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拱手禮,為什麼當今不再受用了

時間 2021-05-05 21:33:34

1樓:北京畫室

中國古代士與士之間,見面經常面帶微笑、身體前傾、雙手相抱行乙個拱手禮,又叫作揖。這種儒家傳統禮儀一直是歷朝歷代所推崇的行禮規範。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今天的拱手禮已經不再受用了。

這又是為何呢?

中國禮儀,從記載上看,開始於周朝。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擔任攝政王時,重新制訂了《周禮》,作為鞏固皇權、規範朝臣的行為制度。在《周禮》裡面,就有這種拱手禮,亦做「揖」。

歷史風雲,代際流變。社會總是從封閉走向開放,從等級走向平等。至孫中山建立中華**以後,封建帝制坍圮,舊規矩漸漸退出歷史舞台,一些禮節趨於簡化、自由和平等。

包括後來改革開放春風吹拂神州大地,開啟國門與世界接軌,一批批人才,從國外帶來的不僅是先進的科學技術、社科文藝,還有西方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和禮儀文化。更為簡單而平等的握手禮,自然也取代了我們傳統的拱手禮,普遍盛行。

握手禮,只要伸出乙隻手即可完成。其實是從形式上解放了另乙隻手,節省了行禮成本;另一方面,握手禮的構成,是兩個人雙方說了算。如果乙個人一廂情願地伸出手,而對方不願意接受這份友好,則完全可以自由地選擇不回應,這在具體操作上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實現,無非就是令先伸出手者覺得尷尬罷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也是給了個體極大的自由權。而且即便雙方「互敬互愛」,彼此都伸出手握在一起,也簡化而輕便多了:無需身體前傾,無需考慮拱手時左右手哪個上哪個下,更為重要的是:

每個人就那麼簡單握一握,似乎不必揹負太多的主動謙卑即自我「身段兒」的犧牲。

可是自古以來世間的事,話要分兩頭說。說完了這頭,也得說說那頭。

我們傳統的拱手禮看似複雜繁瑣一些,但相比握手禮,有沒有優勢呢?

行禮的本質是表示真誠友好。拱手禮需要兩手相抱,則無人可以做到乙隻手在前台友善地握,而另乙隻手在後幕拿著槍,準備著伺機而動打破對方的心臟或大腦。也就是說,我們傳統的拱手禮是更加真心一片,誠意十足的:

我一共就兩隻手,都交代給您了,從沒有想過「留一手」。而且,拱手禮,我乙個人就可以完成。不管您是否看得上我,我這禮行足了。

我的心意,毫無保留全奉上了。可以說,拱手禮,相比握手禮,更加謙卑——我是低的,您是高的。您是我榜樣,我師長,我貴人。

我向您學習向您看齊。

這次疫情,我們似乎對遠去的謙卑——拱手禮有了些許懷念:握手雖簡單,可是必有接觸,有感染病毒的風險;而拱手禮雖是更大的禮,但是隔著空氣,未有碰觸,可以說從病毒傳染角度更為安全。所謂「梅需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世間之事,哪有什麼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各有長短罷了。

拱手禮,如今已經難覓蹤跡。今天的不再受用,也未必就代表著其一無是處。拱手禮握手禮,只要心真,都是好禮;東邊日出西邊雨,只要自然,都是好天。

拱手禮握手禮,孰優孰劣,還敬請您見仁見智吧。

2樓:科普小星球

古代的拱手禮,在當今看來比較繁瑣,規矩較多,所以就不在用了。

3樓:兔牧馬人

中國古代的拱手禮,到現在為止不再使用了,這都改為握手禮了,其實也是一種變革,我感覺拱手禮其實挺好的,以後肯定會流行起來,畢竟這樣是比較衛生的。

4樓:雪兔軍玉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色,而且拱手禮是古代文人墨客見面時的打招呼方式,表示對對方的尊重,而且根據對方身份不同更是分很多種作揖方式。

在古代同樣是行禮,為何有不同的形式比如拱手、作揖?

5樓:李子今史

古代禮儀制度中,交際禮是最主要的內容之一,人與人之間接觸、交往之禮,與生活關係最密切,包含的內容也較多。因此古人有「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學武先學德」的說法,那麼古人在交際活動中到底有哪些禮節呢?

