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在什麼菩提樹下成的佛,佛祖為啥在菩提樹下成佛?

時間 2021-07-04 08:11:32

1樓:匿名使用者

菩提樹是聖樹。《十住毗婆沙論》卷三曾列出被視為菩提樹的十六種大樹的名稱。同書卷五亦列出過去七佛的菩提樹。

即毗婆尸佛是無憂樹、屍棄佛是邠他利樹、毗舍浮佛是娑羅樹、拘留秦佛是尸利娑樹、拘那含佛是優曇跋羅樹、迦葉佛是尼拘類樹、釋迦牟尼佛是阿說他樹、將來成道的彌勒是那伽樹(龍華樹)。另有一說,謂毗婆尸佛的菩提樹是波吒羅樹。釋迦牟尼佛成正覺時的菩提樹是阿說他樹。

關於釋尊成正覺時此樹的情形,《修行本起經》卷下曾作此下之描述‘其地平正,四望清淨,生草柔軟,甘泉盈流,花香茂潔,中有一樹,高雅奇特,枝枝相次,葉葉相加,花色蓊鬱,如天莊飾,天幡在樹頂,是則為元吉,眾樹林中王。’世人所謂的菩提樹,即指釋迦牟尼佛的菩提樹。此樹別名為畢缽羅樹或阿說他樹,屬桑科無花樹的一種,盛產於**印度及孟加拉等地。

2樓:可達鴨聊動漫

的一生 看過的最好版本_標清-_標清 (2)

3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普通菩提樹 又名無花果

佛祖為啥在菩提樹下成佛?

4樓:匿名使用者

2500多年前的一個凌晨,明星現於天上,在一棵菩提樹下,有人忽然發出了一聲讚歎:“奇哉!奇哉!

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人就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自這天以後,釋迦牟尼就四處傳播他在菩提樹下靜悟出的關於宇宙人生的緣起本心等道理。

不盡的歷史長河流到今天,佛教已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世界東方的一大片遼闊土地上,釋迦牟尼的香火綿綿不絕。

釋迦佛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首先悟到什麼-詳解

5樓:t深深海底行

“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煩惱執著而不能證得”。

這一句,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成道時所說的第一句話。對此,初學者可能會有誤會之處。末學分幾個方面略說如下:

其一:這一句的意思很明顯,佛悟到的是:“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如來智慧德相”,即是一切眾生本具的真心。唯有此真心,是一切有情的“共同點”,區別於“無情物”(木石瓦礫)。若非如此,眾生形態千差萬別,有何共同之處?

這個“真心”,又名心、如、佛、真如、法身、如來、涅磐、實際、如來藏、非心心、諸法實相、涅磐本際、本來面目。。。。幾十種名稱。

這個真心,上至諸佛世尊,下至地獄眾生;在本質上無有差別。

這個真心,若能觸證,即是開悟明心,入菩薩數;不僅頓時成就解脫生死的功德,更能於成佛的道路上永不退轉。因而是區別凡聖的一道關卡。

這個真心,是一切眾生“本具”,不是修行得來的。

其二:諸佛在成佛之前,已經修完“三大阿僧祗劫”,功德圓滿;以“最後身菩薩”身份,住兜率天,待眾生因緣成熟,即出現世間,示現成佛。

修完第一大阿僧祗劫時,已是明心見性具足的通達位菩薩;此後的二大阿僧祗劫,無數次以菩薩身份出現世間,無數次明心見性而觸證此心。並非僅此一次。若是“一悟成佛”(究竟佛),則一切真悟祖師皆已圓成佛道。

則一切未成佛之大菩薩,就算等覺位,也未明心。則“菩薩五十二階位”說“七住位明心,十住位見性”即成妄說。

因而,此一悟,並非僅有最後身菩薩示現成佛時才有;而是“七住位”以上菩薩,每一世都會有的事。

因而,此一悟,就是觸證自己本具的真心;無論最後身菩薩示現成佛時,還是六住位滿心而進入七住位時;都是一樣,區別之處在於:因地時的悟,雖證真心,而其中汙染性未盡;果地時的悟,則真心之中汙染性已經是完全除盡。

其三:開悟明心,是“一念相應”。是瞬間的事;只有“頓悟”,並無“漸悟”。

釋迦牟尼佛成道時也是“睹明星而悟”,也是由六根而入,以眼識心觸證。《楞嚴經》中,二十五圓通,最勝法門:“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也是由六根而入,以耳識心觸證。

