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逍遙遊》對中國傳統美學的貢獻

時間 2021-06-29 23:25:02

1樓:泉聞海

我是吳老師,孩子你掛了。

2樓:鄭洪剛的

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有封”,莊子主要認為自然的比人為的要好,提倡無用,認為大無用就是有用。就像“ 一棵難看的樹被認為無用,有一個木匠要找一棵樹作房樑 ,但這棵樹太彎了,沒法做房樑;第二個木匠找樹做磨的握柄,要彎的,但這棵樹太難看了,又沒辦法;第三個木匠要做車軲轆,但這棵樹長得不行,從某方面講是無用的。但從莊子的角度看,無用就是有用,大無用就是大有作為,所以莊子提倡無用精神(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

“道”也是其哲學的基礎和最高範疇,即關於世界起源和本質的觀念,又是之人認識境界。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又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因此他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質區別,極力否定現實,幻想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齊物論》)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倒向了相對主義和宿命論。

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文化知識。

3樓:迷失的郭靖

找到了沒有啊?明天就要交了,加油啊,好好寫

4樓:匿名使用者

再說點吧,這麼多人呢 總不能交給小吳老師的就一個版本吧

怎樣理解莊子逍遙遊思想的美學意義

5樓:匿名使用者

莊子講述的東

西是一種體驗和宗教性,如果你用美學或者藝術或者諸如此類的東西試圖來概括它的話,你就得不到真諦了,我感覺樓上說的所謂美學意義更多的是那些人借莊子之名來表現自己一種鬱郁不得志的心理,其實我覺得根本沒有得到莊子真實的內涵

莊子美就美在,他在世界上,但是又不被世界的瑣事所累,他活的快樂,在那麼一個亂世,他又活得無拘無束,又逍遙自在,又放鬆自然,這就是美的地方,莊子親自為我們演示了怎麼樣達到逍遙的境界,而嵇康 被殺了,為什麼他們被殺了?其實他根本就不懂得怎麼逍遙遊,他們自己一方面痛苦因為他沒有得志,另一方面又裝出超脫世外的境界,你說是不是給人很那個什麼的感覺?所以別人看了會生氣,你以為你誰啊,然後就殺了他,這不是逍遙的意思,而陶淵明 阮籍死倒是沒有死,可是他們根本脫離不了官場,自己一方面想當官,一方面又表現得很自在,實際上根本不自在,他們都寫過詩,說自己鬱悶阿鬱悶,為什麼鬱悶,他們根本沒有辦法做到真正的投身官場或者真正地逍遙,但是他們要裝,那好,裝就裝嘛,那麼痛苦,還引用莊子的詩文,我看莊子在九泉之下非得笑死,這就是所謂的逍遙?

我看不是。

陶確實寫過表現鬱悶的詩,具體哪篇忘記了,如果你要我證明給你我可以有機會找下

6樓:匿名使用者

魏晉文人在詩文中對莊子的“逍遙”境界有比較集中的描寫 :阮籍的以“心遊”為精神的慰藉和解脫 ,嵇康的心身同在現實中的優遊容與 ,西晉文人的順自然之遊 ,以及陶淵明的心與自然泯一 ,可以說無一不稟承莊子的“逍遙遊”思想。這正是魏晉文人追尋自己個性自由的表現

簡述莊子《逍遙遊》的精神境界

7樓:紫霞之夢

《莊子》在中國文學中非常有名。特別是《內篇》的第一篇《逍遙遊》。

《逍遙遊》全篇的內涵都指導著 我們的方向。第一個主題,就是人生要“具見”,見 地具備,就是普通講的見解,再普通一點講,就是 眼光、思想。一個沒有遠見的人,見解都不行,要 想成功一個事業,或是完善一個人生,是不可能的。

所以莊子提出來“具見”,具備見地,才能夠腳踏實 地,從基本做起。因此後來的禪宗,首先講;個人 一定要“具見”,具備高遠的見地,見到道才能夠修 道,不能見道還修個什么道。假如說我們見到了眼 前有一塊**,然後想辦法把它拿起來,你沒有看 到**,在那裡瞎想有什麼用?