交際禮分為兩類,一是舉止類禮節,就是如何以動作表達禮節;二是稱謂之禮,這在中國古代最複雜,尤其是官場上的一些稱謂。關於古人稱謂的話題之前已經有過分析,下面主要還是介紹一下舉止類禮節。

舉止類禮節大體上分為站立禮、跪拜禮、抱見禮、請安禮。同樣,站立禮、跪拜禮又有很多種,分別體現禮節輕重等次,施用於不同的物件,從中可以了解人際關係、等級關係。

站立禮站立禮顧名思義就是站著行禮,大致分為拱手、作揖、長揖、打躬,按次序乙個比乙個重。站立禮的共同特點就是都有手、臂的動作,如果表示禮重,加身軀動作,下面分別來講。

1,拱手,是最簡單的揖禮,就是雙手抱拳,是最常行的禮節,也是最輕的禮節。比如向人問路,要略表敬意,須施行,但是又不能太重,就施以拱手禮。習武者比武之前,也互相行此禮。

此外還用於尊長對卑幼的回禮,卑幼對尊長施行很重的禮,尊長應有所表示,又不能回禮過重,所以拱手禮比較常見,主要是長輩對晚輩,兄長對幼弟。清代官場中,屬官向長官行作揖禮,長官以拱手禮答禮。

2,作揖,也是常行的禮節。它與拱手的區別是增加了手臂的動作,雙手抱拳之後手臂往前再往下作頓的動作,多了這些動作,禮就較拱手稍重。向人道謝、致歉、道賀、請求等場合,對人表示尊敬,常行此禮。

卑幼對尊長行較重之禮時,尊長回禮,也有施作揖禮的,如拜師禮,學生對老師行跪拜禮,老師回以作揖禮。拱手和作揖都是使用頻率非常高的,尤其是作揖,官場上、同衙門的**之間常互行作揖禮。

3,長揖,這個禮節比較特殊,跟作揖的區別是,作揖只是在抱拳之後往前伸,長揖是抱拳之後手臂高舉,然後以大弧度往下按的動作。手臂伸得比較長,用大幅度的動作表示比作揖莊重,對對方表示敬重時行此禮。

由於長揖是身軀稍微一躬,不是深度的彎躬,不跪拜,因而一些有志之士向權勢的人行禮的時候,為了表示自己不卑不亢,不向對方卑躬屈膝,常行這種禮,表示一種氣節,又不失禮數。西漢時劉邦招賢,名士酈食其去見他,劉邦正在洗腳,也不相迎,酈食其見他如此傲慢,便也不跪而「長揖不拜」,並表示不滿。劉邦見狀馬上不洗了,穿好衣、履,請其上座。

清代也有這樣的事,乾隆南巡至杭州,在書院考試近省迎駕的士子。和珅監考,士子跪著把試卷交給和珅,福建的幾個考生堅決不下跪,交卷之後行長揖禮退出。

4,打躬,躬就是鞠躬。打躬或稱打恭,與長揖都是拱手而舉,大幅度地作揖,與長揖的區別就是深度的鞠躬,所以禮數更重了,表示對對方特別敬重或深深的謝意、歉意。所以又稱作深深作揖、打躬作揖。

《儒林外史》中就記載了這種禮的狀況,范進中舉之後,很多人跑來認親戚、拉關係。有個張鄉紳,以前看不上范進,見面之時理都不理,一聽說范進中舉了,他馬上到范進家賀喜,還送上銀子,范進很是感激,張鄉紳臨走時便與其「打躬作別」。

跪拜禮與站立禮最大的不同是膝跪與地,拜和跪有聯絡又有區別,拜不僅要跪,而且還須手著地,然後加身軀以及頭的動作,以表示禮數的輕重。跪拜禮從先秦時期一直實行下來,唐以前沒有高腳坐具,人們一塊坐在席上的時候,就是跪姿,是把臀部壓在後跟上。

隨著高腳坐具的出現,跪拜禮更顯得莊重了。跪拜禮由輕到重有以下幾種:

1,長跽,席地而坐時期,如果雙方都是跪坐,某一方對對方表示敬意,臀部離開腳跟,上挺直,這就是長跽。先秦時期,不乏君主以長跽表示對名士或臣僚的敬意。

2,空首,跪拜時手觸地,上身彎下,頭觸手而不觸地。大臣對君王行較重的跪拜禮時,君回禮,用此禮。

3,頓首,這個詞大家應該不謀生,文人之間寫信,經常寫頓首,是在信中表示敬意。頓首就是磕頭,頭觸地,頓而即抬起。身份地位相當者相互莊重行禮,互相頓首也叫磕平頭。

晚輩向長輩莊重行禮,或尊者向身份地位低者表示特別敬意,也行此禮。

4,稽首,跪拜時頭觸地一段時間。是最重的跪拜禮,在所有的舉止性禮節中也是最重的。臣僚向君王行稽首禮,先秦時期,君主對臣表示對對特別的敬重,也有行此禮者。

如商湯王對伊尹、周成王對周公都曾行過稽首禮。

沒有高腳坐具時,行禮也不一定都是跪著的時候的才行跪拜禮。還有乙個詞叫避席,與行禮有關,席是跪坐時候的坐墊,坐著的時候,如果表示對對方的特別敬重,站起來離開席子後再行禮,這就叫避席行禮,這種行禮的形式也是十分常見的。

