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中國戲曲,西周末年以漸成熟。春秋楚莊王時,有一個叫【孟】的【優】,模仿孫叔敖達到亂真的程度,【優孟衣冠】也成為中國最早的藝人表演的代稱。唐時唐明皇設梨園,集天下善演者,教習戲曲。
故又有【梨園子弟白髮新】一說。元時戲曲達到又一高峰,最著名的要數關漢卿的【竇娥冤】等等,顧堅創崑山腔,後經過魏良輔多人的改良【將蘇白吳語改為中州韻】,是為【百戲之祖】的崑曲。對後世京劇等劇種產生深遠的影響。
2樓:匿名使用者
回答這個都可以寫成書了,樓主不如你直接看孟瑤的《中國戲曲史》好了
中國戲劇的起源與發展
3樓:金果
戲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漢時代。但形成過程相當漫長,到了宋元之際才得成型。成熟的戲曲要從元雜劇算起,經歷明、清的不斷發展成熟而進入現代,歷八百多年繁盛不敗。
如今有360多個劇種。中國古典戲曲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曾先後出現了宋元南戲、元代雜劇、明清傳奇、清代地方戲及近、現代戲曲等四種基本形式。
中國戲劇的發展:
宋元南戲大約產生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浙江的溫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帶,是戲曲的成型時期。南戲是中國較早成熟的戲曲形式。
它熔歌唱、舞蹈、唸白、科範於一爐,表演一個完整的故事。由於故事情節比較曲折,劇本一般都是長篇,數倍於北曲雜劇。
元代雜劇也叫北曲雜劇,元雜劇最早產生於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陽一帶。盛行於元代,元雜劇是中國戲曲的第一個**時代。
它達到了很高的文學水準,以至單從詩體而言,古人早就將唐詩、宋詞、元曲並稱。元雜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深刻,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鬥爭精神。
元雜劇作家為避文禍,多借歷史傳說故事反映現實,直接取材於現實生活的也常塗上一層"歷史傳說"的保護色。許多作品生動地展現了元代社會廣闊的生活面貌,有著強烈的時代感。
明清傳奇是由宋元南戲發展而成的戲曲形式。它在產生於元末,在明初流傳,到了明嘉靖年間興盛,至萬曆而極盛,並延至明末清初,作品之多號稱“詞山曲海”。
清代地方戲是古典戲曲的第三個階段。它和近、現代戲曲有著共同的藝術形式。清康熙末葉,各地的地方戲蓬勃興起,被稱為花部。
進入乾隆年代開始與稱為雅部的崑劇爭勝。至乾隆末葉,花部壓倒雅部,佔據了舞臺統治地位,直至道光末葉。這150多年就是清代地方戲的時代。
中國話劇從西方引入中國,20世紀初到“五四”前稱“文明新戲”,這種早期話劇仍具有一些戲曲的特點。30年代,是中國歷史飽經憂患的年代。
一方面是****的激化,2023年爆發了“了乙·一八”事變,日本軍隊的侵略鐵蹄踐踏了我國東北地區;另一方面是階級矛盾的激化,工農群眾反抗資本家與地宅的鬥爭波起雲湧。
這一時期,中國話劇繼續吸收和借鑑西方戲劇,但已從各流派的兼收幷蓄轉向對現實主義的側重,現代主義的戲劇實驗漸趨消歇。而在時代情勢的催動下。
中國話劇一掃既往的浪漫、感傷的基凋,而轉向悲憤、抗爭,主動地承擔起喚起民眾、拯救國家的重任。中國話劇經過十幾年的摸索之後,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發展道路,並開始走向成熟。
擴充套件資料:
戲劇精神:
中國戲劇既有別於古希臘的戲劇,也有別於歐美近現代的戲劇。因為,中國戲劇是在中國文化氛圍之中創造出來;所以,中國人的政治觀、歷史觀、審美觀已經給中國戲劇貼上了醒目的標籤。
雜劇、南戲、雅部、花部的創造,既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隨心所欲。中國戲劇,是中國文化推陳出新的創造,屬於中華民族以藝術的形式審視過去、解剖現實、嚮往未來的精神追求。
戲曲起源和發展:
中國的戲曲起源於原始社會的歌舞,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
在原始社會,氏族聚居的村落產生原始歌舞,並隨著氏族的逐漸壯大,歌舞也逐漸發展與提高。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著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
如“儺戲”;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著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
12世紀中葉到13世紀初,逐漸產生了職業藝術和商業性的演出團體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觀點的宋雜劇和金院本,如關漢卿創作的《竇娥冤》、馬致遠的《漢宮秋》以及《趙氏孤兒大報仇》等作品。
