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製造的質量危機,如何看待中國製造面臨的新挑戰和新機遇

時間 2022-09-03 02:15:05

1樓:匿名使用者

質量的危機其實就是人品的危機。我們不重視員工的人品、在生產產品的同時不重視育人、育心,中國製造的的質量危機是必然的結果。日本商品被世界認可,不是商品本身的魅力,是日本人的誠實被世界認可。

請參考[親歷日本企業管理]一書。

如何看待中國製造面臨的新挑戰和新機遇

2樓:華泰**_開戶

中國製造面臨的新困境與新挑戰

中國三十多年的工業化程序世人矚目,中國製造也登上了歷史舞台,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不過,正如其他工業化國家所經歷的發展歷程一樣,中國製造目前也面臨著比較優勢減弱、生產過剩和轉型公升級乏力等困境以及全球新工業革命浪潮的全新挑戰。

。中國製造「低成本優勢」逐步衰減

由於中國「人口紅利」高峰期將過,中國的勞動力供求關係進一步逆轉將帶來工資的進一步**。儘管勞動力成本在一些行業中佔據的比例相對較低,但快速收窄的工資差距使其成為乙個重要因素。根據我們的測算,以美元計算的中國工資預計每年將增長15%-20%,這將超過中國的生產率增速。

以中美兩國做對比,在考慮美國的生產率後,中國沿海地區與美國部分低成本州之間曾經巨大的勞動力成本差距,預計將縮減至目前水平的40%以下。

如果說,成本差距還只是中長期因素影響,那麼決定中美製造業競爭力的關鍵——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則是更直接的因素。

本世紀以來,以跨國公司為主導的要素和產業價值鏈縱向分工方式的形成和高度細分化,產業間分工、產業內分工和產品內分工並存,推動了新一輪產業在國家間的轉移。產業鏈縱向的高度分工化,即發達國家跨國公司佔據研發、品牌銷售渠道等高階環節,而把加工、組裝、製造等相對勞動密集度高的產業環節轉移到低成本的發展中國家。比如,作為北美後花園的「墨西哥」正在通過北美自貿區和自身的後發優勢成為美國新的產業基地。

毋庸置疑,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製造業佔全球比重上公升到19.8%,但製造業研發投入僅佔世界製造業研發投入的3%還低。且整體看,中國工業生產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還比較低,技術與知識密集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還較弱,工業勞動生產率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還較大,工業企業平均規模還較小,可持續發展能力還較差,許多傳統產業還存在著「貧困化」增長的現象。

比如,2023年到2023年,中國的年均gdp增速為9.9%,但經濟增長總量中2/3以上為資本積累的貢獻。如此大規模的投資帶來的卻是資本效率的下降。

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資本產出率為3.79,到了2023年至2023年已增加到4.25,再到2023年至2023年則上公升到4.

89,資本的擴大對生產率增長產生了「擠出」效應。

據測算,中國製造業勞動生產率、增加值率較低,只相當於美國的4.38%、德國的5.56%。

中國製造業在質量上與發達國家仍存在差距。從中間投入貢獻係數來看,發達國家1個單位價值的中間投入大致可以得到1個單位或更多的新創造價值,而中國只能得到0.56個單位的新創造價值,價值創造能力相差巨大。

反觀美國,金融危機以來,美國企業通過縮短工時壓縮用工投入,從而削減勞工成本,勞動生產率得以持續提高。資料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國非農業部門勞動力產出按年率計算環比增加4.2%,勞動生產率按年率計算環比上公升2.

9%,大大超出預期。

如何看待中國製造現象?

3樓:這台冰箱有點冷

我認為,我國**在提出創新產品,這個提法是正確的如果從發展的動力因素看,但是從真正走向製造強國,還是要修煉內功,猶如創新是打天下的,管理是保天下的;所以國外的產品設計、製造工藝、質量控制這些都已經完成了,他們競爭的是產品效能、營銷模式,所以我們可以創新一時,但是最終是被別人占有。從國際製造業競爭歷史上看,管理的競爭是根本,創新只是一時之快。所以我國製造業還要扎扎實實的從製造管理、製造工藝、製造質量、製造設計入手,提高管理和技術水平,才能結合我們的地緣優勢、時代給我們的機遇,實現真正的騰飛。

