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初夏的塵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
指的是人對世俗、對物質的留戀程度;心,指的是人對佛理禪義的領悟,人應該對世俗物質無所執著,才有可能深刻領悟佛。
2樓:雨靖
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心對於所接觸的境界都不起見聞覺知--無所住,但是這個心卻有外於六塵的分別性--生其心。也就是楞嚴經: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
然而要更仔細的說明是: 此真心不是能對外境乃至內定境有了知、覺知的意識覺知心。
更不是修成動中定力時,能於六塵清楚分明卻淨念相繼的意識定心。因為這都是意識相應境界,不離所接觸了知的境界,以及能接觸了知的意識覺知心,不離能所故。
此乃妄心境界,不論境界有多勝妙,不論能入定多久,清明多久,都是意識相應境界,非是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3樓:情感導師老王頭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去祈求結果,但要有認真去做的心。 放在俗世簡單來說:
就是你只管按你的本意去做,不要去擔心做出來的結果。 這樣就沒有困憂了。指的是人對世俗、對復物質的留戀程制度;心,指的是人對佛理禪義的領悟,人應該對世俗物質無所執著,才有可能深刻領悟佛。
4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明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剛經第十篇,意思是說:做事不要去祈求結果,但要有認真去做的心。
放在俗世簡單來說:就是你只管按你的本意去做,不要去擔心做出來的結果。 這樣就沒有困憂了。
5樓:在崇武古城跑步的大雁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說你本身是好的,但是最後卻生得其他的心思。
6樓:匿名使用者
應沒有任何執著的心 內心不再任何事物上停留。
7樓:西雨
個人理解,打個比方就是說你有乙個家,出門或遠行總掛念自己的家,如果沒有住所便處處是家,反倒無掛礙,得自在。
8樓:木覽公尺草
這個禪語說破了就沒意思了,最好是參悟。
先要參悟出,生其心的「生」到底是誰在生?
再要參悟參悟出,生其心的「心」到底是個什麼心?
還要參悟出,這個無所住的「住」到底是誰在住?
一天不喝水就渴了,是誰在渴。喝了水就不渴了,是誰不渴了。這裡適用於「以無所住而生其心」嗎?
所以還要參悟,以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禪語的觀點適用在**,它的適用範圍是什麼?
離開了心,我們的生活在**?我們如何生活?
9樓:匿名使用者
不執著,包括這句話。
10樓:荒誕不經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剛經》。關鍵是「住」和「心」二字,住,指的是人對世俗、對物質的留戀程度;心,指的是人對佛理禪義的領悟。人應該對世俗物質無所執著,才有可能深刻領悟佛。
又稱無住心、非心。與般若心經中「空即是色」義同。意即不論處於何境,此心皆能無所執著,而自然生起。
心若有所執著,猶如生根不動,則無法有效掌握一切。故不論於何處,心都不可存有絲毫執著,才能隨時任運自在,而如實體悟真理。我國禪宗六祖惠能未得法前,五祖弘忍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得傳衣缽。
(六祖壇經行由品)
應無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實相境界。既悟實相無相,一無所得,還有什麼我執、煩惱、生死、無明可住?
若執著無住,又落於偏空。何以故?當知真空不空。
雲何不空?空寂靈知,起用自見。用雲何起?
