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金常出差
【從】:【甲骨文,篆書】字形像兩個人前後跟從。均為【會意】。
【本義】:跟隨:跟從|從徵|願從其後。
【轉註】:①依順:聽從|服從|順從②跟隨的人:
隨從|侍從③參與,參加:從軍|從事|從公4.採取某種方針或態度:
從寬處理|一切從簡⑤次要的,附屬的:從犯|主從⑦介詞,起點,從......表示拿....
做起點:從上海到溫州|從現在起|從我做起⑧介詞,表示經過,用於表示處所的詞語前面:你從橋上走過。
【假借】:從容(連綿詞)。1)不慌不忙,鎮定,沉著:舉止從容|從容不迫|從容就義。2)(時間或經濟)寬裕:時間很從容,可仔細做|手頭從容
2樓:雙手那上面飄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習方法)出自《論語‧述而》初一(魯教版)第6課全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釋焉:是兼詞“於之”的意思三,文言文中泛指。多人。
其:代“他們”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
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如果自己有的話,要注意改正;如果沒有,就要加以防備。”這句話,表現出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它包含了兩個方面:
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精神。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於不善,都可以為師。《論語》中有一段記載,一次衛國公孫朝問子貢,孔子的學問是從**學的?
子貢回答說,古代聖人講的道,就留在人們中間,賢人認識了它的大處,不賢的人認識它的小處;他們身上都有古代聖人之道。“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子張》)他隨時隨地向一切人學習,誰都可以是他的老師,所以說“何常師之有”,沒有固定的老師。
《論語》中不少記載,如孔子入太廟,“每事問“(《論語·八佾》);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始我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我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論語·公冶長》)子貢對孔子說,子貢自己只能“聞一而知二”,顏回卻可以“聞一而知十”。孔子說:“弗如也。
吾與汝弗如也。“(《論語·公冶長》)都體現了這種精神。這樣的精神和態度,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眾人皆知“孔子之謂集大成”(《孟子.萬章下》),然據史書記載,“孔子少孤”(《禮記.檀公上》)而“貧且賤”(《史記.
孔子世家》),按當時的家境和禮制,孔子雖“十有五而志於學”(《為政》),但他是不大可能進入當時的諸侯官學接受正規高等教育的。那麼孔子“金聲玉振”的思想與學識從何而來呢?子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
“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子張》)孔子本人進一步闡釋了“焉學”的途徑和方法: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學者學無常師,然時時處處有師。
善者正面為師,不善者反面為師,洽聞強記,博物不窮,擇不善而去,擇其善而從。孔子曾向當時聲望顯赫的郯子、萇子、師襄、老聃等人正式拜師學過官制、樂、琴術、禮等。對於“大德不官,大道不器”的田野山林之隱士,比如楚人接輿、荷丈人、長沮與桀溺,孔子也能慧眼識人不恥下問,或遣學生執禮問訊,或自己親臨請益。
他還坦承“吾不如老農”和“吾不如老圃”(《子路》),謂“吾有知乎哉,無知也”(《子罕》)。“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任何人都不可能萬事通達。高山之所以雄偉綿延,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小塊石;大海之所以廣闊無邊,是因為它彙集了一點一滴的水。
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要敏而好學,見賢思齊。從善或許可以如流,而見“不賢”“不善”又該如何“自省”“改之”呢?孟子說,“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皆反求諸己”。意思是說,我愛別人而別人不親近我,應反問自己的仁愛之心夠不夠;我管理別人而未能管理好,應反問自己的知識能力夠不夠;我禮貌地對待人而得不到迴應,要反問自己態度夠不夠恭敬;任何行為得不到預期效果,都應反躬自問,好好檢查自己。荀子也說,“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不善在身,緇然必以自惡也”。
對不好的品行,一定要憂懼地加以自我反省;如果不好的品行在身,一定要像被玷汙一樣厭惡它。“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老子》二十七章)。在當今這樣一個資訊**的時代,我們更應該稟承“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理念,“無一事不學,無一時不學,無一處不學”(朱熹,《續近思錄》),尊重自己的老師,珍惜能夠為我們所借鑑的人和事,做有大智慧的人。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受到後代知識分子的極力讚賞。他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精神十分可貴,但更可貴的是,他不僅要以善者為師,而且以不善者為師,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這段話,對於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性、增長知識,都是有益的。
孔子提出對自己所不知的東西,應該多聞、多見,努力學習,反對那種本來什麼都不懂,卻在那裡憑空創造的做法。這是他對自己的要求,同時也要求他的學生這樣去做。“擇其善者而從之”這句話,表現出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
它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精神。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於不善,都可以為師。[1]
擇其善者而從之 善者,古義是什麼 今義是什麼 從,古義是什麼 今義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善者 古義:性情品德良好的人;今義:善良的人
從 古義:(向他)學習;今義:跟隨,跟從。
善者、從的古今已異義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copy例句: ”擇其善者
bai而從之“
善者古義:擅長什麼du什麼的人zhi
今義:善良的人。dao
從古義:跟從
今義:跟隨的人:隨從、侍從:參與,參加:從軍、從事採取某種方針或態度:從寬處理。
介詞,表示經過。
5樓:匿名使用者
善者古義:擅長什麼什麼的人
今義:善良的人。
論語十則:古今異義
6樓:匿名使用者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今:相信 古:誠信
擇其善者而從之:善者
今:善良的人 古:有優點的人
可以為師矣:可以
今:能夠 古:能憑這點
是知也:是
今:是,對 古:這
7樓:夕顏—綰君心
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係。
善者:古:優秀的品質,好的方面 今:良善的人可以:古:可以憑藉 今:對某事表示贊同
是 :古:這 代詞 今:判斷動詞 是什麼
8樓:萬古墨菲
誠信 信件
優秀的品質 善良的人
可以說不出,但古義是2個詞
這 謂語動詞
《論語》 善者的古義和今義
9樓:匿名使用者
級上冊:《論語》十則新課標中的講解是——“善者”,古義:優點,今義:善良的人。
你要是為了寫七年級作業就照這個寫吧,糊弄那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老師”已經夠拿分的了。你要是為了給孩子講“古今異義”或對古文有興趣的話,可千萬別信這種誤人子弟的謬論啊!
