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裟棠梧桐
表達了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
《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淒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
這支小令句法別緻,前三句全由名詞性片語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豐。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原文: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淒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
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淒寒的夜色裡,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全曲無一“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淒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並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悽苦的心境。這首被贊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從多方面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徵。
一、以景託情,寓情於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成一種淒涼悲苦的意境。
中國古典詩歌十分講究意境的創造。意境是中國古典詩歌美學中的一個重要範疇,它的本質特徵在於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與景能否妙合,成為能否構成意境的關鍵。
清王夫之《姜齋詩話》曰:“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
”王國維《人間詞話刪稿》雲:“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馬致遠這首小令,前四句皆寫景色,這些景語都是情語,“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濃郁的秋色之中蘊含著無限淒涼悲苦的情調。
而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作為曲眼更具有畫龍點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為人活動的環境,作為天涯斷腸人內心悲涼情感的觸發物。
曲上的景物既是馬致遠旅途中之所見,乃眼中物。但同時又是其情感載體,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構成了一種動人的藝術境界。
二、使用眾多密集的意象來表達作者的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滿濃郁的詩情。
意象是指出現在詩歌之中的用以傳達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藝術形象。中國古典詩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複密集的特色。
中國古代不少詩人常常在詩中緊密地排列眾多的意象來表情達意。馬致遠此曲明顯地體現出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著十種意象,這些意象既是斷腸人生活的真實環境,又是他內心沉重的憂傷悲涼的載體。
如果沒有這些意象,這首曲也就不復存在了。
與意象的繁複性並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單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較均衡,並無刻意突出的個體,其情感指向趨於一致,即眾多的意象往往共同傳達著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調。此曲亦如此。
作者為了表達自己惆悵感傷的情懷,選用眾多的物象入詩。而這些物象能夠傳達作者的內心情感,情與景的結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現一致性、單一性。眾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線索串聯起來,構成一幅完整的圖畫。
意象的繁複性與單一性的結合,是造成中國古典詩歌意蘊深厚、境界和諧、詩味濃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詩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亂,層次分明的特點,這種有序性的產生得力於作者以時間、空間的正常順序來安排意象的習慣。
有人稱馬致遠的這首《天淨沙·秋思》為“並列式意象組合”,其實並列之中依然體現出一定的順序來。全曲十個意象,前九個自然地分為三組。
藤纏樹,樹上落鴉,第一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橋、橋下水、水邊住家,第二組是由近由遠的排列;古驛道、道上西風瘦馬,第三組是從遠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間略有變化。由於中間插入“西風”寫觸感,變換了描寫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躍感,但這種跳躍仍是區域性的,不超出秋景的範圍。
最後一個意象“夕陽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將前九個意象全部統攝起來,造成一時多空的場面。由於它本身也是放遠目光的產物,因此作品在整體上也表現出由近及遠的空間排列順序。從老樹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陽,作者的視野層層擴大,步步拓開。
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現之一。
2樓:我隨風動
天淨沙·秋思賞析
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淒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這支小令句法別緻,前三句全由名詞性片語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豐。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一、以景託情,寓情於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成一種淒涼悲苦的意境。
中國古典詩歌十分講究意境的創造。意境是中國古典詩歌美學中的一個重要範疇,它的本質特徵在於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與景能否妙合,成為能否構成意境的關鍵。
清王夫之《萱齋詩話》曰:“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
”王國維《人間詞話刪稿》雲:“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馬致遠這首小令,前四句皆寫景色,這些景語都是情語,“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濃郁的秋色之中蘊含著無限淒涼悲苦的情調。
而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作為曲眼更具有畫龍點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為人活動的環境,作為天涯斷腸人內心悲涼情感的觸發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馬致遠旅途中之所見,乃眼中物。但同時又是其情感載體,乃心中物。
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構成了一種動人的藝術境界。
二、使用眾多密集的意象來表達作者的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滿濃郁的詩情。
