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慎銀棟新覺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1.「君子不重則不威」的「重」是自重,現在來講是自尊心,也就是說每個人要自重.
2.……人都天生有傲慢,但有時候,對事情的處理,一點自信都沒有,這是心理的問題,也是大眾的心理.比如交代乙個任務給諸位中間任何一人,所謂「見危授命」,你有時候會喪失了這個信念,心理非常空虛,在這地方,就須要真正的學問,這個學問不是在書本上,這就是自重.
所以乙個人沒有自信也不自己重視自己,不自尊,「學則不固」,這個學問是不穩固的,這個知識對你沒有用,因此我們必須建立起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信心來.
3.那麼「無友不如己者」,是講什麼?是說不要看不起任何乙個人,不要認為任何乙個人不如自己.
上一句是自重,下一句是尊重人家.我們既然要自尊,同時要尊重每乙個人的自尊心,「無友不如己者」,不要認為你的朋友不如你,沒有乙個朋友是不如你,世界上的人,聰明智慧型大約相差不多,反應快叫聰明,反應慢就叫笨.你騙了聰明的人,他馬上會知道,你騙了笨人,儘管過了幾十年之久,他到死終會清楚的.
難得有人真正笨到被你騙死了都不知道的,這個道理要注意.
4.不因其人而廢其言,不因其言而廢其人.
2樓:虛空濟
當我們不夠自修自重的時候,別人自然不會尊重我們,我們也就沒有學識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知己者,過則勿憚改。翻譯
3樓:晚夏落飛霜
釋義:孔子說:」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沒有威嚴。
即使學習做人的道理,也不能固守。行事做人當以忠信為主要的原則。你能不友愛身邊不如你的人嗎?
即使他們有了過錯,也不要害怕改正。「
出處:《論語·學而》
創作年代:春秋
原文: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翻譯:子夏說:「乙個人能夠看重賢德而不以女色為重;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
這樣的人,儘管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賞析孔子提出了君子應當具有的品德,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莊重威嚴、認真學習、慎重交友、過而能改等項。作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從外表上應當給人以莊重大方、威嚴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穩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視學習,不自我封閉,善於結交朋友,而且有錯必改。
君子沒有厚重深沉的氣質,則也就不夠威嚴,所學的學問也難以堅固。交朋友忠信是主要的,要交能夠有益於自己的人做朋友,犯了錯誤不能因為畏難而不去改正。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就改,是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的乙個基本準則。承認錯誤、面對錯誤、改正錯誤,這都需要我們的自信、勇氣和負責任的精神。
學習能讓人不鄙陋,。莊重是由內而發的,君子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孔子的溫良恭儉讓的溫和裡,透露著威嚴。小人是學不來。
這句也告訴我們,要想有威嚴,就莊重;要想通達就要學習。乙個外在的表現,乙個是內在的素質。
4樓:匿名使用者
翻譯: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 學而篇》
原文選段: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釋義:子夏說:「乙個人能夠看重賢德而不以女色為重;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
這樣的人,儘管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導致老百姓日趨忠厚老實了。」
擴充套件資料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應當具有的品德,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莊重威嚴、認真學習、慎重交友、過而能改等項。作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從外表上應當給人以莊重大方、威嚴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穩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
他重視學習,不自我封閉,善於結交朋友,而且有錯必改。以上所提四條原則是相當重要的。作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過則勿憚改就是對待錯誤和過失的正確態度,可以說,這一思想閃爍著真理光輝,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
孔子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說「敬鬼神而遠之」,就證明了這一點。儘管他沒有提出人死之後有所謂靈魂的存在這一種主張,但他卻非常重視喪祭之禮。
在孔子的觀念中,祭祀已經被異化,不單是祭祀亡靈,而是把祭祀之禮看作乙個人孝道的繼續和表現,通過祭祀之禮,是可以寄託和培養個人對父母和先祖盡孝的情感。因此,本章仍是繼續深化「孝」這一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的內容。
儒家重視孝的道德,是因為孝是忠的基礎,乙個不能對父母盡孝的人,他是不可能為國盡忠的。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關於忠、孝的道德觀念,在《論語》書中時常出現,表明儒家十分重視忠孝等倫理道德觀念,希望把人們塑造成有教養的忠孝兩全的君子。
5樓:如是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無憚改。」
我的愚見臆測是:君子不嚴敬(「毋不敬,儼若思」「禮,敬而已」、敬,指內心的誠一。)就沒有威儀威望,
不嚴敬(「不誠無物」)學問修養就不得堅固。
修德以忠信為主。
沒有不如你自己的朋友。(要謙虛。「謙受益,滿招損」。謙德足以保身,足以進學。千萬不可忽視。防止「驕泰而失之」)。
有了過錯不要怕去改正。(還是教人要老實,不要文過飾非。「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
6樓:茹涵涵
