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道教為什麼能在古中國傳播和發展

時間 2021-05-03 22:26:16

1樓:擺渡智慧型

佛教的發展與流變

魏晉南北朝時期,海內動盪,戰亂頻仍,百姓性命朝夕不能相保。即便得以苟活世間,又大苦於苛政,盤剝橫暴,生不如死。這給販賣精神鴉片的佛教之傳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而那些殺人如麻,榨民自肥的貴族們,一來怕真有地獄這地方,以致死後被打到那兒受罪,二來更進一步,貪心不足地嚮往著在肉身享盡人間榮華富貴後能再到西天極樂享福;三來佛家教義正好可以使治下民人自我麻醉,不事反抗。於是他們同樣極心信奉並且大力提倡。北朝之後趙重用佛圖澄,前秦苻堅重用釋道安,後秦姚興重用鳩摩羅什,南燕慕容德重用僧朗。

這些老禿們都可以參決國家大事。當時佛寺遍布各地,僧尼多到驚人的地步。在南方,佛教更是吃香得很,梁武帝蕭衍一度定佛教為國教,僅建康城就有寺院五百多所,僧尼十餘萬。

後世杜牧有詩說:南朝四百八十寺;實在是鄉巴佬得很。

與此同時,西行求經的人很多,大量佛經被翻譯過來,據後為統計,這一時期共譯出佛經一千多部,三千四百多卷,僅後秦的鳩摩羅什就譯了三百多卷。

佛教猛擴地盤,自然要招至儒道這兩個土著教派的眼紅與痛恨。為了爭奪正統地位,三家大打出手,互相攻訐。因為儒道是一家人,所以常常聯合起來,共同攘外。

因此,這場鬥爭明顯帶著****的色彩。儒學獨尊的地位在這時雖然已不存在,但統治者還不算糊塗,知道佛這東西雖然好玩,然而治國還得依靠儒家思想。所以雖然表面上城頭大旗變幻,政治裡流動的還是儒家的血。

東晉道士王浮作了個《老子化胡經》,說佛教創始人釋迦是老子轉生的,不是說老子後來西渡流沙了嗎?他老人家正是去教化西方蠻夷去了。南朝劉宋之顧歡寫了《夷夏論》,從儒家的角度反對佛教,說佛教徒剪髮曠衣,狐蹲狗踞,下棄妻孥,上絕宗祀,不合華夏禮俗,主張廢棄。

在北方,所謂五胡亂華,「胡」人掌權,你說佛是「戎神」,等於附帶著連那些「胡」人也罵了,這可是要掉吃飯傢伙的事,沒人敢輕易造次;所以反佛比較困難,佛教處於優勢地位。但是佛教流行,出家人太多,影響國家財政收入和役源,而且那些胡人雖然在軍事上強大,在心理上卻自卑,深以胡人出身為恥,而頗想換血整容,變成漢人模樣,從此也以華夏正統自居。所以有時候他們也支援排佛,提倡儒道,比如北魏的拓跋燾,就曾封寇謙之寇天師為國師,使佐國政,而對佛教痛下毒手。

但是由於佛教體系比較完備,所以在一時打擊後,往往馬上見風猛長,重奪失地。

南北朝以來,由於新的佛經不斷傳入和對教義的不同解釋,就逐漸形成了許多佛教宗派。在諸多派別中,以天台宗,法相宗,華嚴宗和禪宗影響最大。

天台宗以智(豈頁)和尚為代表,祟奉《法華經》,故又稱法華宗。這一派著重宣揚一切「皆由心生」,世界本體是空無,因而又被稱為空宗。

大名鼎鼎的玄奘和尚是法相宗的代表,以論證「萬法唯識」,「心外無法」為宗旨,故又稱唯識宗。它說的「識」是指精神本體,而宇宙萬物即由識幻化而成。意如古天竺的「梵」。

華嚴宗以法藏為代表,以祟奉《華嚴經》而得名。主要是通過論證所謂「塵是心緣,心為塵因,因緣和合,幻相方生」,以及「理」與「事」的關係,宣揚客觀世界是依賴於主觀世界而存在的唯心主義世界觀。

諸派中最強勢的是禪宗。由萬里迢迢來到中國,然後一葦渡江,來到北魏的少室山修行布道的可敬的達摩先生創立。「禪」是梵語音譯「禪那」的簡寫,意思是靜慮。

靜坐沉思,稱作「坐禪」或「禪定」,是佛教修養的重要途徑之一。到唐朝武則天女士當政時,禪宗五祖弘忍的兩個**鬧崩分家,神秀創立北宗,慧能創立南宗。南北二宗各把自家主張歸納為四句偈。