所以莊子第一個提 出,真正的要見道才能修道。換句話說,人修道也 好,作人也好,要真正地瞭解了人生,才能夠懂得 人生。那麼具個什麼見呢?

《逍遙遊》就告訴我們: 解脫的見。人生不要被物質的世界,不要被現實的 環境所困擾。

假如是被物質世界、現實環境所困擾 了,那麼人生的見解已經不夠了。所以能夠具備了 高遠的見解以後,那就不會被物質的世界所困擾, 不會被人生痛苦的環境困惑了,自然會超越,會升 華。這一篇《逍遙遊》,它的內涵就是如此。

《莊子》這篇文章,影響了中國文化很深遠,小 而言之,人們取名字都用它。如岳飛的字叫“鵬 舉”,就是引用大鵬鳥來的;宋朝的神仙陳搏,為什 麼叫搏呢?取“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之意,陳搏 的號叫“圖南”,也是從《莊子》裡來的。

古往今來 叫圖南的,叫飛的,叫鵬的,不曉得有多少。人家 有出門讀書的,我們送給他“鵬程萬里”四個字。 《莊子》影響之大,這裡我們舉一個例子,南唐時代 有一位文學家叫高越,在他沒有得志的時候,文學 境界很好。

南唐在中國歷史上是五代時期,天下很 亂,軍閥各霸一方,這個稱王,那個稱帝。高越當 時在湖南,湖南有一位姓李的稱王,看到高越很有 學問,很有前途,就想把女兒嫁給他。如果是普通 的青年還真是求之不得,一個小國王把公主嫁給自 己,那鵬程萬里,前途無量啦。

可是高越不幹,他 看出姓李的有這個意思,就套用《莊子》裡的典故 寫了一首詩:“雪爪星眸鳳鳥歸,”他形容像鷹、大 鵬鳥一樣,爪是白的,一個任何的生物,壽命活得 很長,變白了;“星眸”,眼睛像天上的星星,亮得 不得了。“摩天搏帶錦毛衣,”就是莊子所講的:

“搏 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這樣的 飛,文學上叫做“摩天而飛”,跟青天相摩擦。“虞 人不漫張羅網,”你不要想布好網,把我這個大鵬鳥 抓住。

“虞人”是中國古代管山林,管動物的官職, 相當於農林局局長兼野生動物園園長。“未肯平原遷 草飛。”老實告訴你,你這個地方太小,還不夠我翅 膀一,我不想在這裡飛。

換一句話:你不要找 我做女婿,我也不會幹。這一首詩表達了高越非凡 的志氣。

一個青年人都應該有這樣的志氣,所以倒 黴一點沒有關係,將來反正“絕雲氣,負青冥。”

中國文化很多都同《莊子》有點關係。有古人 畫了一幅畫,畫上是一隻鳥站在一根樹枝上面,嘴 巴閉著不動。講到中國畫,畫的境界一定要配上文 學,自己會題詩,會寫字,這畫就夠得上文人畫了。

這麼一幅畫,題一首詩,怎麼題法?這就是難題了。 有人拿起筆來一題,把這幅畫題絕了:

“世味嘗來渾 是蠟,莫教開口向人提。”人世間的經驗多了,實在 是一點意思都沒有,人生的味道像吃白蠟一樣。人 的一切艱難困苦,不要向朋友訴說,也不必向別人 埋怨,像這個鳥站在這裡閉著嘴巴一樣,連屁都不 放,最高明瞭。

