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 襁褓
2~3 孩提
女7 髫年
男8 齠年
幼年泛稱 總角
10歲以下 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13~15 舞勺之年
15~20 舞象之年
12女 金釵之年
13女 豆蔻年華
15女 及笄之年
15男 志學之年
16女 破瓜年華、碧玉年華,二八年華
20女 桃李年華
24女 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標梅之年
至30女 半老徐娘
20男 弱冠
30男 而立之年;
壯年時期 春秋鼎盛;
40男 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 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還歷之年;
70 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從心之年、懸車之年;
80~90 耄耋之年;
90 鮐背之年;
100 期頤,又可稱為“人瑞”。
2樓:匿名使用者
未滿週歲者,稱之為“襁褓之年”;到了三歲則稱之為“孩提之年”矣。女孩7歲,稱之“髻年”;男孩8歲,稱之“齡年”。男女幼年,泛稱“總角”;10歲以下,皆稱黃口----“黃口小兒”之謂者,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
13—15歲,稱為“舞勺之年”;15—20歲,稱為“舞象之年”
男子20歲,稱為“弱冠”;30歲稱為“而立之年”;40歲稱為“不之年惑”;“五十而知天命”,故五十歲叫“知天命”;60歲叫“花甲之年”;70歲叫“古稀”,又稱“杖國之年”;80歲,又稱“杖朝”;80—90之間者,統稱“耄耋之年”;100歲則叫“期頤”,又可稱為“人瑞”。
3樓:匿名使用者
襁褓:不滿週歲。 孩提:
兩至三歲。 始齔、韶年:男孩八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
指兒童。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舞勺之年:
十三至十五歲 志學:十五歲。 舞象之年:
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二十歲。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
四十歲。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 古稀之年:
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耄耋:八
十、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金釵之年:
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女子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桃李年華:
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標梅之年:出嫁 幼學之年.10歲 舞勺之年.
13歲 志學之年.15歲(單髻.及髻.
抓髻.)而立.壯室之年.
30歲強仕之年.春秋鼎盛.40歲 艾老.
服官政.50歲杖鄉之年.耆年.
60歲 杖國之年.致仕之年.70歲杖朝之年.
80歲 齯齒.鮐背.凍梨.
黃髮.90歲 破瓜之年.瓜字初分.
碧玉年華.女子16歲風信之年.花信之年.24歲
4樓:匿名使用者
男子20歲弱冠;30歲而立;40歲不惑;五十知天命,60歲花甲;70歲古稀;80歲杖朝;80—90耄耋;100期頤。
古文中表示年齡的詞有哪些
5樓:匿名使用者
襁褓(qiǎngbǎo):未滿週歲的嬰兒。
孩提:二、三歲的兒童。
總角、垂髫:幼年兒童。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jī):女子十五歲(女子成年)。
束髮: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也是成童的代稱。一般認為是十五歲以上。
加冠:男子二十歲(男子成年)。
弱冠:男子剛成年。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歲。
花甲:六十歲。
耆(qí):六十歲以上。 古稀:七十歲。
耋(dié):七十至八十歲。
耄(mào):八十至九十歲。
期(jī)頤:一百歲。
古漢語中對各個年齡的稱呼?
6樓:匿名使用者
總角:指童年
垂髫:指童年。
束髮:指青少年
及笄:指女子15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弱冠:指男子20歲
而立:指30歲
不惑:指40歲
艾:指50歲。又稱“知天命”
花甲:指60歲
古稀:指70歲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黃髮,鮐背,指長壽老人
期頤:指百歲。
7樓:匿名使用者
襁褓:不滿週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韶年:男孩八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歲 志學: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二十歲。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歲。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耄耋:八十、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女子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
女子二十四歲。 標梅之年:出嫁幼學之年.
10歲 舞勺之年.13歲 志學之年.15歲(單髻.
及髻.抓髻.)而立.
壯室之年.30歲強仕之年.春秋鼎盛.
40歲 艾老.服官政.50歲杖鄉之年.
耆年.60歲 杖國之年.致仕之年.
70歲杖朝之年.80歲 齯齒.鮐背.