為啥說“誤人子弟呢”?
善者的古義沒講全。“善良的人”也是古義哦。《老子》裡面有云: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這個“善者”就是善良的人。何以見得呢?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這不就是善良嗎?老子的“善者”與孔子的“善者”是不同的,這個屬於哲學的範疇,就不討論了,但老子畢竟也是古人哦。即便是僅僅侷限在《論語》裡也是古義沒講全。
比如論語裡“擇其善者而從之”和“鄉人之善者好之”,前句“善者”指“善”的言行(所謂優點),後句“善者”則是指“善”的人(所謂“好”的人)。
“古今異義詞”是有“詞義縮小”和“詞義轉移”等等之分的,新課標在沒講“古今異義詞”分類之前,過早地給孩子們引入什麼“古義”、“今義”的概念,除了把一個“詞義縮小”的“善者”弄成了“詞義轉移”的“善者”外,還給孩子們增加了學業負擔,這不是誤人子弟又是什麼呢?
知識面小了就分不出高低了,於是盲目增加知識面,真不知道當今教育的目的是分高低呢還是育人了!
給喜歡古文的朋友再擴充套件幾句:
善者”,指的是善於做某種事物的人。再比如《左轉》“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
10樓:匿名使用者
古義:優點,今義:善良的人。
論語六則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求幫助
11樓:野兔兔
1、通假字:
不亦說乎:“說”通“悅”的古字,愉悅,高興。是知也:“知”通“智”,聰明,智慧。
誨女知之乎 :“女 ”通:“汝”,你。
2、詞類活用: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詞作狀語;
溫故而知新:故,舊知識,形容詞作名詞。新,新的知識,形容詞作名詞。
傳不習乎:傳,傳授的知識,動詞作名詞。
學而時習之:時,名詞作狀語,可譯為按時。
擇其善者而從之:善,形容詞活用作名詞,指“優點長處”。
見賢思齊焉:賢,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可譯為賢人。齊,形容詞活用作動詞,表示看齊。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後,方位名詞**活用作狀語。
3、古今異義詞:
學而時習之:“時”:古義:按一定的時間,今義:時間。
“習”:古義:複習,今義:學習。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義:每日,今義:一日。
“三”古義:泛指多數,虛數 今義:數詞,三。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義:真誠,誠實,今義:相信。
溫故而知新:“故”古義:舊的知識,今義:過去的,老的(此古義變今義是意擴大了範圍)。
擇其善者而從之:“善者”古義:優點,今義:善良。
“從”古義:跟從(學習),今義:跟從(此古義變今義也是意擴大了範圍)。
可以為師矣:“可以”:古義:可以(憑藉)把,今義:可能、許可。
為學古今異義詞
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而改之有句成語裡面有這兩句話是什麼呢誰能告訴我謝謝你
0殤靈 擇善而從從 追隨,引伸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落幕h心微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說 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值得效法的人。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 這句話的意思是 挑選其中好的方面去跟隨,挑選其中不好的方面去...
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的內涵
出自韓愈 送孟東野序 字面意思是選擇那些善鳴者而假用他們來鳴。這是韓愈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陽縣尉而作的一篇贈序,實際上韓愈以此文表達懷才不遇的情緒,因此這句話在被引用的過程中也被賦予了 應該知人善用 的意味。韓愈原文如下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 水之無聲,風蕩之鳴。其躍野,或激之 其...
擇其善者而從之中的“其”虛詞是什麼用法及意思
檢曼辭 擇其善者而從之的從釋義 學習。出自 論語 述而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 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要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看到他們的缺點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們一樣的缺點,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擴充套件資料 論語 述而 出自 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