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到了佛寺廟裡,會有一種壓抑感和恐懼嗎

時間 2022-04-26 18:05:07

1樓:自省

恰恰相反,我到寺廟裡有一種到家的感覺,非常親切、溫馨。

2樓:愛笑的善善哈

非常喜歡佛教寺院的磁場。很喜歡去拜佛

為什麼個人感覺佛教有種恐怖的感覺? 特別是進寺廟和看見佛像或者聽他們的**,就產生恐懼感

3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人類對於不熟悉的,充滿神秘的事物往往會產生一種恐懼的心理。特別是神鬼文化之類更甚。

第二:周圍太多人對於佛教的態度往往會影響到你。甚至改變你本來對世界的看法。因此本身就會產生一種懷疑與恐懼心理。

在此多口問一句,你怕鬼嗎?怕鬼了,就證明你是屬於上面第乙個情況。

如果都不屬於上述情況的話,那就不能用現世所謂「科學的方法」去論辯了。接下來是屬於附體一類的說法了。

4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本來就是以恐嚇世人為營生。如果不恐嚇世人它哪來的香火錢?你看看道教有恐嚇世人嗎?

5樓:以號登出

那真的是佛教的寺院嗎?一般來說除了四天王現的是有點生氣的樣子 之外 其他的佛像都是慈眉善目的

還有 你確定那是所謂的恐懼感嗎

6樓:億億雨茫飛

佛像,是兩千五百多年前,佛與眾聖的原型。

雖是泥塑,但你可以想象當時法會上佛與眾聖的場景、形象。

至於所產生的恐怖的感覺,我個人理解,無盡世過去,已經不敢面對太多東西!太多東西!

泥塑的佛像,雖然無法還原出來佛的三十二相的威儀,但是就算這樣,面對明顯「真正的自己」的形象,難免近鄉而怯,或自慚形穢也好。或者寺廟裡聖者的形象,神靈環伺而自己罪業深重也好。

是為『恐怖』。

以上,是為我的一點意見

7樓:臻燠

看來你與佛真的有緣。這個所謂的恐懼感覺其實應該是極度敬畏的表現,你因為以前未遇到值得敬畏之事,故無此感;遇到涉佛之事則敬畏之心頓生,致有此感。

有敬畏之心,方能真正地信受奉行,君為大信士,可喜可賀!

8樓:匿名使用者

心平靜下來就好了,宗教場合往往製造神秘感。所以有時人會害怕。沒關係

9樓:西土瓦新疆

任何宗教場所都會有這樣的肅穆感,很容易使人感到不適,尤其是易受心理暗示的人.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朋友的小故事: 朋友和你一樣 也害怕進寺廟聽佛經 聽到之後感覺也和你一就是說世界上的有情眾生只有6種,他們是「天道- 人間道- 阿修羅道- 畜生

11樓:勝樂多傑

這是你身上有冤親債主 是他們害怕 了 是你的業障

12樓:匿名使用者

哎,對上帝來說,它只不過一坨泥巴而已。沒什麼恐怖的。是你心裡作怪

13樓:一盞香茗

您與佛有累世淵源,雖有恐懼,也是宿世的緣分。建議念誦楞嚴咒,心經。

14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是,記得小時候去少林寺,看到裡面有些猙獰的人像。直接嚇哭了。

15樓:

因為它們是魔鬼 來信耶穌吧 信耶穌得永生

16樓:故國淳風

因為他在喚起你往昔前世的記憶

為什麼我看見寺廟,道觀以及教堂都會有一種恐懼感

17樓:法藏

這是心理作用!,,因為你把寺院與鬼神聯絡在一起了!

要知道:自古,寺院,是傳教,教育,教學的場所,,佛菩薩是聖者,是老師!

什麼是教堂,,就是教育,傳道的學堂!

18樓:七點旅行

心若光明 何懼之有

為什麼我每次進寺廟都感覺到有壓迫感,呼吸感覺有點難受。

19樓:來自神農源主動的海獅

我覺得,你有這樣的感覺其實是挺正常的,也很容易理解。首先,寺廟等類似這些宗教場所,本身就會給你一定的震懾感,這和寺廟的整體建築、現場的氣氛以及周邊的香客給你帶來的綜合感覺有直接的關係。其次,同時也會因為你的內心對上述震懾力產生了心理反射而產生了敬畏感,從而導致你在生理層面感覺到了呼吸以及心跳等等的難受和不暢。

這個也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再次,我想你可能是乙個心理相對比較敏感的人,這類人比較容易受到周邊環境和氣氛的影響,並且會迅速地在自身生理上反應出來。所以,我個人覺得你不必太過於糾結這個問題。