“世味嘗來渾是蠟,莫教開口向人 提。”這是真的。你說你肚子餓了三天,沒有飯吃, 你給人家講,人家不一定同情你,或許還會笑你。

你只有自己想辦法去找麵包吃就是了,沒有面包找 渣子吃。像這一類的文學境界的故事,從《莊子》 裡頭鑽出來的很多,如果你讀書多了,看中國文化, 很多地方同莊子的《逍遙遊》都有密切的關連,尤 其是關於大鵬鳥。

《逍遙遊》現在由“物化”,物的變化,講到了 “人化”,人的變化。換句話說,上面提到物理世界 萬物自己的變化,下面提到人精神世界心的變化。

8樓:魔中魔聖中聖

簡單點。任我行!自由之精神,自由自立之

基於何?(自我的)心靜悠然之心性,但這卻真實的基於自身的實力的基礎之上,擁有同樣的水平,有的人可以為將相,有的人可以身居世外,如《亂世佳人》中的兩們男主人公一般,有同樣的見解但卻有不一樣的人生。

9樓:

我認為逍遙遊說的主要是自由的相對性,比如大鵬展翅100000裡,但還要御風飛行。。。。

世人對莊子《逍遙遊》的評價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的理解:

逍遙,不是任性,不是隨意,是隨順事物自然的規律,憑藉其勢而自然執行。講的是物適其性,沒有什麼誰更好、誰更差的區分,所以,大鵬的自然就是逍遙,麻雀的自在也是逍遙,不是說大鵬鳥要比麻雀如何如何,只是自己在自己的環境下更舒適暢快的自然體驗。為什麼說列子的御風不能算是得道呢?

因為他的行為不能任用自如,仍然需要有所依賴和憑藉。“強求”的執著,是違反“道”的規律的,或者不充分滿足“道”的內涵的行為。天道自然無為,人的行事也應效法天道,不要妄自作為。

所以說,凡有所侍,皆不自由,隨心所欲,任意無窮。

在懂得“道”的聖者看來,行動,如果仍然停留在依靠別人的推動、依靠小聰明小手段,都不是真正符合“道”的意義。得道者做事和處世,完全是以自己的智慧和對事物正確的分析,通過主動的行為、謹慎的態度,得以輕鬆完成。

11樓:另一頭驢

世人還是個人?眾說紛紜,個人難以揣測世上所有人的想法!

個人認為,逍遙遊,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而已!

12樓:水煮魚

簡單的回答

奇幻的始祖

以《逍遙遊》分析《莊子》一書的藝術特色

13樓:

莊子的文章在先秦諸子中風格獨特。他講哲學道理,很少作抽象的說教,而是藉助形象的比喻、豐富的想象,運用神話和寓言故事來抒情說理,使文章充滿了奇幻的浪漫主義色彩。作為其代表作品,《逍遙遊》充分體現出莊子散文的特色。

下面就《逍遙遊》的藝術特色作簡要分析。一、用寓言說理。善用寓言,這是《莊子》一書很重要的藝術特點。

莊子在其《寓言》篇中自敘其著述特點時就明言“寓言十九”,司馬遷在《史記 ? 老莊申韓列傳》中亦指出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可以說,莊子是第一位有意識創作寓言的作家,而《逍遙遊》全篇就是運用大量的寓言來把“無所待”的思想寄託於生動的形象之中的。

課文一開始,莊子以一隻將“徙於南冥”的大鵬,創造出一種雄奇深邃的境界。浩渺無垠咆哮奔湧的北海之上,瞬間,“不知其幾千裡”的巨鯤化為“不知其幾千裡”的巨鵬。起飛之時,“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這是何等奇雄壯闊的景象。

接著,轉入對九萬里高空景觀的描寫,只見“野馬”奔騰微塵浮游,茫茫蒼穹難辨其色,這又是何等高遠幽寂的境界。這則寓言對大鵬的描寫,表現出莊子內心涵蓋萬物輕藐一切的氣勢,表現出莊子對宇宙人生的一種哲理思索。與之形成對照的則是關於蜩與學鳩、斥鴳的兩則寓言。

