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教)中無住是什麼意思,佛法裡“無住生心”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10-14 21:33:40

1樓:莫文靈雲南

無住(佛教解釋)

佛教語。實相之異名。謂法無自性,無自性,故無所住著,隨緣而起,故云無住。故無住者萬有之本也。佛教稱“無住”為萬有之本。

淺釋無住,為實相的別名,大乘經典皆以此為主旨。一切法(有為法,無為法,不可說法)本來沒有自性,自性為空,所以沒有所住,一切法皆是因緣相合而生(道家所說的五行相生與此同義而異名)。並且無住為一切法的根本,是般若實相。

無住,不僅解釋了萬法皆自性空,同時,又是對治各種妄心的萬能智慧藥,在修行中,應時刻體會、用心觀察、與無住相應,則可與勇猛精進。

維摩經觀眾生品曰:‘從無住本立一切法。’

同注曰:‘什曰:法無自性,緣感而起。當其未起,莫知所寄。莫知所寄,故無所住。無所住故,則非有無。非有無而為有無之本。’

起信論義記上曰:‘夫真心廖廓。(中略)非生非滅,四相之所不遷,無去無來,三際莫之能易。

但以無住為性,隨派分岐。逐迷悟而升沈,任因緣而起滅。’宗鏡錄八曰:

‘文殊師利雲:從無住本立一切法。睿公釋雲:

無住即實相異名,實相即性空異名。’

唐張說《雜詩》之四:“悟滅心非盡,求虛見後生。應將無住法,修到不成名。” 唐 謝勮 《遊爛柯山》詩:“惟將無住理,轉與信人說。月影清江中,可觀不可得。”

唐代高僧保唐寺無住禪師

人物生平

1、保唐無住

無住(713-774年)唐代高僧。俗姓李,法名無住。鳳翔郿縣(治所在今陝西眉縣)人。

他是無相禪師的**。在禪宗的法統上,具有智詵和慧能二系的雙重性,是十大禪派別之一的牽頭人。因住持成都保唐寺,故稱”保唐無住“。

無住的傳法年代,從永泰二年(766)九月受請住持保唐寺,到大曆九年(774)六月圓寂,總共八年時間,幾乎全在唐代宗大曆(766-779年)年間,故無住禪師被稱為“大曆保唐寺無住”。

2、朔方從軍

唐代塞北重鎮靈州(又稱朔方、靈武,治今寧夏吳忠市),佛教盛行, 有龍興寺、廣福寺、念定院等佛教寺廟以及靈州賀蘭山白草穀道場, 不少僧侶曾駐錫此地。《歷代法寶記》 記載,

無住禪師在開元二十一年(733年)二十歲時,代父從軍,駐於朔方(即靈州,今寧夏吳忠市)。他膂力過人,武藝高強,當時唐玄宗派信安王李禕為朔方節度大使,見他有勇有謀,便委任他做朔方節度使“衛前遊弈先峰官”,即巡邏隊長之類的武官。

3、出家為僧

但無住不為名利所累,卻有出家的志向,天寶年間(741-755),先到太原參拜自在和尚。並依之削髮披衣。天寶八年(749)受具足戒,然後在五臺山清涼寺學習。

天寶九年(750),至西京(即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安國寺、崇聖寺往來掛單。

“天寶十載(751年),從西京卻至北靈州, 居賀蘭山二年。”由此可見,早在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6年),

靈州以及賀蘭山白草谷,就已成為不少佛教僧侶修行的道場。

4、無相**

無住在靈州見到劍南金和上無相禪師的俗家**曹瑰,得聞無相禪師大名,有意入四川跟他學習未果。到了至德二年(757)十月。無住從靈州出發,南行至鳳翔,入住太白山(在陝西眉縣附近)。

一年後,經南涼州(今陝西省略陽一帶,南下即是四川廣元),乾元二年(759)正月到“成都府淨泉(眾)寺”,見到無相大師。當夜,隨眾受緣(受緣是無相禪師教授**的法門,與慧能大師授無相戒類似),經日三夜。後聞金和尚“緣何不入山去,久住何益”之句,默然往四川西北茂州(治所在今四川茂汶縣)的天蒼山(又名白崖山,屬岷山山脈)坐禪修行。

5、保唐宗師

無相禪師對他默然修持的態度極為欣賞,並傳信衣等物,表示承認他為嗣法**。後來無相圓寂,無住受地方**宰相、劍南節度使酷好佛圖道的杜鴻漸(709-769)以及西西川節度使崔寧(712-783)之請,而住持大曆保唐寺,大弘“無念”禪法,接引群機,後人稱其流派為保唐宗師。大曆九年(774),無住圓寂,世壽六十一歲。

