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詳細解釋: 1.怎樣。
《書·堯典》:「帝曰:『俞,予聞,如何?
』」 宋 蘇軾 《贈包安靜先生》詩之二:「 建 茶三十斤,不審味如何。」 明 唐順之 《遊塘侯巡公》詩:
「 禰生 狂態復如何?一刺懷中半滅磨。」 劉大白 《割麥插禾》詩:
「插禾雖多,割禾如何?」
2.奈何。怎麼辦。
《詩·秦風·晨風》:「如何如何,忘我實多。」《漢書·霍光傳》:
「 光 曰:『 昌邑王 行昏亂,恐危社稷,如何?』」 唐 白居易 《上陽白髮人》詩:
「 上陽 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
」3.奈何。對付,處置。
《易·小過》:「『飛鳥以兇』,不可如何也。」 高亨 注:
「不可如何,無可奈何。」 郭沫若 《如何研究詩歌與文藝》:「母親要這樣教我們,當然不是我們主觀上所能如何的事。
」4.奈何。亦指對付、處置的辦法。
《漢書·曹參傳》:「相捨後園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從吏患之,無如何,乃請 參 遊後園。
」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六:「 阮惠 自為 泰德王 , 鄭棟 自為 鄭靖王 ,兩竝抗, 黎王 無如何也。」
5.怎麼;為什麼。《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 唐 韓愈 《宿龍宮灘》詩:
「如何連曉語,一半是思鄉?」 宋 歐陽修 》詩:「如何江上思,偏動 越 人悲?
」6.表反詰。猶言那又是什麼。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晝伏夜動,不穴於寢廟,畏人故也。今君聞 晉 之亂而後作焉。
寧將事之,非鼠如何?」《公羊傳·宣公六年》:「爾為仁為義,人弒爾君,而復國不討賊,此非弒君如何?
」7.傳說中的樹名。《神異經·南方經》:
「南方大荒有樹焉,名曰如何,三百歲作華,九百歲作實……金刀剖之則酸,籚刀剖之則辛。」《太平御覽》卷九六一引 晉 顧愷之 《啟蒙記》:「如何隨刀而改味。」
2樓:敏玲
有兩種意思。①兩字並在一起,意思是:怎麼樣;②兩字分開解釋,意思是:像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如之何其,如之何,何如
4樓:匿名使用者
何如 是 怎麼樣。如何 是 像什麼。
古文解釋
5樓:雲歸月獨白
běn《名》草木的根
《諫太宗十思疏》:「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
《名》樹木的幹
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搖其~以觀其疏密。」
《名》根本;基礎
《齊桓晉文之事》:「王欲行之,刎盍反其~矣。」
《名》指農業
《論積貯疏》:「今背~而趨末,食者甚眾。」
《名》本源;根源
《原毀》:「為是者有~有原,怠與忌之謂也。」
《動》依照;依據
《圖畫》:「雖理想派之作,亦先有~,乃增損而潤色之。」
《動》堆原,考察
《伶官傳序》:「抑~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
《形》本來的,原來的
《孟子•魚我所欲也》:「此之謂失其~心。」
《副》本來;原來
《愚公移山》:「~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孔雀東南飛》:「~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
《名》本錢
韓愈《柳子厚墓誌銘》:「子~相侔,則沒為奴婢。」
《形》這裡的;自己的
《採草藥》:「用芽者自從~說。」
《名》版本;底本
《活板》:「已後典籍皆為板~。」
《名》臣下給皇帝的奏章或書信
《獄中雜記》:「是無難,別具~章。」
《量》株;棵
《漢書•龔遂傳》:「令口種一樹榆,百~薤五十~蔥,一畦韭。」
《量》書籍的一冊
《活板》:「若止印三二~,未為簡易。」
6樓:匿名使用者
擁有辭讓林慮長的美德,決不置身不合乎禮儀的地方。
鐘皓字季明,潁川郡長社縣人。是郡裡的大姓,世世代代精通法律。鐘皓年輕時以敦厚篤實為人稱道,公府連續徵召,因為二兄沒有出仕做官,他就隱居密山,講作詩格律教授學生一千多人。
同郡陳寔,比鍾皓年紀小,鐘皓與他結為朋友。鐘皓任郡功曹,遇上徵召司徒府,臨走時,太守問他:「哪乙個可以代替您?
」鐘皓說「:太守如果一定要得適當的人,西門亭長陳寔可以。」陳寔聽說了,說「:
鐘君似乎沒有認真考察人,不知為什麼獨看起了我?」鐘皓沒過多久自請辭職。前後九次被公府徵召,徵為廷尉正、博士、林慮長,都不就。
當時鐘皓與荀淑都為士大夫所嚮往崇拜的人。李膺曾經嘆息說「:荀君清識不易同他比量,鐘君至德可為師法。
」鐘皓的侄子鐘瑾的母親是李膺的姑姑。鐘瑾好學慕古道,謙虛退讓,與李膺同年,都有名氣。李膺的祖父太尉李修曾說「:
鐘瑾像我家人的氣質,國家有道能用其才,國家無道可以免於刑戮。」又把李膺的妹妹嫁給了他。鐘瑾徵召州府,沒有俯屈過自己的意志。
李膺對他說「:孟子認為『人無是非之心,就不能算人』。你為什麼不與孟軻所說的相同呢?
