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通訊方式,中國古代通訊方式

時間 2022-04-15 11:15:07

1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資訊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資訊傳遞就已見諸記載。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

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為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資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資訊傳遞的出現離不開「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的長城。「長城」一詞始見於戰國時代的文獻記載。在古代不通朝代有著不同的修築形式,所以對這種防禦工程的稱謂也有所不同,如:

列城、方城、塞、暫洛、界壕、邊牆等,實際上均指「長城」,其實廣義的長城是對中國古代所有的巨型軍事工程體系而言。

烽火通訊

遠在周代我國就有了烽火傳遞資訊的方法,烽火作為一種原始的聲光通訊手段,服務於古代軍事戰爭。從邊境到國都以及邊防線上,每隔一定距離就築起一座烽火台。內儲柴草,當敵人入侵時,便乙個接乙個地點燃起烽火報警,各路諸侯見到烽火,馬上派兵相助,抵抗敵人。

西周時期,為了防備敵人入侵,採用「烽隧」作為邊防告急的聯絡訊號。在古史書《周禮》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在各國從邊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離,築起一座烽火台,接連不斷,台上有桔槔,桔槔頭上有裝著柴草的籠子,敵人入侵時,烽火台乙個接乙個地燃放煙火傳遞警報。每逢夜間預警,守台人點燃籠中柴草並把它舉高,靠火光給領台傳遞資訊,稱為「烽」,白天預警則點燃台上積存的薪草,以菸示急,稱為「燧」。

古人為了使菸直而不彎,以便遠遠就能望見,還常以狼糞代替薪草,所以又別稱狼煙。周朝規定:天子舉烽燧各地諸侯必須馬上帶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敵人。

由此可見,烽燧制度的實施,意味著早在週時就已出現了龐大而又完善的軍事資訊聯絡網路。

2樓:戀圈圈兒

在遠古時候,我國使用擊鼓傳遞資訊,最早當在原始社會250末期。 到西周時候,我國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郵驛制度。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進步,郵驛通訊逐漸完備起來。

三國時期,曹魏在郵驛史上最大的建樹是制定《郵驛令》。 隋唐郵傳事業發達的標誌之一是驛的數量的增多。 我國元朝時期,郵驛又有了很大發展。

清代 郵驛制度改革的最大特點是「郵」和「驛」的合併。 清朝中葉以後,隨著近代郵政的建立,古老的郵驛制度就逐漸被淘汰了。

古代通訊主要有以下方式:

烽火傳軍情、鴻雁傳書、魚傳尺素、青鳥傳書、黃耳傳書、飛鴿傳書、風箏通訊、竹筒傳書、燈塔、通訊塔、訊號旗、旗語。

3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法大約有以下幾種:

[1]羽檄:插有羽毛的書信多用於戰事緊急。

[2]雞毛信:一般用於民間。

[3]羽書:用於徵調軍隊。

[4]信鴿傳書[所說的飛鴿傳書]

[5]快馬傳書。

[6]傳竹筒: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

[7]急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傳金牌」。

[8] 烽火/狼煙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傳遞方式。

中國古代通訊方式

4樓:奮鬥

中國古代通訊方式有竹信,飛鴿傳書,驛站,烽火,風箏通訊。

1、竹信是用竹篾製成雁的形狀,中間夾著書信,也有的在竹木上直接刻上文字圖案,傳帶或是通過其他方式給目標人。不僅如此,古人郵寄書信時,還用竹木或絹帛等製成雁的形狀,中間夾著書信,以資郵寄。

2、飛鴿傳書就是古人之間聯絡的一種方法,將信件繫在鴿子的腳上然後傳遞給要傳遞的人。古代通訊不方便,所以聰明的人利用鴿子會飛且飛得比較快、會辨認方向等多方面優點,馴化了鴿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

3、驛站是古代供傳遞軍事情報的**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邊疆防衛軍傳遞資訊,為古老海關、水師、海軍所管。驛站傳信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

