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
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這一段有些問題,但很出名。值得記誦!
簡述司馬遷《報任安書》的特點
2樓:匿名使用者
簡述司馬遷《報任安書》的特點:《報任安書》見識深遠,辭氣沉雄,情懷慷慨,言論起剴切,是激切感人的至情之作。其中敘事、議論、抒情,志氣盤桓,交融一體。
信中司馬遷的崇高的人生信念和為《史記》獻身的精神,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和教育價值。
擴充套件資料。鑑賞。
報任安書》本篇選自《漢書·司馬遷傳》。當時司馬遷因李陵事件受宮刑,出獄以後,任中書令的任安曾寫信給他,要他「慎於接物,推賢進士」。司馬遷滿懷悲憤地寫了這封回信,其表層意思在於說明自己「身殘處穢」,不能像任安所希望的那樣「推賢進士」;其深層目的,則是將自己的滿腔憤懣與一片無可訴說之心,向行將就死的朋友盡情傾訴。
在信中,他訴說了自己不能薦舉天下豪俊的苦衷,敘述了李陵事件的始末,遭受宮刑的原由,受刑屈辱的過程,對漢朝是非不分、忠奸不辨、嚴刑峻法、苛暴寡恩等,表示了極大的憤慨。繼而剖析了自己隱忍苟活,創作《史記》,以求「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巨集偉抱負。
報任安書》一文可謂涵蓋了司馬遷一生的悲劇。司馬遷之悲,首先在於自己身陷李陵事件,拳拳之忠不獲明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終受奇恥大辱。
此外,司馬遷一向鄙視爭利之人,忻慕奔義之士,以為「禍莫僭於欲利」。然而當他身被極刑之際,卻「欲利」以求自贖,此何嘗不是太史公之悲?司馬遷渴望知己,憧憬為知己獻身的壯舉,然世俗之人皆以市道相交、以權勢相合,故自己身陷囹圄而交遊莫救,左右親近不為一言,此何嘗不是太史公之悲?
人海茫茫,然其浩渺心事竟無人可訴說,此何嘗不是太史公之悲?
儘管悲慨若此,文中也依然激盪著太史公滿腔的豪氣。他深明死並不難,難的是死得其所,古代生前富貴而死後聲名磨滅的人不可勝數,只有那些卓越、傑出的人物才為後世傳頌。太史公要像後者一樣,通過編撰《史記》來讓自己的整個精神生命貫注、凝固為一種超越時空的藝術形式。
時至今日,不可一世的漢武帝只剩下「西風殘照,漢家陵闕」,而太史公的《史記》,則光芒萬丈,流芳百世。
3樓:帳號已登出
1、寫作背景:
報任安書》是司馬遷任中書令時寫給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見於《漢書·司馬遷傳》及《文選》卷四十一。任安,字少卿,西漢滎陽人。年輕時比較貧困,後來做了大將軍衛青的舍人,由於衛青的薦舉,當了郎中,後遷為益州刺史。
徵和二年(西元前91年)朝中發生巫蠱之亂,江充乘機誣陷戾太子(劉據),戾太子發兵誅殺江充等,與丞相(劉屈髦)軍大戰於長安,當時任安擔任北軍使者護軍(監理京城禁衛軍北軍的官),亂中接受戾太子要他發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動。戾太子事件平定後,漢武帝認為任安「坐觀成敗」,「懷詐,有不忠之心」,論罪腰斬。任安入獄後曾寫信給司馬遷,希望他「盡推賢進士之義」,搭救自己。
直到任安臨刑前,司馬遷才寫了這封著名的回信。在這封信中,司馬遷以無比憤激的心情,敘述自己蒙受的恥辱,傾吐他內心的痛苦和不滿,說明自己「隱忍苟活」的原因,表達「就極刑而無慍色」、堅持完成《史記》的決心,同時也反映了他的文學觀和生死觀。所以,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記》和司馬遷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
2、主要內容。
第1段,先說明任安來信的內容,再就答覆遲表示歉意。「推賢進士」是任安要求作者「說情」的婉轉說法,「僕非敢如此也」是本段的核心,由此引出自陳己志。
第2段,主要申述自己遭受極辱而不自殺的原因。可分為二層。
第1層,從「僕之先」至「素所自樹立使然也」。先說祖先的職務不為天子所重,且為世俗所輕,再說自己假如不選擇受腐刑,而是「伏法受誅」,在周圍人眼裡,自己是罪有應得,並不能顯示出自己有什麼氣節。
第2層,從「人固有一死」至「殆為此也」。「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承上(死得有沒有價值)啟下(辱與不辱的區別)。然後列舉不辱、受辱的不同等次,說明自己受到了極辱。
接著用比喻、對比來說明人的志氣在困辱的境地中會逐漸衰微的,再舉王侯將相受辱後不能自殺的例子,用來反覆說明「士節」不可。
司馬遷寫史記的故事,司馬遷寫史記的故事簡短的
中國歷史文化名人中每集講述一位中華歷史文化名人的故事,涵蓋哲學 科技 文學 軍事 政治 藝術 醫學等領域。通過國畫風格的動漫表現手法,生動再現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形象,講述每位名人的成長經歷和主要貢獻。司馬遷寫史記的故事 中國歷史文化名人中每集講述一位中華歷史文化名人的故事,涵蓋哲學 科技 文學 軍事 ...
史記的寫作背景,司馬遷寫史記的寫作背景,簡單一些
加爾基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 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太初元年 前104年 司馬遷開始了 太史公書 即後來被稱為 史記 的史書創作。但是,事出意外,天漢三年 前98年 李陵戰敗投降匈奴,司馬遷因向漢武帝辯護事情原委而 入獄,並處以宮刑,在形體和精神上給了他巨大的創...
為什么司馬遷寫的《史記》比談遷寫的《國榷》出名
之所以司馬遷寫的 史記 比談遷寫的 國榷 出名,歸納幾點,具體如下 一 史記 與 國榷 所記述的內容不同,史記 是歷史上第一本紀傳體史書。1 史記 全書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 八書 十二本紀 三十世家 七十列傳,共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記載了上起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 約西元前3000年 下至漢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