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闢白
今義:特指有學問有修養的人。
古義:君,原指古代國家最高統治者,俗稱君主。君子,原本是國君之子的意思。
根據古代宗法制度要求,國君之子(嫡長子)從小就要進行理想和人格的規範教育,所以自然成為個人修養上的楷模。後來,君子一詞便被引申到所有道德、學問修養極高之人的統稱。(見於易中天《百家講壇》——《先秦諸子》)
2樓:橫手眠壇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迷離的古義和今義是什麼
3樓:叫那個不知道
古義:指眯著眼;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樂府詩集·木蘭詩》
今義: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迷糊
擴充套件資料
指模糊不明,難以分辨。
1、《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2、宋 張先 《山亭宴》詞:“碧波落日寒煙聚,望遙山迷離紅樹。”
3、清 吳偉業 《鴛湖曲》:“煙雨迷離不知處,舊堤卻認門前樹。”
4、清 李漁 《慎鸞交·久要》:“你看松濤蓊欝,花霧迷離。”
5、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一回:“一日,姊妹三人,散步郊原,到了長白山東邊,有一座布庫裡山,洞壑清幽,別有一種可人的景緻;那時正是春風澹盪,春日迷離,黃鳥雙飛,綠枝連理,暗藏春色。”
6、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八章:“ 道靜 在迷離的意境中,還在追憶夢中情景。”
7、李二和《那一碧麥田一直牽扯我的記憶》:“我探視窗外,原來列車正穿過大橋、穿越滹沱河谷,我腦海裡便驀然浮游起童年時候那些個迷離的影子,想起了母親這時候還正牽掛在老家那個漏雨的破屋子裡,孤獨的心裡也正滿懷著對生活的希冀。”
4樓:憶安顏
古義①《動》分辨不清;迷亂。《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又】<動使動》使……迷亂;使……看不清。《錢塘湖春行》:“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②《動》迷戀;沉醉。《夢遊天姥吟留別》:“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③《動》瀰漫。杜甫《送靈州李判官》:“血戰乾坤赤,氛迷日月黃。”
今義1.眯著眼2.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語本古樂府《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撲朔:指腿腳撲騰。迷離:
指眼睛眯起。原意為把兔子捏住耳朵提起來,雄兔腳亂踢,雌兔眼半眯,但當它們在地上跑起來時,就難以辨別雄雌了。後以“撲朔迷離”形容事物錯綜複雜,不易察知真相。
5樓:匿名使用者
古義:指眯著眼;
今義: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迷糊望採納
是的古義和今義是什麼
6樓:夢裡心落
古義:1、正,不偏斜。《說文》:是,直也。
2、對的,正確的。《淮南子·脩務》:立是廢非。
3、此,這。《孟子·告子下》: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4、贊同; 認為正確; 肯定。清· 劉開《問說》: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今義:1、對;正確(跟“非”相對):一無~處。
2、表示答應的詞:~,我知道。
3、聯絡兩種事物,表明兩者同一或後者說明前者的種類、屬性:《阿q正傳》的作者~魯迅。
4、與“的”字配合使用,有分類的作用:這張桌子~石頭的。
5、表示存在,主語通常是表處所的詞語,“是”後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一片水田。
組詞:1、但是[dàn shì] 用在後半句話裡表示轉折,往往與“雖然、儘管”等呼應。
2、就是[jiù shì] 用在句末表示肯定(多加“了”)。
3、正是[zhèng shì] 就是。
4、總是[zǒng shì] 永遠地;無例外地。
5、只是[zhǐ shì] 僅僅是;不過是。
6、要是[yào shi] 如果;如果是。
7、不是[bù shì] 對判斷詞“是”的否定。
8、可是[kě shì] 表示轉折,前面常常有“雖然”之類表示讓步的連詞呼應。
9、是非[shì fēi] 正確的和錯誤的。
10、於是[yú shì] 連詞。表示後一事接著前一事,有時表示因果關係。
11、若是[ruò shì] 如果;如果是。
12、是否[shì fǒu] 是不是。
7樓:發電狂
是古義:
1、正確,與“非”相
對。2、指示代詞,這,這個,這樣。
3、系詞。
今義:1、表示肯定的判斷。
2、表示強調。
3、表示選擇。
4、只要,只是。
5、正好,恰好。
6、對,正確。
7、肯定的回答。
8、這個。
9、存在,有。
8樓:百度使用者
古義是雖然這樣,今義是承認前邊的為事,但後邊的並不因此而不成立
9樓:百度使用者
古義:此。今義:可。
10樓:百度使用者
古義:表示 才 今義:好的
11樓:□_眯
古義:此、這;今義:判斷詞
窈窕的古義和今義是什麼啊?
