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你學會了怎樣待人接物

時間 2022-12-22 04:55:05

1樓:匿名使用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一次看到就把它定為我的座右銘了!很樸實,無需豪言壯語。

我的理解是孔子勸誡世人,不要把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強加到別人身上。欲,並非慾望。

總結下來,也很簡單--自己的事自己做。

2樓:網友

不要把自己不喜歡做的,強加給別人,要顧及別人的感受。

3樓:匿名使用者

不要把自己的慾望強加在別人身上。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你怎樣看待這一觀點

4樓:手機使用者

自己不願的事,也不要強求別人。這是恕道,即將心比心,寬以待人。這是從消極、被動一面說的。

但僅有這個是不夠的,所以孔子還說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是說,想要自己得到成全,也要成全別人。這是從積極、主動一面說的。

5樓:手機使用者

社會上每個人的生活地位、條件、理想、願望、愛憎等都是千差外別的,所以說你不喜歡的不等於別人也不喜歡多你沒用的多別人也許有用。

6樓:月下季節

答:我這樣看待:這句話在階級矛盾尖銳的時期是可能做到的。人與人之間多些寬容,少些計較,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多為他人著想,是可以做到的,這還能促進團結,使社會安定。

7樓:彌珹

這點是與人相處的基本啊,是對對方的尊重。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處世之道。你怎樣看待這一點

8樓:普通人小靳的生活

這不會又是課本上出的噁心題了吧!

用孟子的一句話最能說明問題 仁義是最大的利益!已所不欲 勿施於人 也是大家共同想要的!

停頓有誤 我靠~光在字面的整 不去好好研究核心思想!教育部 哎。

我想孔子也只是想叫別人聽明白他說啥就好了~還能去想什麼停不停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對此,你是怎樣看待的?

9樓:郭夢珠羅衣

自己不希望他人對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種言行對待他人。就好比你不喜歡別人對你指手畫腳,頤指氣使,別人肯定也抱有這樣的想法。

10樓:網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簡單地說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國民間常說的推心置腹、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是乙個意思,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

人是最能體貼自己、原諒自己的。自己不願為之事,何苦為難別人?善待別人,也就是善待自己;寬容別人,也就是寬容自己;尊重別人,也會受到別人的尊重。

我們每乙個人,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周圍的人。就比如我,這些天工作比較忙,事情也多,心情時好時壞。

我總是告誡自己要好好調整心態,千萬不要氣餒。在工作或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觀點來自別人,自己在心裡是不能接受的,也無法說服任何人接受,於是就產生牴觸心理,於是就影響到自己的心情。仔細想想,如果換位思考一下,站在別人的立場來想這件事,或許很容易互相理解。

雖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這也不失為我今後努力的目標。

11樓:糾正歷史錯誤

只是說形式上的標準。懂看《論語》的人就知,孔子從來不是說思想上的,只是說形式上的:仲弓問仁。

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邦無怨,在家無怨。」見大賓與承大祭說的是指禮節形式方面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是你「當官的出來講禮節,下民就對你恭敬,如果你行不了的,就不要要求別人去行,這樣無論在**,都沒人說你的不是」而不是說思想上的,現在的人或後來的儒家化身的儒教把這當成一種思想,你想要的,別人就也是想要的嗎?你不想要的,難道就沒人想要的?

如此那是硬是要別人的思想與自己的一樣,實行禁錮,那是一直來的錯誤。

什麼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急!!!

12樓:匿名使用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要將自己所不想要的強加給別人。

儒家所倡導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是(用論語十則中的句子)

13樓:匿名使用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意思是對自己不好的事情,不要加壓給別人。

14樓:卡卡龍

論語十則中揭示儒家所倡導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與人!。

15樓:蘇小鳳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6樓:手機使用者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17樓:大兒童薔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8樓:匿名使用者

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都對。

19樓:匿名使用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的啦!

20樓:手機使用者

己所不欲,勿施與人。

o(∩_o不會錯。

21樓:遠去的歷史

有朋至遠方來不亦樂乎。

如何理解孔子所說的「恕」?這種待人接物的態度對我們日常處事有什麼啟示?

22樓:乘桴浮海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恕,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認為可以「終生行之」。

又: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

「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曾子認為「忠恕」是孔子一以貫之的道。

同時,這種恕道,在另一處也被描述成「能近取譬」,即以自己作比,換位思考,推己及人,體諒他人的心理感受。正因為如此,才能實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這種恕道,其基礎就是「仁」,仁者愛人,故可站在對方角度,設身處地為別人想,這裡是一種博愛精神。

孔子的恕道在孟子那裡被進一步發揮為「推恩」,推恩就是把善心擴充到他人身上去,孟子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同樣基於對他人的仁愛,沒有對他人的仁愛,推恩就無法實現。孟子認為推恩極其重要,他說:「故推恩,足以保四海」。

同時,如果將這種恕進一步擴充,則不但可以推己及人,也可以推人及物,即孟子所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不但要愛他人,也要愛人以外的「物」,比如動物。

而且,既然恕要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求換位思考,那麼其中就突出了自我省察的重要。只有通過深入的自我省察,才能體會到自己和他人真實的心理感受,知道自己欲什麼、不欲什麼,該欲什麼,該不欲什麼,也才能真正的換位思考,推己及人。這種自我省察,被孔子表達為「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躬就是反躬自己、反省自己。

清代學者戴震發揮此義說:「凡有所施於人,反躬而靜思之:『人以此施於我,能受之乎?

』」,並認為只有通過反躬省察才能求得「理」。反躬,用現在的話可以理解為自我檢討、自我批評,這種態度對我們無疑有著巨大的益處。

23樓:匿名使用者

1、「恕」字的理解:恕者,如心也,將心比心也。與現代人所謂「換位思考」、「同理心」相通也。

2、「恕」字對我們日常待人接物的啟示:(1)從消積面來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要以惡意、惡言、惡行對待他人;(2)從積極面來說: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以發自真誠心的美好言行與人相處。

怎麼理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是怎樣理解的 談談你的你的見解

出自 論語 意思為自己不喜歡的言行,就不要以那種言行對待他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不要強加在他人的身上。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怎麼理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 論語 意思為自己不喜歡的言行,就不要以那種言行對待他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不要強加在他人的身上。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意思,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什麼意思

a羅網天下 釋義 自己不願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給別人。出處 先秦 佚名 論語十則 原文子貢問曰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註釋一言 一個字。行 奉行。其恕乎 其 大概,也許。恕 用自己的心來推想別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欲 喜歡,想。想要 做的事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意思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什麼意思

出自 論語 意思為自己不喜歡的言行,就不要以那種言行對待他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不要強加在他人的身上。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自己不幹也不要勉強別人。自己都不願意做的事就不要勉強他人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 論語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