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是四句

時間 2021-10-15 00:02:14

1樓:匿名使用者

直譯:太陽和月亮的執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賞析:詩人其豐富的想象,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星漢的巨集偉氣魄和博大胸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日月的執行好像出沒***的懷抱之中,燦爛的銀河群星好像包孕***的母腹之內。請看,這就是大海的氣魄,大海的胸懷。

真是太壯觀、太奇偉了。

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在豐富的聯想中表現出作者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巨集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1、出處:

《觀滄海》兩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譯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那蒼茫的海。海水多麼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樹木和百草叢生,十分繁茂,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湧著巨大的海浪。

太陽和月亮的執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我很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志向。

3、賞析:

曹操這首《觀滄海》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

這首詩不僅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詩人自己。

詩人不滿足於對海洋做形似的摹擬,而是通過形象,力求表現海洋那種孕大含深、動盪不安的性格。海,本來是沒有生命的,然而在詩人筆下卻具有了性格。這樣才更真實、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此詩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觀滄海》的高潮放在詩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卻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結合、寓情於景。

因為它含蓄,所以更有啟發性,更能激發我們的想像,更耐人尋味。

4、創作背景:

《觀滄海》寄託了詩人很深的感慨,透過它我們可以看到詩人自己的胸懷。曹操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

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巨集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匯到詩歌裡,藉著大海的形象表現出來。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2樓:傾城低調不奢華

經天的日月,似乎是從海中升起,又降落於海中;橫貫長空的銀河(星漢),似乎是頭尾都垂在海上,連整個宇宙,似乎是都在這大海的吞吐包容之中了。

原文: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聳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155.2.24.-220.1.15),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

《觀滄海》是後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門行》的第一章。《步出夏門行》,又名《隴西行》,屬漢樂府中《相如歌·瑟調曲》。

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淒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湧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

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頭二句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粗線條。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生意盎然之感。

後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絡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託現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濛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執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

詩人在這裡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誇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巨集偉氣象,大有“五嶽起方寸”的勢態。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

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巨集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海》這類作品。

3樓:超級単子

《觀滄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的意思是:

太陽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銀河、太陽和月亮燦爛,好像出自大海里。(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出處:漢.曹操的《觀滄海》

原文: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白話譯文:

向東進發登上碣石山,得以觀賞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濤激盪,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周圍是蔥蘢的樹木,豐茂的花草,蕭瑟的風聲傳來了,草木動搖,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嘯,似要將宇宙吞沒。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銀河裡的燦爛群星,也像從大海的懷抱中湧現出來的。啊,慶幸得很,美好無比,讓我們盡情歌唱,暢抒心中的情懷。

賞析:

《觀滄海》是東漢末年詩人曹操創作的一首四言詩。這首詩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壯闊,更表達了詩人以景託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全詩語言質樸,想象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

作者介紹: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4樓:水錦弦

意思: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銀河裡的燦爛群星,也像從大海的懷抱中湧現出來的。

出處:曹操的《觀滄海》。

原文: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向東進發登上碣石山,得以觀賞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濤激盪,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

周圍是蔥蘢的樹木,豐茂的花草,蕭瑟的風聲傳來了,草木動搖,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嘯,似要將宇宙吞沒。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銀河裡的燦爛群星,也像從大海的懷抱中湧現出來的。啊,慶幸得很,美好無比,讓我們盡情歌唱,暢抒心中的情懷。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望採納,謝謝了!!

5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全詩的高潮,作者運用豐富奇特的想象,大膽的誇張,將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巨集大的意境。詩人以豐富的想象力寫出了觀海時的感受,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是詩人博大胸襟的象徵。

6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觀滄海的句子。句解:太陽和月亮的執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在浩淼的海洋中產生的。

此句是互文。此詩表達了詩人寬廣開闊的胸襟和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抒發詩人建功立業統一中原的遠大報負。

7樓:匿名使用者

日月星辰的執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韓琴 這句詩用了誇張手法,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濛渾融 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 月 星 漢 銀河 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執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裡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誇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巨集偉氣象,引發豪情萬丈。該句出自兩漢曹操所作的 觀滄海 其全詩原文如...

如何理解《杞人憂天》中「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這句話

maopao歲月 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 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裡活動,怎麼還擔心天回塌下來呢?那個人說 天果真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

說說你對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理解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 能幹的人選舉出來 給大家辦事 人人 講求誠信,崇尚和睦。所以人們不只是奉養自己的父母,撫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 老而無夫的人 幼年喪父的孩子 老而無子的人 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