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新浪大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大意是人需要經常反省自己的言行,在生活中才能少犯錯誤,活得明白且有價值。
同樣,古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也曾經說過:“一種未經過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這些看似淺顯易懂的話,蘊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
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人忽略了 這些,乃至在人生的道路走向上迷失,離出發的路漸行漸遠。在《何為良好生活:行之於途而應於心》這本書中,陳嘉映圍繞“我究竟該怎樣生活”這個核心命題, 從倫理學的角度出發,針對現實中的各種現象**。
2樓:靜聽天際
《何為良好生活》是陳嘉映先生從事哲學工作三十多年來,在倫理學領域發表的第一部專著。“本書**倫理學中的幾個論題。讀過幾本書的人知道,天下的道理差不多早都被前人講過。
其中有些,我有自己的體會、思考,嘗試用當代中國普通讀者比較易懂的方式把這些道理重新講述;有些,前人好像講得不太對不太好,我嘗試講得更好些。也許沒做到——我一直對自己期望不高,更希望的倒是有幾個讀者能與作者一樣,感到誠實的思考實是人生一大樂事。”“我該怎樣生活”這個問題不只是人生道路之初的問題,而是貫穿人的一生的問題。
這個問題,主要不是選擇人生道路的問題,不是選對或選錯人生道路的問題,而是行路的問題——知道自己在走什麼路,知道這條路該怎麼走:我們是否貼切著自己的真實天性行路。在最初“選擇人生道路”的時候,沒誰一開始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瞭解周邊環境並預見環境的變化。
我們一開始不可能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這不在於我們還不夠聰明,而在於我們的本性在一開始不夠具體,本性有待在盤根錯節的實踐中向我們逐漸清晰地顯現。我們大概可以在這個意義上去理解歌德說他的浮士德是一系列越來 越純粹或純潔的努力。我把這個“純粹”或“純潔”理解為:
自身通透。我以為,這種自身通透是phronesis最核心的含義——洞明自己行在何處,渾然一體地洞明自己和自己所行之路,從而能貼切著自己的真實天性行路,把自己大致保持在天性所指的道路上。
“行之於途而應於心”如何理解?
3樓:沒豆腐飯和
行之於途的意思是做事情在於有途徑可以走
而應於心的意思是應該要出於本心
合起來的意思是做任何事情的途徑都應當出自自己的本心
4樓:匿名使用者
歷程閱歷你的人生,
你的人生之旅由你
去掌舵。
大學生如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大學生如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西老奶 首先,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形成良好的作息時間,形成良好的作息制度。以為有規律的生活能使大腦和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交替進行,天長地久,能在大腦皮層上形成動力定型,這對促進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利的。大學生應該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有的同學習慣晚上臥談,天馬行空地一談就死兩三個小時,結果第二天上課時候...
形容美好生活詩句,形容美好生活的詩句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美好生活 王維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王維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自落。王維 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
何為生活,何為幸福!幸福?何所謂幸福?
生是為了活,活是生的價值所在。幸福是能好好地活著,即有健康的身體 和和睦的家庭 融洽的親情和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和精神需求 不過度追求物質享受,有隨遇而安的適應心和與世無爭 淡然處之的平常心態,做到這樣的人生活就會覺得很幸福。有些人能吃頓飽飯就覺得很幸福了,有些人覺得全家其樂融融才是幸福,個人所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