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渾是土族的祖先嗎,土族歷史及祖先的起源

時間 2021-10-28 05:28:11

1樓:

吐蕃滅吐谷渾後,仍有一部分吐谷渾人留居故地,附落猶存,達延芒結波與素和貴等仍擁重兵。9世紀中葉吐蕃崩潰後,吐谷渾居住在湟水和大通河流域,依險屯聚自保。12世紀後,河東的吐谷渾人返回甘青故地,與湟水流域之吐谷渾人聚會。

元朝時,稱作西寧州土人。依近年來一些研究者認為,今青海土族即吐谷渾的後裔,此說能否成立,尚待進一步研究。

2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土族的族源,學術界有吐谷渾說、陰山白韃靼說、蒙古人與霍爾人融合說、沙陀突厥說、多源混合說等各種說法,至今尚無定論。但多數學者支援吐谷渾說,即土族主要是鮮卑支系吐谷渾人的後裔。吐谷渾,原為遼東鮮卑慕容氏部落首領之子。

公元3世紀末,因部落內部產生矛盾,吐谷渾率部西遷,先"西附陰山"(即今內蒙古河套北之陰山),接著又乘"永嘉之亂"(312-313年),率部"度隴而西"(《晉書·吐谷渾傳》),到達今甘肅南部和青海東部地區,逐水草放牧,並建立了吐谷渾國。663年,吐谷渾國被吐蕃所並。有一部分人仍留在青海東部,成為土(吐)族先民。

3樓:abc三月半

吐谷渾是鮮卑族的後裔,隋朝時期曾在青海甘肅一帶,唐高宗時被吐蕃所滅,應該不是土族的祖先,鮮卑族大多為今天的蒙古人。

4樓:匿名使用者

而土族的族名則源於其祖先「吐谷渾」,因「吐谷渾」在唐代中期後稱「吐渾」,而「渾」在蒙古語中是「人」的意思,所以後來被稱為「土人」,建國以後,...

5樓:

吐谷渾是鮮卑慕容一支,東晉十六國時期控制了青海、甘肅等地,與南北朝各國都有友好關係。隋朝與之聯姻。被唐朝征服,加封青海王。

唐朝中期,被吐蕃驅趕至河東,五代時期開始受遼國統治。現已與各民族融合。

參考

6樓:_燕山義從軍

是的 土族和突厥、蒙古從人種、語言、文化上都和突厥、蒙古系的民族不同 而和羌藏民族很接近 吐谷渾也是羌藏系的民族,雖然統治階級是鮮卑族,但是民族主體是羌人

7樓:小奇

不是,吐谷渾早就被華夏同化了

8樓:

是的-土家族--是被內遷-的-----

土族歷史及祖先的起源

9樓:匿名使用者

土族源於蒙古人。

土族自稱「蒙古爾」(蒙古人)或「察罕蒙古爾」(白蒙古),反映了土族族源與蒙古族的密切關係。在互助縣土族中,廣泛流傳著祖先來自蒙古人,以及成吉思汗大將格日利特(格熱臺)率部留駐索卜灘(今互助縣境內,意為蒙古灘),不久病死。

其部屬留駐下來,以後與當地霍爾人通婚,逐漸繁衍而成土族的傳說。這種傳說在清代藏文文獻《佑寧寺志》中有明確記載:13世紀初,「成吉思汗之部將格日利特率領其部屬到此,現今的霍爾人約為這些人的後裔。

」2023年,佑寧寺落成時,格日利特被追封為「尼達」(地方保護神),其銅像被供奉在佑寧寺,所以土族長期以來把他當作本民族的祖先來崇拜。

漢文史籍也有成吉思汗所部蒙古軍曾來西寧一帶的記載。《元史·太祖本紀》有「太祖二十二年(2023年)三月破洮河、西寧二州」的記載。互助縣時屬西寧州治,距西寧僅四十五公里,這可與傳說相印證。

土族**於一部分蒙古人,除了民間傳說、史籍記載外,還可以從語言方面得到證明。土族語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詞彙約有一半以上和蒙古語喀喇沁方言相似。

