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禪宗上所謂的“悟了”是指什麼

時間 2021-08-30 14:07:26

1樓:匿名使用者

比如禪宗目的在明心見性,然而別教初地菩薩或圓教初住菩薩才明心見性,不說近代,那麼現在地球上還會有幾個靠自力而修成的明心見性的大菩薩呢?楞嚴經說坐禪不能突破50種陰魔,就淪為魔子魔孫,終不能出三界六道。佛祖當年悟道後,說人人皆有如來智慧德能,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楞嚴經說有絲毫執著就不能突破50陰魔了,試問,自慧能大師後,還有多少個高僧大德證果的呢?

你看六祖惠能大師《壇經》裡面講的(“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師曰:汝師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他度眾生的物件是上上根人;換句話說,上根以下的人都不是他的物件,也就是說,這個門你進不來。

因為禪宗“頓悟正因”,這講開悟,悟了並不就成佛,“理雖頓悟,事須漸除”。理明白了,煩惱習氣不是一下就斷得了,還得慢慢去斷,它斷得比別人快一點就是了,比別人順利一點,這是真的。但是他也不能在一生當中就斷乾淨,那個很困難!

所以他要“生生不退”。禪宗徹悟之後,“生生不退”不容易。在中國佛教史裡面,大徹大悟的人,來生退轉的就太多了!

禪宗裡面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三生石”,這是講的圓澤法師,很了不起,他能知道過去未來,還是免不了來生去投胎。這一投胎他很難得,他沒有隔陰之迷,前生的事情記得清清楚楚,可是還要輪迴。來生作人也是輪迴,從老再換一個小孩的身體,繼續再修。

換一個身體,他也沒有機會跟等覺菩薩在一起,也不能圓證三不退。禪宗大師到第二生,因為他前生修持有福有慧,所以到第二生享福,大富大貴,聰明才智外洩的非常之多,他死之後再一投胎,愈投就愈迷,每況愈下,逐漸退轉了。要保持不退,談何容易!

這就是佛所說的,要三個阿僧祇劫,要無量劫才能成就。所以它跟淨宗帶業往生不可同日語,不能為比!

世間之人,坐禪坐到精神錯亂,瘋狂的人大有人在,故稱為“走火入魔”。禪宗歷史上有過很多高僧大德,開悟的程度很高,有很大神通,還能知道自己幾世後的事。但該輪迴還要輪迴。

印光大師說:五祖戒、草堂清、所悟之禪,今人何能彷彿,而且又復受生。

然而世上不自量力的人太多,不估量自己的根性,就動輒笑其他修行法門“著相”,境界太低,而自己又做不到。正如慧能大師所說:“執空之人有謗經,直言不用文字。

既雲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語言。只此語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兩字,亦是文字。

見人所說,便即謗他言著文字。汝等須知自迷猶可,又謗佛經。不要謗經。

罪障無數。”

故印光大師雲:如來一代所說法門,無量無邊。求其最直捷者,莫過於參禪。

儻繫上根,一聞千悟,得大總持,然此尚是悟,不是證。【能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者,末世實不多見。】。。

即是真悟,去了生死,尚大遠在。以雖得開悟,而歷劫以來之煩惱習氣,須以種種方便對治,令其淨盡無餘,則可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儻煩惱已斷若干,猶有絲毫未盡,則生死依舊莫出。

若只當做識得自心就是道,此外便無所修持,則其誤非小。以識得,而無煩惱可得,則可謂得道,此人已將生死根本斬斷,故能了生脫死。若識得,而煩惱未斷,何能了生脫死耶。

良以參禪一法,乃仗自力法門,故比唸佛法門之利益,奚啻天淵懸殊。唸佛法門,乃如來一代法門中之特別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上上根如文殊、普賢、之大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下根如五逆、十惡、之大罪人,亦可預入其中。但具真信、切願,皆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

一切法門,皆從此法門流出,一切法門,悉皆還歸此法門。(謂往生西方,以期圓滿佛果也。)似淺而深不可測,似小而大無不包。

2樓:必贏商標

佛教,現代分為五個宗別,禪宗是其中一個,相傳為菩提達摩傳入漢地

“禪”,梵文音譯是“禪”、“禪那”;意譯是“思維修”、“棄惡”、“靜慮”。就是“專心致志地、安靜地把自己的心專注於某一個境地,排除、止息一切雜念,認真正確地思慮;保持這種狀態,久而久之可以達到身心輕鬆、觀照明淨的狀態”。