禪宗諸祖,也是由六根六識而入。因而,開悟明心,必須藉助這些妄心,借假修真。

如上,觸證真心,無有“首先悟到什麼”?漸次悟到什麼的區別。

其次,現觀真心體性,必須是自己“開悟明心”才能知。不是凡夫思維能知,乃至不為二乘聖者所能思議。

其四:小乘法中,無須觸證真心,是在世間法上實證“一切法空”而成就。因信受佛說:

“有涅磐本際不生不滅”而取涅磐。否則,無餘涅盤滅盡一切妄心、一切“我”,若無“涅磐本際”(真心)不滅。則同於斷滅論。

因而小乘法必須有大乘“真心不生不滅”的支援,有大乘菩薩實證真心非虛妄的支援;才是佛法而非“斷見外道”。若否定真心,則小乘法同於斷滅。

如上,佛成道時所證:“不生不滅、能生萬法的真心”(如來智慧德相);

即是佛法“第一義諦”。即是佛、法、僧。即是一切有情最究竟的皈依處。

為一切經典顯說、隱說。

其次,樓主此問,實則非語言能夠說明,非思維測度而能了知。必須親證!

若是投機取巧,企圖打聽而得明心之功德受用,而入菩薩數;無有是處。無非“偷心不死”之罪障凡夫。正是“煩惱執著而不能證得”之寫照。

當然,對這個問題疑情不斷,念念不忘,則是善根人;以此因緣,未來際必將觸證此心,超凡入聖。

樓主若欲建立知見,末學此文或能提供參考:

“一切眾生畢竟成佛”!

南無常住十方佛

南無甚深微妙法

南無大乘勝義僧

6樓:煩惱即菩提

歸納起來八個字:性空緣起,一切唯心。

7樓:香光莊嚴

佛祖開悟後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煩惱執著而不能證得”。

所以,佛祖首先悟到的是平等,

凡夫不明白為什麼眾生是平等的。

8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是人生的苦惱、苦惱的根源、什麼是解脫、解脫苦惱的方法,也就是“苦、集、滅、道”。這是一個連續的整體的問題,不是先悟一個再悟一個的問題。

正因為他理解了苦惱在於人的無明思維,無明思維**於人的各種貪愛執著而產生種種煩惱,只有消除無明認識自己的清淨本性才是解脫,而解脫的方法就是以戒、定、慧來完成的八正道:

1.正見 慧

2.正思維

3.正語

4.正業 戒

5.正命

6.正精進

7.正念 定

8.正定

9樓:匿名使用者

釋迦佛在菩提樹下成佛,首先悟到的是:“什麼都不可能得到”。

10樓:匿名使用者

如《華嚴經》雲:自性清淨圓明體。

11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知識,不是道理,非言語可述。

12樓:洋洋雪兒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13樓:匿名使用者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 成佛

當年釋迦牟尼佛是太子時,他坐車看見城裡有些老人家快接近死亡了,有的是飢餓,有的是疾病,看到他們很苦,釋迦牟尼佛心中很難過,佛 祖說:“我看見這些人怎麼這麼可憐,我要找到一條路,這條路就是讓人永遠不會死的路,因為看見他們生老病死,我太難過了。”結果佛祖找到了一條路,就是人永遠不會死掉,因為人的肉 體可以死掉,他的精神靈魂是永遠不會死掉的,這就是釋迦摩尼佛發現的修靈魂超生了死的路,也就是佛祖的偉大。

**在幫助人家的時候,我覺得我是在得到,而不是在付出。而通常人的理念是我幫助你,我買東西給你吃,是我對你好,那是我在付出,現在的人都是要回報的,這就是境界 。境界不同的時候,你幫助人家你自己的心裡也會不開心的,因為你在幫助人家的時候,哎呀,我做了這麼多,他也不理解我。

“哎,我是免 費給你做的”,話出來了,臉難看了,對不對呀?要明白幫助人家是自己得呀,知道幫助人家你得到多少嗎?你得到的是無限的智慧,因為當一個人幫助人家的時候,他得回來的是智慧,是悟性。

你知道當一個人在幫助人家的時候,人家多感激你,當你需要人家幫忙的時候,就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給你們講有了這個更高的境界之後,你就會找到這條慈悲路,就是這條道路,修 道就是修這個道路。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你才會有這條路,你不明白這個道,就沒有這條路,明白了嗎?許多人工作沒有了,就很難過,但是他不知道孕育著一個更好的工作在等待著他。

很多人家庭破裂了,他不知道孕育著一個更好的家庭等待著他。但是,要看你有沒有這個福氣,要看你有沒有這個德行,要看你是不是在真 修,如果是真 修,菩薩會幫助你解決問題的。

