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數螞蟻
遞延所得稅負債產生於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因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在轉回期間將增加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和應交所得稅,導致企業經濟利益的流出,在其發生當期,構成企業應支付稅金的義務,應作為負債確認。
遞延所得稅資產產生於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不同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在估計未來期間能夠取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利用該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時,應當以很可能取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暫時性差異與遞延所得稅的對應關係:
資產的賬面價值>計稅基礎,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資產的賬面價值<計稅基礎,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負債的賬面價值>計稅基礎,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負債的賬面價值<計稅基礎,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遞延所得稅負債增加,所得稅費用增加。
處理為:借:所得稅費用。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遞延所得稅資產增加,所得稅費用減少。
處理為: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資產是資產,借方表示增加,貸方表示減少,增加時貸方對應的科目是所得稅費用,貸記所得稅費用屬於費用的減少,企業損失的減少;遞延所得稅負債是負債類科目,貸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減少,增加時借方對應的科目是所得稅費用,借記所得稅費用表示損失的增加。
2樓:網友
這是會計上的乙個概念。
1,稅法上已經確認你所有收入,應全部納稅,而按照會計準則來說,你本期只確認一部分收入(只計算這部分收入應納的稅),這樣稅法和會計之間就有了差異,這就叫作"所得稅差異",企業對"多"納的這部分將實行日後"攤銷"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具體可以參考一些例題就會很明白。
為什麼要用資產負債表法核算所得稅呢,
3樓:戰略壇
首先,所得稅會計有兩種處理辦法,應付稅款法和資產負債表。
債務法。一)應付稅款法。
應付稅款法,是指本期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
之間的差異造成的影響納稅的金額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而不遞延到以後各期的會計處理方法。
在應付稅款法下,不需要確認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造成的影響納稅的金額,因此當期計入損益的所得稅費用。
等於當期按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的應交所得稅。
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是基於資產負債表中所列示的資產、負債賬面價值。
和計稅基礎的基礎上,分析稅會差異,並就有關差異確定所得稅影響的會計處理方法。
最終我國的會計準則選擇了用資產負債表負債法核算,主要原因是:
一)國際慣例,與國際會計接軌。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我國企業走向世界,世界各國資本進入我國。會計是一種語言,是一種共同的商業語言,只有會計國際化才能消除國際經濟往來中的各種障礙。
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科學、合理。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體現的是資產負債觀。它是從暫時性差異額產生的本質出發,分析暫時性差異額產生的原因及對企業期末資產和負債的影響。以資產負債表為基礎來計算遞延所得稅資產。
或遞延所得稅負債,注重暫時性差異,可直接得出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能直接反映其對未來的影響。並規定,在稅率發生變動時,應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進行調整。這樣更有助於資訊使用者根據財務報告。
對企業財務狀況和未來現金流量。
作出恰當的評價和**,也更為科學。另外,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將遞延所得稅資產與遞延所得稅負債分門別類地進行處理與披露,使其提供的會計資訊更加詳實、明確,並增加了各企業間會計資訊的可比性,易於理解與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
三)企業發展的需要。
當前及今後國有企業改造,企業重組。
合併,資產重估等,這些經濟活動中所產生的暫時性差異,其他所得稅會計方法無法確切反映和處理。
總之,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相對於其他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更加科學、合理。它提供的會計資訊更真實、可靠、可比。規範統一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順應國際潮流,符合我國國情。
4樓:查素枝肥秋
是: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費用。嗎?
企業利潤負債個人所得稅要交嗎
5樓:高頓
企業利潤負債個人所得稅在按照備顫規定計提盈餘公積的公積金和公益金後可以不交。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股權轉讓收入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覆》中規定,原股東取得股權轉讓所得,應按「財產轉讓所得」專案徵收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公式有兩個:
一)對於原股東取得轉讓收入後悔森,根據持股比例先清收債權、歸還債務後,再對每**東進行分配的,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原股東股權轉讓總收入-原股東承擔的債務總額+原股東所收回的債權總額-註冊資本額-股權轉讓過程中的有關稅費)×原股東持股比例。其中,原股東承擔的債務不包括應付未付股東的利潤(下同)。
二)對於原股東取得轉讓收入後,根據持股比例對股權轉讓收入、債權債務進行分配的,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原股東分配取得股權轉讓收入+原碧滾畝股東清收公司債權收入-原股東承擔公司債務支出-原股東向公司投資成本。
6樓:我是白蘭花
企業對稅後利潤首先應按照規定計提盈餘公積的公積金和公益金後,可以對氏轎投資者分配利潤,但是分配後只是掛賬於應付股利賬戶,並沒有把現匯裝在個人的腰包裡,即資金仍參與企業的流動資金週轉,就可以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
1.即做: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應付股利。
2、如果把股利兌現,那就要按照鬥旁20%的比例由企業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了:
借:應付股利。
貸:應交稅金-應交個人所得稅。
貸:銀空核橡行存款。
所得稅屬於負債,還是損益類的?
