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絲煙抹茶
一、課文標題對比
時代不同的文壇泰斗,他們選擇了差不多同一歷史時期的史實作論據,都以標題暗示了題旨:或以秦亡舊事以諷今,或以六國破滅以諫時。
二、文章結構對比
《阿房宮賦》是杜牧針對唐敬宗“寶曆大起宮室,廣聲色”而作的。全文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前半部分用鋪陳誇張手法,描寫秦始皇的荒淫奢侈,後半部分由描寫轉為富有抒**彩的議論,直抒胸臆,嚴正深沉,畫龍點睛。
蘇洵數十年潛心貫注,研讀《戰國策》,且晚年入仕,雖才識非凡,而風格顯得雍容含蓄,老辣精煉。他的《六國論》採用“先議———後敘———再議”的結構方式,使其文章顯得內容繁雜,但又條理井然,邏輯嚴密,有縱橫家詭譎善辯的風格。
再看《過秦論》,它是賈誼在被漢孝文帝徵召為博士時寫的,年方二十,少年得志,英氣逼人,作者巨集詞雄辯,洋洋灑灑,文章用四個段落鋪寫了六國諸侯建立霸業的史實,並在第五段精闢闡述了秦國滅亡的原因作結,作者採用先蓄作“浩如江河之勢”,最後以議作“點睛”之筆, “豪健俊偉,怪巧瑰琦。”
三、論證手法對比
“論如析薪,貴能破理。”這句名言,說明了論證手法是文章題旨與論據之間聯絡的邏輯紐帶。巧妙的論證手法,會使議**的中心顯得更為集中、鮮明、突出。
1、這三篇文章都運用了對比論證法,使中心論點更加鮮明突出。具體對比見圖表(下頁) 。
2、《六國論》、《過秦論》都運用了喻證法,生動具體地闡析事理。
如《過秦論》中的“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何等生動地論述了陳涉動搖秦朝統治那摧枯拉朽的壯舉!“子孫棄之不甚惜,如視草芥”,則系《六國論》生動形象地揭示“以地事秦”的荒謬行徑的一種高妙的論證手法。
這裡姑且把《阿房宮賦》也看成“論”,因為它的重點不在於“記”,而在於“諷喻”。本篇開頭的兩個自然段,也有10 多處語言精美的貼切比喻。
3、《六國論》還採用了引證法,使文章顯得有理有據,令人歎服。在剖析韓、魏、楚“賂秦力虧”以致破滅的基礎上,作者援引了《戰國策·魏策》的警句作結,有力地闡述了中心論點。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阿房宮賦》寫於唐敬宗寶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歲。杜牧所處的時代,政治腐敗,階級矛盾異常尖銳,而藩鎮跋扈,吐番、南詔、回鶻等紛紛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國,已處於崩潰的前夕。杜牧針對這種形勢,極力主張內平藩鎮,加強統一,外御侵略,鞏固國防。
為了實現這些理想,他希望當時的統治者勵精圖治、富民強兵,而事實恰恰和他的願望相反。唐穆宗李恆以沉溺聲色送命。接替他的唐敬宗李湛,荒淫更甚,“遊戲無度,狎暱群小”,“視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進見”。
又“好治宮室,欲營別殿,制度甚廣”。
並命令度支員外郎盧貞,“修東都宮闕及道中行宮”,以備遊幸(《通鑑》卷二四三)。對於這一切,杜牧是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啟》中明白地說:
“寶曆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可見《阿房宮賦》的批判鋒芒,不僅指向秦始皇和陳後主、隋煬帝等亡國之君,而主要是指向當時的最高統治者。
創作背景
西漢文帝時代,是漢代所謂的“太平盛世”,即“文景之治”的前期。賈誼以他敏銳的洞察力,透過表象,看到了西漢王朝潛伏的危機。當時,權貴豪門大量侵吞農民土地,逼使農民破產流亡,苛重的壓迫剝削和酷虐的刑罰,也使階級矛盾日漸激化。
國內封建割據與**集權的矛盾、統治階級與勞動人民的矛盾以及民族之間的矛盾都日益加劇,統治者的地位有動搖的危險。
為了調和各種矛盾,使西漢王朝長治久安,賈誼在《陳政事疏》《論積貯疏》以及《過秦論》等著名的政**中向漢室提出了不少改革時弊的政治主張。本文就是以勸誡的口氣,從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角度出發,分析了秦王朝政治的成敗得失,為漢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鑑。
在談到寫作目的時,賈誼說過他之所以要“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主張“去就有序,變化因時”,其目的是求得“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下篇)。《過秦論》一文總結秦朝興亡的教訓,實為昭漢之過。
<<六國論>><<過秦論>><<阿房宮賦>>有什麼共同點和區別? 5
2樓:匿名使用者
講的都是秦和六國的事情。
《六國論》是批判六國不肯合眾,最終被秦滅了。
《過秦論》是講秦國及其感想.