當你再次去到類似的場合,我建議你可以放鬆心情,敞開心扉。如果你保持一顆謙卑和純潔的心,寺廟反而會是乙個可以讓你安靜下來的地方,是讓你六根清淨之所。所以只要敬畏但不必害怕。

20樓:修學的人

走進寺廟裡面發現有壓迫感,那是因為雕像太大了,給你足夠的威懾力,你才會有壓迫感,這就是神像大的原因,這也沒什麼,你不進去就好了吧。

21樓:月壇

因為寺廟就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他比較莊重,而且特別給人一種是從上往下壓的氣場。

2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寺廟都很高大,有很多的菩薩,建築物也很高大威武,這對你產生了心理作用,慢慢適應就好了

23樓:阿凱生活百事通

說明在你的世界裡,你的罪孽可能比較深重。嗯,趕緊向佛祖跪拜,祈求佛祖的原諒。

24樓:無敵旋風

我覺得這完全是你的心裡作用,如果覺得不舒服可以不去,何必讓自己難受呢!在說心中有佛心誠則靈,一心向善就可以了!

25樓:我叫施高洋

因為寺廟裡面全是香菸的味道。

26樓:張雲鵬

那是因為你身上的罪孽感太重了。現在開始誦經祈福啊!

27樓:

可能那種氛圍確實比較嚴肅。

每次一進入寺廟裡,就感覺很壓抑。

28樓:霖然飄乎

民間有些佛像,的確不是最莊嚴

(在我簡介中推薦資料的八十八佛部分,那些畫像你可以看一下)佛教徒拜佛,是不會注重佛像本身的

淨空法師開示

供佛像有兩個意思,第一是「報恩」。一切眾生與我們都有恩,恩德最大的無過於老師佛菩薩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接受佛菩薩教誨,這才是真正覺悟,成就我們的法身慧命,所以供養佛菩薩是紀念老師,感恩不忘。第二個意思最重要,「見賢思齊」。

佛是凡夫修成的,供養他的形象提醒我向他學習,也要成佛。要學佛的存心立願,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樣樣向佛學習。

建議您,先來了解佛教,了解佛法,再回過頭去看這些佛像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對佛教有興趣,可看我簡介中我推薦的佛教資料。

p.s.

聖嚴法師開示

一般人怕鬼,怕的是鬼靈眾生,但以佛法而言,心裡的鬼反而比較可怕。心裡的鬼其實就是內心的煩惱、妄念,以及不符合人的標準的起心動念、舉手投足和出言談話;因此,活在世間應該要從鬼的偏差點回到人的立場,要求自己是人,不要被人說:「你這個人心中有鬼!

」必須回到人間來,絕對不要還沒死就變成鬼。因此,當人導正偏差性格,並用人的立場看待所有人、幫助眾生,就是一種修行.

29樓:匿名使用者

正信的佛教

事實上,佛教的本質,並沒有正信和迷信的分別,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內容,到處都是一樣。佛教是從大覺的佛陀——釋迦世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來,那是充滿了智慧型、充滿了仁慈、充滿了光明、清涼、安慰的一種言教,根據這種言教的信仰而建立的教團形態,便是佛教。

所謂正信,就是正確的信仰、正當的信誓、正軌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賴。正信的內容,應具備三個主要的條件:第一,必須有永久性的;第二,必須要普遍性的;第三,必須是必然性的。

換乙個方式來說,便是過去一向如此,現在到處如此,未來必將如此。

凡是對於一種道理或一樁事物的信仰或信賴,如果經不起這三個條件的考驗,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乙個宗教的教理,禁不起時代的考驗,通不過環境的疏導,開不出新興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

但也無可諱言的,正信的佛教在大乘教的流行地區,尤其是在中國,一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數的士君子所專有,至於民間的正信,始終未能普及,一般的民眾,始終都在儒釋道三教混雜信仰的觀念中生活,比如對於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鬼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產物。

佛教如何適應民間信仰的要求?

所謂民間信仰,是跟民俗相關的宗教行為,也是原始型態的宗教現象,自從人類文化開始以來,即已普遍地發生在各個民族之間。那是為了紓解心中的困擾、家庭和社會的糾紛、自然環境的折磨,在一時間無法以人的體能、智慧型所能解決的情況下,唯有訴求於神明的指引、援助、救濟、保佑,利用求籤、問卜、降靈、牽亡、扶鸞、牲供、許願等方法,以達到與鬼神溝通的目的。佛教不主張類似的行為。

民間信仰是諸神雜糅的,宋以後即有儒、釋、道三教並收,神、仙、佛、菩薩不分之勢。清末民初以來,更有增加耶、回二教所謂五教同源的民間宗教,通過靈媒、術士、鸞壇、乩童,以及靈籤、筊杯等的人員和道具,請到自稱為是某神、某仙、某聖、某賢、某菩薩、某古佛的無名鬼神,來為祈願的民眾決疑指點,以滿足他們的需要。所不同的,佛教是以理性疏導,修善積福、懺悔誦經,來達到祈求的目的。