依般若智而生其心,即是起用。云何生心?即生吾人本具之妙明真心,就是生悲願無盡之菩薩心、菩提心、慈悲心、平等心、利他無我心。
如是等心,皆是無所住而生之心。便是真心、清淨心,亦即是佛心。而眾生所生之心,乃貪心、我執心、貢高心、差別心,乃至八萬四千煩惱心。
如是等心,皆是有所住而生之心,便是妄心、業識心,亦即是眾生心。所以者何?因眾生處處著相,相多故心亦多,心多即不能清淨,心不清淨,即不能悟得實相真心。
故學佛人欲悟實相真心,即要放下一切,則一切不住,真心自見,即是道心。道從心生,心由道見。講到究竟,這乙個道字,也不可說。
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路絕。此理微妙,初學人不易領悟。佛要人領悟實相無相,離念即是真心,故說「應無所住」。
佛又要人領悟起用之妙,故又方便說「而生其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二句,看來似覺矛盾,其實就是如是。
11樓:網友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大菩薩應當發清淨心,不要對外境的色法生心,分別「這是白色、紅色」「那是長方形、三角形」,因為這些全部屬於執著。同樣,對聲香味觸法生心也是執著,理當一併斷除,要無所住而生其心,遠離一切所緣和能緣。
「應無所住]是講空性方面,萬法沒有能緣所緣,跟虛空無有差別,故應對其斷除實執;「而生其心」是講空性的同時顯現不滅,智慧型可以在空性中產生。
心的本體雖然是空性,但智慧型的妙用不滅,這就是究竟實相。
12樓:學田地獅子吼
讓時間停下腳步歇歇吧?可以嗎?
13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看過太陽嗎?看太陽時,明白白掛在天上。閉上眼時,眼前還有個綠太陽。
這句話就是要你莫把這個綠太陽當作真實。
14樓:青山碧水間
2樓的朋友說的挺好的了。
這句話跟六祖的不思善不思惡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其實也是乙個意思。
15樓:萬有理論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人心總會有思想的,當乙個事物出現在眼前時,人會因為這個事物而「動心」,也就是心中會有思考有關這個事物的心理活動。
一般人會忍不住地加入自己的看法見解,包括自己的好噁,那麼人所認識的東西就不是客觀的那個事物,而是你心裡的那個事物了;但是有的人就不會新增「多餘」的東西,乙個客觀事物是什麼樣,他在心裡所想的那個事物就是什麼樣,這個就好比取鏡自照,自己長什麼樣,鏡中人就是什麼樣。
另外,更重要的就是,當這個事物從你面前消失時,你心中也不會對它有絲毫留戀,它來了就如實觀照,它走了心內也空。
正是:「雁過寒潭,雁去潭不留影」;「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池本無痕」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什麼意思?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究竟是什麼意思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啥意思
16樓:峰高羊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指的是人對世俗、對物質的留戀程度;心,指的是人對佛理禪義的領悟,人應該對世俗物質無所執著,才有可能深刻領悟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剛經》。
《金剛經》是早期大乘佛教經典,屬於《大般若經》的第九會,是宣說般若空義的代表作之一。中國依鳩摩羅什譯本為流行本,一般所說的《金剛經》都指羅什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科判則依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分法。《金剛經》古來依無著和世親的論釋為中心被理解,爾後由三論、天台、華嚴、法相、禪、真言等各宗的觀點加以理解和發展。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什麼意思?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什麼意思?
因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什麼意思,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什麼意思
因無所住,即無果之因的虛念與妄想,也就是在三千維度屬性間跳動的形上學屬性,在哲學思想中必然地會存在著改變屬性維度的休止符。而生其心這句即意指有果之因的因果關係,也就是安放 心 的 居所 並以此建立乙個完整的因果關係,即客觀環境是塑造 心 的必然性的 居所 所以才有 讓風來塑造 的完美結局。應無所住,...
理一心不亂就遵守了無所住而生其心麼?無所住生心是真如中生心嗎
不知道自己理一心不亂,就是應緣接物,無所住生心。一落真如處,不是無所住生心。無所住的時候那個心。是的。淨空法師 善導大師給我們講的,念佛的人最後一念你看他用的是什麼心,如果用的是真心,真心他這一念是理念,理念的功德不得了,理念跟自性圓滿相應,就有那麼高成就。我們回頭想一想,六祖壇經 裡面所說的,惠能...
心無所念,亦無所持什麼意思,“心無所念,亦無所持”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 心中沒有念想 也就沒有什麼可以支援自己的了。一 何名無念?六祖壇經 般若品 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 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