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海哥說歷史
封建末世文人們的浮世繪,《儒林外史》中的儒生們有多可笑?各位,吳敬梓塑造了眾多的追求功名富貴的儒生形象,主要卻是以他們為諷刺的物件。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范進,他的人生經歷與生活態度又是怎樣的?
范進家境貧寒,家裡只有老母親和妻子,范進心中只有讀書考科舉的事情,窮的經常兩三天吃不上一頓飯。原文中范母對范進說的一句話道出了辛酸與無奈:「我有乙隻生蛋的母雞,你快拿集上去賣了,買幾公升公尺來煮餐粥吃,我已是餓得兩眼都看不見了。
」當時的范進已經五十四歲了,范母最少也得七十多歲了,一家人沒有飯吃,作為一家之主的范進竟然不想辦法,反而是餓的兩眼昏花的老母親,安排范進賣雞買公尺煮粥。范進這個人物,除了會讀書考試以外,幾乎一無是處,不懂得孝順父母,不主動承擔起一家之主的責任。而反觀王冕,他開始畫畫掙錢以後,她母親從來就沒有缺過錢,更沒有捱過餓,這本就是為人子的責任。
《儒林外史》中深受八股科舉制度毒害的儒生們,在追求功名富貴的過程中,大多數人的人性都逐漸被腐蝕了。因此產生了大量品行不端的人,如為富不仁的嚴貢生,如招搖撞騙的牛浦郎,如欺世盜名的張鐵臂,如假仁假義的權勿用等等。這些人在參加科舉考試的過程中逐漸腐化,而當時官場中又盡都是這樣的人,這也是吳敬梓後來不再看重功名利祿的原因。
年輕時候的吳敬梓也熱衷於與他筆下那樣的儒生們為伍,終日的花天酒地、聲色犬馬,極力的追求功名,到了後來家財散盡、窮困潦倒之後,才意識到過往是多麼的不堪。中年的吳敬梓終於找到其人生真正的價值,而他想要追求的正是王冕那樣獨特的人生,雖名滿天下卻拒絕做官的高人。
2樓:穠華
1、王冕,歷史上真實存的,作者對人物進行了改編。他具有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質。王冕作為乙個士人作為乙個「名流」,在他身上體現著中國士人的精神。
2、周進,對科舉考試極為熱衷至痴狂,可惜人到花甲卻連個秀才都沒中。後幾個商人出於憐憫,湊錢幫這個可憐的老頭兒捐了個監生。周進欣喜不已,後來藉著監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舉人,接著又中了進士。
3、范進,時年五十餘歲,窮困不堪,臘月還穿單衣,凍得直哆嗦,周進因他想起自己當年的慘狀,便將他錄取為秀才,後又錄為舉人,上演了一出「范進中舉」的癲狂鬧劇。
4、嚴致和即嚴監生,嚴監生就是書沒讀過太多,他這個監生也是花錢捐來的監生。極為節儉,死前仍念叨著燈中的兩莖燈草,嚴監生怕費油以致到死都難以合眼,直到趙氏挑去一根,他嚥下最後一口氣。
5、嚴致中,是乙個貢生,社會地位相對較高,瞧不起自己的胞弟嚴監生,他是乙個十足的衣冠禽獸。編造了一段與湯知縣相遇的故事,還誇讚湯知縣的為人,只是為了顯現對湯知縣的了解。
6、匡超人,他本是乙個淳樸的農村少年,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對父親的一片孝思。在流落他鄉時,他受社會影響逐步發生了變化。後一步步走向墮落。
他吹牛撒謊,鑽取功名,賣友求榮,忘恩負義,變成乙個衣冠禽獸。
3樓:陽光下的泡沫是彩色的哦
人物:周進、范進、王冕、匡超人、沈瓊枝、嚴致和、嚴致中等。
人物性格特點:
1、周進:乙個皓首窮經、迷信經典、沉溺於科舉難以自拔的人。周進生活窮愁潦倒,不得不忍受著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輕蔑。但始終堅信科舉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2、范進:乙個熱衷科舉,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層知識分子。他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全耗在科舉上,將中舉取得功名利祿當作唯一的奮鬥目標,幾十年屢試不第,也不願從事勞動養家餬口,其靈魂完全被科舉的鎖鏈縛住了。
3、王冕:王冕天性聰明,不滿二十歲,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貫古今。但也性情孤傲,蔑視權貴,遠離富貴功名。
4、匡超人:匡超人少年時期手腳勤快,心地善良,事親孝順。,但後面從純樸善良到人格淪喪,一步一步地走向墮落。
4樓:
周進、范進為考中舉人耗盡了畢生的精力,到鬍子花白還沒有考中秀才。儘管生活極為困頓,還是念念不忘科舉考試。周進路過一處考場,進去**,觸動了一生的辛酸和痛苦,放聲大哭,竟然難過得死去活來。
後來在一些小商人的幫助下參加了考試,博得了考官的同情,才時來運轉。當他考中舉人時,以前譏諷挖苦他的那些人,都來奉承他,把他吹捧成最有學問的人。又如范進,中舉前家裡窮得沒有公尺下鍋,抱著乙隻老母雞去集市上賣。
當得知自己中舉的訊息時,竟然喜極而狂,變成了瘋子,幸虧岳父胡屠戶打了他一巴掌,才使他恢復了清醒。這時候,當地的鄉紳等有頭臉的人物都對他刮目相看,有送房屋的,有送財產的,范進的生活立刻發生了變化。《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識分子為主要描寫物件的長篇**,也是一部典型的諷刺**。
《儒林外史》描寫了一些深受八股科舉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當時世俗風氣的敗壞。書名上,「儒林」一詞源出《史記》「儒林列傳」。是「儒者之林」,指學術界等。
國史列傳,自然是「正史」,作者專門以「外史」為書名,正是為了作區別,正如作者的摯友程晉芳在《懷人詩》中所揭示的:「外史記儒林,刻畫何工妍;吾為斯人悲,竟以稗史傳。」則是作一正統記史之外的的儒林傳記,並且作者有意把書中故事假託發生在明代,以類「正史」,而實際上描繪的卻是清代廣泛的社會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時代的文人在科舉制度毒害下的厄運。
5樓:
《儒林外史》的主要人物很多都挺有個性的。
6樓:來自萬壽寶塔乘風破浪的榕樹
尖酸刻板等等等等小氣
儒林外史有哪些人物?他們的性格特點?
