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獨尊儒術,儒家主張以德報怨,可為何軍隊卻非常血性

時間 2021-10-29 03:53:35

1樓:笑容酸黃瓜

因之前秦始皇是典型的霸道君主,而漢朝主要也是沿用秦朝的政策,以鐵腕治國,對士兵嚴苛。

董仲舒和公孫弘是在什麼時候走入大眾視野,甚至被載入史冊的呢?大抵就是從漢武帝採納他們的意見,開始在王朝中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可是後來也有人提出質疑,漢武帝真的有推行「獨尊儒術」嗎?

為何有人生出這樣的疑惑呢?因為我們從漢代朝廷的實際舉動,從內亂和外戰,從酷吏和宦官身上,好像看不到「獨尊儒術」的結果。我們印象中的「儒」應該是謙遜有禮,溫文爾雅,仁義誠信,但漢代的社會好像並非如此。

事實上,我們常說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句話,其實是在上個世紀初由學者易白沙提出的,且首次出現就是在《新青年》之上。這位新文化運動中反對尊孔讀經的第一人,在繼承梁啟超等人的說法之後,總結出了這麼一句話。易白沙口中的「獨尊」,追根溯源可及秦始皇和李斯開闢的「一尊」之說。

可是這句話並不能完整地反應事實。漢武帝確實曾採納董仲舒等人的建議,但他最終並非在舉國上下所有領域都貫徹儒學。因而「罷黜百家, 表章《六經》」一言可能更適合來概述當時的情況。

「罷黜」,並不是在全國範圍內追求其他學說的絕對滅絕,而只是在官學和教育制度等方面有偏向和選擇。而「表章《六經》」,實質是「以王官之學來統一包括儒家在內的諸子百家之學」。

從一定角度去考量,我們理解為儒學在官方、在名義上取得了思想文化領域的最高地位,是可行的。因為「罷黜百家」可以劃歸為思想**。只是思想文化的**,尤其是像「獨尊儒術」這樣的學說**,它的本質即為政治**的延伸。

而「延伸」不等於「本身」。所以要**漢代為何不是我們想象中的「獨尊儒術」的模樣,我們還得重新去看看董仲舒提出的到底是怎樣的建議。

在《天人三策》中,董仲舒分三策闡述了「大道之要, 至論之極」、如何實行王道和「大一統」之論。「一統」之說在戰國末期就已經出現,該詞特指「天下有乙個至高無上的絕對的權力中心, 通過一定的制度設計, 而使之統領政權的各個部門和貫通各級行政單位。」所以「一統」本身是乙個相對中立的概念,至於要怎樣一統就是下一步的問題。

熟悉先秦至漢歷史的朋友們應該都聽說過「王道」和「霸道」之說。簡單來講,前者趨向儒家,後者趨向法家,但他們都是實現「一統」的方法。舉世聞名的秦始皇就是典型的行「霸道」的君主。

而「漢承秦制」,漢代在漢武帝之前大量延續秦代的立法,漢武帝本人甚至開創「腹誹之罪」,以通過嚴苛律法來控制社會。這些便都是漢代在踐行「霸道」的證據。可在董仲舒提出一套在核心上與「霸道」完全相反的東西之後,漢武帝居然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乍一看非常矛盾的東西就這麼出現了。

但這真的是矛盾嗎?董仲舒因為「今師異道, 人異論, 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 下不知所守」而追求「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從矣」就是追求全面的思想**了嗎?未必。

董仲舒框定的「獨尊」該尊的東西,具體一些就是「《六藝》之科、孔子之術」,也就是「尊」體現「聖王之道」的思想。

《漢書·董仲舒傳 》載,「自武帝初立, 魏其、武安侯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對冊, 推明孔氏, 抑黜百家, 立學校之官, 州郡舉茂材孝廉, 皆自仲舒發之」。而在教育之外,董仲舒沒給出太多的建議,漢武帝也沒採取什麼「獨尊儒術」的措施。

所以漢家從秦朝那繼承的法度還在大量被使用,法家的文化還佔據著當時律法的核心。

漢代「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 大闢四百九條, 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決事比萬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書盈於幾閣, 典者不能遍睹。

」在嚴苛的制度之下,法律的執行者也不得不為了安身立命而更嚴格地去執行。「今治獄吏則不然, 上下相驅, 以刻為明, 深者獲公名, 平者多後患, 故治獄之吏皆欲人死, 非憎人也, 自安之道在人之死。」

至於漢代出現的內亂和外鬥,前者主要出於政治鬥爭和社會壓迫,後者主要出於國家主權和邊疆穩定,與尊不尊儒術已著實沒有太大的關係。

可以說,我們覺得漢代的實際情況和我們想象中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差別,著實與我們對於漢代政策的理解有關。董仲舒當年所被漢武帝採納的意見,重點是在官方教育這一塊。或者說,漢武帝壓根就沒想讓董仲舒或儒家思想來替自己掌控天下。

故而乙個政策和兩漢,甚至後來兩千年的中國歷史,才會並行但並不衝突。

2樓:明月清風

奉行獨尊儒術,只是為了統一人們的思想。但在思想層面上,和軍隊是沒有任何的關係的。

3樓:閆小六說娛樂

因為軍隊不採用這樣的思想,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下,是不可能取得最大的成就的。

4樓:塵一書

西漢以儒家仁義治國和法家嚴厲刑罰相結合,以安定天下,而軍隊並非朝堂政治,以武力揚大漢軍威必須勇猛有血性,一定不能在軍事上施仁政。

什麼叫歷史?

