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莫名飛魚
秦國打敗了五國後,想派兵攻打齊國,當時後勝是齊國丞相,他勸齊王放棄武力抗爭,向齊國求和以自保。齊王投降後沒有得到善待,他有實際上名無實,有一片封地卻是一片荒土 ,齊王沒有足夠的食物吃,而去世。
齊國最初和秦國分而自治,實力相當,但好戰與周邊國家相處不好,秦國採用離間和遠郊進攻,聯合一起打齊國。
這次戰爭耗費齊國國力,周邊國家並沒有伸出援手。秦國樂毅帶著五國盟軍打齊國,齊國的地理位置是一馬平川的豐饒之地,沒有天然抵擋攻打的屏障,50座城池輕而易舉地丟失。
之後齊國大將收復了兩座主要城池,但自此齊國一蹶不振,之後秦國消滅了五國,成為一代霸主。
齊國本有天然優勢,秦國與齊國之間有幾個國家阻隔,但當其他國家打秦國時,齊國卻和秦國同聲同氣,並沒有加入。
這與當時丞相有關,他暗通秦國,身在曹營心在漢,主張不參與戰爭。當時的齊國**也受到秦國的賄賂,一直為秦國說好話,誤導齊王決策。
當時被齊國五國盟軍攻打後,國力不如前,安心一隅,軍事防備也疏於訓練和準備。面對秦國的大肆進軍,齊王也已經回天乏術,面臨被失敗。
當秦國借道燕國攻打齊國,丞相還是主張不戰求和,這和齊王的擔心配合下,齊王被說服。一來百姓不必遭受戰爭,二來自己還是乙個藩王。
2樓:
齊國的心態很複雜,留他一國即害怕又開心,證明自己是大國。
3樓:漸行漸遠漸無晴
齊國是被勸降的,當時他的實力也不足以反抗強大的秦國。
4樓:帽子七
齊國最後獨自面對秦國時當然是知道自己會被滅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
5樓:看社會時事
最後只剩下齊國的時候應該會刻意討好秦國。
6樓:子衿悅史
唉,這個當年的齊國也是乙個大國,最後淪落到被秦國給吞併了,真的是世事無常啊!
7樓:墨淡筆輕
齊國面對已經見面五國後的秦國肯定是擔心和恐慌的。
8樓:咪咪是個懶貓
我想當時應該也是很無奈的心情吧,也沒什麼辦法抵抗了。
秦國殲滅五國後,齊國最後獨自面對秦國時是怎樣的心態?
9樓:匿名使用者
嬴政統治下的秦國越來越強大了,偏居西方一隅已經不能滿足他的胃口了,所以他將戰刀揮向了東方六國。統一戰爭是需要有乙個大戰略方針的,秦國最終定下了遠交近攻這一戰略,並且把遠交這個目標鎖定為了齊國。
齊國在地緣上是離秦國最遠的乙個國家,所以他也最不擔心秦國能夠打過來,畢竟中間還隔著那麼多的國家。幾百年的**割據都過去了,大家不都是這樣打來打去,也沒見誰把誰怎麼樣,難道這幾年秦國就真的能發展的如此強大麼?
而且在早些年,燕國聯絡了其他五國聯軍對齊國進行了報復性打擊,打的齊國是支離破碎,大傷元氣,硬生生的丟了七十二座城池。經此一役,齊國是徹底跟周邊國家劃清了界線,也算是不問世事了。而恰恰這個時候秦國不斷的用重金開始賄賂齊國上下,慫恿齊國不要輕舉妄動,安心看戲就好了。
齊國上下也樂得如此,又能看到曾經的仇敵被人揍,又能得到秦國源源不斷的好處,何樂而不為?
於是秦軍果斷的揮起了大刀,最弱小的南韓被滅了,齊國保持沉默;接著秦軍滅掉了魏趙兩國,齊國仍然保持沉默。。。最後秦國大軍橫掃六合,孤零零的只剩下齊國。這個時候齊王傻眼了,但秦國怎麼可能放過你?
