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諸葛亮)中涉及到了那些歷史事件

時間 2021-10-15 00:07:31

1樓:璇棋子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劉備永安託孤

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平定南方叛亂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劉備三顧茅廬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出師表》一文的寫作目的,即後來的出祁山北伐中原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諸葛亮聯吳

2樓:匿名使用者

1,白帝城託孤

2,三顧茅廬

3,出祁山

4,平南蠻

3樓:♂暮火

前出師表

諸葛亮後主建興五年,諸葛孔明率軍北駐漢中,以圖中原,臨發上此疏。大意只重親賢遠佞,而親賢尤為遠佞之本。故始以開張聖聽起,末以諮諏察納收。

篇中十三引先帝,勤勤懇懇,皆根極至誠之言,自是至文。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以為督。

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之咎,以彰其慢。

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云。

《出師表》

中國三國時蜀漢諸葛亮的散文名篇。作於建興五年(227),是諸葛亮出師北伐曹魏之前向蜀漢後主劉禪所上的奏疏。篇名為後人所加。

全文分為前後兩大部分。前一部分,分析了天下三分中蜀國的危急形勢,反覆勸勉後主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廣開言路,明於賞罰,親賢臣,遠小人,以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字裡行間,流露了作者無限的後顧之憂。後一部分,敘述自己受劉備三顧茅廬以後的艱難經歷,表明了自己對蜀漢的耿耿忠心和北取中原、興復漢室、以報答先帝劉備的知遇之恩。

字裡行間鮮明地體現出乙個傑出政治家勵精圖治、積極進取的精神和忠懇勤恪、賢明正派的性格特徵,感人至深。《出師表》全文以議論為主,融議論、敘事、抒情為一體,受到後代許多政治家和文學家的推重。

4樓:眾神之翼

三顧茅廬 南征孟獲 白帝託孤 北伐中原

5樓:驚鴻翼

閱讀本文應著眼於「出師」這兩個字。具體地說,一是要看諸葛亮對出師後國內政事的安排。諸葛亮跟後主劉禪之間既是君臣關係,又是輔政者與被輔政者的關係(劉備臨終託孤)。

諸葛亮這次出師時,劉禪只有20歲,昏庸無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師後國內政局不穩,前方必然會受到重大影響。因此,出師後的國內政局就成了輔政者諸葛亮***不下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有正確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

為此,諸葛亮在這篇表文裡一面勸勉劉禪開張聖聽,嚴明賞罰,一面又向他舉薦人才來管理「宮中」「營中」之事,並殷切地闡明親賢遠佞的道理。這個問題解決得好,國內政局穩定,有了「平明之理」,諸葛亮才能無後顧之憂,可以專力伐魏,可見講治國大計和政事安排正是為了出師。二是要看諸葛亮怎樣說明出師的理由。

北伐的決策,實際上是諸葛亮的決策。當時在蜀國內部也有不同意見,有些人持靜觀態度,「欲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反對立即出兵。在這篇表文裡,沒有重提這種爭論,只是對出師原因做了適當的說明。

這種說明沒有反覆陳說得失利弊,而是抒情言志,作者把「北定中原」看做自己「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為此,他歷敘自己的身世,從「躬耕」說到「許先帝以驅馳」,又從劉備的「寄大事」說到這次北伐的決心,其間五次提到「先帝」,極力表達自己的「感激」和「憂嘆」之情。這種方式既能打動君主,又有利於說服持不同意見的人。

<<出師表>>中諸葛亮回憶了哪幾件往事

6樓:破曉

1.第一件 三顧茅廬

原文: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2.第二件 南征孟獲

原文: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之地.

3.第三件 白帝託孤

原文: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回憶這幾件事的目的是 :

1.追溯21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說明以上進言純屬忠諫,叫後主聽起來覺得舒徐入耳.

2.以自身不負先帝殊遇捨命驅馳,作為後主不忘人之業的榜樣,進一步啟發後主奮發圖強.

3.21年的不平凡歷程,說明創業艱難,激勵其不可半途而廢,更不能前功盡棄.

4.寫出先帝的榜樣,說明先帝任人唯賢,唯才是舉,叫後主效仿先帝知人善任.

5.表明自己21年如一日,竭忠盡智,今後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餘力不遺,使後主託之討賊興復之任,且可免除因率師北伐,小人進讒而不予信任,壞了大局.

7樓:西安市雁塔區葉翔菲日用品店

你說的是哪篇,是前還是後,出師表共有兩篇.

你說的有誤「我知道第1件是白帝城託孤」,難道說劉備和諸葛亮相見時,劉已稱帝,並已到了油盡燈枯之時了嗎?你難道忘了諸葛亮是怎麼出山並當他的軍師這段了嗎?不然怎麼就跳到這了。

按順序排列如下:

第一件: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三顧茅廬

第二件: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yòu )一年矣。 白帝城託孤

第三件: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交代後事並寄予厚望

第四件:受命以來,夙(sù)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七擒孟獲

第五件: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jiàng)率三軍,北定中原,庶(shù)竭駑(nú)鈍,攘(rǎng)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打算出師北伐並以此作為對劉氏父子的報答

8樓:聯想

諸葛亮為蜀漢基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蜀漢建興五年(227),他率師北伐,在出師前寫下這篇表文。

第一部分(1~5段)作者以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分析了當前形勢,提出了1.廣開言路 2.嚴明賞罰 3.親賢臣遠小人的主見

