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橋的來歷

時間 2021-08-30 09:17:02

1樓:南宮流觴

狀元橋的來歷有2個版本:

1、相傳,石橋建成時剛好有一位新科狀元從這裡路過,當時,橋兩端人山人海,建橋工程師有意考考這個狀元公,要他對上了對子才能通行,石匠道:“大橋剛合,從此通行,必吟詩作對,有所感,有所為。狀元公有何想法?

”狀元公沉吟了一會,欣然對曰:“小生新中,爾後為官,當效國惠民,不圖名,不圖利。眾父老不必擔心。

”眾人稱妙,遂名狀元橋。並在狀元橋南端立一石碑,將此聯刻橋礅上,將狀元橋的由來刻於石碑上,以記其盛。

2、狀元橋又名仙人橋。對於這個名稱的由來,又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據說建橋時幹活的石匠正好一百名,但每次開飯只有九十九人在座,大家猜測:

大橋順利落成,定是有那從不上桌的“仙人”相助。故將大橋命名“仙人橋”。在橋面石板上,我們看到了一個酷似腳印的凹陷,當地人說那是大橋竣工後,相助的仙人登天時留下的,大家叫它“仙人腳”。

橋面石板路面有一“仙人腳”,長28釐米,寬16釐米,與人的腳掌一般大小。遊人路過此地,總要赤腳在“仙人腳”上踩一踩,沾沾仙氣,可添福增壽[2]。狀元橋全部由青石砌成,每塊方石重則上噸,輕的也有幾百斤,石與石之間沒有任何粘合材料,雖經歷一百三十年風雨,仍堅實牢固。

在當時的條件下,這些巨石究竟是怎麼搬運到建築位置,又是如何構築在一起的,真是難以想象,無怪乎後人把建橋的功績歸於仙人相助了。

狀元橋:坐落於衡陽市祁東縣歸陽鎮,為5孔石拱橋,長86.1米,高9米,橋面寬7.

95米,青石板鋪築,橫跨白河入湘江之匯合口。兩側各有20根長條石大柱礅,橋面建通心橋亭24間,結構牢固,造型大方。橋亭正中置有“萬古不磨”匾額。

橋頭各有一對石獅,威武雄狀 。

2樓:勉縣二中王凱明

狀元橋,位於原縣糧食局院內。泮池又稱泮水,是古代漣水學宮(又稱泮宮)前的水池,狀如半日形。泮池上建有狀元橋,橋身亦成拱月形,方石砌嵌,刻有二龍搶珠、蝴蝶、荷花等圖案及波浪紋飾

古代漣水是否出過“狀元”,因史無記載尚難說準,但是文、武進士皆不乏其人,且有名仕顯宦。縣誌載:“安東庶子,勤奮好學,手不釋卷,始終不渝。

”民謠曰:“沭陽財主宿遷廟,泗陽姑娘嫁人不坐轎,漣水人討飯上學校。”這正是漣水人承之久遠、代代相因的優良傳統,其風可範,數典為了繼承。

今天,漣水人已由“窮讀書”走上了“富辦學”的道路,各行各業的“狀元”層出不窮。泮池及狀元橋雖已成為史話,但仍在啟迪和昭示著人們:勤奮學習,奮發進取,勇當強者,敢為人先

漣水狀元橋,位於原縣糧食局院內。泮池又稱泮水,是古代漣水學宮(又稱泮宮)前的水池,狀如半日形。泮池上建有狀元橋,橋身亦成拱月形,方石砌嵌,刻有二龍搶珠、蝴蝶、荷花等圖案及波浪紋飾。

泮池及狀元橋建於宋代,大概和學宮(即文廟、孔廟)同時構造於北宋神宗年間,為古代學宮常規性的配套建築設施。到南宋時期,學宮毀於兵火。元、明、清代3次舊址重建,20次維修。

至**初期,學宮只剩殘破的大成殿。2023年,大成殿被拆毀。2023年,按原狀在舊址重建泮池及狀元橋。

說泮池及狀元橋奇特,其一是今之學校沒有,其二是漣人賴之以傳古之勤學之風。

3樓:毋玲琅

自己寫吧。認真學習。

4樓:阿爾卑斯沒有雪

一屍一廠一屍一廠廠喬一廠喬一一一

??? 啊你

爐橋橋上橋的來歷急,爐橋鎮的歷史沿革

爐橋。爐橋鎮,位於安徽省中部,定遠縣西部,江淮分水嶺北側,定遠縣爐橋鎮西有一座五孔古橋,東西橫跨在窯河古道上,橋長45公尺,寬公尺,高4.35公尺,白石條欄公尺,是古時曹魏以來壽州通往滁州 和州等地唯一的水上天橋,從建橋到現在,已有2000 2002年歷史了,確是皖東北現存橋齡最長的一座古橋,爐橋也...

菏澤環城公園思源橋的來歷

菏澤環城公園的12座橋分別用12位菏澤歷史名人命名 堯王橋 舜王橋 禹王橋 湯王橋 伊尹橋 范蠡橋 孫臏橋 勝之橋 臨濟橋 劉晏橋 思源橋 登宇橋 既昭示了公園人文品位,又彰顯了曹州古城的歷史文化內涵。他們都是咱菏澤的名人。何思源 愛國民主人士。字仙搓。菏澤人。年考入菏澤省立第六中學。年考入京師大學...

何公何母橋的來歷,何大橋的介紹

在清朝初年有乙個姓何的教書先生,是當地出了名的為民著想的人,有一次他和他的妻子何夫人去遊山玩水,到了岷江,看見了官船在擺渡人們,他們夫婦也想去對岸,過去一打聽,媽呀!一人乘船10兩銀子,夫妻過河20兩銀子,這些狗官的行為使夫婦二人高興而來掃興而歸。回到家裡,何先生徹夜難眠,在想如何在兩岸架一座橋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