12樓:天天天藍
“窈窕”的古義是指宮廷、山水深邃幽美,今義是形容女子心靈儀表兼美的樣子。
“窈窕”意思:
1、亦作“ 窈窱 ”。嫻靜貌;美好貌。
如:《詩·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思是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2、妖冶貌。
如:《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入則亂髮壞形,出則窈窕作態。” 李賢 注:“窈窕,妖冶之貌也。”意思是窈窕就是妖冶的姿態。
3、指美女。
如:漢 蔡邕 《青衣賦》:“金生沙礫,珠出蚌泥;嘆茲窈窕,產於卑微。”意思是金子出於砂礫,珍珠出淤泥中的河蚌。可嘆這窈窕女子啊,出身卑賤。
4、喻指才子。
如:清 姚鼐 《吊朱二亭》詩:“丙申至江都,遂得訪窈窱。”意思是丙申年到江都才得以拜訪那個才子。
5、深遠貌;祕奧貌。
如: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皆其窈窕精深,迂而不昧矣。”意思是山水深邃幽美迂迴。
“窈窕”相關詩句:
《國風·周南·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譯文: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小洲。美麗賢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參差不齊的荇菜,左邊右邊不停採。美麗賢淑的女子,夢中醒來難忘懷。
美好願望難實現,醒來夢中都思念。想來想去思不斷,翻來覆去難入眠。
參差不齊的荇菜,左邊右邊不停摘。美麗賢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親愛。
參差不齊的荇菜,左邊右邊去拔它。美麗賢淑的女子,鳴鐘擊鼓取悅她。
13樓:ㄟ小米子
古義:美好的姑娘
今義:泛指女子,多含諷刺意
亦作“ 窈窱 ”。嫻靜貌;美好貌。
《詩·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毛 傳:
“窈窕,幽閒也。”《漢書·王莽傳上》:“公女漸漬德化,有窈窕之容,宜承天序,奉祭祀。
” 顏師古 注:“窈窕,幽閒也。” 唐 韓愈 《送區弘南歸》詩:
“蜃沉海底氣升霏,彩雉野伏朝扇翬,處子窈窕王所妃,苟有令德隱不腓。” 郭沫若 《女神·梅花樹下醉歌》詩:“你從你自我當中,吐露出清淡的天香,開放出窈窕的好花。
”妖冶貌。
秦 李斯 《諫逐客書》:“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 趙 女不立於側也。”《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
“入則亂髮壞形,出則窈窕作態。” 李賢 注:“窈窕,妖冶之貌也。
”指美女。
漢 蔡邕 《青衣賦》:“金生沙礫,珠出蚌泥;嘆茲窈窕,產於卑微。” 宋 梅堯臣 《邃隱堂》詩:
“曲房有窈窕,空自事眉額。” 清 洪昇 《長生殿·定情》:“寰區萬里,徧徵求窈窕,誰堪領袖嬪嬙?