7樓:情感新港灣老師
當然是范進最有代表性了。
范進就是這個幸運兒,他和大多數的讀書人一樣苦讀聖賢書,但是他成功地考上了進士。在《儒林外史》中,更是知道了在范進知道自己中舉之後,對於這個心心念念的訊息,一下子范進聽到這個訊息之後,更是一下子開心瘋了。
范進形象特點: 是乙個熱衷科舉,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層知識分子。他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全耗在科舉上,將中舉取得功名利祿當作唯一的奮鬥目標,幾十年屢試不第,也不願從事勞動養家餬口,其靈魂完全被科舉的鎖鏈縛住了。
范進中了舉,雖然物質富有了社會地位提高了,但其靈魂完全被科舉毒化了,他與張靜齋稱兄道弟,說明他中舉後也成了封建統治階級中的一員,也會與其他統治者一樣欺壓百姓的。
課文通過對比手法寫他中舉前後的變化,形象揭露了封建科舉對知識分子的毒害之深。封建科舉制度已經扭曲了這些知識分子的人格和靈魂。
范進一心想做個讀書人。在那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的社會裡,讀書是他唯一通達「**屋」、「千鍾粟」、「顏如玉」的獨木橋。所以,范進讀書幾十載,久經科場,老大不悔,用他岳丈的話意則是「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然而痴心不改,還想混個天鵝屁吃。
當然,和社會的大風氣一樣,他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公升官發財,光宗耀祖,茅棚生輝。只有中舉才能改變他的命運。所以,中舉成了他唯一的心思。
范進的一生,沒有過多的精神負債,可以說他「單純」的固執。他可以不顧家,不顧眾人的顏面,當一輩子的老童生,他只在乎一件事——中舉。他早已熟悉了那一套不知在心中重複過多少遍的官腔,一旦中舉,他老謀深算,伶牙俐齒,一切應酬自如,再也不是以前點頭哈腰,半晌放不出個屁來的范進。
8樓:
人物:周進、范進、王冕、匡超人、沈瓊枝、嚴致和、嚴致中等。
人物性格特點:
1、周進:乙個皓首窮經、迷信經典、沉溺於科舉難以自拔的人。周進生活窮愁潦倒,不得不忍受著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輕蔑。但始終堅信科舉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2、范進:乙個熱衷科舉,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層知識分子。他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全耗在科舉上,將中舉取得功名利祿當作唯一的奮鬥目標,幾十年屢試不第,也不願從事勞動養家餬口,其靈魂完全被科舉的鎖鏈縛住了。
3、王冕:王冕天性聰明,不滿二十歲,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貫古今。但也性情孤傲,蔑視權貴,遠離富貴功名。
4、匡超人:匡超人少年時期手腳勤快,心地善良,事親孝順。,但後面從純樸善良到人格淪喪,一步一步地走向墮落。
9樓:匿名使用者
匡超人原來是乙個比較勤懇淳樸的農家子弟,先在柴行記賬,後來又以測字為生,在杭州城隍山遇到了馬純上,馬二勸他讀書制藝,應試科舉才是「榮宗耀祖」,「顯親揚名」的唯一途徑,並且資助他回鄉攻讀。接著他在家鄉又遇到了樂清縣知縣李本瑛,受到他的獎掖提攜,先後考取了案取、秀才。從此以後,匡超人的氣質就開始發生了變化,勢利嘴臉才逐步暴露,甚至只承認李本瑛是他的老師,卻不承認學裡的老師!
並公然對門斗發脾氣:「我只認得我的老師!他這教官我見他去做甚麼?