凍梨.黃髮.90歲
破瓜之年.瓜字初分.碧玉年華.女子16歲風信之年.花信之年.24歲
8樓:匿名使用者
10豆蔻
20弱冠
30而立
40不惑
50知天命
60花甲
70古稀
80,90耄耋(mao四聲,die二聲)
100期頤
風華正茂的解釋:
風華:風采、才華;茂:旺盛。正是青春煥發、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
古漢語中的各個年齡段怎麼講
9樓:再襲麵包店
未滿週歲者,稱
bai之為“襁du
褓之年”;到了三歲zhi則稱之為“孩提之年”矣dao。女孩7歲,版稱之“髻年”;男權孩8歲,稱之“齡年”。男女幼年,泛稱“總角”;10歲以下,皆稱黃口----“黃口小兒”之謂者,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
13—15歲,稱為“舞勺之年”;15—20歲,稱為“舞象之年”
男子20歲,稱為“弱冠”;30歲稱為“而立之年”;40歲稱為“不之年惑”;“五十而知天命”,故五十歲叫“知天命”;60歲叫“花甲之年”;70歲叫“古稀”,又稱“杖國之年”;80歲,又稱“杖朝”;80—90之間者,統稱“耄耋之年”;100歲則叫“期頤”,又可稱為“人瑞”。
10樓:匿名使用者
年 齡 別 稱
(古代對整十年齡的別稱)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順耳(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九十耄耋之年。
11樓:奧利給我打**
我在你們宿舍呢。你要去哪兒了?這個世界上有個小
古漢語中的年齡怎麼表達?
12樓:紫夜天琴
不滿週歲
——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13樓:掌萌表鴻才
襁褓:不滿週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韶年:男孩八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歲
志學: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二十歲。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歲。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耄耋:八
十、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女子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標梅之年:出嫁
幼學之年.10歲
舞勺之年.13歲
志學之年.15歲(單髻.及髻.抓髻.)而立.壯室之年.30歲強仕之年.春秋鼎盛.40歲
艾老.服官政.50歲杖鄉之年.耆年.60歲杖國之年.致仕之年.70歲杖朝之年.80歲齯齒.鮐背.凍梨.黃髮.90歲
破瓜之年.瓜字初分.碧玉年華.女子16歲風信之年.花信之年.24歲
古漢語中對各個年齡怎麼稱呼?
14樓:在秋浦河擊沙袋的龍柏
總角:指童年
垂髫:指童年。
束髮:指青少年
及笄:指女子15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弱冠:指男子20歲
而立:指30歲
不惑:指40歲
艾:指50歲。又稱“知天命”
花甲:指60歲
古稀:指70歲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黃髮,鮐背,指長壽老人
期頤:指百歲。
古漢語裡對年齡的說法有哪些
古漢語中 辱 的用法,古漢語 乎 的全部用法
風 辱r 1 羞恥 羞 恥 2 使受到羞恥 罵。侮 折 3 謙辭,表示承蒙 承。賜。4 玷汙,辜負 沒。命。玷 部首 辰 筆畫 7 外筆畫 3 天舞飛花 辱 r 釋義 羞辱,跟 榮 相反 人格上受到傷害 羞辱 榮辱與共 奇恥大辱。使受恥辱 侮辱 辱罵。玷汙 使不光彩 辱沒 不辱使命。辱沒 r m 玷...
賀在古漢語中的意思,幸在古漢語中的意思
初雪之夏 奉送禮物表示慶祝。史記 楚世家 宣王六年,周天子 秦獻公。泛 慶祝,慶賀。杜甫 雨 詩 始 天休雨,還嗟地出雷。嗟 嘆 文言文 蝙蝠 中 何為賀汝 的 賀 是什麼意思? 何為賀汝 憑什麼向你祝賀?鳳凰壽,百鳥朝賀。唯蝙蝠不至。鳳凰責之曰 汝居吾下,何如此倨傲?蝙蝠曰 吾有足,屬獸,何為賀汝...
當翻譯成古漢語是什麼,把實現翻譯成古漢語怎麼翻譯
叔控 1對著,面對 如 木蘭當戶織 2抵,相抵 如 募有能者捕之,當其租入 3阻擋,抵擋 如 有大石當中流 4執掌,主持 如 北邀當國者相見 5承擔 如 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 6應當,應該 如 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 7恰當 適合 合宜 如 將獻公堂,惴惴恐不當意 8判處,判罪 如 犯法當死 9阻,攔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