不但如此,在《蒙古秘史》、《華夷譯語》等著作中記載的許多13、14世紀的古蒙古語詞彙,現在還有一部分保留在土語中。

10樓:匿名使用者

土族祖先以吐谷渾人為主幹,後來融入了蒙古人。當前的土族人主要分三個支系,即察汗蒙古爾、吐渾、伏爾羌。這三個支系分別受蒙古族、漢族、藏族的影響最多。

還有一部分土族人在歷史上被穆斯林化,形成了東鄉族。

11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聚居於青海省東部湟水以北、黃河兩岸及其毗連地區,其中大多住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民和縣、大通縣、樂都縣、同仁縣等地;還有一部分居住於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過去各地土族有多種自稱,互助、大通、天祝一帶的自稱「蒙古爾」(蒙古人)、「察罕蒙古」(白蒙古),民和縣的多自稱「土昆」(意即土人,吐渾音轉),樂都縣自稱「大夏人」(西夏人)、其他地區的自稱「土戶家」。附近藏族稱土族為「霍爾」(對藏北遊牧民的泛稱,藏文史籍曾用以指回鶻或蒙古族;另說即吐谷渾),漢、回等民族稱之「土人」、「土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依據本民族意願,統一稱為土族。

根據2023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土族人口數為241198。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

使用土族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過去通用漢文,近年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形式的土族文字,正在試行。 http:

12樓:匿名使用者

族名 「土家」在當地漢語中是本地人的意思。土家族人自稱「畢茲卡」,意為本地人。

截止2023年人口為802萬人。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以及四川省石柱、秀山、酉陽、黔江等縣,與漢、苗等族雜居。 土家族織錦以其色彩、斑斕、織工精巧聞名於世。

有自己的語言。

【歷史由來】

土家族的先民與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淵源關係。但其**,目前說法不一,一說為古代從貴州遷入湘西的鳥蠻的一部;另說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前後)從江西遷居湘西的百藝工匠的後裔。史籍中將湘鄂西一帶土家族稱為「土人」、「土民」等,清末地方志中開始用「土家」名稱。

歷史上封建領主經濟從五代(907~979年)起就有一定發展,直至清朝雍正(1723~1735)年間「改土歸流」時,逐漸過渡到地主經濟。新中國成立前社會經濟處於封建地主經濟發展階段。新中國成立後,實行了社會改革,與苗族聯合建立了2個自治州。

2 0 0 0 多年前,他們定居於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帶,與其他少數民族一起,被稱為「武陵蠻」或「五溪蠻」。宋代以後,土家族單獨被稱為「土丁」、「土民」等。新中國成立以後,根據土家族人民的意願正式定名為土家族。

【語言文字】

土家族有自己的語言,土家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未定。大多數人由於長期與漢族雜居,很早就開始使用漢語、漢文,只有湖南的永順、龍山、古丈等聚居地區,還完整地保留著土家語。本民族無文字,通用漢文。

【服飾】

土家族**為短衣大袖,左襖開襟,滾鑲2~3層花邊,鑲邊筒褲;**為對襟短衫。「過趕年」,即提前l~2天過年,是其重要節日。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纏青絲頭帕。

婦女著左襟大褂,滾兩三道花邊,衣袖比較寬大,下著鑲邊筒褲或八幅羅裙,喜歡佩戴各種金、銀、玉質飾物。

【民居】

土家族愛群居,愛住吊腳木樓。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單家獨戶。所建房屋多為木結構,小青瓦,花格窗,司簷懸空,木欄扶手,走馬轉角,古香古色。

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籬笆,院後有竹林,青石板鋪路,刨木板裝壁,松明照亮,一家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寧靜生活。

【習俗】

男女多經對歌相愛結婚。有「哭嫁習慣」習慣。女子在出嫁前7-20天開始哭,哭嫁歌有「女哭娘」、「姐哭妹」、「罵媒人」等。

開始是輕歌唱,越接近嫁期越悲傷。直到哭的口乾舌噪,兩眼紅腫。他們把是否善於哭嫁作為衡量女子才德的標準。

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實行火葬。土司制度時期至今實行土葬,葬禮由土老司主持操辦,土老司祭祀亡人時,將天視窗的紡車倒紡三下,念經送亡人過天橋上天廷。然後假扮亡人,圍繞「哈哈臺」轉圈出門,死者子女跟隨土老司哭喪,土老司唱喪歌,吹牛角,頓時火炮連天,哭唱哀鳴,極為悲痛,歷時幾天幾夜。

