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北宋政和七年(2023年)取《詩經·常武》小序“有常德以立武事”之義置常德軍而得名
常德歷史的演變過程
2樓:匿名使用者
常德市自公元前277年,秦蜀郡守張若築城拒楚以來,迄今已2280多年。兩千多年來,其城名隨著歷史的演變而不斷變化,先後有臨沅、監沅、武陵、嵩州、朗州、鼎州(鼎城)、常德等名稱。通常人們較為熟悉的有武陵、朗州、鼎州(鼎城)、常德等。
武 陵
漢高祖(劉邦)時所置郡名。治所在義陵(今湖南漵浦南)。漢高祖五年(前202),更黔中郡為武陵郡,轄索、孱陵、臨沅、沅陵、鐔成、無陽、遷陵、辰陽、酉陽、義陵、佷山、零陽、充等十三縣。
轄境相當今湖北長陽、五峰、鶴峰、來鳳等縣,及湖南沅江流域以西,貴州東部及廣西三江、龍勝等地。東漢移治臨沅(今湖南常德西)。其後轄境逐漸縮小。
隋開皇(楊堅)九年(589)廢。大業及唐天寶、至德時又曾改朗州為武陵郡。境內少數民族和漢族錯居,被稱為“武陵蠻”。
“黔中”為今貴州東部、湖南西部地。貴州的苗嶺有支脈東北出,迂道川、鄂,行烏、沅二江間,入湖南西北境,蔓延於澧水之南,至常德縣(今鼎城區)西境止,通稱“武陵山脈”。其所分佈大部為古“黔中”地。
因此,取“黔中”為郡名。
晉代潘京解釋“武陵”說:“止戈為‘武’,高平曰‘陵’”。就政治意義與地理形勢說明了命名的由來。
隋平陳,廢郡,並臨沅、沅南、漢壽三縣,置武陵縣。因武陵山脈止於境內,故以“武陵”名縣。大抵隋以前,武陵只為郡名;隋以後,武陵遂兼作郡、縣名,歷為武陵郡、朗州、鼎州、常德府、常德路治所,治所均在今常德市。
朗 州
隋文帝(楊堅)開皇時所置州名。隋開皇16年(596)改嵩州置朗州,治所在武陵(今常德市)。隋煬帝(楊廣)大業初復為武陵郡。
轄武陵、龍陽(今漢壽)二縣。轄境相當今武陵區、鼎城區、桃源縣、漢壽縣。唐代轄境相當今桃源以東的沅江流域,瀕洞庭湖,唐時興修永泰渠、北塔堰等水利工程,溉田甚多。
五代末周行逢割據湖南,曾以此為根據地。《武陵縣誌》記:“沅水經青泥灣與馬面溪合,折東十里,經縣治南,為朗水。
”每當春夏水漲,江中一道清流,上起青泥灣,下迄德山,有如匹練,清瑩澄澈。可見朗水即沅水,自青泥灣流經市治與德山的一段,它以其清朗的特徵而得名。故隋、唐時改武陵郡為朗州,後又稱武陵城為朗江,而在德山所建書院也稱“朗江書院”。
鼎 州(鼎城)
宋真宗(趙恆)時所置州名。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朗州為鼎州。治所在武陵(今常德市)。
轄武陵、桃源、龍陽(今漢壽)三縣。轄境相當今武陵區、鼎城區、漢壽縣、沅江市、桃源縣等地。
《武陵縣誌》記:“漸水(在今常德北,東南流入沅水。《漢水
3樓:匿名使用者
以前是朗州 現在是常德 將來是國際大都市 o(∩_∩)o...哈哈
4樓:匿名使用者
看清楚上面的答案了沒啊
濃厚歷史文化知識氣息的作文,關於承德市的歷史文化民俗鄉土民情的作文
這樣的作文要選定物件,歷史人物可以使多個也可以是乙個,然後鎖定切入點,比如氣息.那你要寫多人的話就可以寫不同的角色的不同氣息或者不同人物的同一氣息,寫一人的話就可以是乙個人的不同方面,還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突出.輛接受能力邪槐動產邪 關於承德市的歷史文化民俗鄉土民情的作文 按照家鄉的老規矩,過春節差不多...
赤峰都有什麼樣的歷史文化,內蒙古赤峰的歷史由來?
赤峰歷史燦爛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是中國北方文化之源,是中華第一龍的故鄉。考古證明,赤峰地區已經有10000餘年人類活動的歷史,8000年的文明史。多姿多彩的歷史,給赤峰地區留下了大量的文化古蹟。目前,全市已發現各個時期的文化遺址共6800餘處,占全內蒙古自治區的近一半,其中重要發現160餘處。文物保...
找中國漢字歷史文化,比如怎麼來的,怎麼演變的,是誰造的
演變漢字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經歷了甲骨文 金文 篆書 隸書 楷書等階段,至今仍未完全定型。古文字階段的漢字,漢代以前的文字。更具有形象性。戰國文字 諸侯力政,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田疇異畝,車塗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秦國文字,漢字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