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是我國古代最早最偉大的文學家,史學家,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舉世公認的世界歷史文化名人.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一. 哲學上的貢獻
《易》是大道之源, 是中國哲學之源.
《漢書》記《易》之由來,"人更三聖,世歷三古".
伏羲始作八卦是第一階段;
周文王由八卦演為六十四卦是第二階段;
孔子作《易傳》是第三階段.
《易傳》的基本特點是,繞開卜筮, 闡發易理.
《易傳》中運用和闡述的一些基本範疇,命題,思維方式和哲學思想,
如: "陰陽","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和,合"思想等等,發現了自然界,社會領域及思維領域的一般規律,即對立統一,量變與質變和否定之否定規律.
創立了"君子時而中","過猶不及","通變動成","中庸成道"等原則,體現了辯證法的普遍聯絡,發展變化,運動過程的思想.
從禮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其辯正回歸的軌跡.
二.教育上的貢獻
孔子時代, 教育與學術由官府壟斷, 提出"有教無類"的旗幟,以私人身份招徒講學,創辦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所私人學校.
選編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教材; 將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進行教育.
孔子在其豐富的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
教育目標是培養君子仁人
教育物件則"有教無類";
教學原則是因材施教,
教學方法採用"循循然善誘人"的啟發式,要求**學思結合,舉一反三,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重視德育,智仁勇並舉而以仁為中心;
提倡教師以身作則,師生教學相長;端正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當仁不讓於師
要求**學以成才,學以致用.
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被尊為"萬世師表".
他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指導了兩千多年的中國傳統教育,而且在今天看來,仍與東西方與現代教育理念相合.
三,文學上的貢獻
孔子修《詩》,正《樂》.我國傳世的第一部文學作品《詩經》,是由孔子整理成書的.
《樂經》失傳.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古時有詩三千餘篇,孔子刪除其重複的,選取其"可施於禮義"的,形成了三百零五篇的《詩經》文字.
孔子還對《詩經》的主旨,作用和若干篇章作了重要解說.
《論語》中就有很多記載,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不學詩,無以言."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孔子詩論》,更是最近發現的孔子詩**獻.
孔子對《詩經》的解說, 涉及到文學,政治,倫理,教育等各個層面,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理念,對後來的文學創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產生了極其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孔子整理的《詩經》和孔子的詩論,就是兩千五百多年來中國文學和文論的"源頭活水".
四,史學上的貢獻
孔子是我國第一部史書《春秋》的作者.
《春秋》是魯國編年史,記載了上起魯隱公元年(西元前722年)下至魯哀公十四年(西元前481年)共242年的魯國歷史.
孔子修《春秋》,是有感於"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出於撥亂反正的政治目的而作.具有"寓褒貶,別善惡"的正義治史精神.
孟子說:"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
五,政治上的貢獻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先罰而後賞,尊而不親".---〈禮記〉
孔子的政治思想,從"仁者愛人"出發,以"恕"為手段,堅持以人為重, 實行仁政德治, 始終將社會的公正,秩序,誠信和人與人的和諧擺在第一位.
孔子認為,為政首先要從自身做起, 他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提倡選賢與能, 賢能的標準是德才兼備.主張為政以德,寬猛相濟,德主刑輔.
孔子認為德治是"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法治是"道之以政,齊之以刑",德治優於法治
德治是以民為本的政治.
德治要求"博施於民而能濟眾",反對苛政虐民,主張厚施薄斂,"使民以時"
2樓:張為臻老師
新儒家是指**新文化運動以來全盤西化的思潮在中國的影響力擴大,一批學者堅信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仍有價值,認為中國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恆的價值,謀求中國文化和社會現代化的乙個學術思想流派。——常識歷史篇。
儒家思想對後世的影響?
3樓:里斯本的迪迦
後世影響
孔子是我國古代最早最偉大的文學家,史學家,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舉世公認的世界歷史文化名人.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一. 哲學上的貢獻
《易》是大道之源, 是中國哲學之源.
《漢書》記《易》之由來,"人更三聖,世歷三古".
伏羲始作八卦是第一階段;
周文王由八卦演為六十四卦是第二階段;
孔子作《易傳》是第三階段.
《易傳》的基本特點是,繞開卜筮, 闡發易理.
《易傳》中運用和闡述的一些基本範疇,命題,思維方式和哲學思想,
如: "陰陽","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和,合"思想等等,發現了自然界,社會領域及思維領域的一般規律,即對立統一,量變與質變和否定之否定規律.
