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全詩文。寒山寺在哪

時間 2022-03-22 13:20:04

1樓:匿名使用者

說到「寒山寺」,就不得不提張繼的那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因寺而生靈感,寺因詩而遠揚名,想不到多年以後,我真實地站在了寒山寺的門口,深切體味一首古詩帶給我的無限遐想。看著廟門上「寒山寺」三個遒勁的大字,一時竟是那麼熟悉,毫無陌生之感。

穿過楓橋古鎮的石板路小巷,便看到碧瓦黃牆的寒山寺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在靄靄薄霧的籠罩下,莊重而肅穆。不時地有一陣陣悠揚的鐘聲從寺內傳出,在遼闊的天空中迴旋縈繞,空靈而神秘。寒山寺在蘇州城西5公里外的楓橋鎮,坐落在古運河畔的楓橋與江村橋間,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始建於公元502年的梁代天監年間,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唐代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來此住持,改名寒山寺,而寒山寺的聲名遠播,蜚聲天下,卻只因了唐朝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如果不是張繼那一次長安趕考的失敗,如果不是張繼失敗後取道蘇州借遊釋愁,如果不是烏篷船上的那一夜孤枕難眠,中國詩歌的浩瀚星空中,就會缺失一首絕品詩歌的光芒。一首無比淒美的七言絕句,不但成就了張繼的愁,也成就了如今寒山寺的熱鬧。

在導遊的帶領下,走過大雄寶殿,走過藏經樓,走過寒拾殿,我站在了寒山寺的碑廊裡。寒山寺的碑廊裡矗立著宋、明以來歷代名人如唐寅(唐伯虎)、康有為等人的詩詞碑刻多塊,其中最著名也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張繼的《楓橋夜泊》詩碑。這些琳琅滿目的碑刻,不僅能使遊人初略的了解寒山寺的變遷,也能給人以美的愉悅,所以吸引了不少遊人,佇足觀賞。

走過碑廊,我們來到六角形重簷亭閣的鐘樓。在這裡,我看見了一尊巨大的古鐘。導遊說,這已不是當年張繼筆下「夜半鐘聲到客船」所說的的那口唐鐘了。

甚至明代嘉靖年間補鑄的大鐘也已不知下落。而我觸控到的這大鐘,聽說為清光緒三十二年(2023年)江蘇巡撫陳葵龍督造。這口大鐘身高足有1.

8公尺,重約2噸多。不時有遊人持碗口粗的撞鐘木用力撞擊,巨鐘便發出深沉厚重的「鐺鐺」聲,餘音繞梁,悠悠不絕。看著閃閃的燭光,裊裊的香菸;望著典雅的建築,巍峨的寶塔;聽著悠悠的鐘聲,清涼的佛號,會使人忘卻塵世間的煩惱,彷彿進入乙個世外桃源,流連忘返。

走出寒山寺山門時,天已垂暮。來到山門對面的運河邊,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京杭大運河」,兩座單孔拱型石橋橫臥運河之上,近處的叫「江村橋」,北面的是「楓橋」,兩座古橋,一座古寺,三點呼應,身臨其境,好似融進一種古樸、素雅、脫塵入禪的氛圍之中。望著暮藹沉沉中的寒山寺,我只想站在楓橋上聽一聽寒山寺的鐘聲,那從唐朝煙塵中走來的鐘聲。

想必,當年的張繼也和我一樣,也曾站在這個位置,聽那悠悠鐘聲,只不過,那時的寒山寺絕不會像現在這麼熱鬧。撫摸著楓橋上冰涼厚重的石欄,**著橋上依依的芳草和橋下那條只是幾公尺寬的古河,我久久不願離去。

2樓:青妍知識屋

1、寒山寺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寒山寺弄24號。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2

2、譯文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 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 半夜裡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3、簡析

《楓橋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亂後,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在這首詩中,詩人精確而細膩地講述了乙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此外,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

這首詩句句形象鮮明,可感可畫,句與句之間邏輯關係又非常清晰合理,內容曉暢易解。不僅是中國歷代各種唐詩選本和別集選入此詩,連亞洲一些國家的小學課本也曾收錄此詩。寒山寺也因此詩的廣為傳誦而成為遊覽勝地。

3樓:匿名使用者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閶門外5公里外的楓橋古鎮

4樓:匿名使用者

寒山寺位於蘇州市的西邊,

5樓:匿名使用者

n你是問詩句呢?還是位置

寒山寺在**

6樓:匿名使用者

寒山寺位於江蘇蘇州市,位於蘇州市姑蘇區。

寒山寺位於蘇州市姑蘇區,始建於南朝蕭樑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占地面積約1.3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三千四百餘平方公尺。

寒山寺屬於禪宗中的臨濟宗。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建立寒山寺。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

歷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蹟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

7樓:全能筱張吖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你好,福建省沒有寒山寺,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位於蘇州市姑蘇區,始建於南朝蕭樑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占地面積約1.3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三千四百餘平方公尺。

寒山寺屬於禪宗中的臨濟宗。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建立寒山寺。[1]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

寒山寺寺內古蹟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

8樓:無言無語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閶門外5公里外的楓橋鎮,交通  乘遊3線、313、6、9、17、21、31、301路車 何山大橋東 站下。

寒山寺正殿,面寬五間,進深四間,高12.5公尺。單簷歇山頂,飛甍崇脊,據角舒展。

露台**設有爐台銅鼎,鼎的正面鑄著「一本正經」,背面有「百鍊成鋼」字樣。這裡包含著乙個宗教傳說:有一次中 國的僧人和道士起了紛爭,較量看誰的經典耐得住火燒。

佛徒將《金剛經》放入銅鼎火中,經書安然無損。為了頌讚這段往事,就在鼎上刻此八字以資紀念。   殿宇門桅上高懸「大雄寶殿」匾額,殿內庭柱上懸掛著趙樸初居士撰書的楹聯:

「千餘年佛土莊嚴,姑蘇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閻浮夜半海潮音。」高大的須彌座用漢白玉雕琢砌築,晶瑩潔白。座上安奉釋迎牟尼佛金身佛像,慈眉善目,神態安詳。

兩側靠牆供奉著明代成化年間鑄造的十八尊精鐵鎏金羅漢像,乃由佛教聖地五台山移置於此。   佛像背後與別處寺廟不同,供奉著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畫像,而不是海島觀音。畫像出自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之手,用筆大膽粗獷、線條流暢。

圖中寒山右手指地,談笑風生;拾得袒胸露腹,歡愉靜聽。兩人都是披頭散髮,憨態可掏。

寒山寺裡比較有特色的是寒拾殿。此殿位於藏經樓內,樓的屋脊上雕飾著《西遊記》人物故事,是唐僧師徒自西天取得真經而歸的形象,主題與藏經樓的含義十分貼切。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就立於殿中。

寒山執一荷枝,拾得捧一淨瓶,披衣袒胸,作嬉笑逗樂狀,顯得喜慶活潑。相傳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兩位菩薩轉世,後來又被皇帝敕封為和合二仙,是樣和吉慶的象徵。寒山與拾得皆喜吟詩唱偈,寒山有《寒山子詩集》存世,詩風樸素自然,通俗易懂,有「家有寒山詩,勝汝看經卷」之說,後人又收輯拾得的詩附於其後。

寒、拾塑像背後嵌有千手觀音畫像石刻,上有清代乾隆年間蘇州狀元石韞玉的篆書「現千手眼」。殿內左右壁嵌有南宋書法家張即之所書《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共二十七石。這部《金剛經》是他為追薦亡父而書,蒼勁古拙,透出英武剛烈之氣。

後面還有董其昌、畢懋康、林則徐、俞樾等人的題跋共十一石,神采紛呈,各有千秋。   在藏經樓南側,有一座六角形重簷亭閣,這就是以「夜半鐘聲」聞名遐邇的鐘樓。關於「夜半鐘」的說法,歷史上曾經聚訟紛壇。

北宋歐陽修認為唐人張繼此詩雖佳,但三更時分不是撞鐘的時候。南宋的范成大在《吳郡志》中綜合了王直方、葉夢得等人的論辯,考證說吳中地區的僧寺,確有半夜鳴鐘的習俗,謂之「定夜鐘」。如白居易詩:

「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後。」於鵠詩:「定知別後宮中伴,應聽緱山半夜鐘。

」溫庭筠詩:「悠然旅思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夜鐘。」都是唐代詩人在各地聽到的半夜鐘聲。

自此,這場爭論才逐漸平息。

現今寒山寺裡的古鐘已非張繼詩中所提及的那口唐鐘了。甚至明代嘉靖年間補鑄的大鐘也已不知下落。一說當時「遇倭變」,銷熔改鑄成大炮;一說已流入日本,如康有為詩云:

「鐘聲已渡海雲東,冷盡寒山古寺楓。」為此日本國內還曾大力搜尋,但徒勞無功,遂留下千古之謎。如今的大鐘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江蘇巡撫陳夔龍督造。

巨鐘有一人多高,外圍需三人合抱,重達兩噸。鐘聲巨集亮悠揚,餘音轟條。   僧人撞鐘之所以要敲108下,主要有兩種含義。

一是說每年有12個月、24節氣、72候(五天為一候),相加正好是108,敲鐘108下,表示一年的終結,有除舊迎新的意思。二是依照佛教傳說,凡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種煩惱,鐘響108次,人的所有煩惱便可消除。每年除夕之夜,中外遊人雲集寒山寺,聆聽鐘樓中發出的一百零八響鐘聲,在悠揚的鐘聲中辭舊迎新,祈禱平安。

9樓:匿名使用者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閶門外5公里外的楓橋鎮,建於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來此住持,改名寒山寺。

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歷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蹟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

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廡殿(偏殿)、藏經樓、碑廊、鐘樓、楓江樓等。

穿過楓橋古鎮的石板路小巷,或是站在楓橋橋頭,抬眼即可見碧瓦黃牆的寒山寺坐落在綠樹叢中,院內青松翠柏,曲徑通幽。

唐朝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寫有《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韻鐘聲千載流傳,寒山古剎因此名揚天下。

10樓:匿名使用者

在楓橋路東頭,金門路北側。坐公交在 何山橋 公交站下車,向西走100公尺拐向北走300公尺就是寒山寺東門。

古詩 楓橋夜泊 朝代 作者 全詩

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文解釋 月亮落下去了,烏鴉不時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瀰漫著滿天的霜華,面對岩上隱約的楓樹和江中閃爍的漁火,愁緒使我難以入眠。夜半時分,蘇州城外的寒山寺淒冷的鐘聲,悠悠然飄盪到了客船。詞語解釋 江楓 江邊的楓樹。姑蘇 蘇州的別...

楓橋夜泊張旭怎麼背,楓橋夜泊怎麼背。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楓橋夜泊怎麼背。楓橋夜泊 唐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楓橋夜泊是唐代的詩人張旭寫的詩中通過描繪...

楓橋夜泊的解釋和詩意,《楓橋夜泊》的詩意

僑中黃建成 楓橋夜泊 是唐朝安史之亂後,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在這首詩中,詩人精確而細膩地講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 霜天寒夜 江楓漁火 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此外,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