意象是指出現在詩歌之中的用以傳達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藝術形象。中國古典詩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複密集的特色。中國古代不少詩人常常在詩中緊密地排列眾多的意象來表情達意。
馬致遠此曲明顯地體現出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著十種意象,這些意象既是斷腸人生活的真實環境,又是他內心沉重的憂傷悲涼的載體。如果沒有這些意象,這首曲也就不復存在了。
與意象的繁複性並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單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較均衡,並無刻意突出的個體,其情感指向趨於一致,即眾多的意象往往共同傳達著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調。此曲亦如此。
作者為了表達自己惆悵感傷的情懷,選用眾多的物象入詩。而這些物象能夠傳達作者的內心情感,情與景的結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現一致性、單一性。眾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線索串聯起來,構成一幅完整的圖畫。
意象的繁複性與單一性的結合,是造成中國古典詩歌意蘊深厚、境界和諧、詩味濃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詩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亂,層次分明的特點,這種有序性的產生得力於作者以時間、空間的正常順序來安排意象的習慣。
今天有人稱馬致遠的這首《天淨沙·秋思》為“並列式意象組合”,其實並列之中依然體現出一定的順序來。全曲十個意象,前九個自然地分為三組。藤纏樹,樹上落鴉,第一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橋、橋下水、水邊住家,第二組是由近由遠的排列;古驛道、道上西風瘦馬,第三組是從遠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間略有變化。
由於中間插入“西風”寫觸感,變換了描寫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躍感,但這種跳躍仍是區域性的,不超出秋景的範圍。最後一個意象“夕陽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將前九個意象全部統攝起來,造成一時多空的場面。由於它本身也是放遠目光的產物,因此作品在整體上也表現出由近及遠的空間排列順序。
從老樹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陽,作者的視野層層擴大,步步拓開。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現之一。
三、善於加工提煉,用極其簡練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遊子深秋遠行圖。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小令**現的意象並不新穎。其中“古道”一詞,最早出現在署名為李白《憶秦娥·簫聲咽》詞中“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宋張炎《壺中天·揚舲萬里》詞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陽古道,風定波猶直
3樓:信曉星
《天淨沙秋思》運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通過描寫一段秋天的景色來寫出自己對家鄉的思念。
4樓:流連水雲間
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全曲無一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淒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並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悽苦的心境。被贊為秋思之祖這首成功的曲作,從多方面體現了中國古典歌的藝術特徵。
全詩以景託情,寓情於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成一種淒涼悲苦的意境。
天淨沙秋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樓:金牛咲
表達了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
《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淒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
這支小令句法別緻,前三句全由名詞性片語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豐。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擴充套件資料
原文翻譯:
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
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遊子前行。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極度憂傷的旅人還漂泊在天涯。
創作背景:
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鬱郁不得志,困窘潦倒。於是在獨自漂泊的羈旅途中,他寫下了這首《天淨沙·秋思》。
作者簡介:
馬致遠,元代雜劇家、散曲家。號東籬,一說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務官(一作江浙省務提舉),晚年隱退。
所作雜劇今知有十五種,現存七種。作品多寫神仙道化,有“馬神仙”之稱。曲詞豪放灑脫,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同稱“元曲四大家”。
其散曲成就尤為世所稱,有輯本《東籬樂府》,存小令百餘首,套數二十三套。
6樓:匿名使用者
《天淨沙秋思》這首小令用寓情於景的方法,通過對秋天黃昏時的景物描寫,表現了異鄉遊子的羈旅之情,也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氣氛。
這是我們語文老師評講的時候報的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訴衷情這首詞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首詞最大的特色是運用強烈的對比手法,以抒發作者心中的悲憤之情 這裡是匹馬馳騁疆場,那邊是蒙塵貂裘戰袍.這裡是壯心在前線站場 天山 那邊是退居家鄉 滄州 作者用如此強烈的對比,深層次地揭示了詞人的崇高理想與殘酷現實之間的矛盾 從而激起讀者對愛國志士產生很大的同情,對昏庸的南宋朝廷的憎恨. 檾茗蔏菏荼 ...
寇準《夏日》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體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背景是什麼?譯文是什麼?「燕語」「離心」何解
庚愛寶藍笛子 作者捕捉夏日傍晚即景,寫成此詩,反映了作者被貶之後的消閒生活。首句連用兩個疊字,用 杳杳 來寫 離心 用 遲遲 來寫 思 情感顯得更為飽滿。二句寫 枊自垂 用景語,寫出自己心情。三句 日暮 點明時間,用 聞燕語 又進寫一層。四句 輕寒微雨麥秋時 給 聞 增添了一種氣氛。詩人對所描寫的景...
青玉案元夕賞析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全文主要運用了反襯的表現手法,表達出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追求 一季綻落 v比興象徵 v a 用元夕的兩種場景象徵兩種不同的政治環境 vb 用元夕的兩種人物象徵政治上的兩種人物 v2 對比反襯 v 兩種場景的對比 熱鬧 冷落 v 兩種人物的對比 主和派 主戰派。v 用前者反襯後者。 明媚說娛樂 青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