創立了"君子時而中","過猶不及","通變動成","中庸成道"等原則,體現了辯證法的普遍聯絡,發展變化,運動過程的思想.
從禮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其辯正回歸的軌跡.
二.教育上的貢獻
孔子時代, 教育與學術由官府壟斷, 提出"有教無類"的旗幟,以私人身份招徒講學,創辦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所私人學校.
選編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教材; 將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進行教育.
孔子在其豐富的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
教育目標是培養君子仁人
教育物件則"有教無類";
教學原則是因材施教,
教學方法採用"循循然善誘人"的啟發式,要求**學思結合,舉一反三,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重視德育,智仁勇並舉而以仁為中心;
提倡教師以身作則,師生教學相長;端正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當仁不讓於師
要求**學以成才,學以致用.
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被尊為"萬世師表".
他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指導了兩千多年的中國傳統教育,而且在今天看來,仍與東西方與現代教育理念相合.
三,文學上的貢獻
孔子修《詩》,正《樂》.我國傳世的第一部文學作品《詩經》,是由孔子整理成書的.
《樂經》失傳.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古時有詩三千餘篇,孔子刪除其重複的,選取其"可施於禮義"的,形成了三百零五篇的《詩經》文字.
孔子還對《詩經》的主旨,作用和若干篇章作了重要解說.
《論語》中就有很多記載,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不學詩,無以言."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孔子詩論》,更是最近發現的孔子詩**獻.
孔子對《詩經》的解說, 涉及到文學,政治,倫理,教育等各個層面,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理念,對後來的文學創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產生了極其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孔子整理的《詩經》和孔子的詩論,就是兩千五百多年來中國文學和文論的"源頭活水".
四,史學上的貢獻
孔子是我國第一部史書《春秋》的作者.
《春秋》是魯國編年史,記載了上起魯隱公元年(西元前722年)下至魯哀公十四年(西元前481年)共242年的魯國歷史.
孔子修《春秋》,是有感於"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出於撥亂反正的政治目的而作.具有"寓褒貶,別善惡"的正義治史精神.
孟子說:"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
五,政治上的貢獻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先罰而後賞,尊而不親".---〈禮記〉
孔子的政治思想,從"仁者愛人"出發,以"恕"為手段,堅持以人為重, 實行仁政德治, 始終將社會的公正,秩序,誠信和人與人的和諧擺在第一位.
孔子認為,為政首先要從自身做起, 他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提倡選賢與能, 賢能的標準是德才兼備.主張為政以德,寬猛相濟,德主刑輔.
孔子認為德治是"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法治是"道之以政,齊之以刑",德治優於法治
德治是以民為本的政治.
德治要求"博施於民而能濟眾",反對苛政虐民,主張厚施薄斂,"使民以時","因民之
儒家文化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4樓:妖孽東
1. 儒家思想bai對中國文化的影du響很深,幾千年來的zhi封建社會,所傳授的dao不外
《四書》《五經》.傳統版的權責任感思想,節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統治結合的結果,因此,儒家思想是連同我們當代在內的主流思想。
2. 儒學在中國存在幾千年,對於中國的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潛在影響。
儒家思想內涵是哪些,儒家思想內涵介紹
在中國有很多的文化,這主要是因為發展的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正也能說明,世界上最難學的不是英語,而是中文。在中國先秦時期,出現了文化大繁榮的時候,也就是諸子百家爭鳴的情況,我們學的儒家思想就是其中的乙個。下面看看儒家思想內涵是哪些。1 仁仁 愛人。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 倫理道德的最...
儒家思想何以被皇家看中,什麼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被重視,是漢武帝時期,董仲舒以 獨尊儒術 提出的。但這裡的儒術,不是單純的儒家思想,而是一種外儒內法,加上陰陽家等多家思想合成。為什麼用儒家的外殼呢?這個問題也就是為什麼儒家會被皇家看中的原因。第一 儒家的思想在春秋時期積累下眾多信仰者。第二 儒家的核心是禮制。有利於統治階級控制人民思想,鞏...
儒家思想主張有什麼影響,儒家思想的影響都有哪些方面
儒家思想的積極影響 1.儒家提出一系列道德範疇 命題 思想豐富了中國傳統道德寶庫。2.衝破天命鬼神的理性精神抵抗了宗教對人們思想的侵蝕。3.民為邦本 的民本主義體現了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4.天人合一 的生態倫理為我們建設生態文明提供了廣闊的思想文化基礎。5.注重理想信念的鼓舞和凝聚作用,成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