第二部分(6~7段)追敘三顧茅廬之事。

第三部分(8~9段)總結全文,提出要求,歸結責任。

全文以議論為主而輔之以敘事,議論敘事中都帶有濃厚的抒**彩。具體地說,

第一部分是寓情於議,在談論形勢、任務、治國方針和歷史經驗之中,貫穿著一條明顯的抒情線索,就是希望後主劉禪能夠繼承先帝遺志,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因此一開始就提到「先帝創業」,接著依次說先帝對賢臣的「殊遇」、「簡拔」賢臣的標準和論史時的「嘆息痛恨」,既表達了對先帝的崇拜、愛戴之情,又有激發劉禪效法先人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寓情於事,在敘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隨先帝創業經過和「受命以來」的工作的同時,抒發了對先帝的感激之情,表達了效忠劉備父子的心願。

第三部分中,「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這句話辭情懇切,更足以催人淚下,是諸葛亮感恩圖報心情的集中表現。

9樓:低調≌放縱

北伐南征

躬耕南陽和劉備三顧茅廬

先前隨先帝打仗出謀劃策

出師表中,諸葛亮敘寫自己二十一年來的歷程是什麼?

10樓:王晟傲

諸葛亮自劉備於公元207年「三顧茅廬」後,即忠心耿耿地輔佐劉備,以完成統一大業。經過長期奮戰,使寄寓荊州的劉備,一躍而為與魏、吳對峙的蜀漢之主,雄踞一方,到公元221年劉備即帝位。公元222年吳蜀彝陵之戰後,劉備敗逃白帝城,次年病死。

劉備「白帝託孤」時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業。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對諸葛亮無比信賴。諸葛亮回答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劉備吩咐劉禪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劉禪繼位,即後主。

劉禪黯弱昏庸,親信宦者,遠避賢能,胸無大志,苟且偷安,是個「扶不起的阿斗」。諸葛亮主張出兵擊魏,侃侃陳詞,力排眾疑,申明大義以拯其愚,吐露忠愛以藥其頑,既有政治家的眼光,又有軍事家的頭腦,且嚴守人臣下屬的身份。表文繼敘二十一年遭際之後,續述白帝託孤後的心情、工作,進而表明北定中原的決心。

前面的論世、進言、抒情,到此結穴,出師表文的特點由此完全挑明。追言託孤之事,交代這次出師的歷史根源,「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說明這次出師的思想基礎。「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指出這次出師的物質準備。在充分敘說條件的基礎上,提出「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警拔爽截,鏗鏗振響,熠熠生光。《出師表》至此才徑言出師,切入本題。

前面的進言,是為了保證有出師的條件,中間敘事,是說明自身具有出師條件,至此兩線歸一,提出宜乎出師,也就如瓜熟蒂落,孕足而娩。

11樓:鮮衣怒馬執戟郎

諸葛亮初出山輔佐劉備時,劉備正寄身於劉表,囤兵於新野。後劉表病故,其子劉琮率荊州全境投降,劉備率眾南逃,其間在當陽與曹軍交戰不利。

劉備退至夏口,得以喘息。諸葛亮渡江至柴桑,與孫權談判,促成了孫、劉聯合,赤壁之戰,孫劉聯軍擊敗曹操。

赤壁之戰後,諸葛亮協助劉備奪取南郡、長沙、桂陽等地。

劉備率龐統西進,攻奪西川,諸葛亮率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

劉備進攻西川不利,諸葛亮亮率張飛、趙雲溯江而上,分定諸縣,配合劉備奪取成都,得到西川。

曹操進攻漢中張魯,直接威脅西川北部安全。劉備率法正、黃忠、趙雲等與曹操爭奪漢中。諸葛亮坐鎮成都,負責後備兵員、糧秣的籌措與**,「足食足兵」。

與馬超等人一同擁戴劉備稱帝

荊州失守,關羽兵敗被殺。劉備率軍東征孫權以報荊州之仇。諸葛亮鎮守成都,負責後方工作並籌措兵員、糧草。

劉備夷陵兵敗,退守白帝城,召諸葛亮至白帝城,託以後事。

輔佐劉禪登基。

率兵南征,平定蜀國南方少數民族暴動,為北伐打下基礎。

《隆中對》《出師表》與諸葛亮

希望對你有幫助 隆中對 選自 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 三國志 的作者是陳壽。隆中對 的提法並不是陳壽在 三國志 中提出的,而是後人加的,還有一種提法叫 草廬對 陳壽 233年 297年 西晉安漢 現四川南充 人,史學家。二十五史中 三國志 的作者。隆中對 的事情發生在建安十二年 207年 劉備三顧茅...

後出師表中諸葛亮是個什麼樣的人,諸葛亮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啊 ???? (詳細一點)

山海軒 諸葛亮一向有膽略,有抱負,有堅韌不拔 百折不撓的毅力。未出茅廬,他就自比管仲 樂毅,劉備請他出山,正是勢單力孤,處境最困難的時候,他卻在這時為劉備畫出了據荊州 取益州,以成帝業的巨集偉藍圖。就在上 後出師表 的同一年,他上 前出師表 先主崩殂,益州疲弊,正值危急存亡之秋,但他仍相信,只要後主...

從《出師表》中,你對諸葛亮有怎樣的了解

tz感覺 公元223年,蜀漢昭烈帝劉備連連遭遇了一系列重大挫折,東部咽喉重鎮荊州在曹魏和東吳的夾擊下被奪取,隨即情同手足的心腹大將關羽 張飛接連身亡,他親自帶軍出征卻在夷陵之戰中大敗而歸,最後終於在白帝城病故。4vxnk rtr lmm uq 劉備病危之時,召丞相諸葛亮 尚書令李嚴託孤,命二人輔佐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