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開倉節黃平縣苗族,有開倉撮谷的習俗。每年除歺夜晚,家家戶戶都把自家的糧倉封閉了,到第二年正月第乙個土日(象徵著糧食多如土,取之不盡),由家庭主婦拿乙隻撮箕,點上一柱香,焚燒幾張錢和兩個糍粑在倉前祭供,然後開啟倉門,撮半斤左右稻穀,於當天下午餵雞餵鴨。以示稻穀滿倉,六畜興旺。
苗族有什麼風俗習慣?
2樓:所示無恆
1、拔雉毛。
廣西苗族小夥子向意中人求愛,在蘆笙上插上一支美麗的野雞毛,對著姑娘吹起動聽的曲子。小夥子舞動著蘆笙使野雞毛輕拂著姑娘的臉頰。假如姑娘有意,就隨手撥下蘆笙上的野雞毛;反之,就不拔而轉身走開。
2、半路「抓親」
此風俗流行於湘西苗族地區。姑娘結婚時,由六個年輕姑娘和一位40多歲的中年婦女組成送親隊伍。迎親隊伍由六個小夥子和兩個姑娘組成。
兩支隊伍都在清晨五更相向出發,相會後,迎親隊伍把挑來的糯公尺飯交給送親的大嫂,大嫂把盛新娘用品的竹籃交給迎親的姑娘,然後起把糯公尺飯給大家吃。
這時迎親的乙個姑娘說:「婆婆,誰是我家嫂嫂啊?」話音沒落,送親的姑娘將新娘緊緊圍在中間保護起來。
迎親的小夥子和姑娘們就設法去「抓」新娘。最終新娘還是被「抓」走了,送親的也便完成了任務。迎親的帶走新娘,雙方道別而去。
3、半夜搬家。
是雲南祥雲縣茶朗哨鄉苗族的一種世代相傳的習俗。舊社會半夜搬家是為躲避財主的債務,如今已失去本來的意義,成為一種傳統的民族活動了。不論誰搬家,村裡人都來幫忙祝賀。
他們把要搬走的東西放在院子中間,吹蘆笙、吹嗩吶,彈三弦,大家圍著家具起舞,歌舞一停,主人忙給客人敬酒。把家具搬放在新房院後,再次圍成圈跳起歡快的舞蹈。
跳舞的圈子十分講究,中間一圈是小孩,象徵苗家的希望和未來;第二圈是姑娘,象徵美好的花朵;第三圈是小夥子,象徵著苗家興旺堅強;第。
四、五圈是老人,表示苗家兒女在老一輩培養、教育下茁壯成長。
3樓:袁丹房俏
俺就是苗族、黔西北的、
中國最大的苗族聚集地。你可以來玩喔、現在受現代的一些影響、很多節日活動都沒搞了。哎、
苗族不喜歡別人叫他們苗子、、苗子在莪們這理解成。不講理、霸道、有一帶潑婦的意思。你一定不要說苗族是苗子。
苗族風俗有哪些?
4樓:紅裝戀徐良
自己問別人去,真煩誒,親。
5樓:匿名使用者
裝修特點:是在吊樓二樓寬敞明亮的走廊上,安裝苗話叫《豆安息〉的美人靠。
6樓:幸運的貴州球迷
苗族的多姿多彩,高雅,你永遠不懂!
7樓:上官淑珍靖溪
苗族有的節目很多喔:除大部分的節日外有:蘆笙節,姐妹節,登山(3個階段;,,吃薪節,篝火節。
苗族的風俗習慣
8樓:匿名使用者
我的家鄉在廣西省隆林各族自治縣,是乙個多民族聚居有特色的風土民情的地方。這裡有壯、漢、苗、彝、仡佬五個民族。
今天,我就說一說苗族吧!苗族是乙個熱情好客的民族,每當有客人來到家裡時,他們都會熱情地招待客人。苗族招待客人可有意思了,他們分為兩次進行:
首先,把一些弄得不是很乾淨的食物,拿給客人吃,如果你能把食物吃幾口,他們就會覺得你不嫌棄他們;接著,他們就會把家裡最好吃的,捨不得吃的東西都拿來弄得乾乾淨淨地煮給你吃個飽。要是你第一次一口也不吃,那你就只有餓著肚子,他們就再也不理會你了。
9樓:匿名使用者
習俗社會制度。
鼓社制新中國成立前,苗族鼓社是由共同源於乙個男性祖先而結合起來。
ãç×åµäï°ë× 5
苗族的民風民俗
苗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10樓:匿名使用者
苗族的風俗習慣和歷史人物,經典文化。
苗族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眾多,分布遼闊,湘西苗族屬其中之一部。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苗族在服飾、節慶、婚嫁、喪葬、娛樂、禮節、禁忌、飲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
一、服 飾。
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飾,男女差別很小,一律是「色彩斑瀾」;上身穿花衣,下著百褶裙,頭蓄長髮,包赭色花帕,腳著船形花鞋,佩以各種銀飾。
清代雍正年間「改土歸流」,**指令「服飾宜分男女」之後,變化較大,甚至有很多人全換上漢人服裝。如今天的永順、龍山等縣的苗族,其服飾與漢族已無分別。但在花垣、保靖、鳳凰、吉首、古丈、瀘溪等縣境內,苗族的服飾尚有特色。
苗族男子的衣飾較為簡單;頭纏布帕,身穿對襟衣,衣袖長而小,褲簡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腳。頭帕有青帕和花帕兩種,帕長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纏戴時多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衣服的顏色有花格、全青、全藍等,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色。
衣扣一般為七顆。有的青年男子,為使人欣羨自己的富有和豪爽,穿衣多到七件。最外層的衣服只扣最下邊的一對紐扣,第二層衣服扣下面兩對紐扣……以此類推,一直到扣完最裡層的七對紐扣為止。
建築 壯族喜歡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綠水之間,點綴著一棟棟木樓,這就是壯族人的傳統民居。木樓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