4樓:華牛有指點

這是個非常好的提問,有利於我國的實體經濟建設和發展。我就中國製造的發展背景、現狀、發展說說我的觀點。

中國製造的發展背景,有利於發現我們的優勢、機遇、缺陷,所以要說一說。西方發達國家的資本主義制度已經非常成熟,表現在過去我們說的剝削與被剝削的矛盾、和文明的發展,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市場競爭與人力成本、社會福利等已經成為利潤的主要障礙,使得普通的製造業產品,在沒有技術門檻的時候,市場競爭力主要來自**,這就導致普通產品,只好尋求更低廉的成本市場為其提供產品。另外象日本,他的製造業矛盾是,有訂單、沒有地方、沒有工人,所以他也看中了中國,在我國成為世界工廠的早期,許多磨具技術(製造業的基礎)就是從他們引入的。

所以我國的製造業發展背景的外部因素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在競爭的壓力下,尋求低成本的生產市場。而內部因素是,我國剛剛改革開放,相比東亞國家我國人民勤勞、智慧型 ,有一定的工業基礎,與非洲、西亞、南美相比,我國工業基礎、原材料、政治穩定性上有優勢,所以整體世界製造基地,無疑落在中國這片土地上。

我們的缺陷是,在改革開放之初,基本上工業的基礎和工業管理水平是民族資本主義的和蘇聯模式的底子,在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改革過程中,整體的市場秩序、管理水平都只有十幾年的水平,底子非常薄,所以我們只有人力成本的優勢,裝置折舊的優勢。

我國製造業的現狀,可以說是「立足未穩」;隨著近十幾年二十幾年的發展,國際上有了一定的認同,水平區域性有了發展,具體說就是成本低的優勢得到認可,區域性有些產品的質量得到世界的一般認可,從我們發展的底子看這就說明我們有進步,畢竟世界上已經認可中國是世界工廠了;但是差距是十分明顯的,製造工藝、製造質量、產品設計、材料水平、製造管理技術,差距十分巨大,畢竟發達國家發展了四五十年了,但是這種差距恰恰是我們的發展動力,畢竟他們(西方)已經走過了,我們有很具體的管理和技術目標,這些國家也都有現成的理論體系,也就是我們有老師,現在就看我們這些學生如何消化和吸收這些知識,把他們變成我們的生產力了。

我國製造業的發展,我認為,我國**在提出創新產品,這個提法是正確的如果從發展的動力因素看,但是從真正走向製造強國,還是要修煉內功,猶如創新是打天下的,管理是保天下的;所以國外的產品設計、製造工藝、質量控制這些都已經完成了,他們競爭的是產品效能、營銷模式,所以我們可以創新一時,但是最終是被別人占有。從國際製造業競爭歷史上看,管理的競爭是根本,創新只是一時之快。所以我國製造業還要扎扎實實的從製造管理、製造工藝、製造質量、製造設計入手,提高管理和技術水平,才能結合我們的地緣優勢、時代給我們的機遇,實現真正的騰飛。

希望可以幫到你。

如何看待中國出口產品的質量問題(**)

談一談中國製造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如何看待中國製造面臨的新挑戰和新機遇形式報告

如何看待中國開會現象,如何看待中國製造現象?

top1 沒有會議規劃 經常是領導想起來什麼事情,馬上組織開會,沒有會議的模式,會議的規範,會議的形式等等。top2 沒有時間管理 什麼樣的會議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如果超時了怎麼辦等等,沒有做詳細的規定。top3 沒有提前做好主體定位 會議開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開什麼內容領導現場定。top4 沒有主持...

如何看待中國的崛起,如何看待中國的崛起和中國威脅論

丹煦舜萍韻 中國一直就是一個巨人一直都在努力的站起來但是這個巨人的身上有很重的包袱。其實中國現在已經在飛快的發展中!我相信不遠的將來中國將是世界的主宰。祝福祖國早日繁榮富強! 洪悅欣 應該用客觀的態度看待中國的崛起。世界與中國應該加強溝通與交流,增進共識和合作。認識中國非常的不容易。她是一個多稜鏡,...

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

人生啟示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根本原因是什麼?專家說出實話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 胡錫進 能否在取得調整成果的同時讓經濟增速更高一些呢?老胡認為中國能夠並且應該努力去做到。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增長放緩 湯沉宰父友靈 你好抄 1 任何一國襲的經濟 都不可能 bai持續的高增長,中國也du不列外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