你的盟友在需要你的時候沒有出手相助,現在只剩下了滅國一條路,也算是自食惡果。
10樓:夏目歷史君
當秦國滅絕完其他的幾個國家,將矛頭對準齊國的時候,國家當中不同階層的人心情是完全不同的。 齊國很多大官不但不傷心,反倒有些想笑,因為他們早就暗地裡倒向秦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相國後勝。
後勝還有他的門生都是秦國的間諜。他們雖然人在齊國,但是心早就飛到秦國去了。如果站在齊國的立場,那麼他們肯定是叛徒無疑。
可是對於秦國來說,他們是決定勝局的大功臣。這些人巴不得秦國早點攻打齊國,到了那時候他們肯定會得到不少賞賜的。當然,他們雖然欣喜,但是絕對不敢在外表流露出來,畢竟叛徒的身份可不光彩。
正是因為六國當**了齊國這個坑隊友的存在,所以秦國才能以橫推之勢覆滅諸國。其實當秦國在和魏國開戰的時候,齊國已經嗅到了不同尋常的氣味,但是他當時什麼都做不了。因為那時候秦國的勢力已經非常龐大了,齊國自己根本沒有辦法對抗。
齊王不是敗給了秦國的陰謀詭計,更不是敗給背叛的大臣,而是敗給了目光短淺的自己。這就是他追悔莫及的原因。
至於下層百姓們,估計是一臉懵逼。因為秦國採取的策略是遠交近攻,所以對離他們距離最遠的齊國態度一直是不錯。正因如此,在齊國人的心中秦國應該是他們的盟友。
齊國的百姓面對秦國攻打其他國家,一直是隔岸觀火,默默吃瓜。如今秦國「盟友」竟然率軍攻打他們,這是他們所不能理解的,所以才會一臉懵逼。
齊國所有的人還有個共有的心態,那就是慶幸。秦國的崛起和稱霸已經不可阻擋了,齊國不需要再去決定是拼命對抗還是接受統治。雖然接受秦國統治,齊國人肯定是不甘心的,但是因為兩方實力差距如此之大,所以他們也不會生出什麼反抗的想法。
不過因為齊國選擇和平接受統治,所以齊國的**反倒是幾個國家當中最小的。這可以說是不幸當中的萬幸了。
但在慶幸之餘,其實悲傷也是有的。雖然國號的變更對他們的影響不是很大,不過他們畢竟對齊國還是有歸屬感的。等待著秦軍接管的時候,所有人的內心都是複雜的。
如果非要比喻一下的話,就是走向刑場的犯人。雖然知道自己的命運,卻還是有些依依不捨。
11樓:南柯貓
孤立無援,除了一絲擔憂,慶幸,最多的還是絕望吧。
當時只留下乙個什麼都不知道的君主,國情不能了解,民意不能體察。自己其實也就是個傀儡皇帝,空有位置,卻無實權。當初自己的母后在時,還湊合著過。
可母後去世,大權被後勝,也就是他母親的的弟弟,他的舅舅獨攬,更是一點主見都沒有。這是我看過的最坑親戚的親戚。
齊走向滅亡是一種必然,你想想,當時秦國賄賂齊國各大**,讓他們在齊王耳邊吹風,和秦國交好。以致使五國被滅,而齊國仍然傻乎乎地以為秦國是他的同盟國。面對已經成長為巨大猛虎的秦國,齊國在它面前儼然就像乙隻小綿羊。
齊國敬畏秦國,因為威嚴讓他不得不屈服。但我就不懂,綿羊看見老虎不是應該躲開的嗎?特別是看到秦國乙個乙個把其他國家給滅了的時候。
但我們這只小綿羊就偏不,一味沉迷於自己是秦國的盟友,相信秦國不會滅了自己。可能也知道戰國時代的盟約並不可靠,今天這個國家和那個國家聯盟,那過段日子他們也可以打起來,當時的盟約就像兩個孩子的約定。
但當時的齊國他不敢和秦國對抗,勞民傷財,還有乙個就是畏懼,他害怕秦國這個虎狼之師。面對齊國日益衰落的國情,他們也不得不屈服。時間長了就有一種依附的感覺。
你看,我是他的依附國,他總不會滅了我吧。
目光短淺,見識淺薄。形容當時齊國高層是再合適不過了。當時齊國受秦國賄賂的**的確是不少,於是就一直擁戴秦國。
估計到了齊國都城被攻破的時候,他們的夢才能醒吧。與秦國永世交好,騙誰呢?
