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體現孔子教育觀點的句子,在論語有哪些句子體現了孔子的禮儀觀點

時間 2021-08-30 09:36:01

1樓:直到遇見你天蠍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思則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孔子簡介  (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西元前551年9月28日―西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 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及其再傳**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

2樓:生活達人小黃老師

有些故事注定我只是配角,有些人只是我世界裡的過客,有那麼些天我活在思念裡看著藍天,淚水浸濕了窗台的一邊,一天一天,一年又一年最終將整個窗蔓延,在不透風的罅隙間,只有青苔呈現見證歲月匆忙捉不到邊。

孔子的教育名言

1、 知恥近乎勇。 ——孔子

2、 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 《論語》

3、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丘 《論語》

4、 八佾舞於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 《論語》

5、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孔子 《論語》

6、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 心所 欲不逾 矩。 ——孔子 《論語》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 《論語》

8、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 ——孔子 《論語》

9、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論語》

10、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 在鬥 ;及其 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丘 《論語.季氏》

11、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論語》

12、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孔子 《論語》

3樓:易卿

1.體現啟發式教育思想的句子: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2.強調要虛心向他人學習的句子有: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體現教育中的平等公正:

有教無類

4.因材施教,觀察和了解學生的特點,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從學生實際出發進行教育和教學:子路問:

"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

"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

'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5.學思結合: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6.學以致用: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論語·子路》

7.道德教育貴在培養道德自覺,應從自我做起: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論語·衛靈公》).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衛靈公》)"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論語·顏淵》)"克己復禮為仁"(《論語·顏淵》),一

8.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9.強調實踐的作用:

「聽其行而觀其行」

10.強調榜樣的作用: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內省也」

11.強調社會關係的重要性:

「以友輔仁」

12..強調受教育者端正態度的重要性,不要遷怒他人,知錯能改:

「不遷怒不貳過」

13.強調嚴於律己:

「訥於言而敏於行」

14.強調因材施教:

「訥於言而敏於行」

在論語有哪些句子體現了孔子的禮儀觀點

4樓:大路五點一刻

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人而不仁,如禮何?

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揖讓而生,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禮後乎?繪事後素.

吾不與祭,如不祭.

吾從周.

事君盡禮.

君使臣以禮.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能以禮讓為國乎?

君子博學語文,約之以禮,亦可以佛畔矣.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在論語有哪些句子體現了孔子的禮儀觀點?

5樓:汲時芳針璧

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人而不仁,如禮何?

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揖讓而生,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禮後乎?繪事後素。

吾不與祭,如不祭。

吾從周。

事君盡禮。

君使臣以禮。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能以禮讓為國乎?

君子博學語文,約之以禮,亦可以佛畔矣。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君而知禮,孰不知禮?

恭而無禮則勞,甚而無禮則思,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論語中有哪些句子能體現孔子對道

6樓:21世紀第一聖人

《論語》的內容都有道的體現,不僅孔子,其他人的思想也一樣。比如《學而》中,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至於孔子對於道的論述,有兩條值得記住。一是《里仁》孔子所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這是為人之道。

二是《陽貨》中記載,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

「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

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這裡體現的是天地之道。

另外,還有現在經常被提起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不必多說了。

在《論語》十二章中,有哪句話體現了孔子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思想

7樓:江流無聲

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譯文:子路問:「聽到了就該去做嗎?」孔子回答:「家有父兄在,如何能一聽到了就去做呢?」冉有問「聽到了就該去做嗎?」孔子回答:「聽到了就該去做.」

公西華問:「仲由問聽到了就該去做嗎,你說有父兄在;冉求也問聽到了就該去做嗎,你說聽到了就該去做.我很困惑,大膽再問一問.

」孔子回答:「冉求做事總是退縮,所以我激勵他勇敢去做;仲由行事勇氣超人,所以我限制他太過剛勇.」

8樓:匿名使用者

1、體現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示例:

原文: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譯文:子路問:「聽到了就該去做嗎?」

孔子回答:「家有父兄在,如何能一聽到了就去做呢?」

冉有問:「聽到了就該去做嗎?」

孔子回答:「聽到了就該去做。」

公西華問:「仲由問聽到了就該去做嗎,你說有父兄在;冉求也問聽到了就該去做嗎,你說聽到了就該去做。我很困惑,大膽再問一問。」

孔子回答:「冉求做事總是退縮,所以我激勵他勇敢去做;仲由行事勇氣超人,所以我限制他太過剛勇。」

2、體現孔子有教無類思想的示例: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論語集注中解釋:修,脯也,十脡為束。脯就是乾肉,脡就是條狀的乾肉。用現代文解釋就是:「只要有人自行送給我十條乾肉,我就沒有不教他的。」

9樓:櫻花伴酒

1、「因材施教」出處:《論語·先進篇》

原文: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譯文: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條斯理地說:「總要問一下父親和兄長吧,怎麼能聽到就去做呢?」

子路剛出去,另乙個學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問:「先生,我要是聽到正確的主張應該立刻去做麼?」孔子馬上回答:「對,應該立刻實行。」

冉有走後,公西華奇怪地問:「先生,一樣的問題你的回答怎麼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說:

「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行。」

2、「有教無類」出處:出自於《論語·衛靈公》

原文:子曰:「有教無類。」

10樓:貓尾魚

因材施教.

原文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編輯本段]譯文

子路問:「聽到了就該去做嗎?」孔子回答:

「家有父兄在,如何能一聽到了就去做呢?」冉有問「聽到了就該去做嗎?」孔子回答:

「聽到了就該去做.」公西華問:「仲由問聽到了就該去做嗎,你說有父兄在;冉求也問聽到了就該去做嗎,你說聽到了就該去做.

我很困惑,大膽再問一問.」孔子回答:「冉求做事總是退縮,所以我激勵他勇敢去做;仲由行事勇氣超人,所以我限制他太過剛勇.

」有教無類.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論語集注中解釋:修,脯也,十脡為束.脯就是乾肉,脡就是條狀的乾肉.用現代文解釋,就是:只要有人自行送給我十條乾肉,我就沒有不教他的.

幾句能體現“孔子教育思想”的名句

林一影視說 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 文 也。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思則殆。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 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簡介 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

出自《論語》中的孔子名言,四句,出自《論語》的名言警句

蘇冰堰 你好!子曰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意思是 孔子說 君子說話要謹慎,做事要勤快。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 孔子說 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 惱怒,不也是...

如何在課堂中體現語言文字的規範化教育

在英盛觀察看來對於語文教師,拼音字母與語音,不是要求基本準確,而是要完全準確.在普通話中,語言的準確性離不開拼音字母的準確性,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音 音調,除了流利 清晰外,語音的準確是不可忽視的,在學生中對一些較為相近的字往往讀不准,這就是拼音用於實際中所存在的問題.如 有的拼音字母口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