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意思是?

時間 2025-01-24 20:15:22

1樓:北海數碼站

名句·出處】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胡瑗《松滋縣學記》)

原文·語境】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材,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職教化者在師儒,弘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

胡瑗《松滋縣學記》節選。

釋義·點評】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是宋代胡瑗先生在《松滋縣學記》裡談到學校教育重要性時的著名觀點。意思是:能夠使國家繁榮穩定的在人才,而能夠培育成國家人才的在教化。

同時他指出,從事教化職業的是老師,而教化的基礎是學校的教育。

運用示例——

李明《培訓要講精準化》: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幹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幹,培訓是培養好乾部的重要手段。

廖永安《促進法學教育供需平衡》: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高等法學教育作為法治人才培養的主要承擔者,能否滿足國家和社會對法治人才的需求,是檢驗其成功與否的基本依據。

梁田庚《最大限度激勵各類人才建功立業》: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要利用各類學校培養人才,從幼兒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各個環節抓起。

耿化敏《「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過程中,我們黨始終把知識分子工作視作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一貫重視人才問題對於執政興國的重要作用。

張新峰《人才工作須抓在「點」上》: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工作關係國家發展,關乎民族未來,具有全域性性和戰略性。

2樓:滄月楚歌

只知道是宋**學家寫的!找不到具體出自那本書!樓主請看:

理學先驅和抗倭名將。

胡瑗是宋**學的先驅,又是名播海內外的教育家;邱_是明朝中後期與戚繼光同時的一位抗倭名將。

胡瑗(西元993-1053年),字翼之,泰州如皋人。因祖籍陝西安定堡,一生從事教育,對我國封建教育有過很大影響,世稱「安定先生」。

他的父親胡訥,任過寧海軍節度推官,離任後因「家貧」舉家遷居如皋南門外胡家莊。胡瑗便誕生於該地,後移居城內嚴家灣。

胡瑗受父親的影響很深,立志成為一代聖賢。20歲時他遊學於泰山,10年間沒有回過家鄉,每得家書,只要看到信封上有「平安」兩字,就隨手投擲山澗,以免撩起鄉思,不能靜心苦讀。後與同窗孫復、石介成為一代宗師,並稱「宋初三先生」。

但以胡瑗所授學生最盛,教育方法最為完備,形成「沈潛、篤實、醇厚、和易」的學風,成為宋**學的先驅。

西元1034年,他在蘇州講學,受到社會的好評。次年,蘇州郡學建立,知事范仲淹禮聘他任教。他以「使誠明者達,昏愚者勵,而頑傲者革」為宗旨,倡明教化,獎掖英才。

由是蘇州郡學名揚海內,被各地奉為楷模。

西元1042年湖州知事滕宗諒聘請他為州學教授,遠道來學者常有幾百人。他不為傳統教育程式所囿,大膽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主張用「明體達用之學」教授學生,要求學生「窮經以博古,治事以通今」。

為此,他依照學生願和才能,實行分科教學,創設「經義」和「治事」二齋,開我國教育分科教學之先河,造就了不少人才。

胡瑗的教育思想引起了宋王朝的重視。1044年朝廷令各州縣興學,並在京城建立太學,派專員去湖州「取先生之法,以為太學法,至今著為令」。1052年,他被調進京師擔任光祿寺丞、國子臨直講,並主持太學。

這時的胡瑗已飲譽天下,各地的學子云集京師。他因材施教,把學生「依類分別群居,進行講習」,有的專攻經學,有的研習軍事,有的喜愛文學,有的重視節操義氣……培養了不少有用人才。而當時吏部錄用的**,有近半數出於胡氏門下。

西元1059年胡瑗在杭州病故,葬於烏程何山之原。他一生著作等身,計有《尚書全解》28卷、《春秋要義》20卷,共14種;現存僅有《周易口義》和《皇_新樂圖記》等。

3樓:帖學岺汝棋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本者在學校。242·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職教化之任者在師儒,巨集教化而致之琺定粹剮誄溉達稅憚粳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

宋史·胡瑗傳》)

譯文]使天下得到治理的在於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在於教化,擔任教化任務的在於教師,弘揚教化的任務使百姓受到教育的是各郡邑的官吏,施行教化的基礎是各地的學校。

4樓:oo言寺

能夠使社會穩定和諧的因素在於人才,而培養人才的關鍵在於因才施教!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的翻譯是?

5樓:匿名使用者

要治理好天下需要人才。而人才的產生需要教育。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本在學校」請給這句話加標點符號並解釋.

6樓:剛玥銀念之

致天下並亂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本者在學校。242·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職教化之任者在師儒,巨集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學絕爛檔校。 (宋史·胡瑗傳》) 譯文]使天下得到治理的在於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在於教化,擔任教化任務的在於教師,弘揚教化的任務使百姓受到教育的是各郡邑的官吏,施歷核行教化的基礎是各地的學校。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本在學校」請給這句話加標點符號並解釋。

7樓:野運旺仲綾

致天下告哪差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本者在學校。242·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職教化之任者在師儒,巨集緩告教化而致之琺定粹剮誄溉達稅憚粳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

宋史·胡瑗傳》)

譯文]使天下得襪皮到治理的在於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在於教化,擔任教化任務的在於教師,弘揚教化的任務使百姓受到教育的是各郡邑的官吏,施行教化的基礎是各地的學校。

8樓:鐸玉枝邶月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襪皮教化,教化之本者在學校。242·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緩告,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職教化之任者在師儒,巨集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

宋史·胡瑗傳》)

譯文]使天下得到治理的在於人告哪差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在於教化,擔任教化任務的在於教師,弘揚教化的任務使百姓受到教育的是各郡邑的官吏,施行教化的基礎是各地的學校。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出自何處

譯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做,那麼困難的事情也容易了 如果不做,那麼容易的事情也困難了。人們做學問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學習,那麼困難的也容易了 不學習,那麼容易的也困難了。四川的邊境上有兩個和尚,其中的乙個貧窮,其中的乙個富有。窮和尚對富和尚說 我想去南海,怎麼樣?富和尚說 您...

“騙人者人恆騙之,不妄語人恆信之。”是什麼意思

字面意思是 起心欺騙別人的人,別人總會認為他在欺騙別人,從來不打妄語說假話的人,人們永遠都相信他。這也是因果使然,必然的。人是相互感應的,不想騙別人別人也就不會騙你,只要是真誠心,就會感化他人,同理真心不打妄語不騙別人,感化來了別人的信任,莊嚴了自己。這兩句話就是再說這個道理。加涅的學習分類 暴走少...

請客喝酒致一人死亡,組織者應負什麼責任

聞不倒 根據 民法通則 侵權責任法 等法律規定,多數情況下應由發生人身損害的飲酒人自負損失。但如果發生以下情況,則共同飲酒人也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四種勸酒情形要承擔法律責任 和人一起喝酒中,如果飲酒出事,有四種情況勸酒者需承擔法律責任 1 強迫性勸酒,比如用 不喝不夠朋友 等語言刺激對方喝酒,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