這個時期是戲曲舞臺的繁榮時期。16世紀明朝中葉,江南興起了崑腔,湧出了《十五貫》、《佔花魁》等戲曲劇目。這一時期受農民歡迎的戲是產生於安徽、江西的弋陽腔。
崑腔受封建上層人士的歡迎。明末清初的作品多是寫人民群眾心中的英雄, 如穆桂英、陶三春、趙匡胤等。這時的地方戲,主要有北方梆子和南方的皮黃。
京劇是在清代地方戲高度繁榮的基礎上產生的。在同治、光緒年間,出現了名列“同 光十三絕”的第一代京劇表演藝術家及不同流派的宗師,標誌著京劇藝術的成熟與興盛。
不久京劇向全國發展,特別是在上海、天津,京劇成為具有廣泛影響的劇種,將中國的戲曲藝術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辛亥革命前後,一批有造詣的戲曲藝術家從事戲曲藝術改良活動。
著名的有汪笑儂、潘月樵、夏月珊等,他們為以後的戲曲改良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現代戲曲從2023年“五四運動”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這段時期,一些有志之士對戲曲進行了改革。
梅蘭芳在“五四”前夕演出了《鄧霞姑》、《一縷麻》等宣傳民主思想的時裝新戲,周信芳、程硯秋等也都創作了不少的作品。
五四運動到抗日戰爭爆發前夕,各個劇種都出現了一批高水平的優秀演員。京劇有餘叔巖、言菊朋、梅蘭芳等,川劇有周慕蓮,漢劇有董瑤階,湘劇有吳紹芝。
秦腔有劉毓中,蒲劇有王存才,等等。新中國成立後,湧現了一批優秀劇目,如京劇《將相和》、《白蛇傳》,評劇《秦香蓮》,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崑劇《十五貫》等。
著名歷史學家吳 還撰寫了歷史京劇《海瑞罷官》。以後,又陸續推出一系列優秀作品,如京劇《白毛女》、《紅燈記》、《奇襲白虎團》,評劇《劉巧兒》,滬劇《蘆蕩火種》。
豫劇《朝陽溝》等。粉碎“四人幫”後,重建了戲曲藝術隊伍,為群眾喜愛但被停演或遭到批判的大量傳統劇目,如京劇《謝瑤環》、蒲仙劇《春草闖堂》、呂劇《姊妹易嫁》等也得以重新上演。
戲曲藝術發展到今天,經過不同的時代,戲曲藝術不斷適應新時代、新觀眾的需要,保持和發揚民族傳統的藝術特色,戲曲界提出的“現代化”與“戲曲化”的問題。
4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中國古代戲曲的起源 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長髮展的過程中,經過八百多年不斷地豐富、革新與發展,才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雖說它的淵源來自民間歌舞、說唱、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但區別一個劇種所顯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現在它來自不同聲腔系統的**唱腔。這些**唱腔則是以所產生地區的語言、民歌、民間**為依據,併兼收其他地區**而產生的。
各個劇種的劇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淨、醜等不同臉變化的腳色行當充任。表演上著重運用以生活為基礎提煉而成的程式性動作,和虛擬性的空間處理。講究唱、做、念、找藝術,表演運輸和富裕舞蹈性,技術性很高,構成有區別其他戲劇而成為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出現許多改編的傳統劇目,新編歷史劇和表現現代生活題材的現代戲,都受廣大觀眾熱烈歡迎。比較流行著名的劇種有:
京劇、崑曲、越劇、豫劇、湘劇、粵劇、秦腔、川劇、評劇、晉劇、漢劇、潮劇、閩劇、祁劇、河北梆子、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等五十多個劇種,尤以京劇流行最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藝術
中國古代戲劇因以“戲”和“曲”為主要因素,所以稱做“戲曲”。中國戲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戲、元明雜劇、傳奇和明清傳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戲和其他地方戲的傳統劇目在內,它是中國民族戲劇文化的通稱。
中國戲曲源遠流長,它最早是從模仿勞動的歌舞中產生的。
(一)先秦——戲曲的萌芽期。《詩經》裡的“頌”,《楚辭》裡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