正當人們神醉於鯤鵬展翅雄奇怪誕境界時,莊子又用擬人化的手法把鵬鳥與寒蟬、灰雀、斥鴳作比,表明了莊子的“小知不如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美學價值取向,從而諷刺了那些“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的自我得意者。運用寓言故事,將枯燥的哲學思想講得盎然多趣,這就使莊子的散文具有濃厚的文學性。二、極富想像力。

先秦其他諸子的散文中也多用寓言,但他們的寓言多為擴大化的比喻,取材一般也是人們熟悉的日常生活和熟知的傳聞。莊子寓言則善於發揮驚人的想像力,虛構出神奇莫測令人歎為觀止的故事,創造出多姿多彩令人瞠目結舌的形象。在《逍遙遊》中,莊子以奇崛瑰麗的想像力勾畫了詩性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精神的絕對自由靠物象的極度自由空間得以伸展,“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鯤,古訓中或為剛孵出的小魚,或為尚未孵化的魚卵,本為至小之物,文中卻把它想像為身長几千里的大魚;接著,在作者的筆下,鯤“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之背,不知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想像力之強令人驚歎。寫鵬的南徙,一“擊”“三千里”,一“摶”“九萬里”,此時,大鵬展翅九萬里,扶搖直上蒼青天,物理空間的限制被縮小甚至取消,詩人的想象力掙脫了任何空間的束縛。

豐富的想像使文章汪洋恣肆,形成一種奇詭異常、變幻莫測、汪洋恣肆的獨特風格,充滿浪漫主義色彩。三、善於運 用比喻。課文中的比喻,連翩不絕而又貼切有力。

如作者為了說明“有所待”與“無所待”、小與大的區別,以及小與大之間思想境界和見識的懸殊,而連續運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先以水與舟的比喻,“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此處是以水比風,以大舟比大鵬,而杯水芥舟數句則是比中之比。

如批評蜩與學鳩不能理解鵬之遠飛行徑,以旅行備糧為喻:“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尤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接著還通過朝菌、蟪蛄與冥靈、大椿的比喻,長壽者彭祖與眾人的比喻,說明了“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

大量的比喻,寓哲理於離奇的想像和形象化的描寫之中,形象逼真,引人入勝。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莊子散文的獨特風格:想像豐富,奇思連翩,變幻莫測,使人感到汪洋恣肆,雄奇壯麗,富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從文學成就來看,在諸子作品中《莊子》是最突出的。正因為如此,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漢史文學綱要》)

試述《莊子》的「逍遙」思想,簡述《莊子 逍遙遊》的思想內容

莊子所說的逍遙是一種出世態度,避免社會紛爭,從而影響自己的身心,有點類似禪宗的修為,到了境界能夠置死若生,達到永恆的快樂,所以莊子是獨於天地精神往來。而現今社會我們所說的逍遙是一種入世態度,要進入花花世界,要有一定基礎,生活的悠閒,不勞而獲才能稱逍遙。戰國之世,九家之說崛起,諸侯互爭,外則交相攻伐,...

蘇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什麼影響

公尺圓滾滾手作娘 一 蘇軾與古代文學的人文主義精神 在文學觀上,蘇軾主張 輸寫腑髒 達物之妙 道已所欲言 他否認文學作品是 含養義理 的結果,認為文學作品是 凡耳目之所接,雜然有獨於中而發生詠歎 的產物。他反對把文學作為某種學說的工具,主張寫作應有充分的表達自由,否認一切標準格式。他提出 意盡而言止...

中國傳統文化對美的論述,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論述)

冬夏 美學 這一名稱是近代才由西方傳入中國的,但在中國的歷史上,審美的意識早就存在。美學是審美意識的理論形態,也可以說,中國古代就已經對美學有了自己的一套認知體系。中國古典美學發展的歷史階段 1,先秦是中國古典美學發展的第一個 時代。老子 孔子 莊子的美學理論奠定了中國古典美學的發展方向。中國美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