無住禪師作為保唐禪宗的創立者,其禪學淵源在南北之間融會,既主張“無念”的南宗頓悟禪法,又致力於“息心滅妄”的北派禪學,“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在南北爭鋒時獨樹一幟,成為唐代十大禪系之一。

保唐宗興也匆匆,衰也匆匆,對其禪學思想進行研究,借古以鑑今,為今日中國佛教的發展起著歷史的龜鑑作用。(20150511bsl)

無住(713-774)唐代高僧。無相禪師**。因住持成都保唐寺,故稱”保唐無住“。在禪宗的法統上,具有智詵和慧能二系的雙重性,是十大禪派別之一的牽頭人。

2樓:青竹遺風

無住是無所住的意思。法無自性,無自性故無所住著,隨緣而生。

佛法裡“無住生心”是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佛法裡“無住生心”可解釋為:對現前六塵境界心不住著,過而不留,不受汙染,叫“無住”;妄既不住,湛寂靈明之民,自然顯露,叫“生心”。“無住”即真空,“生心”即妙有。

比如濟公和尚,他生活最簡樸,不管別人怎麼嘲笑他,從不往心裡去,吃、穿、親戚、朋友,什麼都沒有,什麼都無所謂,心裡沒有任何執意地追求,碰見什麼就隨緣分。就是這種沒有執意地追求任何事物的心態。

4樓:t深深海底行

心有八個識:眼耳鼻舌身意六識,以及末那識、阿賴耶識(如來藏)。其中,前七識皆是生滅,故名為“妄心”。

第八識永無生滅,故名為“真心”。前七識皆由第八識真心出生,一切萬法皆由此真心出生。故說: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前六識,需要六根觸六塵才能出生。比如,眼根觸色塵而生出眼識心。第七識通過意識心,分分秒秒攀援萬法,執取萬法,處處做主。

因此,七識妄心皆有所住。乃至“一念不生”時,貌似無所住,而總有念頭再起,再執取萬法的時候。

唯有真心,如如不動,永不觸六塵,何況能有執取?何況能住於萬法?

因此,永無所住者,唯有第八識真心。此心又名:心、如、真心、真如、如來、法身、涅盤、自性、如來藏、諸法實相、本來面目........此永無所住之心,即是佛法第一義諦。

此真心,含藏一切法種,含藏無始劫以來所集善不善業種。法種流注,即生出萬法。這種流注,是剎那剎那不斷不息的(除非無餘涅盤)。

《深解密經》:“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阿陀那識,即是阿賴耶識;凡,是指未得解脫法的凡夫;愚,是指雖證解脫道,卻未證真心的二乘人;阿賴耶識,本具無我性,永不自知有我。

雖然他才是一切眾生本具的“真我”“唯我”。卻完全沒有取捨厭樂等“我性”)

如上,“無住生心”這一句的正理,是說:“永無所住的真心,分分秒秒出生一切妄心”。這是在說真心的大用(六祖雲:“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誤會者往往解說為:“你要不執著一切法,一切都無所住;但是,卻又不是木石瓦礫,而是有分別性。這樣做,就能證得真心。這個'離念靈知心',就是真心。”

這種說法,看上去很高深,乃至需要打坐入定等法才能感知。其實卻不知所云,自相矛盾,毫無理路可言。本質是落在意識心上,與佛之教導迥然不同。

學人若受籠罩,難免錯路,斷卻法身慧命,永劫難尋個入處。正是為了辯破這一類毀壞佛法的邪見,末學不得不在此嘮叨饒舌。若是救得一二學人,是為末學之願。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5樓:續善緣

心不執著一切萬物,而生清淨心.世間的一切皆是生生滅滅,變幻莫測的虛相,看破了,放下了.心則清淨則自在,空了你執著的心,空了煩惱.破除心相.

6樓:匿名使用者

末學淺陋,不知道怎麼回答,樓主有興趣可以請搜尋“無住生心集”。

7樓:青山碧水間

自性何來?自性何往?生即不生、從何而住?

所謂無住生心,本質不過是見性明心——不思善不思惡,哪個是你本來面目?思善思惡時,不善不惡的是誰?