”造句1. 她的年紀很輕,頂多不過二十歲,身材窈窕,模樣少見的清秀;可她的臉卻太白了,白得沒有一絲血色,就像一朵見不到陽光的花兒,葉片和花瓣兒都褪盡了顏色。
2. 林木青青,蒼煙藹藹,林煙深處,似有一個窈窕秀麗的影子,縱劍飛舞,繡衣如雪,身周寒煙淡淡,有如輕紗籠體,俄而回眸顧盼,淺淺笑容裡透著無盡悽迷。
3. 花深人靜,簾鎖御香清晝永。
4. 女惡華丹之亂窈窕也,書惡淫辭之淈法度也。
5.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4樓:匿名使用者
窈窕古義:幽深曲折的樣子;今義:指女子文靜而美好
15樓:生動的歷史
窈窕古今的意思:
(1)嫻靜、美好。《詩·周南·關雎》:“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2) 妖冶貌。秦李斯《諫逐客書》:“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
(3)美女。漢蔡邕《青衣賦》:“金生砂礫,珠初蚌泥:嘆茲窈窕,產於卑微。“
(4)深遠貌:祕奧貌。唐沈亞之《送杜憓序》:“溶出詩吟,至夕過百篇,而窈窕之四雜發。“
可以為師矣的可以的古義和今義是什麼
16樓:匿名使用者
古義:可以憑藉。今義:表示肯定的判斷。
“是”的古義和今義
17樓:匿名使用者
古義:1、用作形容詞,意思是:對、正確。
古文出處: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釋義:確實迷途還不算遠,覺察到今天的正確,昨天的錯誤。
2、用作代詞,意思是:這;這個;這樣。
古文出處:宋·蘇軾《石鐘山記》:“是說也,人常疑之。”
釋義:這種說法,人們常常懷疑它是否正確。
3、用作形容詞,意思是:凡是;所有的。
古文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還魂記》:“是花都放了,那牡丹還早。”
釋義:所有的話都開放了,只有那牡丹花還早。
4、用作動詞,表示判斷。
古文出處: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
釋義:同樣都是淪落世間的人。
今義:1.表示解釋。
2.表示存在。
3.在並列二句中,置於前句,表示雖然。
4.表示正是、恰當。
5.表示凡是。
6.表示列舉事物的區隔。
7.表強調。
8.用於問句。
9.對的、正確的。與[非]相對。
10.指示代詞。指這。
“是”的字形演變:
文言版《說文解字》: 是,直也。從日、正。凡是之屬皆從是。
白話版《說文解字》: 是,正、直。字形由“日、正”會義。所有與是相關的字,都採用“是”作邊旁。
“是”字的組詞/造句:
1. 表示解釋。 【組詞/造句】:他是老師。
2. 表示存在。 【組詞/造句】:他跑得滿身是汗。
3. 在並列二句中,置於前句,表示雖然。 【組詞】:東西好是好,就是貴了些。
4. 表示正是、恰當。 【組詞】:這陣雨下得是時候。
5. 表示凡是。 【組詞/造句】:是朋友都會如此。
6. 表示列舉事物的區隔。 【組詞】:鴨是鴨,鵝是鵝,別弄混了。
7. 表強調。 【組詞/造句】:是誰說可以走的?
8. 用於問句。 【組詞/造句】:你是走路,是搭車?
9. 對的、正確的。與「非」相對。 【組詞】:自以為是、積非成是、莫衷一是
10. 指示代詞。指這。 【組詞/造句】:出差回來是日,他就寫好報告並上呈長官。
步的古義和今義,或的古義和今義?
古義有三 1 疾行曰趨2 趨,赴也,赴所至也3 趨,與趣同讀為 促 促,速也。今義 多用以下兩種意義。1 歸向,情勢向著某方面發展 向。勢。大勢所 2 追求,追逐 時 追求時髦 利。光性。 及 會意。甲骨文本形,從人,從手。表示後面的人趕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義 追趕上,抓住 同本義及,逮也。說文...
至和於的古義今義,於的古義和今義 以的古義和今義
至的本意為到,引申指到達了極點,完全達到,又引申指極 最,用做副詞,還引申表示一件事已經做完,再做另一件事情。於,yu,於是迂 紆的本字,本義為曲折。較早的字是在 幹 的旁邊有一條迂曲的線,行路時要繞著走。於 是一個漢字,從古代就有這個字了,只是和現在的意思不同,屬古今異義。於 是 於 的部分簡體字...
什麼是古義,什麼是今義,是的古義和今義是什麼
夢裡心落 古義 1 正,不偏斜。說文 是,直也。2 對的,正確的。淮南子 脩務 立是廢非。3 此,這。孟子 告子下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4 贊同 認為正確 肯定。清 劉開 問說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今義 1 對 正確 跟 非 相對 一無 處。2 表示答應的詞 我知道。3 聯絡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