7樓:乾萊資訊諮詢
在會計裡,沒有所得稅這個科目,有「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這個科目,屬殲激於負債類的科目。 所得稅費用是一級科目。
所得稅費用是指企業經營利潤應交納的所得稅。「所得稅費用」,核算企業負擔的所得稅,是損益類科目;這一般不等於當期應交所得稅,因為可能存在「暫時性差異」。
所得稅費用屬於損益類科目,期末要結轉到本年利潤科舉改悄目之後,無期末餘額 帳戶借方就登正渣記企業計提的所得。
企業應在損益類科目中設定「5701所得稅」科目(外商投資企業的科目編號為5241)。會計科目所得稅費用填年報時應填在損益表中。
所得稅資產和所得稅負債
8樓:張梅
債務重組所得收入應該納所得稅。企業的其他收入包括企業資產溢餘收入、逾期未退包裝物押金收入、確實無法償付的應付款項、已作壞賬損失處理後又收回的應收款項、債吵輪春務重組收入等,應該納所得稅桐衫。
企業所得稅在資產負債表**體現
9樓:老呂說法律
所得稅費用反映在利潤表中,不搏裂反映在資產負債表裡。
資產負債表中應交稅費反應的是應交增值稅、未交增值稅、應交消費稅、應交營業稅、應交資源稅、應交所得稅、應交土地增值稅、鬧蔽應交城市維護建設稅、應交房產稅、應交土地使用稅、應交車船使用稅、應交個基彎閉人所得稅的總和。
計提所得稅在利潤表中"所得稅費"中體現。《小企業會計準則》填表說明:第十二個專案,「所得稅費用」專案:
反映小企業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確定的應從當期利潤總額中扣除的所得稅費用。本專案應根據「所得稅費用」科目的發生額填列。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
10樓:徐睿明
債務重組所得收入應該納所得稅。企業的其他收入包括企業資產溢餘收入、逾期物薯未退包裝物押金收入、確實無法償付的應付款項、已作壞賬損失處理後又收回的應收款項、債務重組收入等,應該納所得稅。
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第九條 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的報表。資產負債表應當按照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或者股東權益,下同)分類分項列示。其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定義及列示應當遵循下列規定:
一罩巖者)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在資產負債表上,資產應當按照其流動性分類分項列示,包括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 (二)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在資產負債表上,負債應當按照其流棗廳動性分類分項列示,包括流動負債、長期負債等。銀行、保險公司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各項負債有特殊性的,按照其性質分類分項列示。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怎麼核算所得稅?
11樓:1973人淡如菊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進行所得稅核算。
第一,確定資產和負債賬面價值。
指企業資產負債表日。
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的金額,而非原賬面價值。
第二,確定每項資產或負債的計稅基礎。
第三,確定資產或負債的賬面金額與其計稅基礎之間差額,計算暫時性差異。對於存在差異的,區分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按資產負債表日所得稅稅率計算該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和遞延所得稅資產。如果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餘額小於資產負債表日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額,對於兩者之間的差額應進一步確認為當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如果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的餘額大於資產負債表日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額,對於兩者之間的差額應予以轉銷。
第四,計算應交所得稅。按照稅法規定對會計利潤進行調整,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
按適用稅率計算企業應交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徵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前年度虧損;
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適用稅率。
第五,計算當期所得稅費用。
根據當期應交所得稅和當期進一步確認或轉銷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計算當期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 當期應交所得稅稅額+(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當期應交所得稅稅額+期初遞延所得稅淨資產。
期末遞延所得稅淨資產。
遞延所得稅資產什麼科目,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是什麼科目屬性
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是和暫時性差異相對應的,可抵減暫時性差異是將來可用來抵稅的部分,是應該收回的資產,所以對應遞延所得稅資產 遞延所得稅負債是由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對於影響利潤的暫時性差異,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 所得稅費用 例如會計折舊小於稅法折舊,導致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
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轉回怎樣處理
借 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 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負債核算企業根據所得稅準則確認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所得稅負債。增加記貸方,減少記借方,餘額在貸方。核算遞延所得稅時要注意 預期暫時性差異轉回期間的稅率將發生變化時,要相應調整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 不論暫時性差異何時轉回,均不允許對遞延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資產是貨幣性資產還是非貨幣性資產
既不是貨幣性資產也不是非貨幣性資產。1.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對貨幣性資產的定義是 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包括現金 銀行存款 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以及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等。2.非貨幣性資產是指貨幣性資產以外的資產,一般包括存貨 長期股權投資 投資性房地產 固定資產 ...