4、烽火是古代邊防軍事通訊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國家戰事的出現。古代在邊境建造的烽火台,通常台上放置乾柴,遇有敵情時則燃火以報警——通過山峰之間的烽火迅速傳達訊息。

5、風箏在古代是作為一種應急的通訊工具,發揮過重要的作用。最初的風箏是為了軍事上的需要而製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軍事偵察,或是用來傳遞資訊和軍事情報。到了唐代以後,風箏才逐漸成為一種娛樂的玩具,並在民間流傳開來。

5樓:聖文利

古代: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資訊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資訊傳遞就已見諸記載。

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為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資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專馬按規定次序、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書都要登記,註明時間,以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裡設一驛站。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1639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共二萬多人,其中驛兵一萬七千人。

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併三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

唐代對郵驛的行程也有明文規定,陸驛快馬一天走6驛即180裡,再快要日行300裡,最快要求日馳500裡;步行人員日行50裡;逆水行船時,河行40裡,江行50裡,其它60裡;順水時一律規定100到150裡。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幕及隴山頭」。在這裡他把驛騎比做流星。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訊息,傳遞速度達到每天500裡。由此可見,唐朝郵驛通訊的組織和速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系有銅鈴,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

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另外還有鐘鼓、煙火、鴿子、旗語、狼煙等方式傳遞資訊

6樓:手機使用者

需要唐\宋\元\明\清五代的通訊方式,**也要

古代的通訊方式有什麼特點

7樓:淺草晨風

特點:1、操作方式相對簡單、單一

2、傳遞慢,不及時。受時間限制,受空間限制3、受外界環境影響大,

4、易造成資訊丟失

5、依賴人力物力大、成本高

6、不受壟斷控制

7、比較的麻煩

8,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自然界的破壞(除烽火傳軍情外)古代通訊方式:烽火傳軍情、鴻雁傳書、魚傳尺素、黃耳傳書、竹筒傳書等等

8樓:甜錄俗

途徑單一;

傳遞慢,不及時;

受外界環境影響大,易造成資訊丟失。

古代通訊方式有哪些(寫10個)

9樓:各種怪

古代通訊簡介、烽火傳軍情、 鴻雁傳書、魚傳尺素、青鳥傳書、黃耳傳書、飛鴿傳書、風箏通訊、竹筒傳書、燈塔介紹等。

1、「烽火」是我國古代用以傳遞邊疆軍事情報的一種通訊方法,始於商周,延至明清,相習幾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漢代的烽火組織規模為大。在邊防軍事要塞或交通要衝的高處,每隔一定距離建築一高台,俗稱烽火台,亦稱烽燧、墩堠、煙墩等。

高台上有駐軍守候,發現敵人入侵,白天燃燒柴草以「燔煙」報警,夜間燃燒薪柴以「舉烽」(火光)報警。一台燃起烽煙,鄰台見之也相繼舉火,逐台傳遞,須臾千里,以達到報告敵情、調兵遣將、求得援兵、克敵制勝的目的。

2、燈塔起源於古埃及的訊號烽火。世界上最早的燈塔建於西元前7世紀,位於達尼爾海峽的巴巴角上,像一座巨大的鐘樓矗立著。那時人們在燈塔裡燃燒木柴,利用它的火光指引航向。

3、最初的風箏是為了軍事上的需要而製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軍事偵察,或是用來傳遞資訊和軍事情報。到了唐代以後,風箏才逐漸成為一種娛樂的玩具,並在民間流傳開來。

軍事上利用風箏的例子,史書上多有記載。漢初楚漢相爭時,劉邦圍困項羽於垓下,韓信向漢王劉邦建議用絹帛竹木製作大型風箏,在上面裝上竹哨,於晚間放到楚營上空,發出嗚嗚的聲響,同時漢軍在地面上高唱楚歌,引發楚軍的思鄉之情,從而瓦解了楚軍的士氣,贏得了戰事的勝利。

