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月愛你
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發展的儒家學說。根據王守仁一生中的經歷,其受到道家的影響明顯多於佛家,但其終究不離儒學本質,王守仁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對程頤朱熹通過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為事理無窮無盡,格之則未免煩累,故提倡「致良知」,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與行的關係上,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
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陽明學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學說之一,後傳於日本,對日本及東亞都有較大影響。
2樓:迪
他的心學,是中華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為之驕傲的財富,他吹響了人性解放的號角,引領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傳千古,近代的康有為、孫中山等人都從其中受益匪淺。
3樓:一大食寶常微
陽明思想的價值在於他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解決了宋儒留下的『萬物一體』和『變化氣質』的問題…良知既是人心又是天理,能把心與物、知與行統一起來,泯合朱子偏於外、陸子偏於內的片面性,解決宋儒遺留下來的問題。②陽明以不世出之天姿,演暢此愚夫愚婦與知與能的真理,其自身之道德、功業、文章均已冠絕當代,卓立千古,而所至又汲汲以聚徒講學為性命,若飢渴之不能一刻耐,故其學風淹被之廣,漸漬之深,在宋明學者中,乃莫與倫比。
4樓:磨料車隊
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他自幼聰慧,但在仕途上並不順利,他因直言敢諫觸怒劉謹,被貶謫到貴州龍場。而龍場成為王陽明一生的轉折點,在這裡他潛心研究,從而使自己的思想有了新的領悟,他認識到:
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在劉瑾**後,王陽明公升任南京刑部主事,在平定江西盜賊,平定寧王叛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23年,王陽明在紹興創立了陽明書院,開始講學,他開創了致良知的求理方式,認為理無須外尋,理在人心,要求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探尋內心之理,同時強調知行合一,提倡躬行實踐。
王陽明創立的陽明心學打破了朱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式,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將理學推向乙個新高峰。
5樓:珠璣不再添
王陽明曾有一首詩來闡發自己的理論: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噁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孫中山曾高度評價王陽明,稱「日本的舊文明皆由中國傳入,五十年前維新諸豪傑,沉醉於中國哲學大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一說」,可見王陽明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他是明代的賢哲。
6樓:影子
余秋雨曾評價他說:「中國歷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兩方面都臻於極致的卻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陽明的出現 ,才能讓奇蹟真正產生…王陽明一直被人們詬病的哲學在我看來是中華民族智慧型發展史上的一大成就,能夠有資格給予批評的人其實並不太多。」
7樓:曉淡
陽明宣揚『知行合一』,強調躬行實踐的重要,更提出「致良知」學說,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提倡獨立思考具有深刻的意義。
8樓:村級模子
記得當年明月說過,學哲學的必須滿足幾個條件…我一瞅,乙個都滿足不了,就不**了,畢竟沒資格啊。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說道說道的~如果明末的將領能學到陽明先生的一點皮毛,那些諸如張獻忠李自成等義軍領袖早就被咔嚓了,哪還有無數次的投降反叛…唉…
9樓:難得糊塗
所有的聖人,只有王守仁做到了立功,立言,,立德!
為什麼說王守仁的心學是明朝滅亡的思想因素之一?
10樓:lh科教小百科
王守仁反對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變的戒律,反對盲目地服從封建的倫理道德,而強調個人的能動性。
陽明心學是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學說之一。陽明心學不是唯心之學,也不僅僅是心理之學,而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既強調道法自然,又主張天人合一,更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等一系列哲學思想之集大成,通過心即理、知行合。
一、致良知等核心概念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統。
一、主體與客體的統一和內聖與外王的統一。站在今天新的歷史方位上,傳承發揚陽明心學,有著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11樓:汲樂成
朝代更替,猶如花開花落。
12樓:來自虎丘山聰明伶俐的彗星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明朝大哲學家王守仁的思想為什麼在現在的中國沒有很大的傳播度
13樓:多情俏公子
在中國主要是他的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不相容,所以傳播部廣。人家的思想在其他地方還是很吃香的,還有什麼陽明國際文化節什麼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枱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15樓:最近做夢見鬼
馬克思主義是唯物主義。王陽明的心學是唯心的,而且主張性開放。你覺得可能傳播廣泛麼?
16樓:匿名使用者
王陽明的主張課本上說是唯心主義,其實他的主張知行合一是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這才是王陽明思想的核心。
17樓:網友
他並不是唯心的,因為王守仁要求的最重要的就是「知行合一」。
18樓:丿青衣
和目前的奉行的唯物主義相悖,但是在其他的國家卻有很大的傳傳播度。
19樓:那只喵誒
王守仁的思想核心是心學,即像由心生,想法決定事情的結果。於當下主流的馬列主義唯物論相悖。
所以。
20樓:網友
他的思想是唯心的,不符合馬列主義的主流,與唯物相悖。
像心外無物明顯就是唯心的。
21樓:匿名使用者
和當朝主流意識不符合。
但是在日本、台灣 王先師的知名度可是大大的。
22樓:網友
主要是他的思想多為口傳身授,典籍沒有。
23樓:網友
在國內不行,但在日本卻很受歡迎。
明朝王守仁的偉大之處?