」其變化之大真是快速之至。但他又是何嘗真心感激和愛戴李本瑛?只不過因為李本瑛是他的父母官,是他向上爬的靠山。
後來李本瑛被錯參了壞事,他竟然掉頭不顧,並不過問,全不介意遠走杭州。及至杭州途中,結識了景蘭江,聽到這個杭州「名士」的談吐,一方面固然「不勝駭然」一方面也學會了欺世盜名的訣竅,對他的恩人馬二也看不起了。在杭州又與潘三混在一起,冒名**,巧取豪奪,幹了不少壞事,完全成了這個惡棍的**。
馬二先生人物的性格的情與禮的矛盾性主要通過「馬二先生遊西湖」這一段來展現的。吳敬梓一會兒寫他看女人,一會兒又寫他怕看女人,用筆散漫,似乎游離於主題之外。其實,正是這些「閒筆」,觸到了馬二先生最隱秘的神經,揭示了他潛意識與顯意識之間的衝突與裂痕。
乍看西湖邊,馬二先生就看到了那「一船一船鄉下婦女」,觀察之細,連她們的髮型、衣著甚至臉上的疤痕都沒放過。行僅里許,他有「看見西湖沿上柳蔭下繫著兩隻船,那船上女客在那裡換衣裳。」但這些「並不在意」,並未誘使他想入非非。
這說明上述兩番看女人,不過是其感官對外界刺激的本能反應,尚停留在非理性、不自覺的潛意識領域。寫當女人們走到他跟前時,「非理勿視」的理性意識迅速發揮作用,「他趕緊低下頭走了過去,不曾仰視」。通過上述的分析可知,馬二先生來到西湖所面對的是乙個物質世界,這個世界以「食和色」為代表的兩種事物衝擊著他的意識使他在「持念日久的文章德業」和「西湖風情物態所喚起的本能」兩種意識的碰撞中顯得窘迫不已。
王玉輝他是個六十多歲的「迂拙的人」又做了「三十多年的秀才」但依然功名不就。家中既無恆產,子女又多,生活極端「清貧」,可是卻立定志向,要撰寫禮書、字書、鄉約,以「嘉惠來學」。他解釋自己所著禮書是講「事親之禮,敬長之禮」鄉約書是「添些儀制,勸醒愚民」。
由此可見,他的頭腦仍被封建理想所束縛,而在他自己看來這卻是「勸民」的善舉。更可悲的是當他的「三姑娘」要絕食殉夫時,他不僅不勸阻,反而誠心誠意的鼓勵女兒絕食殉夫,認為這是「青史留名的好事」。但王玉輝在做出這個決定時,人格是處於極度**的狀態下,他一方面為良知所左右,結果女兒真的殉夫後,他的精神又落入了痛苦的深淵。
使他在「烈女入祠」的當兒「轉覺心傷」。
嚴監生因為臨終時仍在可惜燈盞中點著兩莖燈草一直伸著兩根指頭不肯斷氣而成為中國**史上慳吝人物的典型
太守王惠敲詐勒索,斂集財富,湯鎮台則注重立德修身;周進的痛不欲生、范進的喜極而狂和馬二先生的冬烘迂腐;牛浦郎的招搖撞騙不同於匡超人的虛驕做作;同是風流不羈的大家公子,杜少卿的豪放純真,不諳世故有別於杜慎卿的「雅中有俗」的外延下的精明,同是兄弟,嚴貢生挖空心思謀奪哥哥家產,其他方面的品行也很惡劣,而余大先生餘二先生則兄弟情誼敦厚,餘二先生為哥哥消除了一樁官司,而余**了徽州府學訓導,也要弟弟隨同上任。說:「我們老兄弟相聚得一日是一日。
參考資料:http://www.
儒林外史人物王冕簡介,儒林外史典型人物介紹
衣霞遇春 王冕,1287 1359 元代著名畫家 詩人,號煮石山農 飯牛翁 會稽外史 梅花屋主等。諸暨 今浙江 人。出身貧家,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讀書,後從韓性學,試進士不第,遊大都 今北京市 泰不華推薦任翰林院官職,辭不就。歸隱九里山,賣畫為生,終老田園。工畫墨梅,枝葉密繁,生意盎然,勁健...
《儒林外史》裡有哪些人物形象,《儒林外史》中所有人物形象
職業答題 匡超人人物性格的形成 他的變質,一方面是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的因素.對 功名富貴 的追求是匡超人變質的首要內因.當盡孝與科舉功名道路發生衝突時,匡超人選擇的是後者利己原則,這是理解匡超人這個人物變質的關鍵,也是這個典型人物的總特徵.過人的精力 智力和外 乖 內 韌 的性格...
《儒林外史》中那篇最經典,儒林外史本書裡的10個精彩片段,要有感言。
最經典的我認為 范進中舉 有人說這是一部喜劇。當然,文中人物滑稽的動作 表情 神態都刻畫的惟妙惟肖,也確實會讓人不禁大笑,再加上最後大團圓的結局,就更證明了這是一部徹徹底底的喜劇 但大笑之後,卻也不得不去挖掘文章所包含的更深奧的意味。范進在中舉之後就瘋了.從這一點看來,他又是那麼可悲,可悲的不是那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