孔子說:「君子如果不穩重,就沒有威嚴,他即使讀書學習也不會牢固,做人主要講求忠誠,守信用,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人有了過錯,要不怕改正。」
7樓:臥龍小聲
君子不自我敬,自我約束身體力行就不能由內向外施加對別人的影響(修身,齊家);通過學習思想就不會被偏執。
要身行忠信,不要與不忠信的人同道,發現自己錯了就及時改進。
其它:格物以致知。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行本一體。
所以行忠信方能達到知忠信,無有不如己者。
學則不固,不固便是知過。學習本身就是完善自己,過當然不能憚改。學是知是行,改過是行是知。
8樓:訇卪子
孔子說:「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即使讀書,所學的也不會鞏固。要以忠和信兩種道德為主。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9樓:問基起舞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不莊重,學習的知識學問就不鞏固。做人主要講求忠誠,守信用。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過錯,就不要害怕改正。」
10樓:忠驊熊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無憚改。」
【今譯】
孔子說:「君子[舉止]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態度]不莊重,學習的知識學問就不鞏固。做人主要講求忠誠,守信用。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過錯,就不要害怕改正。」
11樓:匿名使用者
君子不重則不威」的「重」是自重,現在來講是自尊心,也就是說每個人要自重。「學則不固」,這個學問是不穩固的,這個知識對你沒有用,因此我們必須建立起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信心來。「無友不如己者」,是講什麼?
是說不要看不起任何乙個人,不要認為任何乙個人不如自己。上一句是自重,下一句是尊重人家。我們既然要自尊,同時要尊重每乙個人的自尊心,「無友不如己者」,不要認為你的朋友不如你,沒有乙個朋友是不如你,世界上的人,聰明智慧型大約相差不多,反應快叫聰明,反應慢就叫笨。
所以,不要看不起任何乙個人,人與人相交,各有各的長處,他這一點不對,另一點會是對的。有兩個重點要注意的:「不因其人而廢其言,不因其言而廢其人。
」「過則勿憚改」,因為看到了每乙個人的長處,發現自己的缺點,那麼不要怕改過,這就是真學問。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的意思
12樓:影視暖風
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出處:《論語·學而篇》:「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曾子曰:『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譯文: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導致老百姓日趨忠厚老實了。」
擴充套件資料
《論語·學而篇》賞析:
《論語·學而篇》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禮之用,和為貴」以及仁、孝、信等道德範疇。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這段話中,孔子提出了君子應當具有的品德,作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過則勿憚改就是對待錯誤和過失的正確態度,可以說,這一思想閃爍著真理光輝,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對於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義。
13樓:烏倫茹丁
孔子的這句話,把前面道德修養和學問的先後次序,以及人生的取向,做了乙個高度的總結,作為乙個有修養的君子,首先要能夠自重,厚重,這份厚重源自涵養,而人生的威嚴也來自逐漸的修養。若取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學問的根本是涵養內心,修正自己。
要把這個根深埋,加固,經過什麼樣的磨礪和波折,都不能動搖,一生都要堅持。
「無友不如己者」古人註解是:言無得以忠信不如己者為友也。如此,人人皆分出高下,能有朋友乎?
在孔子看來,友並不是同道,不要過多地與不如己者交往,是君子的修身之道,三人行必有我師和無友不如己者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就修身求道而言,不必講平等博愛,這正如讀書一定要讀好書,而好書可能是從垃圾文中慢慢篩出來的,我們不必先找垃圾文讀了才算尊重作者。
無友不如己者:此句亦有多種解釋,說來說去都有點看不懂。不過是在提醒我們「交友要慎重」而已!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主忠信 無友不如己者 過則勿憚改是什麼意思
孔子說 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重 莊重 自持 不重則不威 一句解釋的意見比較統一,就是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則不固 固 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堅固的意思,與上一句連在一起解釋就是,君子如...
荀子曰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不禮則不寧,你如何理解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不禮則不寧 的意思是 人不守禮就沒法生存,做事不守禮就不能成功,國家不守禮則不安寧,這句話出自 荀子 修身 拓展資料 修身,是指修養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水平。道家 儒家 墨家都講修身,但內容不盡相同。儒家自孔子開始,就十分重視修身,並把它作為教育八目之一。儒...
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意思 君子團結但是不搞幫派,小人搞幫派,但是不團結。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 論語 為政第二 孔子說 君子以公正之心對待天下眾人,不徇私護短,沒有預定的成見及私心 小人則結黨營私。詳解 君子與小人的分別是什麼呢?周是包羅永珍,就是一個圓滿的圓圈,各處都到的。他說一個君子的作人處世,對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