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活動一:匯入,瞭解歷史上人們對晝夜變化的認識。
1、談話匯入:
2、知道是什麼原
因產生晝夜交替變化嗎?根據你的生活經驗猜想一下。
3、介紹歷史上人們對這個現象的認識過程。
(1)為什麼會出現晝夜交替的現象呢?關於這個問題,過去人們也非常想知道。歷史上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說法。介紹“地心說”和“日心說”。
(2)老師總結:晝夜的變化是地球、太陽的位置相互變化的結果,但是歷史上人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是有一個過程的。通過好多天文學家的努力,證實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陽才是地球、月亮等天體的中心,實際上地球本身自己也在運動。
活動二:**晝夜交替的原因。
1、我們知道了地球是圍繞太陽運轉,但是晝夜到底是怎樣形成的?讓我們先來共同研究幾個問題。
(1)我們每天看到的太陽,它什麼時候從哪方升起,何時又落向何方?分析這個現象,這說明了什麼?同學們可以藉助桌上的地球儀研究一下。(地球是自轉的,自西向東轉)
(2)我們看到太陽的變化,兩次變化一般間隔多長時間?討論研究一下,這個現象又說明了什麼?
(3)白天與黑夜交替的變化是伴隨什麼現象發生的?
學生討論、交流。老師總結。(地球自西向東運轉,自轉一週大約是24小時,晝夜現象伴隨太陽的東昇西落髮生。)
模擬實驗研究晝夜交替變化的原因。
師:我們已經知道晝夜現象是與太陽的東昇西落相伴發生的,太陽升起後,進入白天,太陽西落後,進入黑夜,也知道了地球能自轉,自轉一週是24小時,為了進一步搞清楚晝夜現象的成因,我們根據這個事實來做一模擬實驗。
老師介紹實驗材料:地球儀、手電筒(模擬太陽光)
學生分組活動,老師巡視。
交流活動成果。
老師總結:地球是一個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著太陽的那面是白晝,背對太陽的那面是黑夜。作為地球上的一點,當它面對太陽時,就是白天,當它背對太陽時,就是黑夜,因為地球不停地自轉,晝夜現象就會交替出現。
人類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2樓:匿名使用者
起初,人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便產生了"天圓地方"的說法.
後來著生產技術的發展,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和各種知識的積累,人們逐漸認識到,大地在大範圍內不可能是平坦的,而應該是彎曲呈弧形的.
再後來古希臘著名的科學家,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才第一次對大地是球形作出了論證.他觀察天象,從月食時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等現象中,推斷大地的形狀為球形.
15,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特別是1519-2023年,麥哲倫率領的一支船隊,環繞地球航行一週成功,這為大地是球形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明朝末年,西方傳教士利瑪竇,湯若望等來到我國,介紹了天文,地理,數學等科學知識,我國才出現"地球"這個譯名
隨著測量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人造地球衛星的利用,現在測得的地球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極半徑為6356千米,兩者相差為2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人們認識到地球是個近似圓形的球體。
3樓:xiaoqian小欠
人類對地球認識的全過程
人類認識地球的四個過程
4樓:飛鷹
1、天圓地方
2、古人們根據月球和太陽的形狀確定地球也是個球型體;
3、麥哲倫的首次航行確定了地球是一個球體;
4、人類發射出的衛星在太空拍照,確證了地球是一個球體。
5樓:執念已成狂
第一章第一節人類認識地球的4個過程
6樓:蔡永翔
四個階段:天圓地方——球體——橢球體——不規則球體。不知道對不對,還是:天圓地方
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
大地不是平的
麥哲倫環球航行,地球是圓的
人造地球衛星**,地球是球體
小班教案《認識數字7》認識數字7的教案
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 變化 引申而來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所教知識的內容,找出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看一看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把握了,哪些知識還沒有完全把握,確定需要跟學生補哪些知識漏洞,課始安排什麼溫習內容,新授選擇什麼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備學生的知識水平,只有這樣,我們...
分數的初步認識,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案
1.先通分 2.分母相同時,分子加或減,分母不變 3.能約分的要約分 銀樹飛雪 分數百科名片 分數單位 一個物體 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做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等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 1 數學術語 定義把整體 1 平均分成若干份...
複習比較大小並認識大於號小於號遊戲教案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 大於號小於號 目標 1 通過活動了解大於號小於號的意義。2 能過在數學活動中正確運用大於號小於號。3 體驗比賽所帶來的感受。準備 動動板,棋子,大於號 小於號 等號的卡片,不等式的題卡若干 重點 瞭解大於號小於號的意義。難點 區分大於號小於號,並能在數學活動中正確運用。過程 一 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