宋代以後,隨著高腳坐具的出現,跪拜禮都是站著再行禮,跪拜形式也不太一樣,很多情況是以跪拜的次數表示禮數的輕重,有八拜、四拜、兩拜之禮。八拜之交,就是有非常的禮節的交情。清代所謂的一跪三叩、二跪六叩、三跪九叩,分出等次,在最隆重的場合,大臣對皇帝要行三跪九叩禮。

上面所說的這些舉止類禮節並不全面,指的都是男子行禮。古代女子和男子行禮不完全一樣,女子一般情況下不行跪拜禮,而行萬福禮,身體有乙個鞠躬的動作,雙膝彎曲,手臂在側往下按一下,口中說一句祝福的話,所以叫萬福禮。

這是在一般場合,女子在特殊場合也行跪拜禮,比如向父母,向帝後,要行跪拜禮;宗廟祭祀的時候,無論男女都要跪拜。《紅樓夢》中賈府祭祖的時候男的下跪,賈母率女眷也下跪。還有主僕之間,官衙公堂之上,都要跪拜。

抱見禮、請安禮

這是清代滿族的特殊禮節,請安禮後來不光在滿族中實行,官場上滿漢官之間,民間滿漢人之間,甚至漢人之間也有實行這種禮節的。

1,抱見禮,類似於西方的擁抱禮,主要施行於滿族人之間,而且主要是在滿族入關以前。滿漢官之間、漢人之間不實行。抱見禮還有抱腰、接面之稱,不分男女,《滿洲實錄》、《滿文老檔》記載,入關前男女之間常行抱見禮。

皇太極和他的蒙古岳母,公主回娘家和諸王,都行抱見禮。

入關後,由於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抱見禮不再流行,關外仍有所保留。另外,官方禮制的滿人君臣之間,而且是特別隆重的場合,仍有抱見禮,如出征凱旋,領兵將帥跪在皇帝跟前抱膝,這在當時也是君對臣的較高禮遇。

2,請安禮,比較常見,由滿族擴大實行到滿漢之間,乃至漢人之間。請安禮在清宮劇中經常出現,但需要注意的是,請安禮是有多種的,具體分站安、打千、跪安、蹲安。

站安,是站立,口中問安;打千,左腿屈膝,右腿後撤,右手耷拉下來前後擺動,口中問安。**見王公,身份地位相近的人之間,大街上互相拜年,都實行打千禮;跪安是長跪請安,禮數較重,如**見到皇帝須要請安,也要跪安;蹲安,是女子請安禮,也不跪,雙膝微彎曲,手撫在膝蓋上,口裡問安。

當然,在實際的社會生活和官場禮儀上,還有很多對舉止類禮節的規定,如行禮次序、受禮與還禮所體現的禮節,此外還有受全禮、受半禮等。清代官場上,不同身份品級的**向誰行什麼禮,回什麼禮,都有特別的規定,這在《大清會典》上有詳細的記載。

中國古代的建築為什麼那麼結實,中國古代的建築堪稱完美,中國古代為什麼選擇木構建築?

恰檸檬一號選手 中國古代建築學就講究精 美 實,所以建一座像茶樓這樣或者官邸 祠堂就很是費時費力,這也是古代材料比不上現代建築材料的一個證據,也沒什麼不如的 只是因為古代沒有像現代這樣的建築材料罷了,就不得不採用木 而基於木的缺點,只能在建築方法上加以彌補,經過長時間的進步 就形成了古代建築學。而且...

中國古代的男人為什麼都喜歡留胡,中國古代的男人為什麼都喜歡留八字鬍?

野比喜歡說時事 和我們喜歡吳亦凡 蔡徐坤一個道理。一個時代有著一個時代的審美觀。在南北朝時期,興起了一陣子刮掉鬍子的風潮,意思是刮掉鬍子,刮掉煩惱。但是這段時期算是古代歷史上比較另類的審美了。大多數時候,古代人對於美男子的審美,還是以鬍子作為標準的。秦漢時期的人以鬍子多為美,我們看秦始皇和漢武帝的畫...

中國古代為什麼把視為立國的重器,中國古代為什麼把 鼎 視為立國的重器?

鼎是祭祀用的,當年大禹治水後鑄造九鼎祭祀天地定九州,這就是鼎的由來。有人把皇位稱為九鼎之位也這意思 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於荊山之下,以象徵九州,並在上面鐫刻魑魅魍魎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器而發展為傳國重器。國滅則鼎遷,夏朝滅,商朝興,九鼎遷於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