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阿炎談娛樂
出自於《毛詩序》。
譯文:《關雎》這首詩,是讚美后妃的品德的,它是《詩經·國風》的第一篇,君王用它來教化普天之下的臣民,端正夫婦的倫理關係。所以用它在鄉間合樂歌唱來教育百姓,用它在諸侯宴會上合樂歌唱來教育臣子。
《國風》的風,是諷喻的意思,是教育的意思;以諷諭打動人民,以教育感化人民。
詩,是人的情感意志的一種表現形式,懷抱在心則為情感意志,用語言把它表現出來就是詩。情感在心裡激盪,就用詩的語言來表現它,用語言還表達不盡,便用諮嗟嘆息的聲音來延續它,諮嗟嘆息還不盡情,就放開喉嚨來歌唱它,歌唱仍感不滿足,於是不知不覺手舞足蹈起來。
感情表現為聲音,聲音組成五音的調子就叫**。太平時代的**平和而歡快,它的政治清明和順;戰亂時代的**飽含著怨恨和憤懣,它的政治必然乖戾;亡國時的**充滿了哀傷和憂思,它的人民一定困苦。
所以糾正政治的過失,感動天地和鬼神,沒有超過詩歌的。古代的聖王就是以詩來規範夫婦關係,培養孝敬,敦厚人倫,完善教化,移風易俗。
所以詩有六種形式:一叫作風,二叫作賦,三叫作比,四叫作興,五叫作雅,六叫作頌。天子用風詩教育感化臣民,臣民用風詩諷諫規勸天子諸侯。
詩要依託事物的描繪而委婉地諷諫,寫唱詩的人沒有罪過,聽到吟唱詩的君主應引以為戒,因此叫作「風」。
到了仁政衰亡,禮義廢棄,政教敗壞,諸侯國各自為政,各家風俗不同的時候,變風、變雅就產生了。王室的史官看到政教敗壞的狀況,感傷人倫的廢棄,哀痛刑罰政治的殘酷苛刻,吟詠思想感情,用來諷諫天子諸侯,這是通達政事的變化而又懷念傳統風俗的做法。
所以變風雖發自史官和百姓的不滿之情,卻又不超越禮義的規範。抒發思想感情是人的天性;合乎禮義,是先王恩澤久遠,人民還沒有忘懷的緣故。因此乙個國家的政事,通過乙個人的心意表現出來,就叫它「風」。
反映天下的政事,表現各國的民情風俗,就叫它「雅」。雅,是正的意思,是表現周王朝政教興衰經過的。政教有小有大,所以有《小雅》,有《大雅》。
頌,是讚美盛大功德的情狀,並把這種成功稟告神靈的詩歌。這就是風、小雅、大雅、頌四種詩體的由來,是詩的典範。
既然如此,那麼從《關雎》到《麟趾》這些教化人的詩篇,便是先王的風詩,所以歸於周公名下。南的意思,是說教化是從北方岐周之地推廣到南方江漢之域的。從《鵲巢》到《騶虞》這些感化人的詩篇,是諸侯的風詩,先王用它進行教化,所以歸於召公名下。
《周南》和《召南》這兩部分風詩,是講端正最初的倫理,是王業教化的基礎。因此,《關雎》是讚美得到賢淑的女子,來匹配給君子的,而憂慮的是如何進舉賢才,並非貪戀女色;憐愛靜雅的美女,思念賢良的人才,卻沒有傷風敗俗的邪念。這就是《關雎》的要義啊!
原文:《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
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
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於事變而懷其舊俗也。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
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
是以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謂四始,詩之至也。
然則《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鵲巢》《騶虞》之德,諸侯之風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
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大小不同,而得並為六義者。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
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以六德為之本,以六律為之音。
擴充套件資料
《關雎》這首詩,詠歎的是后妃之德,為《國風》的開篇,是有關勸告天下之民而端正男女之事的詩篇,所以用之於人民,用之於國家,(供勸告教化之用)。風,就是「諷」,就是「教」。「諷」是委婉勸告以打動人,「教」是光明正大以化育人。
詩,是人情感的所在,在心裡是「志」,發出來成為優美的言語就是「詩」。情感鼓盪在人心中,就會通過言語表達出來;如果言語不足以表達感情,就會通過嗟嘆來表達;如果嗟嘆不足以表達感情,就會通過歌唱來表達;如果歌唱不足以表達感情,就會情不自禁地通過手舞足蹈來表達。
情感通過宮商之聲表達出來,聲聲相應而成韻律或文采就是音。治世之音安靜而愉悅,它所反映的社會政治也平和;亂世之音怨恨而憤怒,它所反映的社會政治也乖戾;亡國之音哀婉而憂思,它所反映的民風民俗也困苦。
所以要端正得失、驚動天地、感動鬼神,詩歌是最貼近不過得了。先王就是用它來治理夫婦、成就孝敬、敦厚人倫、純美人文教化以及移風易俗的。
2樓:墨陌老師
出處《毛詩序》
譯文:用語言還表達不盡,便用諮嗟嘆息的聲音來和繼續它,諮嗟嘆息還不盡情,就放開喉嚨來歌唱它,歌唱仍感不滿足,於是不知不覺手舞足蹈起來。