《阿房宮賦》是講秦的**斂財,但最後還是"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3樓:匿名使用者
相同點都是背誦篇目 這次高考可能會考到
不同點考阿房宮賦可能性較小
過秦論 六國論 考的可能性較大
我才考完大學
請相信我 呵呵
4樓:匿名使用者
共同點:都是文言文
不同點:作者不同
5樓:匿名使用者
共同點;都是文言文。
區別;內容上的區別。
過秦論和六國論兩人觀點有什麼不同
6樓:空白
1、 寫作意圖不同:
《過秦論》的主旨在於批評秦的過失,揭示秦王朝覆滅的原因,總結歷史教訓,希望漢文帝明白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以仁義治天下。
《六國論》論述六國滅亡的原因在於向秦割地求和,因而壯大敵人的力量,削弱自己實力,必然招致滅亡,實為借古喻今。希望北宋統治者不要向契丹、西夏割地獻物,妥協投降。六國滅亡的根本原因應該是違反歷史發展的趨勢。
2、結構不同:
《過秦論》是先敘史,後作結;
《六國論》是先提出論點,後舉例論證;
這兩篇文章的行文思路恰好是相反的。
3、語言風格不同:
《過秦論》的語言氣魄恢巨集,酣暢熱烈;
《六國論》的語言深沉深刻,幹練老辣。
4、表達方式不同:
《過秦論》以敘為主,極力鋪張,縱橫捭闔,氣勢磅礴,大起大落,驚人警策;
《六國論》則以議為主,敘事簡潔,條分縷析,首尾圓合,無懈可擊。
7樓:點塵無聲
《過秦論》的主旨在於批評秦的過失,揭示秦王朝覆滅的原因,總結歷史教訓,希望漢文帝明白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以仁義治天下.《六國論》論述六國滅亡的原因在於向秦割地求和,因而壯大敵人的力量,削弱自己實力,必然招致滅亡.實為借古喻今,希望北宋統治者不要向契丹、西夏割地獻物,妥協投降.
六國滅亡的根本原因應該是違反歷史發展的趨勢.但本文論述亦有理有據,很有說服力.
六國論和阿房宮賦全部都要背嗎 蘇教版的
shan刪 哈哈阿房宮賦我背到了 聽說高中要學 我聽很多人說很難背 其實一點都不 因為我很喜歡杜牧 所以一會會就背到了 瓊佾 這兩篇都很經典的,都要背誦.背了之後可以掌握很多詞彙,寫作技巧和特色.六國論 是很有名的談古論今的名著,特別是後面的結尾很有指導意義.阿房宮賦 裡的排比與鋪陳都很出色,值得學...
《六國論》中論述六國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杜牧阿房宮賦裡面有句話說的很清楚。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六國論中也說了,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 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 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 弊在賂秦也。六國破滅的原因是在於賄賂秦國,賄賂秦國的國家因為實力迅...
六國論,中的出的六國破滅得體根本原因是什麼
睡覺了去看海吧 蘇洵 六國論 中提出的 六國破滅 的根本原因是 賂秦 以地事秦 用土地賄賂秦國。蘇洵在 六國論 中開門見山,提出論點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開宗明義,直截了當,使讀者一眼就抓住了論者的中心。然後,作者解釋論點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這就指出了賄賂的危害,言簡意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