當時齊國國君也是對秦國畢恭畢敬,還打算去訪問秦國,中途雖然受到其他**的阻礙。有**提議聚集其他幾國不願降秦的兵力,即使不能一舉消滅秦國,也可以削弱秦國兵力。他沒有採納建議,而是一路前行,到了秦國。
前期受到秦國的熱心招待,卻不知道這是計謀。
齊王在位這麼多年,從來不訓練軍隊,到了真正面對秦國的時候,萬分恐慌,趕忙布置防線,可估計也沒多大用處吧。感覺那時候齊可能還對秦國抱著一點幻想吧,直至自己真正被滅國時,才知道自己一直都是案板上的魚肉,而刀已經被架上了。
悔恨也肯定是有的,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總是可以正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可都晚了吧,說後勝誤國,可國君自己不也是乖乖地聽話嗎?百姓也還不是沉迷於玩樂,崇尚於虛無之說嗎?
都乙個樣,誰也別說誰。
歷史已經逝去,往事已不可考,但他們所留下的璀璨歷史卻無法磨滅,讓人扼腕嘆息。
齊國收到各國求援不出手,最後獨自面對秦國時是怎樣
12樓:狄威貝爾
那燕國樂毅率軍攻打齊國的時候這些國家又在**,如果不是即墨大夫田單爆發,又用離間計換走了樂毅,齊國早tm亡國了,換了你是齊王你去救?秦齊聯盟成連橫之勢,本就是不可阻擋,諸國傻了嗎不防備齊國還求援。至於最後,事情都已經這地步了還能怎麼樣,就像二戰後世界敵視蘇聯,你說蘇聯後不後悔幹德國?
為何說在五國伐齊後,就算沒有長平之戰,秦國一統天下已然注定?
即使沒有長平戰爭,秦也注定要統一天下 這句話指的是戰國時期 西元前475 221年 中國古代的歷史背景。在此期間,秦國是七個交戰國家中最強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人們普遍認為,秦國統一國家並確立其統治地位只是時間問題。長平之戰,這是秦國與其幾個對手之間的一場重大軍事衝突。長平之戰被廣泛認為是秦朝最...
歐洲五國旅遊是哪五國,歐洲五國旅遊是哪五國
固體鞋油 比利時 德國 瑞士 法國 盧森堡五國遊往返8天。本次旅遊先飛抵德國慕尼黑,遊慕尼黑後赴法蘭克福,參觀羅馬貝格廣場,漫步美茵河畔,然後乘車赴科隆,參觀科隆大教堂,再乘車到達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遊覽荷蘭的田園風光,木鞋 風車等異域風土人情會讓您流連忘返。在比利時逛布魯塞爾,遊盧森堡大公國後到法國...
為什么秦國可以戰勝六國,而蜀漢卻搞不定三國
原因一 秦國的60萬軍隊是舉國皆兵的,好像是十六歲到六十歲全徵兵,而蜀國並不是 原因二 秦國當時的後顧之憂為匈奴,但並不十分嚴重,能夠把兵力全壓到與六國對抗的前線,而蜀國不僅需要與魏國對抗,同時還要提防吳國,還要留一部分兵力對抗西南少數民族 原因三 秦國除崤關以外,無險可守,一旦破關,就是亡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