就像是彩色鉛筆素描,解析度很高,色彩之間的過度生硬。這是先天決定,膠片上是無數的銀鹽顆粒,一張135膠片大約有幾千萬到一個億的顆粒,越是專業的膠片顆粒越多,這些顆粒可以理解成畫素點,畫素點越多,顏色的過度越好,同樣的因為物理屬性使然單顆銀鹽顆粒還能容納兩種甚至數種不同的色彩。而數碼呢,一個畫素點只能容納一種色彩,自然顏色生硬,只有等數碼的畫素點做到比銀鹽顆粒更小,才能打破膠片色彩過度好的神話。
上面說的是理論值,膠片的不可預知因素太多了,隨著時間銀鹽顆粒是會結晶的,幾個顆粒結晶成一個大顆粒,顆粒有大有小,造成膠片顆粒粗糙的問題,還有就是沖洗、儲存、溫度等等影響,都會產生結晶現象,嚴重影響膠片,另外掃描技術的制約,不管怎麼掃描最後還是要數碼cmos來作為感光基礎,所以很難將膠片100%轉化為數碼,損失基本都大於60%以上,膠片數碼化之後效果往往不如數碼直接拍。但是用另外一種方式呈現,膠片的效果基本得到全面發揮。以前跟攝友做過比較,徠卡m6和徠卡m9,同樣的鏡頭,同樣的場景,用反轉片拍出來的底片用幻燈機投影,對比m9全幅數碼**投影,結論幾乎一面倒,膠片的投影效果更好,畫面更細膩,色彩和細節更豐富。
不管怎麼說,數碼取代膠片始終是大勢所趨,135畫幅的膠片差不多到了夕陽,120膠片還有比較長的一段生存空間。
9樓:匿名使用者
網上有很多用膠片拍的**很正常,現在有很多忠實的膠片愛好者,仍然在用膠片相機拍攝。特別是中大畫幅的相機,用膠片拍的就更多了。
用膠片拍攝,衝洗出來之後可以用掃描器進行掃描,也可以進行電分掃描,上傳到電腦上。而上傳電腦之後,就變成了數碼**,當然可以進行後期處理,只要技術有保障,效果不會比膠片看著差,不會像樓上說的那樣失掉膠片真實感。恰恰相反,良好的後期,更能展現膠片的色彩和質感。
此外,也可以對膠捲,即我們說的底片進行底掃。而如果是負片進行底掃之後,還要在電腦上進行反向,去除底片色罩,影象調整等等後期操作,比較麻煩。如果是使用反轉片拍攝,再底掃到電腦,效果非常棒!
膠片相機沒有數碼相機方便,可為什麼現在還有很多人喜歡?
3.1.膠片拍攝的**寬容度很大,細節保留很豐富。
比如在逆光或者大光比(受光部很亮,背光部很暗)環境下,使用數碼相機很容易出現**過度或者不足的情況,從而失掉亮部或暗部細節。而用膠片就會好很多,即便**不足好幾檔,也會有細節保留。同時保證了高光不會過曝,甚至還可能有意外驚喜。
3.2.膠片色彩很好。
當然這個就是見仁見智,數碼相機的色彩也不錯,膠片沖洗要經過暗房進行色彩處理,數碼也要後期調整。但總的來講,因為膠片種類多樣,反轉片,負片等等,每一種又有不同型號,所以會有很多種不同的色彩風格,每一種風格都有各自的味道,所以受很多人追捧。
3.3.膠片有所謂“顆粒感”。
很多人喜歡用膠片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的“顆粒感”,甚至認為這就是膠片獨特的“質感”。其實這個東西最沒意義。先不說就目前的數碼後期技術,很容易就能模仿出這種“顆粒感”的效果,比如lightroom裡面直接就有預設,套用就行,還不需要自己動手。
就算是膠片,也有大部分是沒顆粒感的,特別一些感光度極低的膠片,擁有超乎尋常的細節表現,極其出色的畫質,相反一點顆粒也看不出來。所以因為“顆粒感”使用膠片,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必要。
10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後期,就是把底片掃描到電腦上後期,但是不建議後期,會失掉膠片的真實感
最大的不同就是膠片理論上可以無限放大,最多的是“顆粒感”,而數碼單反是三原色組成的“噪點”,放大後膠片雖然顆粒會比較大,不是很細膩,但是這是膠片獨有的效果,自然的顆粒感。
11樓:
在凡人的眼裡沒啥不同,無非是個人喜好而已。即所謂的懷舊情結
12樓:匿名使用者
別的先不說,光說感光元件方面,一般現在電子的所說的畫素也就是幾千萬,拿哈蘇的那個6000萬來說(其實可以做到畫素很高,但噪點直接讓**無法直視),對一般消費者可能那個數字是非常大了,但如果拿它和膠片去比,就沒得比了,膠片是以分子數量來計算的。。。電子現在最大的優勢是方便的多,但真要說效果,以現在的技術不可能超過膠片的解析力
常用的膠捲型號
13樓:匿名使用者
膠捲的種類:照相用的膠捲有黑白膠捲和彩色膠捲,按不同尺寸分為120膠捲、135膠捲兩種。
120膠捲根據不同的120照相機可拍攝出大小不同的畫面,其中有拍攝16張底片的(畫幅為4.5×6釐米);拍攝12張底片的(6×6釐米);還有拍攝10張底片的(6×7釐米)與8張底片的(6×9釐米)。120膠捲的長度一般為81-82.5釐米,寬度為6.1-6.5釐米。120膠捲拍攝幾張底片,取決於相機的型號而各不相同。
