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白土知道
憫農二首
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翻譯如下:
詩一翻譯:
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詩二翻譯: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擴充套件資料:
兩首詩的賞析如下:
這兩首小詩在百花競麗的唐代詩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其中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這兩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許多熟視無睹的情況,如果一旦有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質,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很清楚,從而加深了認識。這兩首小詩所以有生命力,就有這一方面的道理。
其次,詩人在闡明上述的內容時,不是空洞抽象地敘說和議論,而是採用鮮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對比來揭露問題和說明道理,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從總體意義來說都是採用了鮮明的形象概括了農民在廣大田野裡春種秋收等繁重勞動的辛苦。
這些辛苦並換來了大量的糧食,該說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後一句卻凌空一轉,來了個「農夫猶餓死」的事實。這樣,前後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比,引發讀者從對比中去思考問題,得出結論,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觀點告訴讀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兩句並沒有說農民種田怎樣辛苦,莊稼的長成如何不易,只是把農民在烈日之下鋤禾而汗流不止的情節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這種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體、深刻且真實。所以詩人最後用反問語氣道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說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糧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體微察細,形象而貼切。
最後,詩的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誦,也是這兩首小詩長期在人民中流傳的原因
2樓:情感導師李新月
唐代李紳《憫農》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3樓:好時光
《憫農》中描寫春種秋收的詩句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望採納!
4樓:佼宛亦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
憫農一首的古詩
5樓:
《憫農二首.其一》唐代: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釋義: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簡介:《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
6樓:諸事可言
《憫農》的故事共有三首。
1、《憫農》
唐代: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釋義: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卻仍有勞苦農民被餓死。
2、《憫農》
唐代: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釋義: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公尺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3、《憫農》
宋代:楊萬里
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裡閏添長。
釋義:稻田因天氣大旱而沒有多少成熟的,蕎麥也因為寒霜來得太早而沒了收成。農民們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飢挨餓過日子了,卻偏偏又趕上今年閏了乙個月,挨餓的日子就更長了。
7樓:吃貨的新世界
憫農(一)古詩:一起來看故事學古詩吧
8樓:七七小噴友
李紳《憫農》一鋤 禾 日 當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 誰 知 盤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 李紳《憫農》二春 種 一 粒 粟 ,秋 收 萬 顆 子 。
四 海 無 閒 田 , 農 夫 猶 餓 死 。
9樓:贏晚
憫農(改編)
[現代]塗××
鋤禾日當午,地雷埋下土。
殭屍來挖土,炸成二百五。
本首詩由四川省綿陽市江油市長城實驗學校2016級1班涂××改編,還請各位親們支援。(*ˊૢᵕˋૢ*)(*ˊૢᵕˋૢ*)(*ˊૢᵕˋૢ*)(*ˊૢᵕˋૢ*)
10樓:理恕
《憫農》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分為一首和二首。一首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首是:「春種一粒慄,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憫農(其一)?
11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譯文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本詩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讚美了農民的勞動。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的生動景象。「引滿」是為了更有力的「發」,這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沉痛。
「農夫猶餓死」,它不僅使前後的內容連貫起來了,也把問題突出出來了。勤勞的農民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詩迫使人們不得不帶著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誰製造了這人間的悲劇」這一問題。
詩人把這一切放在幕後,讓讀者去尋找,去思索。要把這兩方綜合起來,那就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勞動替富者生產了驚人作品(奇蹟),然而,勞動替勞動者生產了赤貧。
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替勞動者生產了洞窟。勞動生產了美,但是給勞動者生產了畸形。」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個春種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習見,眾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難於像詩人那樣去聯絡社會、階級而思考一些問題。詩人卻想到了,他從「四海無閒田」的大豐收景象裡看到「農夫猶餓死」的殘酷現實。這一點撥就異常驚人醒目,自然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詩人在闡明上述的內容時,不是空洞抽象地敘說和議論,而是採用鮮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對比來揭露問題和說明道理,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這首詩的前三句,從總體意義來說都是採用了鮮明的形象概括了農民在廣大田野裡春種秋收等繁重勞動的辛苦。這些辛苦並換來了大量的糧食,該說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後一句卻凌空一轉,來了個「農夫猶餓死」的事實。
這樣,前後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比,引發讀者從對比中去思考問題,得出結論,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觀點告訴讀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12樓:人生如夢
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3樓:奶思很nice呀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其一的古詩
14樓:匿名使用者
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
15樓:匿名使用者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16樓:繁華似錦
白話文釋義: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17樓:武全
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
18樓:匿名使用者
唐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純手打,求採納。
19樓:匿名使用者
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這首詩具體的描繪了當代農夫的生活樣子,告訴我們要勤儉持家不能浪費糧食。
20樓:匿名使用者
春種一粒粟,秋牧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21樓:匿名使用者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田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憫農》(其一)[唐]李伸
22樓: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3樓:匿名使用者
憫農其一李紳農夫,我有兒子空嗯呢
24樓:咪雅知道
位粉絲《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其一原文如下: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白話文釋義: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
而組詩第二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25樓:小憨狐狸
天天吃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阿迪達斯
「春種一粒粟」的全詩是什麼?
26樓:一罐芝士兒
《憫農》
賞析: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第一、二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無閒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閒置著。
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而展現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誰知結句卻是「農夫猶餓死」。
這真是觸目驚心!乙個「猶」字,發人深思。
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民於死地呢?「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27樓:迷茫的興哥
「春種一粒粟」的全詩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釋義:春天中下一粒粟公尺種子,秋天就有大豐收。
出自:《古風二首》——李紳
賞析:第一首詩一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讚美了農民的勞動。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的生動景象。
「引滿」是為了更有力的「發」,這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沉痛。「農夫猶餓死」,它不僅使前後的內容連貫起來了,也把問題突出出來了。勤勞的農民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
詩迫使人們不得不帶著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誰製造了這人間的悲劇」這一問題。詩人把這一切放在幕後,讓讀者去尋找,去思索。要把這兩方綜合起來,那就正如馬克思所說的:
「勞動替富者生產了驚人作品(奇蹟),然而,勞動替勞動者生產了赤貧。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替勞動者生產了洞窟。勞動生產了美,但是給勞動者生產了畸形。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個春種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習見,眾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難於像詩人那樣去聯絡社會、階級而思考一些問題。詩人卻想到了,他從「四海無閒田」的大豐收景象裡看到「農夫猶餓死」的殘酷現實。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漢族,字公垂,亳州譙(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人,生於烏程縣(今浙江省湖州市),中書令李敬玄曾孫。青年時曾在潤州無錫(今屬江蘇)惠山寺讀書。
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
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炙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
《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憫農其一的古詩的意思,憫農古詩的意思
米迦勒之舞 憫農其一古詩的意思是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憫農二首 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 慘...
憫農其一裡的要是什麼意思,憫農其一的意思是什麼?
憫農其一 裡沒有要字。憫農其一 作者 李紳 朝代 唐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白話釋義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寫作背景 唐代詩人李紳的詩作品。本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
《憫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的意思
小魚服裝品鑑官 出處 憫農二首 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憫農二首 其二 唐代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譯文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擴充套件資料 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