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韓愈《送孟東野序》,字面意思是選擇那些善鳴者而假用他們來鳴。這是韓愈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陽縣尉而作的一篇贈序,實際上韓愈以此文表達懷才不遇的情緒,因此這句話在被引用的過程中也被賦予了「應該知人善用」的意味。
韓愈原文如下: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蕩之鳴。其躍野,或激之;其趨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於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後言,其訁哥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樂也者,鬱於中而洩於外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鳴者也。維天之於時也亦然,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是故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
四時之相推敓,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於人也亦然,人聲之精者為言;文辭之於言,又其精也,尤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 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鳴者也,而假以鳴。
夔弗能以文辭鳴,又自假於韶以鳴。夏之時,五子以其歌鳴。伊尹鳴殷,周公鳴周。
凡載於詩書六藝,皆鳴之善者也。 週之衰,孔子之徒鳴之,其聲大而遠。傳曰:
「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其弗信矣以乎!其末也,莊周以其荒唐之辭鳴。
楚大國也,其亡也以屈原鳴。臧孫辰、孟軻、荀卿,以道鳴者也。楊朱、墨翟、管夷吾、晏嬰、老聃、申不害、韓非、慎到、田駢、鄒衍、屍佼、孫武、張儀、蘇秦之屬,皆以其術鳴。
秦之興,李斯鳴之。漢之時,司馬遷、相如、揚雄,最其善鳴者也。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於古,然亦未嘗絕也。
就其善者,其聲清以浮,其節數以急,其辭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將天醜其德,莫之顧耶?何為乎不明其善鳴者也?
唐之有天下,陳子昂、蘇源明、元結、李白、杜甫、李觀,皆以其所能鳴。其存而在下者,孟郊東野始以其詩鳴。其高出魏晉,不懈而及於古,其他浸淫乎漢氏矣。
從吾遊者,李翱、張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鳴信善矣,抑不知天將和其聲,而使鳴國家之盛耶?抑將窮餓其身,思愁其心腸,而使自鳴其不幸耶?
三子者之命,則懸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
東野之役於江南野,有若不釋然者,故吾道其命於天者以解之。
文章第一段論述「物不平則鳴」的道理。從草木、水受外力的激動而發出聲音,論及人的言論、 歌、哭,都是因為有所不平的緣故。
第二段列舉自然多種現象論證「不平則鳴」的觀點。例如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樂器,就是最善於發出聲音的東西;而上天則用鳥鳴、雷鳴、蟲鳴、風聲來告訴人一年四季的推移。
這就為下文闡述「人也亦然」打下論證的基礎。
第三段論證人也如此,不平則鳴。文章承接上文,從自然界論及人類社會,從唐虞、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一直談到隋、唐,列舉了眾多的歷史人物的事蹟,論證了「物不得其平則鳴」的論點。
第四段從唐朝的陳子昂、蘇源明、元結、李白、杜甫、李觀一直說到孟郊、李翱、張籍,認為他們都是善於用詩文來抒發情懷的人。而孟、李、張三人的優秀詩文,不知是上天要使他們的聲音和諧來歌頌國家的興盛呢,還是要使他們窮困飢餓、心情憂愁,而為自己的不幸悲歌呢?最終點明題旨:
「東野之役於江南也,有若不釋然者,故吾道其命於天者以解之」,藉以抒發了孟郊懷才不遇的情感。 全文論證的結果,似乎歸結於天命。其實,這只是一種委婉其辭的含蓄表達而已。
針對孟郊「善鳴」而終生困頓的遭遇,作者表面上說是天意所決定的,實則是指斥當時的社會和統治者不重用人才。
2樓:火焰真金
原文出自《送孟東野序》作者韓愈
大意是說,萬物器具,有的能發出幽雅好聽的聲音,比如「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者」,有的是自然動物,善於發聲表達自己對此時的情感,就用他們的聲音來代替這個季節的感覺。對於作文章也是一樣,自己喜歡什麼樣的風格,擅長什麼樣的體裁和題材,就去下工夫琢磨,必定能做出一番成就來
時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3樓:天天天藍
1. 合時宜的,適時的
如:《莊子》:「時雨降矣。」意思是及時雨降下來了。
如:時豪(穿著入時;時髦);時諺;時文;時服(當時通行的服裝;時興的服裝)
2. 當時的
如:西晉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意思是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毅相比,當時人們都不承認這件事。
如:時忌(當時的忌諱);時輩(當時的名流、賢達);時彥(當時的英才);時人(當時的人);時勢;時語(當時的口語);時豪(當時的豪強);時俊(當代或當時的賢俊)
3. 通「是」。善,好
如:《詩·小雅·怡弁》:「爾酒既旨,爾餚既時。」意思是你的酒漿都甘醇,你的餚饌真好。
4、相當於「常常」、「經常」
如:西漢司馬遷《史記·呂太后本紀》:「時與出遊獵。」意思是常常出遊去打獵。
如:時聞(常常聆聽);時常(常常;經常);時形(經常出現)
5、 按時,到時候
如:《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是學過的內容要經常練習,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嗎?