無論是什麼房子,都要把神龕放在整個房子的中軸線上。前廳用來舉行慶典和社交活動,兩邊廂房住人,後廳為生活區。屋內的生活以火塘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邊進行。
11樓:匿名使用者
苗族的節日。
開年節開年節是苗族人民的「春節」,也稱作「客家年」。過年時,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按照風俗,苗族人民用對歌的方式表達他們對新年的祝福和希望。
一大早,黔湘渝(貴州、湖南、重慶)邊區五鄉四鎮的各族同胞就從四面八方趕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腳,用歌聲表達迎新的喜悅。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踩花山節。踩花山是苗族傳統節日。雲、貴、川等省苗族群眾在農曆正、二月間或。
四、五月間盛行踩山、跳場,源於青年男女的求愛活動。節日期間,青年男女對歌、跳蘆笙舞、尋求配偶;老農們則來到花場地交流生產經驗,傳授生產技術,祝願五穀豐登。居於山區的苗民在節日內還要進行鬥牛比賽。
屏邊縣的苗族還舉辦跳獅子和爬花桿的比賽。
四月八苗族傳統節日,又稱「亞努節」,傳說這個節日起於明代。每逢農曆四月初八,苗族同胞要舉行吃黑公尺飯、喝公尺酒、唱大歌等活動,以紀念、憑弔傳說中的古代英雄亞努。
此外,四月八還是布依族的節日,有稱它為「牛王節」的,也有叫「牧童節」或「開秧節」的。每逢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公尺飯,並休息一日,表示對耕牛的慰勞。
龍船節龍船節是流行於湘西和黔東南施洞、松桃一帶的苗族節日。大都在農曆五月初五進行。這天除了角逐龍舟外,還有跑馬、鬥牛、踩鼓等活動。
姐妹節在貴州省東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農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為苗家「姐妹節」。節日裡,苗家按傳統風俗都要吃「姐妹飯」。這種飯是用姑娘們在山上採集的野花和葉把糯公尺染成五顏六色後蒸成的。
節日裡還有熱鬧的鬥牛場面和「遊方」活動。
苗族的風俗習慣和民族特色
12樓:匿名使用者
新中國成立前,苗族鼓社是由共同源於乙個男性祖先而結合起來的人們的集團。鼓社一般由同宗的乙個或數個自然村寨組成,小的幾十戶或百來戶,大的幾百戶乃至上千戶。乙個社共立乙個鼓祭祖,有共同的宗教節日、共同的地域觀念和共同的習慣法規,穿同一服飾,操共同的方言。
乙個宗族就是乙個大鼓社,稱「黑社」,又有許多分社,苗族稱為兄弟鼓社,又稱「白社」。「黑社」一般有果略(即鼓頭)、果敘(即歌頭)、果當(桌頭)、果熙(禮頭)、果扎(武頭)、果養(活路頭)、頂王(護頭)、頂榜(護尉)、珈也揚(糧頭)等頭領,共稱為「鼓社九鼓頭」,由他們共同領導全社事務。鼓社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全體社員大會,也就是13年一屆的鼓社節。
屆時男女老幼都要參加。鼓社節要舉行隆重的祭祖活動,祭祀央公、央婆,並選舉新一屆鼓頭,討論決定鼓社規約和其他重大事項。鼓社具有組織和發展生產,調整婚姻關係,促進人口增長,調整內外部關係等基本職能,並具有「軍事單位」的職能,負有維護氏族的榮譽與復仇的職責。
苗族鼓社是乙個結合得十分緊密的血緣集團,親屬稱謂制度、祖先崇拜、地域觀念以及人們在生產、生活中所體現出來的互助精神是其重要支柱,有力地支援著鼓社組織觀念。因此,鼓社是氏族制的殘餘。至近現代,鼓社組織只保持在操中部方言的黔東南地區,其他地區已經消失或大部分消失 。
苗族的節日 習俗或活動,苗族的特色節日和風俗有什麼?
苗族的服飾在各地各有其特點。黔西北 滇東北的苗族男子穿帶有花紋的麻布衣服,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 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對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長褲,束大腰帶,頭纏青色長巾,冬天腳上多纏裹綁腿。古代苗族男子都蓄長髮,挽椎髻於頭頂,插木梳或髮針,戴耳環 手鐲 項圈等飾物。至清代末期,他們已不再蓄髮...
苗族有哪些民風民俗,苗族風俗有哪些?
子書曾 苗族,是乙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 湘 鄂 川 滇 桂 瓊等省區,以東南亞的寮國 越南 泰國等國家和地區。苗族飲食習俗自有其特點。黔東南 湘西 海南島和廣西融水的苗族,主食為大公尺,也有玉公尺 紅薯 小公尺等雜糧 黔西北 川南 滇東北的苗族,則以玉公尺 土豆 蕎麥 燕...
苗族的風俗 習慣有那些??苗族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廣西苗族小夥子向意中人求愛,在蘆笙上插上一支美麗的野雞毛,對著姑娘吹起動聽的曲子。小夥子舞動著蘆笙使野雞毛輕拂著姑娘的臉頰。假如姑娘有意,就隨手撥下蘆笙上的野雞毛 反之,就不拔而轉身走開。是雲南祥雲縣茶朗哨鄉苗族的一種世代相傳的習俗。舊社會半夜搬家是為躲避財主的債務,如今已失去本來的意義,成為一種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