原句: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情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
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
譯文:詩,是人的情感意志的一種表現形式,涵蓄在心裡則為情感意志,用語言把它表現出來就是詩。情感在心裡激盪,就用詩的語言來表現它,用語言還表達不盡,便用諮嗟嘆息的聲音來和繼續它,諮嗟嘆息還不盡情,就放開喉嚨來歌唱它,歌唱仍感不滿足,於是不知不覺手舞足蹈起來。
感情表現為聲音,聲音組成五音的調子就叫**。太平時代的**平和而歡快,它的政治清明和順;戰亂時代的**飽含著怨恨和憤懣,它的政治必然乖戾;亡國時的**充滿了哀傷和憂思,它的人民一定困苦。
所以糾正政治的過失,感動天地和鬼神,沒有超過詩歌的。古代的聖王就用詩來規範夫婦關係,培養孝敬,敦厚人倫,完善教化,移風易俗。
《毛詩》的影響
《漢書·藝文志》、東漢鄭玄《詩譜》、《毛詩傳箋》、唐孔穎達《五經正義》等書記載:至戰國初期,研究講習《詩》者,有齊人轅固、魯人審培、燕人韓嬰、河間毛亨。
「毛亨著有《毛詩正義》於其家,河間獻王得而獻之。」毛亨將《毛詩正義》傳授給毛萇(據現今有關學者考證推斷,毛亨與毛萇為叔侄關係)世稱大毛小毛。
3樓:恏乄亖
出自《詩·大序》,《詩·大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
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翻譯為:語言不足以表達,就會籲嗟嘆息。嘆息的不足,所以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道手舞足蹈的了。
拓展資料:
詩大序是兩漢時期詩學的重要文獻,是對於儒家」詩言志」學說的較為系統的闡發和總結。
關於《詩序》的作者,歷來眾說紛紜。
漢代鄭玄認為「大序」子夏作,「小序」子夏、毛公合作,對此魏晉以來無異議。至劉宋范曄《後漢書·儒林列傳》提出《詩序》為東漢初的衛巨集所作。
唐人所修《隋書·經籍志》以為《詩序》子夏所創,毛公、衛巨集又作增益潤色。韓愈以為「子夏不序《詩》,漢代儒生,欲自顯立其學,借之子夏以自重」。
宋代王安石認為《詩序》為詩人自製;程頤認為「小序」是國史舊文,「大序」出於孔子;鄭樵則認為《詩序》為村野妄人所作。自朱熹直到清代的姚際恆、崔述、魏源、皮錫瑞等,都持衛巨集作《詩序》之說,因為《後漢書·儒林列傳》明言「(衛)巨集從(謝)曼卿受學,因作《毛詩序》,善得風雅之旨,於今傳於世」。
但也有人認為《詩序》非一人一時之作,「小序」首句為毛亨以前經師所傳,以下續申之詞為其後治《毛詩》者補綴而成,衛巨集可能是最後的集錄、寫定者。
對此,《四庫全書總目》的《詩序》提要及清代崔述《通論詩序》可資參考。
4樓:匿名使用者
出處不知道,但是意思大約是這個意思,說不清楚就嘆氣,嘆氣還嘆不清楚,就永時唱歌時唱歌還覺得不行,就手舞, 再不行就足蹈
5樓:匿名使用者
這好象是古代的樂舞的詩吧,是出自西漢學者毛亨為《詩經》所作的《大序》
整句是: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準確的譯文 我不會!~很抱歉
6樓:胡遇
西漢學者毛亨為《詩經》所作的《大序》裡寫道:「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意思就是說,當我們無法使用語言來表達我們的感受的時候,我們就唱歌;假使唱都不能表達的話,我們乾脆就身子扭動起來.
7樓:蘊藉而安
《詩·大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既然簡單說話有不足那麼就感嘆,如果感嘆也不足以表達那麼就歌詠,歌詠也有不足,不能表達出身體形態所具有的感染力。
言,一般語言交流
嗟嘆,感嘆、發感慨
詠歌,歌詠,詩歌和演唱,聲音拉長形成歌詠的形式
“昔日之得不足以自衿,今日之成不容以自限”是什麼意思
通資查元 語出明末清初大儒顧亭林說的 昔日之得,不足以為矜 後日之成,不容以自限。它的意思是 對於過去取得的成就,不值得拿來玄耀 往後取得的成就,不能用來限制自己的能力的。英美文學好還是英語語言學好? 吳文 語言學考過的,認為特難.英美文學嘛,生詞相對來說要少些.但也不是件易事.語言學要難得多。 兩...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 應該以五個方面的形勢為綱,通過比較雙方的基本條件來 戰爭勝負的情形 一是 道 二是 天 三是 地 四是 將 五是 法 出自 孫子兵法 原文選段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 天者,陰陽 寒暑...
文言文中是故哂之的哂是什麼意思
愛做作業的學生 是故哂之 中的 哂 的意思是 譏諷地微笑。原文 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 夫子何哂由也?曰 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譯文 孔子說 也就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曾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