6、疊用,表示時而這樣,時而那樣;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
如:時冷時熱
7、當時,這時,那時
如:西漢司馬遷《史記》:「時秦昭王與楚婚。」意思是這時秦昭王同楚國通婚。
8、 適時;合於時宜
如:時菊(應時開的菊);時雪(應時的雪);時味(應時的美味);時果(應時的水果);時物(應時的作物);時花(應時開的花);時鳥(應時而鳴的鳥);時材(應時的才能);時風(應時的風);時饈(應時的美味);時稼(應時的作物)
9、通「伺」。伺候;等待
如:時行(等待時機而行;及時而作);少時(稍等)
4樓:野草蒼茫
除的古文解釋
chú①
《名》台階.《史記?魏公子列傳》:「趙王掃除自迎,執主人之禮,引公子就西階.」
②《動》清除,去掉.《荊軻刺秦王》:「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出師表》:「攘除奸兇,興復漢室.」
③《動》扣除.《\\[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欠我的粟,稅糧中私準除.」
④《動》逝去,過去.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⑤《動》清理,整治.《五人墓碑記》:「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
⑥《介》除了,除非.《祭妹文》:「除吾死外,當無見期.」《陳州糶公尺》:「,則除是包龍圖那個鐵面沒人情.」
⑦《動》任命,授職.《指南錄》後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李密《陳情表》:「除臣洗馬.」
【除拜】授官.范曄《後漢書?楊秉傳》:「(桓帝)七年南巡園陵,特詔秉從……及行至南陽,左右並通姦利,詔書多所除.」
【除道】修治道路.
【除宮】1.清除宮殿.司馬遷《史記?
呂太后本紀》:「東牟侯興居曰:『誅呂氏吾無功,請得除.
』」2.比喻宮廷易主.《後漢書?
天文志上》:「是時郭皇后已疏,至十七年十月,遂廢為中山太后,立陰貴人為皇后,除之象也.」.
【除身】授官的文憑,猶今之委任狀.《宋書?顏延之傳》:「晉恭思皇后葬,應須百官,湛之取義熙元年除,以延之兼侍中」.
【除月】十二月又稱除月.
5樓:無業憂民
古代象形,小篆字形。上面是「首」,下面是「人」,「頭」的本字,像乙個小兒探頭樣。本讀xié,古「頁」通「首」,即人頭的意思。
現在文字「頁」與原意漸行漸遠。
6樓:不曾明了
造字本義,動詞:衛兵肩扛**,值勤預警 dān。 本義只見於古文擴大引申為動詞:用肩挑 dān。
負書擔橐。——《戰國策 • 秦策一》
擴大引申為動詞:承受,接受任務 dān。
吾擔悲也。——清 • 林覺民《與妻書》
詞性引申為名詞:挑載物 dàn。
負擔荷以丈尺兮。——《楚辭 • 哀時命》
詞性引申為量詞:挑,相當於一百市斤 dàn。
但聞行路吟新詩,不嘆舉家無擔石。——李頎《別梁鍠》
7樓:匿名使用者
交,jiao,
(1)象形。小篆字形,象人兩腿交叉形。本義:交叉。
(2) 腳脛相交 [cross]
漢字「交」,讀作jiāo,有「付託,付給」的意思,也可表示「相互、相錯,接合」等。「交」也是一種首席執行官度的量。
8樓:柒月黑瞳
「保」字的本義是「在背上揹著個孩子」。
從上列甲骨文本形我們可以看出它的左邊是乙個面朝左的大人,其手臂向後伸的特別長,右上角是乙個嬰兒,表示這個大人背上揹著乙個小孩兒,關心備至,細心照理。它是個會意字。金文的字形更為形象,人們一看便可以知道它的含義。
篆文的形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右邊的「人」簡化成了「亻」(單人旁),「嬰兒」的底下又加了兩撇,似乎是把孩子的腿報了起來。楷書的字形基本沿襲了篆文的結構,只是把篆文的曲筆變成了容易書寫的直筆。
「保」的本義「負子於背」(在背上揹著孩子),唐蘭在《殷墟文字記》裡說:「負子於背謂之『保』,引申之,則負子者為『保』,更引申之則有『保養』之義。」意思是說:
在背上背孩子叫做「保」,後來引申為背孩子的人為「保」,再引申就有了「保養」的意思。《尚書·康誥》裡有「保赤子」的話,意思就是「保養好出生的嬰兒」。後來從「保養」又引申出「撫養」、「保姆」等義。
今天我們所說的「保姆」的含義就是雇人看小孩兒,恰恰符合了「保」字的本義。後來的「擔保」、「保證」等義都是從「保護」這個義上引申出來的。
9樓:雨黎春天
詳細解釋
交jiāo【動】
擇其善者而從之的從的古今異義,擇其善者而從之 善者,古義是什麼 今義是什麼 從,古義是什麼 今義是什麼
金常出差 從 甲骨文,篆書 字形像兩個人前後跟從。均為 會意 本義 跟隨 跟從 從徵 願從其後。轉註 依順 聽從 服從 順從 跟隨的人 隨從 侍從 參與,參加 從軍 從事 從公4.採取某種方針或態度 從寬處理 一切從簡 次要的,附屬的 從犯 主從 介詞,起點,從.表示拿.做起點 從上海到溫州 從現在...
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而改之有句成語裡面有這兩句話是什麼呢誰能告訴我謝謝你
0殤靈 擇善而從從 追隨,引伸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落幕h心微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說 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值得效法的人。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 這句話的意思是 挑選其中好的方面去跟隨,挑選其中不好的方面去...
擇其善者而從之中的“其”虛詞是什麼用法及意思
檢曼辭 擇其善者而從之的從釋義 學習。出自 論語 述而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 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要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看到他們的缺點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們一樣的缺點,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擴充套件資料 論語 述而 出自 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