然後將裝好遺體的棺木抬上山埋葬。改土歸流至**時期,土家族喪葬由道士主持,停屍

三、五、七日後,由道士根據主人家境做不同等級的道場,有「小十王」、「大十王」、「隔夜素堂」、「一豎桅」、「二豎桅」、「七豎桅」等名稱。一般道場都履行下柳床、開路、薦亡、交牲、上熟、散花辭解、解燈、打燒棺、辭靈、掃堂等具體操作程式。死者親屬披麻戴孝,跟隨道士行喪禮,還請人唱孝歌,以哀弔亡人。

新中國成立後,土老司、道士停止活動,以開追悼會唱喪歌代替道場。

少數民族土族的祖先是誰

13樓:敖平文

土家族和土族除了名字比較相近之外,完全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民族。土家族是秦滅巴後,巴人遷徙與當地土著融合發展而成的。他們的先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今湘西、鄂西一帶繁衍生息。

土家族人自稱為「畢茲卡」,意思是「土生土長的人」。新中國成立後,通過民族識別,長期不被承認的土家族才被確定為單一民族。 而土族的族名則源於其祖先「吐谷渾」,因「吐谷渾」在唐代中期後稱「吐渾」,而「渾」在蒙古語中是「人」的意思,所以後來被稱為「土人」,建國以後,根據土族人民的意願,統一稱為土族。

主要分布在青海和甘肅, 兩個民族在人口數量、地區分布、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各方面都有著根本的不同。 沒有華夏化的湖北百姓則成為土家族的祖先,12世紀後,吐谷渾也多融合於漢族或土族之中。

「土家族」與「土族」屬於同一民族嗎?

14樓:天使的星辰

不是,土族是土族,土家族是土家族

土族的族名則源於其祖先「吐谷渾」,因「吐谷渾」在唐代中期後稱「吐渾」,而「渾」在蒙古語中是「人」的意思,所以後來被稱為「土人」,建國以後,根據土族人民的意願,統一稱為土族。兩個民族在人口數量、地區分布、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各方面都有著根本的不同。沒有華夏化的湖北百姓則成為土家族的祖先,12世紀後,吐谷渾也多融合於漢族或土族之中。

土族是中國人口比較少的民族之一,現有人口大約接近29萬。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黃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縣和樂都縣。部分散居於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門源縣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還有2萬多人聚居於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蘭州市永登縣、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等地區。

而土家族是秦滅巴後,巴人遷徙與當地土著融合發展而成的。他們的先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今湘西、鄂西一帶繁衍生息。土家族人自稱為「畢茲卡」,意思是「土生土長的人」。

新中國成立後,通過民族識別,長期不被承認的土家族才被確定為單一民族。土家族也稱畢基族、畢基卡族。土家族北支(湖南省湘西州,張家界市以及湖北省恩施州、宜昌市的五峰、長陽,渝東南,貴州黔東北)自稱「畢茲卡、畢基卡、密基卡等等」。

南支土家族僅分布於湖南湘西州瀘溪縣內的幾個村落。自稱「孟茲」,南支土家語與北部土家語不能通話,現只有瀘溪的九百餘人使用。

挖自己祖先墓地犯法嗎,挖自己祖先的墓是違法行為嗎?

有些後代為了能讓祖先有更好的風水寶地,會在祖先下葬後重新安葬,那麼挖自己祖先的墓到底違不違法呢?之前有乙個案件就是說兩兄弟挖了自己曾祖父的墓,拿出了32件陪葬品,結果被抓獲,後來兩兄弟提出申請要求拿回陪葬物品,但是文物局拒絕了這個要求,後來將公安局和文物局告上法院。但是根據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

中國人的祖先,真的是來自非洲的「露西」嗎

通過科學家的研究得出了來自基因方面的證據,讓人沒有辦法否定所有人類的祖先都來自乙個人,這個人應該就是 露西 科學家們發現在人的細胞裡面,除了細胞核裡面有dna,而且細胞核旁邊線粒體裡面也有dna,線粒體類似於細胞的發動機,精子和卵子碰在一起後,精子負責輸乙個細胞核,卵子負責出整個細胞,線粒體就在卵細...

人類的祖先到底是猴子嗎?究竟是怎樣進化的呢

集錦科學 人類一直被認為是靈長類動物最出色的一支,科學家們也證實我們的基因與其他靈長類動物有相似之處。不知何時起,人類的祖先是猴子的說法卻流傳開來,甚至這是很多人對進化論的第一印象,其實這根本就是對進化論的誤解。我們不妨先來看一下進化論對於這個問題的精確解釋 猴 猿 人本來是同一個祖先,先是猴子從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