24樓:匿名使用者
王守仁(1472-1529),漢族,浙江餘姚人。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故又稱王陽明。中國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
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廟東廡第58位。
王守仁故居(20張)他以諸葛亮自喻,決心要作一番事業。此後刻苦學習,學業大進。騎、射、兵法,日趨精通。
正德十二年(2023年),江西南部以及江西、福建、廣東交界的山區爆發民變。山民自建軍隊,方圓近千里。地方**無可奈何,遂上奏明廷。
兵部舉薦時任右僉都御史的王守仁巡撫江西,鎮壓民變。
正德十三年(2023年)正月,王守仁平定池仲容(池大鬢)部,奏請設立和平縣,並興修縣學。三月,守仁抵達江西蒞任。他迅速調集三省兵力,鎮壓了信豐等地的起義。
七月,王守仁念戰爭破壞巨大,上奏請求朝廷允准招安。明廷遂委以地方軍政大權,准其便宜行事。十月,王守仁率兵攻破實力最強的江西崇義縣左溪藍天鳳、謝誌山軍寨,並會師於左溪。
王守仁並親自前往勸降。十一月,王守仁遣使招安,並攻破藍天鳳部。就是在這烽火連天的兩年裡,他掌握了一樣神秘的工具——知行合一。
王守仁一生最大的軍事功績,是平定南昌的寧王朱宸濠之亂。
政治主張:1.明賞罰:主張明「賞罰」以提高統治效力,行德治禮教以預防「犯罪」。
2.量情法:強調執法要「情法交申」,區別對待他反對「貪功妄殺,玉石不分」。
3.重綱紀:求重視「綱紀」,整肅執法之吏,杜絕「法外之誅」他認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思想成就:王守仁是我國宋明時期主觀唯心主義集大成者。
廣泛影響。參見陽明學。
日本近代的著名軍事家東鄉平八郎,曾為王陽明學說所折服,特意佩一方印章,上面篆刻「一生俯首拜陽明」。
由於明末的朱舜水遠渡日本,把陽明學傳到了日本,現在日本的水戶市,還存有朱舜水的雕像。
陽明學在日本,直接成為了日本在明治維新中,傳統思想抵制全盤西化的基礎,所以現在的日本,傳統保留得比中國好很多。
蔣介石在日本期間,看到電車上很多日本人都在看王陽明的《傳習錄》,看一會,閉目沉思一會。他大為震驚,於是開始閱讀《傳習錄》,並崇拜王陽明。
25樓:三顏二拍
古之集大成者,前只一人(孔夫子),後無來者。心學,致良知,知行合一,後世影響深遠。陶行知先生就是因為看到「知行合一」改名行知。
台灣的陽明山,原名草山,因為蔣中正對陽明(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故又稱王陽明)的仰慕而改名陽明山。日本近代的著名軍事家東鄉平八郎,也為王陽明學說所折服,平日佩一方印章,上面篆刻「一生俯首拜陽明」。
此公聖賢,亦復多言!
26樓:匿名使用者
以己之力,平定寧王叛亂。
為什麼王守仁(王陽明)的心學在中國不被重視,反而在
27樓:廣睿聰
因為陽明心學是主觀唯心主義,與執政黨所信仰的唯物主義背道而馳,所以肯定不可能被重視。
28樓:資深玩機
是誰告訴你陽明先生的心學在中國不被重視的?!
可能在三十年前確實不受重視,但那時國學整個就不受重視。現在心學在中國早已成了顯學,無數人在學習,出版了無數的書。怎麼可以說不受重視呢?
其實現在的問題反而是太重視了,以至於冒出了無數的江湖**,盜用心學之名欺世盜名,瘋狂割韭菜。
29樓:山海樹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吧。
春秋時期,有哪些著名的思想家,中國古代思想家有哪些?
中國消防救援 1 孔子 儒家思想仁,克己復禮,甯所不欲勿施與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2 孟子 儒家思想性本善,仁政,水能載舟亦能覆舟。3 荀子 儒家思想性惡論。4 商鞅 法家家想依法治國。5 老子 道家思想小國寡民,無為而治。6 莊子 道家思想清淨無慾。7 墨子 墨家思想非攻,兼愛,尚賢。8 兵家,...
朱熹哲學思想與王守仁的哲學思想的不同
朱子和王陽明先生,是宋明理學大師,對中華文化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我們互相學習。朱子認為宇宙之中一理而已,故認為自然之天理 理一分殊是理之自然如此 而陽明先生認為心即理。吾心之良知即天理 朱子認為 天理既渾然 須知天理只是仁義禮智之總名,仁義禮智便是天理之件數 而陽明先生則認為 夫禮也者,天理也,天命...
到2023年為止中國還有活著的著名思想家
李澤厚,中國最有原創性的思想者,既熟知西學,又與本土資源 精神有內在聯絡。十數本著作數十個概念,幾乎可以自成系統,囊括人一生所要面對的問題 如何認識 如何審美 如何安身立命。李澤厚祖上姓王,李 為賜姓,高祖父曾是江南水師提督,在 清史稿 有傳。畢業於湖南第一師範,後考上北大哲學系,但自然科學成績卻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