此在一神教的信仰者卻是以唯一的神,作為祈求的物件。民間信仰也將各宗教的教主等,當作諸神崇拜。所不同的是各大宗教,均有其教主、教史、教理、教儀、教團的傳承;民間信仰則是多神崇拜。

所以,正統的佛教寺院不應設定籤筒、鸞壇、筊杯,也不供奉各種地方色彩的諸神偶像,以免染上了民間信仰的色彩,而被誤為多神的崇拜就是佛教,佛教就是民間信仰的流類。

佛教如何因應社會大眾,對民間信仰需求的滿足?此應著重對於信仰諸佛菩薩功能的提倡,或者對於某些常用經咒效驗的闡揚,比如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的靈驗,是無微不至、無遠弗屆、無時不應的。觀世音菩薩稱為廣大靈感、救苦救難、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稱為無上醫王,又名無量壽及無量光。

這些佛菩薩,能夠使人有求必應,求長壽得長壽,求智慧型得智慧型。釋迦牟尼佛是盧舍那佛 的千百億化身之一,他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人天的導師、長夜的明燈、苦海的慈航;一切諸佛,均能於一切時一切處,接受到任一眾生的呼救,具備救濟眾生的一切功能。所有的諸大菩薩也都具足六種神通,隨時、隨處、隨類攝化,普應一切眾生的合理祈求。

那麼人人只要選定一佛,或一菩薩,或一特定的法門和經咒,就可輕而易舉地達到民間信仰所有要求的目的,何況尚能更進一步,由民間信仰的宗教層次,進入自利利他、解脫自在的境界。

佛教內的密教有種種不同目的及不同層次的修煉法,中國的天台宗乃至華嚴宗,也編有各種禮懺儀軌及修證儀軌,依之修持各經所宣示的法門,此已不同於民間信仰的多神崇拜;唯追溯佛法的源頭,並無多樣化的儀軌可求。佛說無量法門,而其任何一法,只要專心修持,就能成為一切法的總持,所以《楞嚴經》有二十五種圓通法門,任一法門就等於一切法門,具足一切法門的功用。《維摩經》更加開示出不二法門,否則,容易和民間信仰混淆,與多神信仰合流,而予人以神佛不分的印象。

再深一層說,作為乙個佛教徒,如果為了滿足不同的願望,而經常變換修行的方法和崇拜的物件,便會失去中心的目標。正信的佛教徒,信仰三寶是為學佛、修法,是學佛的慈悲與智慧型,以佛法的正確指導,修行專一的法門,以達成持戒、修定、發慧等一貫的目標。只要不離三寶的原則,日復一日地,以看佛書、做佛事、持戒、布施、禮誦、懺悔等為日課,縱然不求現實利益,現實的利益也會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自然成就。

摘自-聖嚴法師

30樓:匿名使用者

我同學告訴我,她每次跟我去天主教堂,心裡就會很平安,她自己說如果在這裡都找不到平安,那**還能找到?

我每次去教堂,內心都是喜樂平安的,絕不會害怕、恐懼、壓抑……

天主是愛,在愛內一切都是美好的,因為人的靈魂原本是美好的,本能地對美好有著嚮往。而這只能在天主內尋獲,因為我們由天主而來。

我有一種想死的感覺,為什麼突然會有一種很想死的感覺

力思衲 趕緊制止自己 不然太虧了!要知道每個人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 總會經歷點什麼 也只有這樣才能長大。其實我現在也壓力挺大 也曾想過結束生命會不會好過一點 但我有好多不甘與不捨也覺得這樣不值!後來我想明白了 無論我們遇到什麼都不可以輕生 要告訴自己這只是一個風浪 會過去的 也要相信自己 只要努力了...

為什麼會有這麼一種感覺,我為什麼是這樣一種感覺?

吉他小菜 這種感覺並不病態,1 先說生活中的朋友,你有這種感覺說明你有情,不管同性或異性,兩個人相處久了都會有感情2 ,雖然不見面但常聊天,多少也是有些感情的,忽然消失,對這一方覺得突然很正常,而對消失的一方,可能發生了什麼事情,可能覺得聊天無法再進行下去。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網上聊得很投機的,忽然...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你們怎麼理解

松玉蘭酒庚 喜歡乙個人,並不一定要和他在一起,雖然有人唱說 不在乎天成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 但是並不所有人都會快樂。喜歡乙個人,最重要的是讓他快樂,因為他的喜怒哀樂都會牽動你的心情。有一首歌就這樣唱 原來暗戀也很快樂,至少不會毫無選擇 為何從不覺得感情的事多難負荷,不想占有就不會坎坷 不管你的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