學習“禪”的過程,經常被稱作“參禪”、“修禪”;“參、修”都是動詞,有學習、研究、請教的意思。

既然學習,就會有結果,有了結果,就被稱作“悟”、“悟了”、“開悟”,“悟”,有“領悟”、“明白”、“明瞭”的意思。

學習“禪”,有了結果,還被稱作“證”、“證得”,“證”,有“證明”的意思。

打個比方,小學數學填空題 ( )+5=10,有的孩子就會一個數字一個數字地試著玩括號裡填,填到5的時候,這個孩子答對了題目,答案是5。孩子填數字的過程,就是“參、修”的過程;答對了題目,就是有了結果,有了“證”。

但是有的孩子他不在前面的括號裡,一個個試數字,他會用10減去5,就會得到答案5。看起來結果都是對的,兩個孩子的得分是一樣的。

但是把題目換成()+5=98的時候,算得快的一定是第二個孩子,因為他掌握了方法,不是靠填數字得出答案。

兩個孩子最後都會得出答案,都會得到結果,都會得“證”,但是第二個孩子不僅能“證”,而且“悟了”。

再通過一段時間的“參、修”,最終第一個孩子也能“悟”;但是相對於第一個孩子,第二個孩子就叫“頓悟”,第一個孩子就叫“漸悟”。

3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開悟”是指人真正純淨的本性顯現了出來,即“般若智慧”又作“三藐三菩提心”,佛陀所說此心“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無眼界,無意識界,無無明,無無明盡,無老死,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金剛經有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簡單點說就是把一個人能感受到的一切,於精神與物質,全部空掉,得菩提亦為無一所得,得法即無一法實得,是故佛經雲,法即非法非非法,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生不滅。

而後離一切相,得大自在大歡喜,一句極樂無眼,淨土無耳,亦是此理。打個淺顯的比方我們人有時在受某些刺激時,心裡會擺脫一切束縛,於一切全不在乎,那時心裡會變的很放鬆很快樂,這股能量和“般若智慧”所產生的能量是一個方向的,但其程度是兩個概念,不能相提並論的。更是語言文字所不能及的。

至於“開悟”後心裡有什麼特徵,前面說了語言文字所到之處,皆是虛妄皆是妄想,是謂:極樂無眼,淨土無耳。樓主如果感興趣 可以去看看金剛經。

阿彌陀佛

4樓:帥帥的良

邁向生命的圓滿

臺灣 高雄 文殊講堂 慧律法師

新春開示

大悟見性的那一天,

那一刻,

那一剎那,

我見到了生命的永恆與圓滿。

從此心中的喜悅與安詳充滿了身心,

它是如此的清淨與平等

無相與解脫

無求與無住

無諍與寂靜

在圓滿的心性中,時空完全靜止,宇宙和世界,並不存在。

了(liǎo)悟了(le)

五蘊即空不可得,即如來藏妙真如性,

六入即空不可得,即如來藏妙真如性,

十二處即空不可得,即如來藏妙真如性,

十八界即空不可得,即如來藏妙真如性,

七大盡不可得,即如來藏性,周遍法界。

身心即空,無我無我所,就在此時此刻呈現出

第一義大空,完整無瑕的真實生命。

它不是色身,因為色身 體空如幻,

不是識心分別,因為識心分別是依他起,空無自性。

最原始又最完美的真實覺性,

它不是相,而是畢竟無相。

空相中,它沒有語言,我無法形容它。

空相中,它沒有觀念,因為不存在能所。

空相中,它沒有妄想,超越一切想像。

空相中,它沒有委屈,也從不哭泣,只是事來不著。

內心深處只有微笑,而心靈卻又是一片祥和。

在大悟見性的世界裡,不需要語言,也不需要文字,更不會落入觀念,也從不起妄想,

身心世界本來就空,皆不存在,一切皆是假名,萬法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雖是假名,但靈覺真心亙古長存,沒有新舊,亦無增減,它只是存在,無法觸控。

當我正想告訴你的時候,卻無從啟口。

當我想去描繪它時,它沒有顏色與形狀,無從細訴。

用人類拙劣的語言,教我如何去說明真心無相的圓滿生命?