是無住生心,非無住生心,名無住生心。

8樓:腳大的人

生心,講的是由於因緣具備,我們的想法就生出來了。

無住,講的是雖然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想法,但這個想法也是依因緣而生的,離開了因緣並沒有什麼固定不變的想法。

所以,我們既要做事,又要保持對所做的事有一份覺察力。

9樓:魂飛煙蔑的愛

意思是沒人住你的心裡!

呵呵...我也是瞎蒙的..

10樓:阿彌陀佛谷立瑞

真我是空,一切本空!空是圓滿是真智慧!空能生萬法!萬法皆歸於真空!我本來自於空,最後也歸於空,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都是歸於空,而得解脫

佛學(教)中五種法身是什麼意思

11樓:阿樓愛吃肉

佛教中五種法身分別是法性生身、功德法身、變化法身、虛空法身、實相法身。五種法身具體的含義如下:

1、法性生身的含義:法性生身謂此法性,體本圓常,該通萬有,如來之身,由此出生,故名法性生身。

2、功德法身的含義:功德法身謂如來以萬行功德為因,而成法身之果,故名功德法身。

3、變化法身的含義:變化法身謂如來法身,無感不形,無機不應,如千江月,隨水現影,影雖有殊,月本是一,故名變化法身。

4、虛空法身的含義:虛空法身謂如來法身,融通三際,包括大千,一性圓明,諸塵不染,故名虛空法身。

5、實相法身的含義:實相法身謂如來法身,離諸虛妄,會極真如,不生不滅,故名實相法身。

12樓:莫文靈雲南

佛學(教)中五種法身是什麼意思?:

【五種法身】

(名數)有四種(一)菩薩瓔珞經所說。一如如智法身,證如如之理之實智也。二功德法身,十力四無畏等一切之功德也。

三自法身,地上菩薩應現之應身也。天台謂之為勝應身,法相謂為報身中之他受用身。四變化法身,臺家所謂劣應身,法相家所謂變化身也。

五虛空法身,如虛空離諸相之如如理也。此中如如智法身與功德法身為報身,報德分智慧與功德之二者。又自法身與變化法身為應身,應德分地上地前之勝劣也。

虛空法身即法身。總名之為法身者,以皆為法身之德相故也。(二)密教所立。

於上之四種法身加法界身為五種。法界身者,六**界也。分別聖位經偈曰:

‘自性及受用,變化並等流。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並法界身故,成三十七也。

’又禮懺經於自性身之外立法界身,依此等證文而知四身之外有法界身。見五輪九字明祕釋。(三)華嚴宗所立。

一法性生身,其言生者,如來之身由法性出生,故名法性身。二功德法身,推其目,則為如來萬德所成之身,故名功德法身。三變化法身,就其應言之,則有感無不形,有機無不應,故名變化法身。

四實相法身,言其妙,則無相無為,故名實相法身。五虛空法身,稱其大,則彌滿虛空,包括萬有,故名虛空法身。見華嚴大疏鈔四。

(四)小乘所立。五分法身也。見五分法身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佛學中的無明什麼意思,佛法中說的無明是什麼意思?

荒誕不經 無明是指不知意識心之虛幻,執為實不壞我,故令阿賴耶識起行支,依於末那之執我而執名色,遂至輪轉生死。大乘佛法把無明分成兩個部分 一念無明,無始無明。1 一念無明包括四種 見 欲 色 有 四種住地煩惱。見一處住地 是指不明白五蘊空的實相,而執著於顛倒見 以世間的顛倒知見來看世間一切法,以及揣摩...

佛學(教)中有漏業是什麼意思,佛學(教)中賴耶三相是什麼意思

以下兩句供參考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為魔業 四稱法行者 性淨之理,目之為法。此理眾相斯空,無染無著,無此無彼。經曰 法無眾生,離眾生垢故 法無有我,離我垢故 智者若能信解此理,應當稱法而行。法體無慳,身命財行檀舍施,心無吝惜,脫解三空,不倚不著,但為去垢,稱化眾生而不取相。此為自行,復能利他,亦能...

佛法中的破四見是什麼意思,佛學中的 四相,四見,十法界,什麼意思?

在棲鳳湖吃湯圓的高飛燕草 一 異 常 非常等之義總有四句,一切之妄計,必墮於其一,名為四見。智度論七曰 復有四種見,世間常,世間無常,世間亦常亦無常,世間亦非常亦非無常。我及世間有邊無邊亦如是。又華嚴經疏三,謂外道之所見,不出四見 一 計一,數論師,計因中有果,以因果不異之故名為計一。二 計異,勝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