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抵”(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二)唐代(中後期)——戲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後,我國戲劇飛躍發展,戲劇藝術逐漸形成。
(三)宋金——戲曲的發展期。宋代的“雜劇”,金代的“院本”和講唱形式的“諸宮調”,從樂曲、結構到內容,都為元代雜劇打下了基礎。
(四)元代——戲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雜劇”就在原有基礎上大大發展,成為一種新型的戲劇。它具備了戲劇的基本特點,標誌著我國戲劇進入成熟的階段。
元雜劇是在民間戲曲肥沃土壤上,繼承和發展前代各種文學藝術的成就,經過教坊、行院、伶人、樂師及“書會”人才的共同努力,而改進和創造出來的綜合性舞臺藝術。在形上,元雜劇用北曲四大套數安排故事情節,不連貫處,則用楔子結合,形成了一本四折一楔的通常格式(王實甫的《西廂記》是元雜劇中獨有的長篇,共寫了五本二十一折),每折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必要時另加“楔子”。結尾用兩句、四句或八句詩句概括全劇的內容,叫“題目正名”。
每折包括曲詞、說白(賓白)和科(科泛)三部分。曲詞是按導師情需要的曲牌填寫的文字,也叫曲文、唱詞或歌詞。其作用是敘述故事情節、刻畫人物性格。
全部曲詞都押同一韻腳。說白是用說話形式表達劇情或交代人物關係的一種藝術手段,分對白(角色之間的對話)、獨白(角色獨自抒發個人感情和願望的話)和旁白(角色揹著臺上其他劇中人對觀眾說的話)、帶白(插在曲詞中的說白)等。科是動作、表情等。
一本劇通常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來唱,其它腳色有白無唱。正末主唱的稱“末本”,正旦主唱的稱“旦本”。
元雜劇作家,在短短的幾十年內,創作的劇本至少在五六百種以上,保留到現在的也還有一百五十多種。這些作品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會生活的面貌,其中有許多優秀作品,已成為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例如關漢卿的《竇娥冤》通過描寫一個善良無辜的童養媳竇娥的悲慘遭遇,反映了高利貸者的殘酷剝削、地痞流氓的敲詐勒索和**汙吏的徇私枉法,深刻地揭露了元朝社會的黑暗現實,歌頌了被壓迫者感天動地的堅強意志和寧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馬致遠的《漢宮秋》,藉助歷史題材,通過描寫王昭君為國獻身、毛延壽**救榮和王公大臣的腐敗無能,對元代的民族壓迫進行無情地揭露,對當時的統治者給予辛辣的嘲諷。王實甫的《西廂記》,描寫了封建社會青年男女爭取婚姻自主的故事。從“驚豔”、“聯吟”到“賴婚”,充分表現了崔鶯鶯對愛情的渴望。
但她出身於名門望,受到封建禮教的薰陶和束縛,因此,又有“鬧簡”、“賴簡”等曲折和反覆。在“聽琴”、“佳期”、“長亭”幾折戲中她終於走上了叛逆的道路,為作品增添了濃厚的喜劇色彩。全劇以爭取婚姻自主與恪守“父母之命”的矛盾為主線,以崔鶯鶯、張珙和紅娘三人之間的誤會和衝突為副線,互相交織,有節奏地,時張時弛,時動時靜,時喜時悲,時聚時散,揮灑自如,色彩斑斕。
它那“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主題思想和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都具有強大的藝術魅力,能給人以強烈的感染,深為廣大群眾所喜愛
簡說中國古代戲曲發展歷程,簡述中國古代戲曲藝術的發展概貌 5
未來還在那裡嗎 中國古典戲曲理論從萌芽到形成 發展 終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綜觀中國古典戲曲理論的發展歷史,大致可以將其分為八個時期 萌芽時期 先秦至唐代 雛形時期 宋金時期 成熟時期 元代至明初 發展時期 明代嘉 隆年間 繁榮時期 明代萬曆年間 整合時期 清初 轉折時期 清代中葉 終結時期...
中國古代史複習(全冊)人教版,中國古代史複習資料(全冊)人教版
渴飲刀上血 本來我們有提綱的,但是沒辦法發給你。大概說下吧 根據 1 中國的土地制度的演變 可以包括近代史 2 中國選官制度的演變 3 中國科技成果的發明 4 中國 集權的發展 5 政治制度的演變 記不到了 不好意思,如果有問題問我吧 中國人民大學的歷史學研究生考試要用什麼複習資料啊?我想考中國古代...
中國古代史大事年表
約四千多年前傳說中的黃帝 堯 弊 禹時期。約公元前21世紀夏朝建立。約公元前16世紀商湯滅夏,商朝建立。約公元前14世紀盤庚遷都至殷。約公元前11世紀武王滅殷,西周時期開始。公元前841年國人暴動,共和行政。我國曆史開始有確切紀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鎬京,周幽王被殺,西周結束。公元前770年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