5樓:小笑聊情感

歷史有三層含義: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程序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對映。

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對映,那麼,歷史作為乙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

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6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是很難定義的兩個字,有很多不同分類方法,從相對的層面來講,有學術歷史與通俗歷史,有歷史哲學與歷史考據,有正史和野史。

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

——————《說文解字》

歷史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更是我們承續祖先遺志的載體。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研究和詮釋。馬克思主義提出唯物史觀,其學說認為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無**學家們如何書寫歷史,歷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變。

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野史即所謂的與正史相對的民間編纂的歷史,其大部分是根據傳聞、神話等編寫,有的具有真實性,而有的則有待考察。

7樓:寶依白頓赫

定義歷史:history

historical

廣義歷史:物質變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歷史: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歷史學:研究物質變動的學科,簡稱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歷史學:世界上一切科學都可以稱為歷史學。

(「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馬克思、恩格斯)

狹義歷史學:研究人類社會以往運動發展過程的學問。

歷史科學:

通常我們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學稱之為歷史科學,因為這是在唯物史觀科學理論指導下的歷史學,而以往的史學從根本上來說,很多都沒有超出歷史

唯心論的範疇。

歷史與歷史學的關係: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乙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正因為如此,當年胡適才說:

「歷史就像乙個小姑娘,你愛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這裡的「歷史」一詞,嚴格說來,應該是狹義歷史學的含義。也因此,我國古代優秀的史學家們特別重視「史德」——「善惡必書」、「析理居正」,通俗地說,就是實事求是地記錄、公正客觀地分析論斷。

詞源「史」字在中國古代指史官。篆文中寫為「

」(見圖),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

「歷史」一詞則出現於清末。

歷史這個詞在英語中為history,在法語中為histoire,二者同出於希臘語的histria,其本意為「徵問」、「問而知之」。

[編輯本段]歷史學的功用及方法

歷史學的功用

英國詩人雪萊曾這樣寫道:「歷史,是刻在時間記憶上的一首迴旋詩。」

歷史,它往往會以驚人的相似度再次出現,如何從過往相似的歷史事件中吸取經驗教訓?如何利用古人的智慧型應對今天的現實生活?答案是,學習研究歷史。

也因此,歷史學就有了它最重要的功用——經世致用。

何謂經世?致力於國家,致力於社會謂之經世;何謂致用,以我之所學,化我之所用謂之致用。

「以史為鑑」,「讀史明智」……都在強調著歷史學的現實指導作用,對個人、對民族、對人類的啟示和幫助。

當乙個民族成為能夠從歷史中不斷汲取力量、不斷思考、不斷創新、不斷反省的民族時,那將是整個地球,乃至宇宙之福。

8樓:續坤亥帥

釋義:(一)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

,也指某種事物的發展過程或個人的經歷。

(二)過去的事實,過時的事物。例:這件事早已成為歷史。

(三)對過去事件的記載,

沿革,來歷;

大事記。

(四)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五)書名。即《希臘波斯戰爭史》。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著。

全書共九卷,前四卷主要追述埃及、巴比倫、波斯、呂底亞、西徐亞及希臘本土的歷史,後五卷敘述希臘與波斯戰爭的起因和經過,止於西元前479年。書上雜有許多神話傳說,不盡可信。但此書為歐洲第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

(六)個人的履歷;經歷

(七)對形成未來的程序有影響的事件

9樓:摩魁阿暄

廣義歷史: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歷史: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10樓:猶金生邱鳥

對於歷史的含義和性質,有很多中不同的詮釋,以下列舉其中一些。

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柯林伍德說:「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

梁啟超:「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係,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鑑也。」

《大英百科全書》(2023年版):「歷史一詞在使用中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含義:第一,指構**類往事的事件和行動;第二,指對此種往事的記述及其研究模式。

前者是實際發生的事情,後者是對發生的事件進行的研究和描述。」

《蘇聯大百科全書》:「1、自然界和社會上任何事件的發展過程。宇宙史、地球史、各個學科史——物理史、數學史、法律史等均可列入這一含義。

2、一門研究人類社會具體的和多樣性的過去之學科,以解釋人類社會具體的現在和未來遠景作為宗旨。」

西漢時期的造紙技術如何,西漢時期的造紙有怎樣的特點?

午夜 留香 漢代農業發達,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對書寫材料的需要日感迫切。但是,竹簡笨重,縑帛昂貴,方絮稀少,不敷使用,於是一種變革傳統書寫材料的願望便萌生了。據南北朝人范曄 398 446 所著 後漢書 蔡倫傳 記載 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

中國歷史的問題,關於西漢時的金縷玉衣

1.西漢時諸侯墓葬內發現的金縷玉衣有什麼用 漢墓出土文物中最知名的可謂金縷玉衣。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據 西京雜誌 記載,漢代帝王下葬都用 珠襦玉匣 形如鎧甲,用金絲連線。這種玉匣就是人們日常說的金縷玉衣。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

西漢時佛教傳入我國,迅速得到封建統治者的提倡和扶植,統治者為什麼提倡和扶植佛教?又為什麼允許道教發展

雪濯尤清 其實和它們的教義有關,佛教講究忍耐和來世,將所有寄託於因果未來,不主張現行的作為,而道教乾脆就是無為,民眾信教有助於安撫社會平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古代帝王迷信長生,佛教許諾了一個美好的天國,道家修煉性命,都是帝王追求的。 原因是多方面的 佛教法運。如來將心法付諸摩詰迦葉,並預言到28代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