它不是明也不是暗,它不是動也不是靜,

它無形相,亦無來去,更沒有任何動作。

它不是物,亦不倚一物,

但卻又是如此清清楚楚,時時呈現眼前。

空靈無思,動念即乖,擬議皆非,

真的無下手處,但處處是。

不預設立場,不期盼未來,不落入觀念,

心中不計較不比較,只是事來隨緣不著,不強分別,不起心,不動念,大道覺性立刻顯現。

真心求不得,取不得,也捨不得,

它是如此的完整,它是如此的圓滿,

它是如此的純潔,它是如此的自然,它從不做作。

當你破除一切假相,不再被名稱所困擾的同時,心性等如虛空,那就是圓滿清淨自性,歇即菩提,當下即是。

若大悟見性,一切時空,當下入無為安詳涅槃處,自在與解脫,不再貪著,也沒有任何渴望。

食衣住只是隨緣,心中無比的知足,秒秒安詳。

行坐臥無非道場,站立與睡眠皆與道相應,盡是真如。

當生命悟性達到最完美和圓滿時,

心中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因為了悟了 緣生即是無生。

菩提涅槃圓滿自性現前時,真心無妄,

無妄之真心如日當空,

照盡山河大地,

無所分別。

當圓滿覺性顯露時,

不必坐禪,禪即是心。

不必誦經,經即是心。

亦不求解脫,

本自無縛故。

諸法本空,沒有能所,

但有能所,具是戲論。

是故聖心無求,品格高超。

當大悟見性時,

一切生、住、異、滅皆在一時,

十方三世盡在一念。

一切有為皆是真如無為,

無為處即是佛行處,

即是生命圓滿處。

不可立一個真諦,

不可立一個俗諦,

不可立一箇中諦,

一切法不立,

盡是真如故。

不修觀,不修止,聖諦亦不為。

萬法本自空寂故,

有即是無,無即是有,

不可說有,也不可說無,

連不可說亦不可說。

圓滿清淨自性,

它只是存在,但卻道它不得。

因為諸法本空,

萬法如幻,

本無來去生滅增減,

身心非我,諸法

如幻、如夢、如露、如電、如泡、如影,

是故不再執著。

外不緣塵,內不循根,

不落分別,識心不生,

萬事只是隨緣,

生命自然圓滿。

大悟見性則萬法一如,

「如」之一字,眾妙之門。

「如」則不可說,不可說,不可思,不可議,

無有形狀,

超越數量,

能所不二,

無求亦無住,

即是生命圓滿處。

心中不著,亦無所懼,

不刻意作觀,

不必滅相,心中自然無相。

不落能所,了一切法無我,

心中無滯,無法不通,

是生命圓滿行。

佛性即是覺性,

是人類生命的終極圓滿,

也是生命的終極完美,

從完美中取出完美,

剩下的依然完美。

若大悟見性

五蘊當下盡是完美

六入當下盡是圓滿

十二處當下無非究竟

十八界當下絕待純真

七大當下即如來藏第一義大空,

周遍法界,純一圓覺,無法不圓。

生命的圓滿,就在當下,

無一時不圓滿,

無一刻不圓滿,

無一處不圓滿,

無一法不圓滿,

因為它本自具足圓滿。

真理只是被發現,並不能創造。

發現人生宇宙究竟真理即是佛,

佛即是眾生心。

唯佛唯心並無增減,

法界如是,

法爾如是,

法法如是,

盡是圓滿。

身心休歇處,

即是生命圓滿處。

生命一旦達到了究竟圓滿,

般若妙智便時時刻刻出現心中,

如湧泉般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如果有人請示**說:

「敢問上人,如何修行才能入於圓滿?」

答:「開口問的那個人,正在問問題的那一刻,即是生命圓滿處。」悟 否 ?

若真有心於佛法,還是要從基礎的來,開悟的境界離一切心行,離一切語言文字,你靠思維,用臆測,用揣磨,用推理,是不能瞭解的。腳踏實地,建議從基礎開始多看慧律法師講座

慧律法師為禪宗祖師,是受海內外公認的祖師大德。

所謂執念是指什麼,佛教中的放下執念是指什麼意思?僧人苦心鑽研佛經算不算執念?

所謂執念按照中國古代說法為人三魂七魄之一,古人認為人身上有三魂七魄,也有說三魂六魄的,三魂又叫三精。這種說法 於道家,如道書 雲笈七籤 雲 夫人有三魂,一名胎光,一名爽靈,一名幽精。七魄是 屍狗 伏矢 雀陰 吞賊 非毒 除穢 臭肺,皆 身中之濁鬼也 其中三魂都可以隨人命歸去,七魄分管人的喜.怒.哀....

什麼是佛教上說的」戒定慧」,禪宗上的戒定慧和傳統的有什麼不同

尖牙 1指戒律 禪定與智慧型。據翻譯名義集捲四謂,防非止惡為戒,息慮靜緣為定,破惡證真為慧。學此三法可達無上涅盤,故稱三學。此三學在聖 者之身為無漏,故亦稱三無漏學。一 戒學,指防止身 口之惡之戒律。小乘有五戒 八戒 二百五十戒,大乘有三聚淨戒 十重戒 四十 輕戒等。二 定學,指防止心意散亂以求安靜...

佛經中的龍,佛教裡所謂的龍天善神是指什麼?

龍在中國,向來說為四靈之一,就是靈異的東西,能夠善為變化。依佛法說,龍有各式各樣的不同 有守天宮的天龍,有守龍宮的海龍,有守寶藏的藏龍,有能致雨的雨龍。不管那一類龍,究竟是什麼樣的東西,從來沒有人見過。不過,在古時代,中國和印度,自來都有龍的傳說,我們不能不承認有龍。龍的福報雖說很大,但是業障亦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