理論和境界要一致,也就是說,你學佛 學了半天,你學了這麼多的理論,你沒有這個境界,你是學不好菩薩的,所以很多人忙了半天,天天學理論,嘴巴里講出來一套一套的佛 學理論,什麼這個佛菩薩如何如何,那個佛菩薩如何如何,這個經典了,那個經典了,那你是在學佛圝學的理論,而不是在學佛。你的境界達不到菩薩的境界,你說你學了有什麼用呢?要懂得一個道理,我們學佛,學菩薩,不單單要讀經,我們要學佛菩薩的境界,佛菩薩的理論是在這個境界之上的。

什麼叫境界?境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是通 過理論來作為基礎,然後由你的思維來不斷成熟,才能成為一個境界。要記住一定要學而兼用,學了不用,等於沒學。

所以覺受會很細微,就像一個人的感覺一樣,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們都有過戀愛的經驗,當一個人喜歡你的時候,他站在你的背後,你會感覺到他的呼吸,你會感覺到他在後面看你,這個就叫很細微,能明白嗎? 你能感覺出來,感覺自己今天跪在觀世音菩薩面前,觀世音菩薩在看著我,感覺觀世音菩薩在關心著我,這就叫覺受。強烈的感受到光 明在心中,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學佛修心之後,他會有一種強烈的光 明,就是我現在明白了,就像有些人看上去有點傻傻的,但是他說:

“我學佛之後,現在明白了,只有觀世音菩薩能救我的家,我現在有信心不管家裡出什麼事情,我一定好好的唸經,我一定要堅持。”

這就是光 明在他的心中,如果沒有這個光 明在他心中,他就會失望,就會絕望,就會找不到方向,就會失去人生的目標,失去人生的目標之後,就像你開車開到了一個山坡路上,前面沒有路了,前面豎 立了一個路標:“前面無路”,你如果再往前面開,你就掉下去了,明白了嗎? 一個人學佛要有目標,要能夠感覺到觀世音菩薩在關心我們,如果你能感受到強烈的光 明在你的心中,我明白了,實際上這個就叫悟境,悟道,就是你悟出了這個境界,你就得到了這個道路,你能知道菩薩想什麼,你就是菩薩。

就像你知道你的孩子在想什麼,這就是你能理解孩子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像很多母親她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這就是你悟出了這個道理,因為這個孩子我不能對他太凶,我不能對他太嚴厲,因為這個孩子怎麼樣怎麼樣,你就悟出這個道理出來了,叫悟道,你懂得這個道理之後,

你就會原諒他,就會對他好了。

覺受會改變,而悟道是很不容易改變的。今天我念經了感覺好了或感覺不好了,這就是在改變了。但是,悟道是不容易改變的,什麼叫悟道?

就是我悟出這個道理之後,這條路我準備走下去,我覺得這條路是正的,就不大 會改變的,明白了嗎? 悟道就是開悟,要把佛教深奧的理論變成實踐,學佛菩薩深奧的理論,要把它應用到現實生活當中,嘴巴里講的再好,我一切無所謂,而真正遇到事情時就會跳起來。尤如你們幾個人在家裡看見孩子跟你鬧的時候,你能夠忍耐住?

忍耐是從內心出來的,是靠你悟出這個道理後,你才會忍耐,你不知道這個道理,你是無法忍耐的,

轉過身這張臉馬上就變了,這人臉變的快呀,這個人的心和行為就不是一致的。真的看見一個人喜歡,心和行為要一致,表面的事情,你還不如不做,我這麼一講下面的人心裡可能會想:是呀,我就是這個樣子,我不喜歡他就是不喜歡,臺長說:

不喜歡他你也要喜歡他,因為他是眾生,眾生就是我們的父母親,就是我們的孩子,就是我們所有的一切,我們就是眾生當中的一個,你為什麼不喜歡他呢?你本身不喜歡他,你就是有分別心,就是學佛沒有學好,明白了嗎?

什麼叫證 悟?就是我證實了,我悟出來了,我證實了臺長的法 門真的好,我悟出這個道理了,我要好好的學,好好的修,這就叫證 悟。所以悟道不在外、內、裡、中間。

為什麼要悟道?我悟出來了,原來是這個道理呀,原來是哪個道理呀,全部不對,不在內、不在外、不在裡、也不在中間,悟道在永遠不變的真 理裡,也就是說你能明白這個道理是永遠不會變的,那就叫悟道。舉例因為觀世音菩薩永遠在救 度我們,我們唸了經之後菩薩就會關心我們,這個是永遠不變的真圝理,對不對呀?