」鐘瑾曾將李膺這話告訴鐘皓。鐘皓說「:從前齊國的大夫國武子喜歡揭發別人的罪過,以致招來怨恨。
最終保全身家,還是你的謙虛退讓為貴。」
他體認古人教訓不尚教條,惟求行之適當。多屬這種情形。年六十九,死在家裡。
諸儒歌頌他:「林慮懿德,非禮不處。悅此詩書,弦琴樂古。
五就州招,九應台輔。逡巡王命,卒歲容與」鐘皓孫子鍾繇,建安中任司隸校尉。
如何進行文言文翻譯?
古文「釋」的解釋
7樓:時間的承諾
釋 (釋)
shì解說,說明:解釋。注釋。釋文。釋義。
消除,消散:釋疑。釋怨。渙然冰釋(像冰融化了一樣,嫌隙和疑慮都完全消除)。
放開,放下:釋放。保釋。手不釋卷。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簡稱,後泛指佛教:釋氏。釋教。釋子(和尚)。釋藏(z刵g )(佛教經典的總匯,分經、律、論三藏,包括漢譯佛經和中國的一些佛教著述)。釋典。
8樓:兔子三千
古文:1放下
2消融.渙兮若水如冰之將釋
3排解,解除.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
4指佛教或僧人.如釋教,釋子
5讀yi,喜悅
古文中「所以」怎麼解釋?
9樓:陶陶
古文中「所以」的解釋是:
表示什麼的原因: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
表示用來:用此,其〈李廣〉將兵數困辱,其射猛獸亦為所傷雲。
注音:suǒ yǐ
出自:宋蘇洵《幾策·審勢》有記載:「故威與惠者,所以裁節天下強弱之勢也。」
例句:(1)...的原因:
《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聖人能知所以。」
《史記·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唐韓愈《李花》詩之一:「問之不肯道所以,獨繞百帀至日斜。」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紅娘曰:『非先生所知也。』生曰:『願聞所以。』」
《儒林外史》第一回:「問其所以,都是黃河沿上的州縣,被河水決了,田廬房舍,盡行漂沒。」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2)用來:
《莊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
《史記·孟嘗君列傳》:「若急,終無以償,上則為君好利不愛士民,下則有離上抵負之名,非所以厲士民彰君聲也。」
宋蘇洵《幾策·審勢》:「故威與惠者,所以裁節天下強弱之勢也。」
唐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信陵君竊符救趙》: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
明袁巨集道《虎丘記》餘與江進之謀所以復之。
10樓:朋秀愛薩棋
1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2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3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11樓:雀懷雨前夏
所以,古意:1.緣故2.表原因的虛詞3.用來,靠他來......
一般的古文用第3個
12樓:己秀榮帖妍
1因此,表解釋2「
所」字結構,不譯
3「用來」-----例:師著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決疑惑的
13樓:閃士恩儲醜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聖人能知所以。」
2.可與形容詞或動詞組成名詞性片語,仍表示原因、情由。《莊子·天運》:「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3.用以,用來。《莊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
4.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問,而問
舜冠,所以不對。」
5.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記·魏公子列傳》:「
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6.連詞。表示因果關係。上半句用「因」或「緣」,下半句用「所以」。後來發展為「因為……所以……」的句式。唐劉肅
《大唐新語·諧謔》:「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團團。」
7.可以。《易·幹》:「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8.所作,所為。《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幫我解釋這段古文啦,幫我解釋這段古文啦 20
國君為什麼不效法古代帝王的法今制度呢?不是它不好,而是因為後人無從效法它。先王的法今制度,是經歷了漫長的古代流傳下來的,人們有的增補它,有的刪減它,怎麼能夠效法它呢?即使人們沒有增減它,也還是無從效法它的。凡是先王的法令制度,是適應當時的需要的。過去的 時代不能與法令制度 的條文 一同存在下來。古代...
古文中解釋為依舊的有什麼,古文中解釋已經的字有哪些
文以立仁 依舊這個說法本身就是古文詞彙,只不過我們現在還在使用罷了。如 南史 樑昭明太子統傳 天監 元年十一月,立為皇太子。時年幼,依舊居內。唐 趙璜 題七夕圖 詩 明年七月重相見,依舊高懸織女圖。清 孫枝蔚 避亂贈劉二含哲 詩 桂花依舊身無恙,聽說 長安 血似池。古文中,與依舊近義的還有 如故 史...
初中古文中「雖」的解釋,初中語文古文中「雖」字解釋
即使雖然。我知道的就這兩個解釋。這樣看用在什麼地方了。請舉個例子啊。初中語文古文中 雖 字解釋 確實如你所說,雖 在文言文中有 雖然 和 即使 兩個意思。作 雖然 講的時候後面跟 事實 已經發生的事情 作 即使 講的時候後面跟 假設的事情 可能發生的事情 馬說 中的 故雖有名馬 一句話中的 雖 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