神秀和尚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強調苦修,通過長期苦修,排除雜念,然後才能漸悟成佛。

慧能說你真是多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反對神秀的漸悟說,認為菩提只向心覓,不勞向外求玄。佛在心內,不在心外,只要淨心自悟,不必苦修,也不必苦哈哈地背經誦佛,就可以顧悟成佛。

從哲學上說,漸悟是客觀唯心論,顧悟則是主觀唯心論了。慧能開的這個修佛速成班,對那些陷於水深火熱而看不到出路的勞動人民,有著極大的欺騙性和吸引力。而對於官僚貴族,這種廉價進入天堂的法子,既可以使他們空虛靈魂得到寄託,又不誤花天酒地窮奢極欲,自然非常之合口味。

因此,南宗很快戰勝北宗,得到廣泛流傳,到唐朝後期,它幾乎取代了佛教所有宗派,壟斷了佛壇。

唐朝皇帝姓李,自吹是老子李耳先生的後裔,所以道教地位祟高。武則天女士為了反李唐皇室,把道教貶在佛教之下,對佛教大肆推祟。據史載,則天女士諸位最可心的情人中,有乙個就是花和尚。

由於佛教教義比道教更吸引人,李姓皇帝中多有背宗忘祖者,撇開道教不尊,反把佛教抬舉到了天頂上。中間武宗李炎為了打擊極度膨脹的佛教寺院的經濟勢力,聽了道士煽風點火一番話後,下令滅佛。可是李炎一死,叔叔宣宗李忱繼位,馬上又下令扶持佛教。

因為道,佛兩教都有其生存的社會根源和後台大老闆,所以搞來搞去,誰也搞不垮誰。然而由於禪宗相對更吸引人,所以佛道之爭中,佛教相對佔優勢。

唐朝以後,佛教可就不再有那麼榮寵了,基本上沒再攀爬到政治高層去影響國家大政。不過也沒了什麼大起伏,相對平緩地在民間發展融合與延續。只有在元朝時候,佛教變種之一的喇嘛教才又格風光過一陣子。

喇嘛教是佛教傳入吐蕃後,與**本地宗教相互影響融合而形成的乙個教派,以《甘珠爾》,《丹珠爾》為經典。——《丹珠爾》中的五明雜著---即:宣告(語言文字學),工巧明(工藝,技術,天文,曆算),醫方明(醫藥學),因明(邏輯學)和內明(哲學與心理學之類)----是**的重要文獻。

——由於吐蕃新興封建領主的支援,喇嘛教日漸興盛。蒙古人一統天下後,元世祖忽必烈這個韃子格外榮寵喇嘛教,從他開始,元朝歷代皇帝后妃都尊喇嘛為帝師,並且親自受戒。元後,這樣子的帝王寵眷,就成了昨夜美夢了。

但是由於以禪宗為代表的佛教結合了中國社會實際,簡化了教義和修行方法,吸收儒家的一些思想因素,增添了世俗宗法色彩,逐步從外來的宗教轉化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具有了強大的生命力,所以能夠在民間繼續流傳,廣泛深入地影響著中國文化和社會民風。

在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國,佛教雖善媚,卻始終沒有在政治和思想上佔統治地位。但經改造後,在我國一直廣泛流行。

2樓:青雲師兄

首先道教我就不說了,道教是我國本土宗教,與我國的傳統文化根本就是如出一輒!

佛教雖傳自印度,但佛教吸收了大量我國的傳統文化,所以能在我國立足!

最後說下**教,它雖然傳播廣,但也因並未吸收我國的傳統文化,所以在我國並不「深入」民心!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古人有好學參悟玄虛之風氣.而今人淺薄故將難以承繼!

,佛教和道教為什麼能得到廣泛傳播

4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當今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由中亞傳入我國內地。

因為佛教主張人死後能夠轉生來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難,虔誠信佛,來時就能得到幸福,因為有利於封建統治者的統治所以佛教很快受到的提倡和扶植。東漢明帝時,派使臣去西域求佛法,並請來兩名高僧到洛陽傳教,並修建了白馬寺。佛教的傳播對我國文化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道教: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期,民間流行的神仙方術與道家學說的結合,主張修身養性,煉製丹藥,以求得道成仙,這迎合了封建統治者追求長生不老的慾望。統治者利用道教統治人民,允許各地建立道觀。

佛教的傳入:

(1)佛教起源於古印度。

(2)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

(3)東漢明帝時興建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馬寺。

教義:人死後能夠轉生來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難,虔誠地信佛,來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佛教傳入的影響:

佛教的傳播對我國文化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佛教受到統治者的提倡和扶持的原因:

佛教提倡轉世輪迴,宣揚人的今生只要忍受苦難,來世就能得到幸福。故而封建統治者利用佛教來麻痺人民,鉗制人民的思想,迫使人民甘心受奴役,服從封建統治。

道教的興起: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創始人是張陵,東漢時在民間興起。

教義:主張修身養性,煉製丹藥,以求長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道教的影響:對我國思想文化有深遠的影響。

洛陽白馬寺:

《太平經》:

《太平經》是道教的主要經典,以陰陽五行解釋治國之道,宣揚散財救窮、自食其力。東漢末年,道教派別有張角傳授的太平道,張陵、張魯祖孫傳布的五斗公尺道。傳張角得到異人傳給的《太平經》,被奉為道教的主要經典,也為黃巾起義做了思想和理論準備。

五斗公尺道。五斗公尺道信徒入道,只需出公尺五斗。張魯在漢中二十多年,信徒眾多,成為漢末一支很有實力的割據勢力。

5樓:舞月紫蝶

因為他們都宣傳眾生平等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有了王室的支援。

7樓:粟範兒

因為歷史悠久,並在有皇帝統治時作為管理國家的宗旨

在中國道教和佛教哪個起源較早?

8樓:貞觀之風

道教起源於黃帝時期有2023年歷史,佛教傳入中國是兩

千多年前,道教起源更早。

道教是在上古時代鬼神崇拜觀念的基礎上,以黃、老思想為理論依據的中國本土的宗教。道教自中華人文之始就隨之而生,現有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朔到遠古黃帝之時,距今已有2023年。

東漢明帝永平七年(64),派遣蔡愔(或說張騫)等十八人前往西域求佛訪道,在大月氏國遇見了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兩位僧人,得到了佛像和經典,並載以白馬,佛教正是傳入中國。

擴充套件資料:

1、道教起源

可以說,從先秦夏、商、周一直到秦統一六國,基本上中華文化的主體是道家思想,一以「人」為核心參贊天地的文化。或者可以說後期的道家或者道教繼承發展了中華文化很重大的一部分。

黃帝討伐諸侯,擊敗蚩尤,平定天下的事蹟,為道教始祖。從黃帝到堯舜禹,歷代上長久在位的氏族與國家的首領無不是敬天愛民有功於天下。在堯舜禹時期,道家這種功行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

2、佛教在中國起源

佛教產生於西元前六世紀至前五世紀的古代印度。創始人是釋迦牟尼,姓喬達摩、名悉達多。「牟尼」,即明珠,喻為聖人。釋迦牟尼是一種尊稱,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

出身於剎帝利種姓,是迦毗羅衛國淨飯王太子,十九歲時拋棄王位出家修行,在恆河邊一棵菩提樹下打坐七七四十九天,冥思苦想,悟出「四諦」的真理,開始了傳法生涯。

東漢明帝永平七年(64),派遣蔡愔(或說張騫)等十八人前往西域求佛訪道,在大月氏國遇見了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兩位僧人,得到了佛像和經典,並載以白馬,明帝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修建白馬寺。他們在那裡翻譯出《四十二章經》,中國從此有了佛教。

佛教和道教為什麼說是一家,道教佛教為什麼會說為是一家人,有何聯絡嗎?

道生萬物,萬物存道,道是物,物是道。道玄之又玄,佛說道中的玄妙,道是佛,佛是道。教門中理的路只有一條,教門中的法術可以千萬。道教順應自然,佛教善於放下,都有過防,都在化繁為簡,都在向其一面深化,都在尋安適妥當。在中國文化中,儒釋道被稱為一家。這是因為儒 釋 道,講的都是同乙個真理,三教聖人雖然講的角...

佛教和道教有什麼不同,道教和佛教有什麼不同?

不愛吃肉的小蟲 佛教和道教有什麼不同從宗教的比較學上可以這麼看這個問題.所謂宗教,實質上就是如何實現人生價值的思索.因為自從人類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以後,就反覆追問人生的價值意義,我是誰 我從 來,最終到 去 而宗教就是對這種追問的回答.佛教和道教的區別在本質上是對於人生價值的評判不同,同時是在這種不同...

佛教和道教的區別,道教和佛教的區別是什麼

和尚與道士,所信奉的神不一樣,玉皇大帝這些就是道教,如來佛祖就是佛教,兩教派宗旨不一樣,奮鬥目標不一樣。道教和佛教的區別是什麼 張道陵在東漢安元年 142 感太上授以正一盟威之道或雲三天正法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創立了道教。所以道教成立時間為公元2世紀。而釋迦牟尼生活的年代為西元前6世紀,所以佛教比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