我們人活在世界上要明白一個永遠不變的道理,那就是成住壞空,生老病死。你明白了這些道理,你就得到了真 理,這才叫悟道。

當年釋迦牟尼佛是太子時,他坐車看見城裡有些老人家快接近死亡了,有的是飢餓,有的是疾病,看到他們很苦,釋迦牟尼佛心中很難過,佛 祖說:“我看見這些人怎麼這麼可憐,我要找到一條路,這條路就是讓人永遠不會死的路,因為看見他們生老病死,我太難過了。”結果佛祖找到了一條路,就是人永遠不會死掉,因為人的肉 體可以死掉,他的精神靈魂是永遠不會死掉的,這就是釋迦摩尼佛發現的修靈魂超生了死的路,也就是佛祖的偉大。

**現在教你們在做什麼?就是教你們做偉大的事業,就是教你們悟出個道理,而且悟出的道理是永遠顛簸不破的真 理,是永遠不會改變的真 理。生老病死會改變嗎?

成住壞空會改變嗎?那些老媽媽,老伯伯從小生出來就這麼老嗎?所以在小的時候要想到老的時候,在老的時候要關心小的,問題就在老的時候常想到自己小的時候,對人家怎麼怎麼好,而小輩的人在想,好呀,你這麼老了還對我這個樣子,想想看這些矛盾,這一代的鴻溝怎麼樣來跨越呀,忙了一輩子什麼都沒有得到,什麼都一無所有,就這麼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看看自己的年紀大了,身 體又不好了,難過不難過呀,想一想晚上睡覺難過的時候,就知道這個人是假的了。

覺受更是在實 修中身心和諧的感覺,感覺和接受是在實 修中身心和諧的感覺,人活在世上常講的幾句話:我們人活的就是一口氣,我就要爭這口氣,我氣不打一處來,我生氣了,到了最後這個人說我沒有氣了,其實就是一個氣場呀,開心是不是一股氣呀,悲傷是不是一股氣呀,傷心是不是氣呀,人就是活在這個氣場當中,用算命的人來講人是活在氣數當中,氣有數的,氣到了一定數的時候,它就沒有了,所以就說氣數已盡,很多占星學家都會給皇帝看,看到最後說:“皇帝,這個國 家氣數已盡。

”當年慈禧太后就說:“我們大清國氣數已盡”。氣數是會變的,剛剛還在生氣,氣得不得了,然而當別人說:

“我不是說你,是說你好呀,你搞錯了。”“啊,真的”這氣立刻變了。有的人開心得不得了:

“我中六和彩了”,來一個人說:“對不起,號 碼 報錯了。”“啊”,失望了。

氣馬上就轉變了,所以這個氣是很重要的。

恭錄 覺受是悟  悟道是覺

自從傳說佛祖在菩提樹下坐化後,菩提子被廣泛推崇,有人說菩提子有近200種,一種樹怎麼會有200種果實呢

柳雅觀 論佛教 佛教乃是乙個人在肚子餓的時候,畫了乙個餅,拿入內室,盤腿坐下,看著,想著,接而想入非非,於是出來對其餘肚子餓的人說 善哉,我已經吃飽了。對於佛教徒來說,沒有出生,不見光明與黑暗,不受疼痛與福禍,那是最大的幸福。這就是人性墮落而生髮對上帝創造的埋怨。他們想要重新回到沒有出生時的那種境界...

佛陀在菩提樹下怎麼證悟的,佛陀在菩提樹下究竟證悟了什麼?為何發生六種震動

樓主,釋迦摩尼不是49天證道,而是7天。禪宗有句專業術語,叫作 打七 意思是下定決心,在七天之內打坐,勢必開悟。否則就不起來了。之所以選 7 這個數字,是因為佛學中相信,7是一切事物發展變化的一個單位,任何事物,都是以七小時,七天,七週,七個月,或者七年為單位進行變化的。釋迦摩尼在去到菩提樹下之前,...

佛陀在菩提樹下悟到了什麼,“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到了什麼?

夢中的五臺 應當是如來藏。佛祖在從金剛座上起來之時說道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的智慧德相,只是由於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裡的 如來的智慧德相 就是所謂的如來藏。按照唯識宗所說,我們的無漏種子,也就是解脫與覺悟的種子有三種,聲聞乘種性種子 緣覺乘種姓種子 菩薩乘種姓種子。其中的菩薩乘種姓種子就是佛的智慧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