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泊秦淮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過城中流入長江,兩岸酒家林立,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遊宴的場所。唐王朝的都城雖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兩岸的景象卻一如既往。
有人說作詩「發句好尤難得」(嚴羽《滄浪詩話》)。這首詩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響的,那兩個「籠」字就很引人注目。煙、水、月、沙四者,被兩個「籠」字和諧地溶合在一起,繪成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
它是那麼柔和幽靜,而又隱含著微微浮動流走的意態,筆墨是那樣輕淡,可那迷濛冷寂的氣氛又是那麼濃。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關聯的,所以讀完第一句,再讀「夜泊秦淮近酒家」,就顯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詩人的活動來講,該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見到「煙籠寒水月籠沙」的景色,不過要真的掉過來一讀,反而會覺得平板無味了。
現在這種寫法的好處是:首先它創造出乙個很具有特色的環境氣氛,給人以強烈的吸引力,造成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這是很符合藝術表現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這麼處理,就很象一幅畫的畫面和題字的關係。
平常人們欣賞一幅畫,往往是先注目於那精彩的畫面(這就猶如「煙籠寒水月籠沙」),然後再去看那邊角的題字(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詩人這樣寫也是頗合人們藝術欣賞的習慣。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卻很值得玩味。這句詩內裡的邏輯關係是很強的。由於「夜泊秦淮」才「近酒家」。
然而,前四個字又為上一句的景色點出時間、地點,使之更具有個性,更具有典型意義,同時也照應了詩題;後三個字又為下文開啟了道路,由於「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國恨」、「後庭花」,也由此才觸動了詩人的情懷。因此,從詩的發展和情感的抒發來看,這「近酒家」三個字,就象啟動了閘門,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絕。這七個字承上啟下,網路全篇,詩人構思的細密、精巧,於此可見。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麼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可見詩說「商女不知亡國恨」,乃是一種曲筆,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據說是南朝荒淫誤國的陳後主所製的樂曲,這靡靡之音,早已使陳朝壽終正寢了。
可是,如今又有人在這衰世之年,不以國事為懷,反用這種亡國之音來尋歡作樂,這怎能不使詩人產生歷史又將重演的隱憂呢!「隔江」二字,承上「亡國恨」故事而來,指當年隋兵陳師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陳後主依然沉湎聲色。「猶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歷史、現實和想象中的未來串成一線,意味深長。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於婉曲輕利的風調之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無限的感慨,堪稱「絕唱」。這兩句表達了較為清醒的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而這正是衰敗的晚唐現實生活中兩個不同側面的寫照。
以上摘自《唐詩鑑賞詞典》
此詩雖短,卻把當時的那種宮廷生活描繪出
我最喜歡的便是這首句,很有一番意境,一番味道。開篇就出彩的詩詞的確不多見,另外還有一些出眾的開頭,比如《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我十分喜歡,三個深字,拉出鏡頭,我覺得把當時那封建社會的調調給描繪出來了。
2樓:
《陳書》
記述南朝陳朝歷史的紀傳體史書。唐姚思廉撰,含本紀六卷、列傳三十卷,共三十六卷。是二十四史中卷帙最少的一部。
姚思廉(557~637),本名簡,以字行,雍州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父姚察曾撰陳史,隋大業時未成而死,遺囑思廉繼續完成。武德五年(622),姚思廉奉詔修陳史,遷延未成。
貞觀三年(629),又奉命修史,貞觀十年成書。
有關於南北朝的歷史小說嗎,有關於南北朝的歷史小說嗎 20
付遙的 獵天下 很不錯,第一部 枋頭明月第二部 在精神上壓倒對手,已出。南北英雄志也是不錯的。還有 隋朝那些花花事兒 雖然不是 但是也可以看看,南北英雄志 前兩本是寫南北朝的。 澄江分月 有以下 符合要求 1 南北王朝之魏宋崛起 14歲的京口男孩劉裕因高超的箭術被選中執行一項特殊的任務,任務關係晉王...
魏晉南北朝時期刑制改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魏晉南北朝時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法定刑的規範化。魏 新律 將法定刑確定為死 髡 完 作 贖 罰金 雜抵罪七種。晉律 中規定了死 髡 贖 雜抵罪 罰金五種法定刑,每一種 法定刑又分為數等。北魏律 規定了死 流 宮 徒 鞭 杖六種法定刑,北齊律 承其後,最終確立了死 流 徒 鞭...
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民族關係出現了什麼歷史趨勢
累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 自東漢末年,由於政治的日益腐敗,統一的多民族大帝國分崩離析。之後,歷三國和西晉的短暫統一,又出現了東晉十六國並立和南北朝對峙的局面。在這政權 戰亂頻仍的三百多年中,中國社會處於乙個巨大動盪的旋渦之中。與此同時,由於民族大遷徙和民族大雜居,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二次空前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