135膠捲適應於各種型號的135照相機。一卷135膠捲能拍攝36張畫面為24×36毫米的底片。135膠捲的長度一般為160-170釐米,寬度為3.5釐米。
這種膠捲兩邊有按規則排列的片孔。
黑白膠捲:按感色效能還分類成全色片、分色片、色盲片、紅外線片、x光片等。我們常用的是全色膠片,它對自然界各種色彩,紅、橙、黃、綠、青、藍、紫色都能以不同深淺的黑色調子顯示出來。
也就是說它對所有可見光都感光。分色片除了感受可見光中的藍、紫色外,還能感受黃、綠色,對於紅色它不能感受。這種膠片常用於印刷製版,有時也用於風光攝影。
色盲片,它對可見光中的藍紫光比較敏感,對綠光和紅光很不敏感。這種膠片適宜於黑的圖案、圖表和文字翻拍。紅外線片,專門感受比紅光波長的光線,一般為航空、軍事攝影所用。
膠片的感光度:感光度是膠片對光的敏感程度,也是膠片所具有感光能力和標誌。膠片在光線很弱的情況下就能感光,稱高速感光度(快速)膠片;相反感光度低的膠片,則須在光線較強的場合下拍攝,如果在同一光線的條件下,使用不同感光度的膠捲拍攝,其照相機的光圈或快門速度就應該有所變化,也就是說,高光感光度的膠捲,光圈要小些快門速度要快些;低感光度的膠捲則相反,光圈要大些或快門速度要慢些。
根據感光度的高低可分為快片(gb24°以上),中速片(gb21°),慢片(gb18°)以下 。
感光度有多種名稱,常見的有美國asa制和德國的din制("定"制)。我國採用gb(即國家標準)制,與din制相當。
我國的gb國家標準制,每增加gb3°,其感光度就增加一倍。如gb24°膠捲就比gb21°膠捲的感光度快一倍。各種感光度標準,可以互相換算。
asa100相當於gb21°或21din。
黑白膠片的選擇:如何選用低速、中速或高速膠捲,要根據拍攝物件、拍攝條件、以及最後**放大倍率等不同要求去決定。
一般情況下,在室外拍攝,光線條件較好,景色亮度大,反差也大時選用21din中速膠捲為宜。如果景物反差平淡,可選用反差略大的低速膠捲。
在室內拍攝,若被攝物體有動感,無論是用自然光或燈光,則應選擇感光度高的膠捲,可避免因**不足而影響影像的層次,或因**時間太長而使有動感的物體形成影像模糊不清。利用閃光燈拍攝時,一般選用21din或感光更高的膠捲,這樣不僅感光指數可以大些,而且由於感光度高其寬容度也大,不致使底片反差過大。
體育拍攝,一般不宜使用閃光燈,體育拍攝動感強烈,要選用高速感光度(如24din、27din)的膠捲。
舞臺攝影,一般也不宜使用閃光燈,它須選用感光度更高的膠捲。
拍攝人像、靜物、風光**,要求具有豐富的層次,銀粒細膩、質感強、悅目和諧的影調,應儘量選用低速和中速膠捲。
彩色膠捲:攝影用的彩色膠捲有彩色負片和彩色反轉片。
彩色負片,它經過沖洗後,負片(底片)上的顏色是原物體顏色的補色負像。彩色負片主要用於製作彩色**;並能直接印、放黑白**,但**的層次、反差受到一定影響。彩色負片拍攝的感光寬容度比黑白膠片要小得多。
在拍攝時受色溫和周圍環境的影響,造成底片偏色,但可以在**製作中用不同濾色**以校正。彩色負片是用途最為廣泛的一種彩色膠捲。
彩色反轉片,它經過反轉沖洗工藝後,就能獲得和被攝物一樣的彩色正像。彩色反轉片的彩色影象、色彩還原和影像的清晰度都優於彩色**,用彩色反轉片製版印刷要比彩色**好。彩色反轉片,其色彩真實、鮮豔、飽滿。
拍攝時要求嚴格,感光寬容度甚小,要求**準確,如果**相差1/2倍,各種色彩與密度、層次都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導熱矽膠片的發展趨勢誰知道啊,導熱矽膠片有那些特性?
導熱矽膠片傳統的生產方式有壓廷和塗佈兩種工藝,而最新工藝是油壓成型,目前厚度最薄可以做到0.1mm,最厚可以做到10mm,導熱係數最高達6.0w m.k,也可做導熱矽膠卷材,也為了增加產品的耐壓性,也可以在導熱矽膠片兩面加矽膠布及玻仟布。而目前導熱矽膠廣泛用於光電產業,電腦產業,網路產業,家電產業,...
別克轎車有哪些型號翱,別克轎車有哪些型號啊?
石家莊萬通汽車學校 別克車型 別克阿波羅 buick apollo 1973年 1975年 別克 buick allure 2005年至今,僅限加拿大地區 別克騎士 buick caballero buick centurion 1971年 1973年 別克世紀 buick century 1936...
閥門型號W41T和W45T有什麼不同,不鏽鋼和銅的代號是什麼
上海艾荔艾金屬材料 w是指本體密封,和閥門相同材質,4是法蘭連線,1是結構形式代號 直通式,4是角式,5是直流式。閥門型號由7個部分組成 1 型別代號 z表示閘閥 2 傳動方式代號 手動閥傳動代號省略 3 連線形式代號 4表示法蘭連線 4 結構形式代號 4表示明杆 平行式 剛性雙閘板 5 閥座密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