4、魚傳尺素,在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之前,沒有現在的信封,寫有書信的竹簡、木牘或尺素是夾在兩塊木板裡的,而這兩塊木板被刻成了鯉魚的形狀,便成了詩中的「雙鯉魚」了。兩塊鯉魚形木板合在一起,用繩子在木板上的三道線槽內捆繞三圈,再穿過乙個方孔縛住,在打結的地方用極細的粘土封好,然後在粘土上蓋上璽印,就成了「封泥」,這樣可以防止在送信途中信件被私拆。

5、鴻雁傳書又名飛鴿傳書,是乙個漢語成語,拼音是hóng yàn chuán shū。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鴻雁傳書指通訊。

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

10樓:御悅可

一、烽火傳軍情

烽火」是我國古代用以傳遞邊疆軍事情報的一種通訊方法,始於商周,延至明清,相習幾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漢代的烽火組織規模為大。在邊防軍事要塞或交通要衝的高處,每隔一定距離建築一高台,俗稱烽火台,亦稱烽燧、墩堠、煙墩等。高台上有駐軍守候,發現敵人入侵,白天燃燒柴草以「燔煙」報警,夜間燃燒薪柴以「舉烽」(火光)報警。

一台燃起烽煙,鄰台見之也相繼舉火,逐台傳遞,須臾千里,以達到報告敵情、調兵遣將、求得援兵、克敵制勝的目的

二、鴻雁傳書

三、魚傳尺素

四、青鳥傳書

五、黃耳傳書信鴿傳書

六、風箏通訊

七、竹筒傳書

樓上說的也是

11樓:來自楊梅洲帥帥的流星

烽火傳訊,信鴿傳書,風箏通訊,結繩記事,擊鼓傳信,郵驛傳信等,請問對大家有幫助嗎?

12樓:熱心的我

烽火傳軍情,信鴿傳書,風箏通訊,郵驛傳信

13樓:匿名使用者

孔明燈、狼煙、信鴿、射箭…………

14樓:kui愛你

驛站接力,鼓聲,馬拉松

15樓:

鴻雁傳書,鯉魚傳書,木鵝載表,竹筒傳書。

從古至今的通訊方式

16樓:地對地飛彈大

擊鼓(遠古) 郵驛(西周) 烽火(商) 孔明燈(三國) 旗語(14-15世紀) 信鴿(不詳) 風箏(春秋) 書信(有文字開始) 電報1837 **1875 衛星** 計算機網路

古代通訊的方式有哪些,古代通訊方式有哪些(寫10個)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lisuyan211 古代的通訊方式 一 烽火傳軍情 烽火 是我國古代用以傳遞邊疆軍事情報的一種通訊方法,始於商周,延至明清,相習幾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漢代的烽火組織規模為大。在邊防軍事要塞或交通要衝的高處,每隔一定距離建築一高台,俗稱烽火台,亦稱烽燧 墩堠 煙墩等。高台上有...

中國古代的徵兵方式

這個東西比較複雜的,沒有什麼特定的數額,所謂徵兵,是指徵集士兵,這個就是軍事動員能力了,不同的時期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朝代他保留的常備軍比較多,徵兵這事就比較少發生,而古代士兵的 有的時候不一定是徵集到的。有的朝代中後期對地方控制力低,都很難徵集人口為兵。古代當兵一般都談不上什麼吸引的,先秦和漢朝還有...

現代的通訊方式有哪些,古代通訊方式和現代通訊方式有什麼區別

我是乙個麻瓜啊 1 郵遞 以實物傳遞為基礎,雖然現在寫信的人越來越少,但越簡單越真實,越純樸越真情,信件是資訊傳遞最簡單最純樸的方式,更不因傳遞速度過快造成資訊的溢漏 2 分固定 移動 與網路 其傳遞方式與網路方式優缺點基本相同,與網路方式不同之處在於 不能直接傳遞文字 與郵遞方式不同在於不能傳遞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